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照水

    秦國丞相李斯也是一代人才,他師從荀子,法、儒兩家兼學,曾經和師弟韓非是荀子最為得意的弟子。學成畢業後,李斯去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秦國。毛遂自薦投靠了當時的相國呂不韋。

    後來局勢詭譎,呂不韋垮臺李斯立即轉投嬴政,由此開始了平步青雲的歷程。自己的學生當上了相國,作為老師,荀子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然而荀子後來當著大家的面直接否認了李斯是他的學生,讓李斯頗為難堪。之後更是直言李斯走過的路滿是鮮血與枯骨,荀子為何這樣說李斯?李斯做了什麼讓荀子如此決絕?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來做個分析。

    帝國丞相李斯

    荀子是法家和儒家的集大成者,精通兩家要學,收了南韓九公子韓非和李斯為學生。

    李斯出身雖然沒有韓非顯赫,但是他志向頗高,畢業之後孤身夜闖咸陽宮,向呂不韋毛遂自薦。一個人手無寸鐵就敢夜闖丞相府,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斯不僅大膽,他還對自己十分有信心,更可以看出他對權利的渴望。

    李斯不愧是要幹大事的人,他非常懂得審時度勢,利用時機。當初投靠呂不韋時呂不韋風頭正盛,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很快局勢突變,嬴政逐漸掌握了大權,呂不韋開始失勢,預感苗頭不對的李斯轉投到了嬴政旗下。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嬴政成為秦始皇后,李斯也被封為帝國丞相,風光無限。

    荀子為何說李斯走過的路滿是枯骨

    李斯雖然做了丞相,荀子卻並沒有因此感到高興。在外人看來,李斯氣度非凡,說話有條有理,是個讓人敬佩的人。

    可是對於熟悉他為人的荀子來說,李斯暗中做過什麼事他一清二楚。

    (1):殘害同門

    之前說到李斯和韓非是同門師兄弟,畢業以後韓非回到了南韓,李斯則去了秦國。

    韓非才華橫溢深受秦王嬴政欣賞,曾經不顧危險前去面見韓非。後來韓非出使秦國,這一去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坊間關於韓非的死眾說紛紜,但是韓非的死總繞不開一個人的名字——李斯。

    大家都知道李斯是秦國丞相,而秦王嬴政有如此賞識韓非,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斯因為嫉妒,怕自己失去靠山而做出一些可怕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基於這種猜測和理由,荀子認為是李斯殺害了同門師弟韓非,荀子因此將李斯逐出師門。

    (2):火燒藏書樓

    李斯暗中一直在打探蒼龍七宿的秘密。李斯認為韓非之所以能掌握蒼龍七宿是荀子交給了他,於是李斯暗中派人前去儒家藏書樓尋找,可是卻一無所獲。

    惱羞成怒的李斯一把火燒了藏書樓,這種做法太絕,李斯一來是洩憤,二來是想毀滅證據。當趙高想要搜查儒家時,趙高來探李斯態度,李斯毫不留情,直言讓趙高千萬別留手。

    李斯雖然已經是一國之相,位高權重,但是他野心龐大,心機叵測,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無所不用其極,他所走過的路都是鮮血枯骨,荀子因此不認同他。

    【總結】:秦國丞相李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荀子認為他心機叵測,殺害了同門師弟韓非,又火燒了儒家藏書樓,李斯將擋在他前面的人都清理的乾乾淨淨,荀子因此覺得他走過的路滿是鮮血與枯骨。

  • 2 # 福如東海5121

    李斯就是個投機人,誰有勢力就追隨誰,心狠手辣,其品質就像三國時期的曹操一樣,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 3 # 細數風流人物

    李斯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學,兼得法儒兩家思想。

    雖然得兩家思想但是李斯綜合當時的時局著重法家思想。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這樣了就侵犯了貴族利益,但是貴族反對抗爭,這樣子就會產生衝突。武力是解決衝突最好的方法。

    秦國一統天下法家思想軍功制度取了重大的作用。李斯在一統戰爭也起了重大作用。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相功成亦是萬骨枯。“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

  • 4 # 牛角卦居士

    秦國丞相李斯也是一代人才,他師從荀子,法、儒兩家兼學,曾經和師弟韓非是荀子最為得意的弟子。學成畢業後,李斯去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秦國。毛遂自薦投靠了當時的相國呂不韋。……李斯成功的路沾滿了鮮血。一將功成萬骨枯。荀子反感李斯的原因之一。

