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業小胖

    你好,這是番茄臍腐病,番茄臍腐病,又稱蒂腐病,是番茄上常見的病害之一。沿海(江)的砂壤土地區和乾旱年份危害嚴重。該病一般發生在果實長至類似核桃大時,最初表現為臍部出現水浸狀病斑,後逐漸擴大,致使果實頂部凹陷、變褐。病斑通常直徑1--50px,嚴重時擴充套件到小半個果實。在乾燥時病部為革質,遇到潮溼條件,表面生出各種黴層,常為白色、粉紅色及黑色。這些黴層均為腐生真菌,而不是該病的病原。發病的果實多發生在第1、2穗果實上,這些果實往往長不大,發硬,提早變紅。該病屬於一種生理病害。一般認為是由於缺鈣引起的。可以採用採用根外追施鈣肥技術,可噴灑1%的過磷酸鈣,或0.5%氯化鈣加5mg/kg萘乙酸、0.1%硝酸鈣及愛多收6000倍液,或綠芬威3號1000--1500倍液。

  • 2 # 愛心永恆65897195

    就我個人的觀點認為,這種狀況是由於化肥使用量過大,而又偏施氮肥,坐果期溫度過高長期乾旱,灌水不及時導致生理缺鈣還有一些微量元素導致,防止措施就是避免偏施氮肥,灌水要及時,避免長期乾旱就能有效解決這種狀況!等到發現這種狀況,根外噴施氯化鈣等鈣肥已經於事無補!

  • 3 # 撒野的瘋子

    首先確定是臍腐病

    知根知底才能更好地預防臍腐病!

    現在番茄臍腐病越來越多,而導致臍腐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鈣,如果花期缺鈣,會造成畸形花,中後期缺鈣會直接表現在果上,導致臍腐病果。雖然鈣在17中必需元素中屬於中量元素,但是番茄對鈣的需求量甚至超過了大量元素磷的需求量。所以,鈣對番茄很重要!

    為什麼番茄缺鈣這麼普遍?

    1.土壤本身缺鈣:尤其是連續多年種植番茄的大棚,鈣元素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人為施肥補充的鈣素嚴重不足,多年下來導致土壤嚴重缺鈣。

    2.西紅柿根系差:根系生長不好或者根部病蟲害多,嚴重影響番茄對各種養分以及水分的吸收,當然包括鈣。

    3.環境異常(水分、溫度不合適):溫度太高或者太低均會影響根系的吸收;連續乾旱、供水不足或大水漫灌忽幹忽溼造成植株生長差,果實失水,果肉壞死,導致發病。

    4.元素間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一種元素的吸收會抑制植株對另一種元素的吸收),氮肥(特別是銨態氮肥)和鉀肥施用過量,會抑制植株對鈣的吸收。

    如大棚施入二銨與鈣肥混用、會嚴重影響鈣元素吸收,另外番茄生長中後期盲目的大量衝施高鉀水溶肥也會影響鈣肥的吸收利用。

    補鈣是減輕臍腐病的核心、具體應該怎麼做?

    1.底肥一定要施足:施入足夠的鈣肥,同時多補充有機質、合理搭配生物有機肥的施用、提高鈣肥利用率。

    2.葉面補充要趁早也可以透過葉面噴施的方式補充鈣肥,但是隻能當作輔助,還要以底肥根部吸收為主。同時葉面補鈣想要達到好的效果、要在花期前後進行。

    因為番茄屬於連續開花坐果植物,所以伴隨第一穗花開到最後一穗花開結束,葉面補鈣的措施要一直進行。

    3.合理控水:均衡控水,防止土壤忽幹忽溼(建議安裝滴管設施),保證土壤溼度不要劇烈變化。

    4.適量施肥:尤其是中後期水溶肥的衝施,注意平衡性水溶肥和高鉀肥靈活搭配,防止氮鉀施入過多影響植株對鈣的吸收。

  • 4 # 煙臺農醫生於魯棟

    臍腐病,是生理性問題,溫度異常或者水肥不均衡,體內缺鈣引起的,無法治癒只能提前預防。

    臍腐病只危害果臍部,病部一般情況下不腐爛,沒有黴層(也有腐生菌繁殖的情況)和沒有臭味,其它部位正常。

    坐果後葉面經常噴霧鈣肥,可以混合其它農藥一起打藥,追肥要平衡施肥,減少氮肥用量。氮肥和鈣肥有拮抗作用,氮肥多了,根系吸收鈣肥不好。澆水肥要小水勤澆,均衡供水肥。

  • 5 # 馬小哈66

    這種病害是番茄最常見的生理性病害,叫做番茄的臍腐病,主要是由於缺鈣引起的。番茄的整個生長期,都需要補充很多的微量元素,比如硼,鈣。尤其是鈣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特別重要。

    番茄臍腐病,又稱蒂腐病,是番茄上常見的病害之一。保護地、露地均有發生,但保護地重於露地。沿海(江)的砂壤土地區和乾旱年份危害嚴重。發病嚴重時常造成果實黑斑、腐爛,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

