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曠野獵趣
-
2 # 朱68170221
想真正瞭解、學習、掌握這些色彩調和、使用、運用,參觀考察一下陶瓷工藝品廠,這些顏色產品相當全,也便於瞭解記憶;再看看綢緞布料印染,汽車烤漆師調漆;傢俱噴漆師調漆……讓你有不一樣的感覺、瞭解、熟悉並運用!
想真正瞭解、學習、掌握這些色彩調和、使用、運用,參觀考察一下陶瓷工藝品廠,這些顏色產品相當全,也便於瞭解記憶;再看看綢緞布料印染,汽車烤漆師調漆;傢俱噴漆師調漆……讓你有不一樣的感覺、瞭解、熟悉並運用!
行家論道時下淺絳彩和民國新粉彩瓷正成為古瓷藏家的一個熱點,而且似乎“熱”得驚人。究竟怎樣判斷真實淺絳彩的藝術 品位和經濟價值?怎樣區分淺絳彩和民國新粉彩,以及名家和一般普品的區別如何,知道的人並不多。尤其令筆者憂心的是,一大批淺絳彩瓷贗品正在源源不斷地湧入收藏市場。作為一名淺絳彩和新粉彩的藏家及愛好者,很想就此與同好們聊上幾句。(一) 何謂淺絳彩瓷?“淺絳”原指元代文人黃公望創造的一種以水墨勾畫,以淡赭石渲染而成的山水畫。陶瓷界所說的“淺絳”,借國畫術語,是指晚清流行的一種以 淡淡相間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繪製花紋,再染上淡赭和極少的水綠、草綠與淡藍等彩,經低溫燒成,使其瓷上紋飾與紙絹上之淺絳畫近似的—種製品。不過其 題材已不再侷限於山水,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鳥、走獸之類。究竟最早淺絳彩瓷出於何時、何人,目前尚無確考。但陶瓷界比較認可的說法為其開山鼻祖是程門。現收藏於安徽省黟縣文館所的一件白瓷花耳扁壺被認為是年代最早的淺絳彩瓷器物。扁壺腹兩面均繪有淺絳山水人物圖,落款是程門與其子程榮,作於咸豐五年 (1855年)。淺絳彩以其深厚的文人繪畫風格和清新淡雅的畫面一反傳統色彩鮮麗、濃重的特徵,深受當時上自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喜愛。一時間無論是用器還是陳設瓷上都流行淺絳彩,但在各種器物中,瓷板畫上的淺絳彩最具特色亦最為精美。景德鎮由此誕生了一批專畫淺絳彩的名家,包括後來成為“珠山八友”的 王琦等人,都涉足過淺絳彩。淺絳彩瓷歷時70餘年,直到民國初年逐步衰落,據江西趙榮華先生考證,最後一件淺絳彩作品為古歡齋主潘陶宇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所作的《松壽圖》。但從筆者收藏的實物來看,最晚的一幅作品應是當時被譽為“仿古彩”大師段罫發的一件繪淺絳彩《五老圖》人物提樑壺,作於 1926年。淺絳畫雖然只在清代晚期至民國初年盛極一時,但它衝破了官窯的束縛,打破了清規戒律,解放了畫家的創作思路,並開闢了在瓷品上出現題詩、落款、紀年等風氣之先河,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二) 至今很多收藏者仍分不清淺絳彩與民國新粉彩之區別。有位瓷板畫收藏愛好者請筆者去觀賞其入藏的一塊程意亭畫花鳥的“淺絳”作品,當筆者告知這不叫淺絳彩 是新粉彩時,他頓時眼睛睜得很大,詰問我“‘珠山八友’的作品不是淺絳彩?”其實,嚴格來說,“珠山八友”的代表作不是淺絳彩,而是民國新粉彩。 r>入民國後至抗日戰爭之前,社會相對安定,景德鎮民窯彩繪業有所發展,彩繪行業也出現了新的局面。其時的繪瓷行業除景德鎮“紅店”(一種專繪粉彩,專門代客加工繪畫瓷器的工場)之外,還聚集著許多行外的藝人,如晚清時在杭州繪製扇子的江西婺源人汪曉棠,以及捏面藝人、江西新建人王琦,四川籍的石刻名手周小松等,這些著名藝人,包括後來的“珠山八友”當初都曾涉足過淺絳彩,但上世紀 二十年代後瓷上所繪中國畫“突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只見色彩濃墨深重的新粉彩而不再見到風靡一時的淺絳彩了。究其主要原因,大多為淺絳彩年久易於掉色,色域較窄,而粉彩的色域遠比淺絳彩寬廣豐富,且不易脫落,民國瓷繪家更喜歡工筆重彩或更擅長兼工帶寫的畫法,當人們看膩了淺絳彩之後,同時隨著瓷器生產的復興和市場商人對瓷板畫的大量需求,色彩濃麗與時代相適應的粉彩取 代淺絳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而“珠山八友”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應運而生了。