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皇鋣

    趙武靈王開始退位是為了專心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想要把趙國一分為二則是老年人貫有的“舐犢情深”。我們來一一解答:

    趙武靈王退位稱“主父”,是為了專心征戰,壯大實力。

    趙武靈王趙雍一代雄主,自從繼承父親趙國君主位置後,在肥義等人的幫助下勵精圖治,並推行“胡服騎射”,趙國國力大增,由七雄中的弱者一躍成為佼佼者。

    成為戰國豪強之後,趙武靈王開始在國際問題上發揮作用,先後出兵幫助燕昭王、秦昭襄王回國登基正位,為了真正消除趙國北方隱患,趙武靈王決定花費時間消滅掉中山國和樓煩、林胡等草原民族。

    為此,趙武靈王在壯年時期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退位讓兒子趙何做趙王,負責趙國經濟、內政、外交,而自己則掌握軍事,負責軍事建設和對外征戰,相當於在趙國建立“二元制”政治體制。

    趙武靈王這一招還是比較靈的,在此後不久,趙國先後消滅了心腹大患中山國,驅逐了邊患林胡,消化吸收了樓煩一族,國力達到頂峰。

    趙武靈王想封大兒子為代王把趙國一分為二起因主要是“舐犢情深”。

    趙武靈王在退位之前的幾年,忽然喜歡上一個女子吳娃,愛屋及烏的影響下特別喜愛小兒子趙何,並最終廢除了自己的大兒子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轉立小兒子趙何。

    後來趙武靈王退位,小兒子趙何繼承趙王位,趙何就是趙惠文王,前期趙武靈王很賢明,趙惠文王很爭氣,二人按照趙武靈王原本設想很順暢的開展工作,並取得了很輝煌的成績,但是,這個時候年齡越來越大的趙武靈王犯了糊塗。

    趙武靈王在消滅中山國之後,可能出於做父親的愧疚之心,封公子章為安陽君,這一舉動給本來就心有不平的公子章錯誤暗示,公子章野心大增。

    趙武靈王則是昏招頻出,竟然想要補償公子章性質的立公子章為代,讓他也做國王,相當於把好不容易統一壯大的趙國一分為二,遭到趙惠文王和群臣反對而無疾而終。

    我想趙武靈王一開始並不是想要分裂趙國,更多的是出於對大兒子公子章的補償心理和“舐犢情深”的情感,但是接受了錯誤訊號的公子章做出了錯誤的舉動,最終使趙國爆發內亂,趙武靈王一代雄主最終餓死沙丘宮,窩囊的結束了英雄的一生。

  • 2 # 未濟

    趙武靈王的想法是很超前的,超前到當時的人無法接受。一方面是趙武靈王對於一種新體系的嘗試,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長子的愧疚。在這件事上,趙武靈王處理不當。再加上趙武靈王又重新有了想當王的慾望,結果導致內亂。

    趙章作為嫡長子,其母又是南韓公主,有著南韓的支援,趙章即位是順理成章的。其實趙武靈王也很喜愛趙章的母親,但是趙章生母早逝,之後趙武靈王寵愛吳娃,便立其子趙何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本來立了小兒子也就立了,但是趙武靈王又覺得對大兒子很愧疚,對他非常好,吃穿用度都和自己一樣,最後還打算讓大兒子也稱王,給他一部分土地。趙武靈王構建的是二元的權力體系,他負責打仗,開疆擴土,內政則交給小兒子。同時也能培養新王的能力,即使有什麼差錯,趙武靈王還在,還能穩定局面。這個體系雖好,但是已經超過了當時的觀念,那豈不是國有二君?那到最後,大臣們到底聽誰的?