    臍腐病是由水分供應失調、缺鈣、缺硼等原因導致的生理性病害。一般在第一果穗座果之後,植株處於生育旺盛階段。遇乾旱,特別是大棚栽培的,為預防灰黴病或菌核病的發生,採取降溼栽培措施,當葉片蒸騰需消耗大量水分,導致果實,特別是臍部的水分被葉片奪走時,造成果實內部水分失調,果實的生長髮育受阻,形成臍腐。也因偏施氮肥,造成植株氮營養過剩,植株生長過旺,使番茄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和硼,致使臍部細胞生理紊亂,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引起臍腐病的。有時沿江的砂壤土,因土壤含鹽量較高,也易引發缺鈣的生理障害,一般在土壤中硼的含量低於0.5ml/L,或果實中鈣的含量若低於0.2%,均易引發臍腐病的發生。

    臍腐病喜高溫、乾旱環境。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5~9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座果後1個月 。

    防治方法

    1.澆足定植水,保證花期及結果初期有足夠的水分供應。在果實膨大後,應注意適當給水。

    2.育苗或定植時要將長勢相同的放在一起,以防個別植株過大而缺水,引起臍腐病。

    3.選用抗病品種。番茄果皮光滑、果實較尖的品種較抗病,在易發生臍腐病的地區可選用。

    4.地膜覆蓋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對穩定,能減少土壤中鈣質養分淋失。

    6.採用根外追施鈣肥技術。番茄及甜(辣)椒結果後1個月內,是吸收鈣的關鍵時期。可噴灑1%的過磷酸鈣,或0.5%氯化鈣加5mg/kg萘乙酸、0.1%硝酸鈣及愛多收6000倍液,或綠芬威3號1000--1500倍液。從初花期開始,隔10--15d1次,連續噴灑2--3次。使用氯化鈣及硝酸鈣時,不可與含硫的農藥及磷酸鹽(如磷酸二氫鉀)混用,以免產生沉澱。

  • 6 # 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

    番茄的臍部出現水浸狀的病斑,這是非常典型的番茄臍腐病,番茄的臍腐病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蒂腐病。

    番茄的臍腐病在很多種植區域都有發生,這個病害特徵非常明顯,基本上種植戶都能看出來,在番茄果實上發病嚴重的時候,番茄果實上就會出現有黑斑和腐爛的現象。

    發生臍腐病的果實商品價值非常低,果實發生臍腐病很難再銷售出去。臍腐病的發生一般實在果實生長大乒乓球大小的時候,最開始的時候,在果實的臍部會出現水浸狀的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慢慢的擴大,一直到番茄的果實頂部出現凹陷或者變成褐色。

    在臍腐病發生嚴重的時候,病斑會發生到半個果實,在空氣溼潤的時候,發病的部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黴層,這些黴層都是臍腐病發生之後產生的真菌,這種病害大多出現在一穗果和二穗果上,這些果實一般都是長不大,果實發硬。

    臍腐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由於缺鈣和缺硼引起的,一般在一穗果坐果之後發生,這個時候番茄正處於生長旺盛的時期。當遇到乾旱的時候,葉片的蒸騰作用需要大量的水分,這也會導致果實的水分被葉片奪走,形成果實內部的水分失調,果實的生長髮育受到影響,繼而形成臍腐病。

    也有很多的臍腐病發生是因為氮肥過量,番茄的生長過旺,使番茄不能正常的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硼元素和鈣元素,最後導致番茄的臍部出現生理性的紊亂,引起臍腐病的發生。

    在番茄結果後的一個月以內,可以使用螯合鈣加上硼肥來透過噴霧的方式增加番茄對鈣元素的吸收,達到防治臍腐病的效果。

  • 7 # 微笑117359766

    解答,番茄臍腐病,病源是怎麼產生的,與治療方法。大棚番茄得臍腐病原因,在番茄開花座果期間通風不暢,花心長期含露水珠和不幹燥,造成花心內腐爛細菌繁殖,因西紅柿座果特點,不等花落幼果已在花心做成,番茄花柱在幼果頂部生長多天才會脫落,如花心感染腐爛病菌慢慢被幼果吸收,病菌雖著幼果生長加快擴散,直至番茄爛頂`學名叫臍腐病。防治方法,為了提高西紅柿座果率.,改善果實品質.無畸形果.,提早成熟上市須用科學藥劑處理,番茄花期噴施膨大劑.加殺菌劑,(速克靈).或百菌清.混合膨大劑內,向番茄花心噴霧.大棚內番茄果實直到採收,沒有一個得臍腐病,膨大劑

    加快果膨大增加產量,促番茄提早上市7天左右。

  • 8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番茄臍腐病又稱蒂腐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只發生在果實上,初在幼果臍部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後變為暗褐色或黑色。溼度大時,產生黑色黴變或軟腐爛,病果提早成熟,品質降低,失去商品價值。臍腐病發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番茄生長期間水分供應失常,土壤忽幹忽溼。尤其是乾旱時水分供應失常。

    2.番茄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素,致使臍部細胞產生紊亂,失去控制水分能力。

    3.土壤偏施氮肥,造成莖葉徒長,易發病。

    4.表土淺或砂質土壤或粘性過重,則土壤水分變動大,土壤鹼性大,也影響根系吸水,易發病。

    5.施入未腐熟有機肥或施肥過多,引起燒根,從而影響植株水分的正常吸收,也易發病。

    防止臍腐病的方法:

    1.採用地膜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的相對穩定。

    2.適時澆水,防止土壤忽幹忽溼。

    3.初花期葉面噴施0.1%氯化鈣或0.1%過磷酸鈣,每隔7-10天1次,共噴2-3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父母面前,總是很難控制自己不好的情緒,傷人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