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埃米爾
-
2 # 人之初育兒堂
幼兒園老師公然表現偏袒如何處理?孩子們在幼兒園玩耍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引發家長老師之間的矛盾,在小班的時候發生最多。到中班大班孩子們都學會了怎麼交往,矛盾自然少了。
首先不要懷疑老師對打人的孩子偏袒,孩子們都是剛離開家來到幼兒園,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性格孩子聚在一起。大多數孩子都還不會怎麼和小夥伴們交往,有時小朋友拿一下玩具,摸摸手,扯扯衣服或坐了他的椅子等等就會有強烈的自衛反應。
有些家長也總在家教育孩子:在外面在幼兒園有誰打你一定打回去,讓孩子總感到外面都是打我的,那種害怕的,自衛的神經繃得很緊,本來離開家長剛入社會都不適應,都不知道該怎麼玩,確實有不會和小朋友玩的孩子。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交流,家園共育一起幫助孩子儘快適應環境,幫助孩子成長,引導孩子們儘早學會和小夥伴快樂交往,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不要首先就懷疑老師偏袒,所有的老師都不希望任何孩子在這被其他孩子傷著了,老師絕不會包庇縱容任何孩子故意打人欺負人的行為。哪怕家長和老師關係再好。不管他是誰的孩子,老師首要的是負責他們的安全。首先不要武斷的給老師下那個定義,以免有礙以後的溝通交流。應該和老師一起了解事情的經過原因,不要首先就設定一些溝通障礙。
一、老師和家長一起教育引導孩子學會交往: 幼兒園的孩子,畢竟年齡小,進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都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正確與人相處,管控不好自己的行為。作為幼兒園的老師,不能也不應該偏袒哪個孩子,孩子們在家是父母的孩子,在幼兒園是老師的孩子。
二、安撫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們一起玩時,發生矛盾的原因和經過,幫助孩子判斷處理事情。幼兒園是幫助孩子提高與人交往合作能力的最好場所。父母和老師應該幫助糾正,指導孩子的行為習慣,交往技能,學會正確認識和避免與小夥伴交往出現的矛盾。因為孩子們的世界,大人不懂,上一分鐘吵的哭哭啼啼,下一分鐘和好如初,又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又是好夥伴,好朋友。
三、家長應該加強與老師的溝通
瞭解清楚孩子們產生矛盾的原因和經過,家園共育教育孩子哪些行為不可有。培養孩子對他人的友好關愛,同情善良之心,學習如何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小夥伴玩耍時避免產生矛盾,能學會自己處理好和小夥伴的矛盾,家長們更不應該因為孩子們的矛盾而參戰,只能耐心的陪伴他們慢慢成長。
-
3 # 麥黃草
家長冷靜,請聽一下我兒子的經歷!
他今年3月份上的幼兒園,班裡也有個喜歡動手的孩子!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家的孩子被那個孩子打了抓傷了!我一開始沒當一回事,在班裡我家孩子有一個從小玩到大好朋友,他倆經常一起玩,跟那個孩子玩的很少!孩子回來也沒有反應過有人欺負他!但是有一次我兒子睡覺挨著那個孩子,脖子上被抓了好幾道!我也開始緊張!
從幼兒園接回來總忍不住問他:跟那個小朋友打架了嗎?一開始說沒有!後來再問有時候說打了有時候說沒打!問老師,老師基本上都說:沒有!我心裡也嘀咕覺得老師不負責任。
有一次我兒子回來,我看眼又皮腫了,就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是那個孩子打的!可是我知道那個孩子那天請假了,根本就沒有來!我讓另一個家長問她家孩子,她家孩子想像更豐富:那個孩子怎麼打我兒子,臉上流好多血 ,然後老師打電話給我,我把我兒子接走了!
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分不清現實和想象!有的時候把發生的順序搞混,有時候也會把別人身上的事安到自己身上!當家長經常問:誰誰有沒有打你?他會順著回答打了!威逼利誘問出的答案更不好說了!
家長的做法很不理智,直接在微信群跟老師家長開嗆!即便溝通也要注意語氣方式!如果實在說不清楚,咱先去查監控拿了證據再鬧也不遲!因為小朋友的回答真的不能全信!但是小朋友非常不願意去幼兒園鬧得很厲害,一定有注意觀察,確定是害怕別的小朋友或者老師溝通不順暢,還是轉園或者換班比較好!
大概兩週前,某家長在班級群裡反應,孩子被同學A打的不敢上學了。A家長一二百字迴應大概一句話的意思:孩子不是打,是玩,只是推搡。後續不得而知。當時只是圍觀,什麼感覺都沒。
很快,孩子接連說被A打,最後也說不敢去學校。我那天接上他看見剛剛哭完,問了又說被A打。我去找班主任,正好她和A家長聊天呢。我說我家孩子又被A打了,那家長又來那套,是玩不是大人說的打!我說打的不敢上學了那是玩嗎?他說你問老師打沒打,結果我連問三遍都說沒打!
我出去問在外面等我的孩子,又是恐嚇又是誘惑問的確實是打了。
我再回去問老師,結果那家長走了,另外老師直接說確實是不小心把我家孩弄哭了,班主任沒在沒看見。班主任自己也說是沒看見。
帶孩子回家,我在班級群裡說:希望A的爸爸對孩子多加勸導。人家又是那句話,不是打!說他家孩子也被打了!我快氣炸了。我說那你調監控看看,誰打的。三歲就養成校園暴力,可不要走上不歸路。A爸爸:放屁!我回罵了一句。直接被T了。可能是延遲,還能看見他爸爸在那還發些有的沒的。不一會兒,老婆微信截圖過來,班主任發了一二百字,第一句話:我可以證明A沒有打人……
回覆列表
當遇到這種本身心理素質不高的老師,家長就不能跟他一樣處理問題了。幼兒園老師很辛苦,帶那麼多的孩子,當然你也可以說,做不來就不要吃這碗飯。但是事情都有另外。責外不如立內。讓孩子在公眾場合,幼兒園集體中聽從老師的指揮,不要隨心所欲,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家長充分了解老師的脾性,充分掌握孩子在幼兒園的動態,不偏不倚,中肯的態度對待事情。
在家長成長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有特別不喜歡或特別喜歡的老師或同學呢?想想自己小時候,就覺得這些都不是事情了。
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習慣養好,多讀關於學校的習慣的情商等方面的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