  • 5 # 動漫新時代

    這個也是正常的,畢竟朝代的更替,君王的出現都是建立在枯骨之上的,李斯做為秦王身邊的第一謀臣難免會替秦王將道路鋪平。

    李斯出身小聖賢莊,曾和韓非一起 拜在荀子門下學習,由於嫉妒韓非的才華,學成之時便投入了當時最強的秦國,目的就是想有實力和韓非一較高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李斯是個嫉妒心極強的人,他為了能有實力和韓非一較高下不惜以身犯險,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敲開了秦相呂不韋的大門,成為呂不韋的食客。後來他不小心捲入了八玲瓏的刺殺風波,為了自保他不得不加人秦王的陣容(在那種情況下如果李斯不拜在秦王門下,蓋聶肯定會將其誅殺,畢竟秦王已經身處險地,他是不會允許秦王身邊的人不是自己人的),成為了秦王身邊的謀臣。

    秦王回到秦國之後便開始了強國強軍的道路,他先是從呂不韋和太后手中奪取了政權,軍權,然後指揮大軍一舉滅掉了六國,這其中的種種都有李斯的參與。要知道李斯在隨秦王回來秦國之後便成了秦王的第一謀臣,這主要是因為李斯本是秦相呂不韋的食客,他對呂不韋非常瞭解(不然他也不會用自己的生命對呂不韋說出:原為大人未雨綢繆),可以幫助秦王搬到呂不韋。更重要的是李斯是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得秦王的認可,可以幫助其管理和掌控天下。

    不過秦王謀士的第一人選並不是李斯,而是比李斯才能高出不少的韓非,要知道他倆曾經在一起談論過治國之道,並一舉制定了戰略方針(儒之教化,法制天下)。更重要的是秦王在南韓親眼目睹了韓非的才能,對韓非的才能欣賞有加,認為自己一旦得到韓非的幫助,可以讓自己的千古霸業更快一步的完成,不然他也不會在歸國之際直接邀請韓非前往秦國。可惜的是秦國是一個龍潭虎穴,非常不適合韓非這樣的正人君子,縱使他有興風起浪的才能,但是面對小人的陰謀詭計他還是過早的離世。或許荀子說李斯走過的路都是鋪滿枯骨多半是因為他殺死韓非的緣故。

  • 6 # 一樂醬

    李斯和韓非都是荀子的弟子,兩人是師兄弟,韓非學成回了南韓,李斯則去了秦國。後來韓非身死,李斯成了一國之相,可是荀子卻並不喜歡李斯這個徒弟,這是為什麼呢?

    荀子說李斯走過的路滿是枯骨,事實也是如此。李斯胸有抱負,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擇手段。他沒有身家背景,所以才會選擇去強大的秦國,為秦國效力。從一介布衣,到位極人臣,李斯的手並不乾淨。

    李斯這樣的人亦正亦邪,他並非是不懂善惡之人,但是他更加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為此他不惜一切。他巧言善辯,而且擅長謀略,是治世之能臣,也是亂世之梟雄。一將功成萬古枯,李斯的成就是用無數枯骨換來的,但是這也是難以避免的。

    李斯追名逐利,雖然聰明絕頂,但是過分不擇手段,這和荀子的理念不合,所以荀子並不喜歡這個弟子。而對於另一個兼具儒家思想和法家格局的韓非則是荀子非常喜歡的弟子。

    韓非回到南韓後,力圖報效母國,實現全國法制,建立一個盛行法度的盛世。可是韓非失敗了,亂世中生存不易,而在權謀面前,理想不堪一擊,韓非勢弱,沒能拯救南韓。

    但是即便韓非英年早逝,他對後世的影響卻深遠,法家思想也開始盛行。韓非雖然沒能成功,但是他成了時代大家,受人尊敬。韓非精才豔豔,荀子對於這個玉石般的弟子寄予厚望。

    李斯和韓非雖然是師兄弟,可是兩人走的道路完全不同,一個過於狠辣,一個過於仁慈。韓非死於秦國大牢,這跟李斯脫不了干係。荀子討厭李斯跟韓非的死也有關。

    《秦時明月》中,李斯曾因事去拜望荀子,卻被荀子拒之門外。荀子乃一代大儒,卻選擇了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李斯的不滿。這既可以說明荀子對李斯做法的不贊同,也可以說明他對韓非的喜愛,對韓非早逝的惋惜。

    韓非若活於世,想必能大展抱負,他這樣的人不該枉死於大牢。李斯對於這個師弟是又愛又恨,既生瑜何生亮,兩人棋逢對手,也註定不能共存。儘管李斯走的路枯骨遍地,但不可否認此人的確是難得的能臣,韜略過人。

    圖源網路,侵刪致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刀劍神域》第三季:伊斯卡恩也和愛麗絲一樣重要了,他為何也反抗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