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悅不悅不悅
-
2 # 九皮皮
我對我家娃最抓狂的有兩點。一是一本書不停的重複,重複到我想吐。我家有一套書,娃兒每天都 要看,大概看了三個多月,那種厚厚的紙板書,硬是看爛了。另一個就是早上我困的不行的時候,尤其是週末,我想多睡會,他爬起來,要求給他讀書,不讀你也別想睡覺了。我也是要抓狂。偶爾還有半夜起來給他讀書,還好只是偶爾“犯病”。
我對我家娃最抓狂的有兩點。一是一本書不停的重複,重複到我想吐。我家有一套書,娃兒每天都 要看,大概看了三個多月,那種厚厚的紙板書,硬是看爛了。另一個就是早上我困的不行的時候,尤其是週末,我想多睡會,他爬起來,要求給他讀書,不讀你也別想睡覺了。我也是要抓狂。偶爾還有半夜起來給他讀書,還好只是偶爾“犯病”。
抓狂場景一:任憑你繪聲繪色,他在一邊上竄下跳
“老鍾滴滴答答地走著,任時間一點一滴流走……”你儘量深情並茂、繪聲繪色地描述著故事,但娃卻一會兒扔枕頭,一會兒在床上翻滾,上竄下跳地玩著。
這故事,究竟還要不要讀下去?
拆招: 察看孩子對這個故事是否感興趣。有興趣,繼續讀;沒興趣,就到此為止吧。
可以先停下來,看看孩子的反應。如果他完全沒有注意到你的故事“戛然而止”了,仍自顧玩耍,那基本可以判定,他對這個故事完全沒有興趣,你講與不講,他都無所謂。那還是建議停下來,和他一起做一些他當下感興趣的事吧,比如枕頭大戰、親子運動等。因為共讀也是親子活動的一種,如果發現他現在對這項活動沒興趣,你們完全可以進行另一種可以讓你們雙方都有興趣的活動。
但是如果你停下來後,發現孩子覺察到了,比如問你:“媽媽,怎麼不讀了?”這說明,他對這個故事還是感興趣的,雖然他在“上竄下跳”,但對你讀的故事還是在關注的,那就不要拘泥於他聽故事的形式是“正襟危坐”還是“上竄下跳”了,因為聽媽媽讀故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輕鬆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的“讀書”。只要孩子有興趣,不管他用什麼形式在聽,我們只管享受讀書帶給我們自己的樂趣和與孩子在一起愉快感受就好了。
抓狂場景二:不停插話,連貫的故事被打斷得支離破碎
“老狼正想……”你情感投入地講著故事,卻不料被他打斷:“媽媽,小豬是不是傻啊?” “嗯,可能是有點傻,讓我們接下來看看發生了什麼。老狼正想用這個方法……”你稍作迴應,又想接著講下去,可是他又有了新想法:“媽媽,我覺得老狼不該這樣。”你耐心地迴應著他:“嗯,這樣是不對,我們繼續讀下去,看看他們會怎麼做。小豬這時候走過來說……”豈料,他的提問層出不窮:“媽媽,小豬為什麼不從視窗逃跑?”
100個字還沒念完,接二連三被打斷,你雖有耐心,但忍耐也到極限了。
拆招:和孩子事先做好提問的相關約定。對故事有思考、有想法是好事,但也要學會耐心傾聽,尊重講述人。
如果孩子每次插話、提問都是和故事內容相關的,至少表明他對這個故事還是感興趣的,甚至對情節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本是好事。但是一有想法就插嘴、就打斷講述人,媽媽可以容忍很多次,但換了別人呢?所以,我們既要保護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也要教會他尊重別人,因此不妨在講故事前和孩子先做個約定,比如有問題要提或有想法要說時,先舉手示意,媽媽會向你點頭表示自己注意到你的需求了,然後會在合適的地方再停下來和你討論你的想法。
抓狂場景三: 已爛熟於心的故事,卻仍不斷重複著要求你讀
“媽媽,我要聽這個故事。”孩子拿著繪本來找你。你看了一眼,倒抽口涼氣:“寶貝,這個故事我們讀過很多遍了,換個聽吧?”“不行,媽媽,我就想聽這個。”“寶貝,這個故事,你都熟得能講給我們聽了,要不你自己看吧?”“不行,我喜歡你讀給我聽,媽媽,你快讀吧!”
拆招:滿足孩子想要重複的需求,適時引入新的內容。
對一個故事百聽不厭的情況通常發生在孩子4歲前。這和孩子的心理發展程度相關。兩三歲的孩子,真是構建心理安全感的關鍵期,熟悉的內容、可預測的情節,讓孩子有一種可控感和安全感,這是他們喜歡那些爛熟於心故事的原因。
另外,當孩子處在某些成長節點時,也會對那些能對映他這個成長節點情況的繪本情有獨鍾,比如孩子正處在如廁訓練階段,就可能會對那些描述如廁情況的繪本愛不釋手;新進入園的孩子,可能會對諸如《我愛上幼兒園》之類反映幼兒園生活的繪本百讀不厭。
這種情況,建議還是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儘管這個故事你讀來可能已“味同嚼蠟”,但是孩子卻每次都能從中獲得觸動他的感受(比如產生共鳴,或從主人公身上獲得克服某些困境的能量)。
當然,如果你實在很希望孩子除了聽那些已能倒背如流的故事外,還能一起讀些別的新內容,那麼,不妨在滿足了孩子的閱讀需求後,自然地拿出另一本你想要一起讀的書,不動聲色地讀起來,看看孩子的反應。如果他的注意力被你吸引了,說明你“引薦”成功了;但如果他對新故事完全“不感冒”,那還是暫且作罷吧。
畢竟,這種“喜歡重複讀同一個故事”的階段,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和興趣的增廣,而逐漸消失的。當他的閱讀力達到新的高度,對新鮮內容的需求度增加時,他閱讀的廣度也會逐步擴大。到那個時候,可能就需要你每天都為他準備好“新鮮”的故事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