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OSU蜜月

    蕎麵灌腸,是盛行於山西祁縣、太谷、榆社、文水一帶的傳統風味小吃。適合消暑,所以和山西涼皮,涼粉一起是山西人夏天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作為零食,或者直接當作一頓飯也可以。山西灌腸製作方法神秘,多為家庭代傳。口感精道細膩,爽滑利口,久吃不膩,調製簡單,隨吃隨切,加入秘製滷汁,口感更佳,雖然叫灌腸但是蕎麵灌腸和一般的灌腸完全不一樣,沒有任何的動物內臟。

    蕎麵灌腸是隨處可見的小吃了,周邊的縣市叫“碗託”。製作方法是把蕎麥麵調成糊狀,盛在容器裡,上火蒸熟,冷卻後脫離容器,叫“碗脫”比較形象。但從名小吃的角度看,灌腸才能說明問題的核心。正宗的或者說是做得好的,利滑爽口,有一種直下腹中,味進腸內的感覺。類似於酒,好酒感覺酒力能入臍,次一點的只能到膈了。假如不是這種差別的存在,那這種80年代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的小吃,也不至於能名列十大了。也可能是因為現在很難找到味道特別好的灌腸店歷史文化晉地貧寒,盛產雜糧,百姓昔日極少殺牲,肉、血與腸不常有,而蕎麥麵常有。蕎麥麵不能常與血灌於腸而煮,卻可以五味調成糊而蒸。蒸後切條,拌“醋調和”或辣子油而食,其味足美,故雖不灌於腸,仍呼作灌腸。但又據史料,類此素灌腸,宋代已有玉灌肺,為宮廷名食,《山家清供》載:“玉灌肺,真粉(米粉)……加蒔蘿(茴香)少許,白糖、紅曲少許為末,拌和入甑蒸熟,切作肺樣塊子,用辣汁供。今後苑名曰‘御愛玉灌肺’。要之,不過一素供耳。”蕎麵灌腸與玉灌肺,名不同但製法、吃法相仿,是否由此相襲沿革而來,查不可得。

    做法

    原料:蕎麵、白麵、鹽、白礬、水

    1、將蕎麵,白麵放入盆內加入鹽、白礬、水和硬攪軟,順著一個方向邊加水,邊攪動成稀糊狀,用手抓起看似一條線即可。

    2、將4寸小碟洗淨,依次刷上油擺入籠內,將稀糊舀入碟的三分之二,蓋上蓋後在蒸籠裡蒸熟,冷卻後,取下切條。

    3、切好的灌腸條與豆芽煸炒,亦可涼調食用。

  • 2 # 趣聞檢視

    蕎麵灌腸是山西的一種小吃,雖然叫灌腸但是蕎麵灌腸和一般的灌腸完全不一樣,沒有任何的動物內臟。而是將蕎麵,白麵放入盆內加入鹽、白礬、水和硬攪軟,順著一個方向邊加水,邊攪動成稀糊狀,用手抓起看似一條線即可。然後再將4寸小碟洗淨,依次刷上油擺入籠內,將稀糊舀入碟的三分之二,蓋蓋進行蒸熟下籠晾涼,取下切條。最後把切好的灌腸條與豆芽煸炒,亦可涼調食用。1、將蕎麵,白麵放入盆內加入鹽、白礬、水和硬攪軟,順著一個方向邊加水,邊攪動成稀糊狀,用手抓起看似一條線即可。

    2、將4寸小碟洗淨,依次刷上油擺入籠內,將稀糊舀入碟的三分之二,蓋蓋進行蒸熟下籠晾涼,取下切條。

    3、切好的灌腸條與豆芽煸炒,亦可涼調食用。

    對蕎麵灌腸叫法一直不理解。“灌腸”極容易讓人聯想到動物的內臟或類似內臟的食品。但蕎麵灌腸從形狀上看,壓根兒不沾邊。太原周邊的縣城,有把這種食物叫“碗脫”的,我倒認為比較形象。將蕎麥麵調成糊狀,盛在容器裡,上火蒸熟,冷卻後脫離容器,叫“碗脫”是理所當然。最出名是柳林的“碗脫”。“碗脫”和“灌腸”的製作工藝略有不同,“碗脫”的口感相對細膩。祖傳師傅做的那是相當好吃,到處擺攤的那些不一定好吃,所以外地或者沒吃過的一般吃不出來。“灌腸”有白色和紅色的兩種,紅色的裡面加了豬血,顏色呈現淡紅色。小時候吃法很簡單,就是把“灌腸”切成塊或條,然後加入陳醋和蒜蓉,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吃法也越來越多,不過還是覺得小時候的好吃,那才叫“地道”。 幾乎所有的太原及周邊縣市的人都愛吃。去過其他地方也有,但品種和品質相差甚遠,北方城市還行,南方的完全不是那個味兒,甚至有的地方把麵皮做成甜的。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所以酒廠不是遍地都是啊。“灌腸”是山西太原或者榆次的好,“碗脫”屬山西柳林的好,“麵皮”有很多種,白麵的屬太原的好,大米的榆次的好,“米皮”屬陝西西安的好。“涼粉”屬山西渾源的好。還有莜麵食品在這裡就不做介紹了。

