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留聞速動

    從你的經歷和感受裡瞭解。但去世界旅遊和在世界各地生活還是不同概念的。想徹底瞭解,必須紮根於想了解的地方,否則只是感覺,談不上了解。就像你對某一個人的瞭解,一定是透過和他共同經歷的事情上來做判斷,而不是擦肩而過後的感覺……

  • 2 # 祖國和人民

    沒有宇宙,就沒有這個世界,所以,瞭解世界從宇宙開始。宇宙是怎樣來的?宇宙有多大?宇宙產生了什麼?都是思考的問題。

    宇宙怎樣來,有多大尚且沒有確且的斷定,而宇宙產生了天體,產生了空間,產生了自然界,自然界產生了動物,產生了人,產生了人類社會。

    我們生活在自然與人類社會當中,人類社會經歷了不同的發展,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朝後面走的共產主義社會等等。不同的社會都起到了人類發展該段的作用。

    社會與社會之間的差別,國與國之間的差別,就容易引起矛盾,或者爆發戰爭,而戰爭的本源都是為了利益。人類從成立不同的國家已來,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為了利益而爆發的戰爭。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會發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就是矛盾,正是由於這些矛盾推動了世界向前的發展。我們不要怕矛盾,我們要想辦法排除矛盾,解決矛盾,所以,世界上就產生了思想,產生了科學,這些思想和科學就是為了發展社會,改造自然而用的。

    隨著思想和科學的發展,人類進入了文明,認識世界的東西太多太多,比如,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等等,但不管怎樣,整個人類不論是今天或是明天,都在為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而奮鬥著。因為只有擁有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才把人和動物真正區分開來。要不然就是純粹的動物。

    我們今天生活在快速變化而發展的社會中,為我們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努力吧!

  • 3 # 凱文講書

    樊登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生活中所有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所以,瞭解世界就去各種書裡去找吧。

  • 4 # 書法文化

    相比較地球、宇宙,人類文明不過一瞬。然而比起一個人的生命,人類的歷史可稱得上是漫漫長河,我們每一個人不過是翻湧的浪花,下一秒便被湮沒。

    這世界到底是誰創造的尚無定論,人到底從哪裡來也似是而非。而我們自詡與眾不同的思想,也不知是否獨立,又或者也是屬於高階設定。

    一切都是迷之存在,一切卻就在那裡,坦誠的,沒有掩飾的。

    然而,必須要正視的是,我們還未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文明與科技的發展或許在某一天會幫我們“心想事成”,但我始終覺得,科技不過是附加,人類的終極超能力來自於意識。

    時間的長河奔流不息,一代一代的人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從對話交流到文字書寫,我們在一點點接近文明的核心,想要知道一切真相。

    漢字

    演變

    文字的產生是促進文明演進的重要契機,而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發展歷史未曾斷裂的文字。或許,從漢字的演變,我們能解開一些謎。

    《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漢字屬於表意文字,起源之初是根據事物的形象來創造文字,如山,其字形的演變如下所示:

    即所謂“依類象形”,漢字中很多表物的字都屬於象形字。這反映了我們認識事物,首先是感性的,我們依靠視覺、嗅覺、聽覺、觸覺來感知周遭的一切。我們直觀地看到巨大的、細微的、透明的、五彩斑斕的;聞到清香淡雅的、芳香撲鼻的;聽到美妙的、鏗鏘的;觸到輕柔的、尖銳的。

    而比較抽象的字則屬於指事字、會意字或者形聲字。如甘,其字形的演變如下所示:

    甘,屬於指事字,字形在“口”(嘴、舌)中加一短橫指事符號,表示用口腔、舌頭品嚐美味。生動形象地傳遞了甘甜味道的含義。

    又如武,其字形的演變如下:

    武屬於會意字,甲骨文(戈,兵器)(止,腳趾,表示行進),表示持戈而行,即肩扛兵器,出征作戰。我們可以看出會意字比指事字更便於表達抽象的含義,從而彌補了指事字的侷限。

    形聲字則屬於漢字構造中的大類,它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由兩個文或字複合成體,由表示意義範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當,聲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充當。當然,很多聲旁也會有表意的作用。

    如問,其字形的演變如下:

    門,既是聲旁也是形旁,借代拘禁室。問,甲骨文(門,借代拘禁室)(口,審訊),表示、拘禁並審訊。後來,其意義引申為提問、問答等。

    造字的方式從象形到指事、會意,再到形聲,反映了我們認識世界從感性到理性的變化,從直觀到抽象,從專一解釋到多種表達。

    古人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是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不就是自己和世界二者之間嗎?

    認識世界能認識自己,而瞭解了自己也能瞭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本身與這世間就是一體的。我們自己、世界,時刻處於變化之中,這變化看似雜亂無章,然而卻是有序而行的。只不過我們的心智被太多俗世蒙塵,以至失卻了真、失卻了明。

    《道德經》雲:“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又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是什麼,說不清道不明。它是恍惚的,但不能說是不存在。認識自己需要一生,認識世界窮盡一生也不夠。然生有涯。

    表達所想可以有很多方式,音樂、圖畫、舞蹈、建築等,這些都是無國界的,文字也是如此,文字在有限之間傳遞玲瓏心思,或直白,或委婉。凡物有名,名與物之間,不可偏廢。

    想很多不如說一說,說一說不如寫一寫,那秘密也許不再神秘,那真相也許從未躲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孫淺雪和墨山山誰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