“珠山八友”雖為以人物、花鳥、魚藻或梅竹稱著的新粉彩繪瓷名家,但其繪法都 來自前代或同時代畫家的紙絹之作,同時亦與淺絳彩淵源極深。“珠山八友”和淺絳繪畫派的不同之處在於:淺絳是文人畫家所繪的瓷器,是產生於咸豐、同治之際,由程門等一批文人畫家把紙絹上的中國畫移植到瓷板上的繪畫藝術,往往蘊含著深厚的思想意境和深厚的藝術魅力;而“珠山八友”則是藝匠模仿文人畫家在瓷 器上作中國畫,在形式上偏重於色彩,追求一種明快的賞心悅目的效果,更注重瓷畫的實用功能。新粉彩瓷的最大貢獻,在於迎合了大眾化欣賞特點,把瓷器藝術品從貴人、文人雅士特有的宮閣引入了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相融合的廣闊市場,符合近現代經濟社會的主流,因而能夠受到古人的廣泛關注。(三) 目前淺絳彩和民國新粉彩成為藏界的“黑馬”,價格一路攀升,引起了業內外眾多投資者的關注。不過,對淺絳彩、民國新粉彩收藏亦應理智對待。一、要對淺絳彩的價值合理定位。中國古陶瓷經歷的幾個輝煌時期,如宋代“五大名窯”階段、元代青花、明代永、宣、成化、清“三代”官窯器等,這幾個重要 階段的瓷器,藝術水平和經濟地位極高,是世人公認的,具有不可動搖的歷史和經濟價值地位。淺絳彩與民國新粉彩只是中國陶瓷藝術的一個普通階段產品之一,儘管有“珠山八友”等一批名家作品,其珍品、精品價值會達到一定價位,但絕大多數一般的淺絳彩和新粉彩作品,價位是不可能提升到超過應有價值地步的。據筆者研究初略統計,近代涉足淺絳彩和新粉彩的有名或無名大小藝人不在千人以下,且作品遺存較多,即便是一些窮鄉僻壤,也可隨處找上幾件此類日用品。除了一些較 有特色的精品和中等以上名家作品外,並不值得花大精力、大價錢去收藏。而事實上,時下許多景德鎮中級以上現代瓷畫藝術家的作品,收藏獲益潛力遠比收藏一般的普通淺絳彩來得合算。二、淺絳彩與民國新粉彩製品距今時間較近,極易仿造,真贗混雜,目前據說已有專門作坊在成批製造淺絳彩與新粉彩瓷器,有的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筆者曾親眼見到四塊署汪野亭名款的山水人物瓷板,畫意已達到一定水平,蛤蜊光都已去掉火氣,名款是用電腦製作,惟妙惟肖,唯瓷板胎顯溼膩、上手分量過重,難逃行家法眼,但此作品仍被一浙江商人以16萬元買走。近日見一些新仿的淺絳壺、瓶、文具之類,所用題款均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名頭或臆造人名,加之色彩作舊,頗具迷惑力,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吃藥”。三、淺絳彩瓷與新粉彩瓷的價位問題,亦難準確定位。筆者認為,成熟的收藏家,不僅需要眼力,而且對入藏器價位定位亦應比較準確。對於淺絳彩與民國新粉彩瓷器收藏,對其價格也應有一個合適的心理定位。分為“兩個方面,三個等級”,即:一個是從作品藝術地位方面來考慮,另一方面是從器物的完整精美程度來考慮。第一板塊為“珠山八(十)友”,加上程門、金品卿、王少維、汪曉棠、 王步(青花大王,亦有新粉彩作品)、周小松與仍在世的王錫良等號稱“十六大家”的作品;第二板塊為張志湯、程次笠、余子明、汪友棠、王鳳池、高心田、高恆生、汪章、劉希任、張沛軒、程煥之、餘翰青等中等名家的精品;第三板塊是鄢如珍、許尚禮、汪東榮等數百名小名家的作品。就器物而言,首推瓷板畫,最好是四 塊以上套屏,為第一板塊;第二板塊是以瓶為主的各類陳設器、壺與各類文房用具,值得一提的是淺絳彩與新粉彩器物,壺類應格外予以重視,尤其是作為系列收藏。從筆者的淺絳藏品來看,許多名家都涉足過壺的繪畫,有的極為精美。這類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最後是食用日常器皿,為第三板塊。其器物質地,講求完整、 做工精細、胎質優良、細膩,尤其是應有名款、紀年為好。目前有“浮樑陶校”、“江西瓷業公司”等名款的淺絳彩和新粉彩,都是藏家首選的目標。就其繪畫內容 而言,大體是一人物、二山水、三花鳥;而人物中,以仕女圖為上。當然,也有另類情況,一些畫意好的小名家的精品,有的即便有殘缺,也可果斷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