  • 3 # 稀奇古怪有趣

    用料 :蕎麵、水

    1、蕎麵和成軟面,蓋蓋放入冰箱裡冷藏12小時,沒看錯,這就是關鍵。冷藏後就筋滑了。

    2、冷藏完畢,取出蕎麵團,加入少許水,用筷子攪拌,等水、面融合了,再加入少許水,再攪拌,如此反覆,直到成為麵湯,要提起筷子能流成一根線就好了

    3、把這個麵湯倒入盤子裡,蒸熟。自制蕎麵灌腸的做法

    4、蒸熟後晾涼即可,用大拇指的指甲劃開面片,一片片灌腸。自制蕎麵灌腸的做法

  • 4 # 大唐閒趣坊

    蕎麥灌腸怎麼做?我們來分享一下:

    蕎麥灌腸是山西小吃,作為一種消夏的必備,天氣漸漸暖和了,我在夏天會時不時的做一些來吃,消暑又爽口。

    1、一次不用做太多,蕎麥麵200克,加2克左右的鹽,夏天用涼水和成較硬的麵糰,然後放入大盆中。

    2、清水中加入少許的礬,為了健康我一般不加,喜歡的可以加入少許的五香粉,分次將水加入到麵糰中,揉搓麵糰,分次加水,直至調成糊狀,就是拿筷子挑起來能流成一條線即可,找不到以前拍的照片了,等我再做的時候給大家發影片。

    3、碗底抹油,小盤子也行,倒入麵糊,不要太厚,1-1.5吧,然後上鍋蒸20分鐘,晾涼脫模。

    4、切成片,加辣椒油、醋三勺、鹽適量、生抽一勺、香油,蒜泥一定要加哦!可以加一點點香菜、黃瓜絲拌勻就可以享受美味了。也可以炒著吃。

  • 5 # 徐三妹兒的生活日記

    蕎麥灌腸是盛行於山西祁縣、太谷、榆社、文水一帶的傳統風味小吃。適合夏天吃,口感勁道細膩、爽滑百吃不膩。

    做蕎麥灌腸也比較簡單。配料有:蕎麥麵、麵粉、白礬、水、鹽。

    先將蕎麥麵、麵粉倒進盆裡再加入白礬、鹽和勻,順著一個方向邊攪也加水攪成稀糊狀,用筷子挑起來向下滴的時候成一條線即可。

    將乾淨的盤子刷上油,倒入和好的麵糊上鍋蒸十五分鐘左右關水取出。待蒸好的灌腸冷卻後切成條狀加上豆芽或者其它喜歡的蔬菜炒來吃,也可以加上辣椒油、生抽、藤椒油、鹽、味精再加上油炸好的花生米拍碎的花生碎和黃瓜絲。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 6 # 小廚阿騫

    蕎麵灌腸和蕎麵碗禿(又叫蕎麵碗託,蕎麵碗團)是一個東西,只是現在碗禿子有的人用白麵做,所以讓大家以為兩者有區別。阿騫是山西人,從小就知道“蕎麵的灌腸,黃米麵的糕,莜麵的栲栳栳”,這也就是說這三樣食物最傳統的製作原料。

    山西北部、中部以及陝西的北部、內蒙古的部分地區都盛產蕎麵,所以這些地方都有這種食物,雖然叫法不同,但是做法大同小異。叫灌腸的地區集中在太原、榆次一帶。

    那麼,我們開始製作吧~!

    【原料】

    蕎麵200g 鹽1g 五香粉1g 水110g (和麵) 水280g(稀釋麵糰)

    【用具】

    小碟子1個

    【製作方法】

    1、將蕎麵與鹽、五香粉拌勻,加入水和成麵糰。

    2、將麵糰揉勻、揉光滑,中間摁一個洞,加入少許水開始揉麵團。

    3、繼續加水揉麵,直至麵糰變成麵湯,沒有疙瘩。

    4、用筷子蘸起麵糊,麵糊成直線狀就好了。

    5、小碟子底部刷上少許油,將準備好的麵糊倒進去。

    6、放到蒸鍋中,蒸制20分鐘即可蒸熟,蒸熟之後把灌腸與碟子分離。

    這樣蕎麵灌腸就做好了,切成小條,可以依據個人口味放上蒜、醋、辣椒等涼拌食用;也可以用豆芽、辣椒麵等炒制食用。

  • 7 # 雨神166363453

    小時候的記憶:父親種了好多品種的雜糧,其中就有蕎麥。紅杆綠葉白花,籽由白色變為紅色,再變為黑色,形狀三陵錐形,這個時候就成熟了,開始收割了。蕎麥收割與其它糧食不同,不用鐮刀,是用手拔,很好拔,相對其它糧食省勁,老百姓稱"拔蕎麥頂坐轎了"。蕎麥茬是好茬,第二年種啥都會豐收。拔倒了或背或用牛車拉回場面,撲在場面,曬乾了,多了用碌軸碾,少了用連結打。碌軸是用驢拉(馬、騾都可以),連結是人工。蕎麥秸稈是牛羊的上好飼草,蕎麥花子是餵豬的好飼料。拾掇好的蕎麥曬乾了開始臘生子,就是石礳把蕎麥皮去掉,農戶家的枕頭裡就裝著蕎麥皮,去皮的蕎麥心叫蕎麥生子,生子磨成面就是蕎麵了。大雪一過開始殺豬了。把豬血和一定量的蕎麥生子充分拌均勻,晾乾磨成了紅黑色的蕎麵。開始做豬灌腸了,是用豬大腸而不是豬小腸,大腸把糞倒掉,翻過來洗乾淨備用。把帶血的蕎麵調成糊狀(糊的稠稀要掌握好),加適量的鹽、調料。再把豬大腸分成適當的長度,一頭把口扎住,另一頭灌入蕎麵糊把口扎住放入籠裡蒸熟即可,出籠切片散上醋就可食用了,沒的說,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做作業總髮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