    對於趙武靈王對大哥的愧疚,趙何又豈能不擔心,並且作為趙王,上頭還有一個主父壓著,要是有一天趙武靈王又變心了,那自己豈不是就完了?所以趙何何嘗不想把權力集中在自己一個人手中。

    起初建立這種二元體系的時候,趙武靈王的想法是好的,並且也很有成效。趙武靈王想要專心地擴張土地,同時還能鍛鍊兒子的能力。在退位後,趙武靈王收樓煩,滅中山,戰績斐然。在做到這些之後,趙武靈王又重拾想要當王的念想。因為他的主要成就不在中原,下一步,他要和中原諸國一爭高下,並且已經策劃滅秦。但是經過了四年,趙何的勢力也得到穩固,趙武靈王發現自己已經沒法直接奪回權力了。

    於是就有了想讓大兒子也稱王,把趙國一分為二。實際上是趙武靈王想分小兒子的權力,兩方制衡。趙武靈王甚至暗示趙章可以和趙何作對。最終在沙丘做了一個了結。趙章首先發難,多虧了相國肥義,趙何才躲過一劫,肥義代他受死。

    因為趙何早就提防了父親和大哥,所以很謹慎,並且有後援,可調兵。等到趙何的援軍一到,趙章根本不是對手,趙章被誅殺。而趙武靈王則是被餓死了,因為沒有人敢對趙武靈王動手,只圍不攻。在這三個月內,趙何根本不過問,等到知道趙武靈王已經去世後,才哭了一場。

    趙武靈王在發現他的二元體系崩塌後,又有了重新當王的念頭,但是趙何也不是吃素的,當了四年的王,勢力已經穩固。趙武靈王若是此時老實地當太上王,也不會落得如此結局。這一切都是趙武靈王自己作的。

    從趙武靈王諡號中的靈就能看出,趙何對他是有否定態度的。趙武靈王起初退位是為了專心擴張地盤,本來也可以,但是後來又引發內亂,屬實不該。

  • 3 # 葉子寫實

    趙武靈王當初立長子章為太子,後來得到吳娃,寵愛他,生了兒子何,就廢黜了太子章立何為王。吳娃死後,又疏遠了何,加上憐愛原來的太子章,想要讓他並立為王。遲疑不決發生禍亂,以至於被困在沙丘的宮殿裡,三個月被活活餓死,章也被公子成和李兌殺死。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一位傳奇的君主。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不強,常受到大國的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就連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

    中山國位於現在河北省唐縣順平一代,是西周時期內遷的由遊牧部族建立的政權,位置處在趙國與燕國中間,趙國的包圍之中,尤如一顆釘子插在趙國的心腹之處,是歷代國君的心頭之患。中山國是由遊牧部族建立的政權,雖然已經變成了農耕的習俗,士兵大多驍勇善戰。在歷年和中山國的戰爭中,趙國並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趙武靈王認為,遊牧部族之所以強悍,他們長期狩獵,騎馬射箭有關,他們穿著的服裝也比較短,更加方便。

    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頒佈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國勢大盛。趙雍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

    前296年趙國吞併中山國。

    趙武靈王二十年,群臣在東宮舉行大朝會,趙武靈王吧王位傳給趙何,就是惠文王,自稱主父。他讓惠文王主持治理國家,自己身穿胡服,率領士大夫到西北奪取胡地,從雲中、九原直接向南偷襲秦國。還偽裝成使者進入秦國,勘察地形、視察秦王。一開始秦昭襄王並沒有發覺,後來覺得他氣度不凡,就派人追他,趙武靈王已經離開了。

    趙武靈王偷襲秦國的想法,最終因為趙國的政變而夭折,錯失了良機,使得秦國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趙武靈王退位的原因,就源於一個“武”字,他一生征戰讓趙國達到鼎盛成為霸主,他把王位交給兒子,是為了更好的去開疆擴土。當收復中山國、胡林、樓煩等地區後他又發現擁有權力的重要性,於是又要把趙國一分為二,用原太子章對抗惠文王,再把權利奪回來。然而他的如意算盤卻打錯了,原來託孤的大臣們並不買他的賬。在沙丘時,公子章張作亂設計要殺惠文王,被識破連趙武靈王都被餓死在宮中。

  • 4 # 大秦鐵鷹劍士

    趙雍是一個悲情英雄,他的悲情在於身為帝王卻感情用事,愛老婆,愛孩子,最終卻把他們都害了。國家公器不能受感情左右,如果執掌國家公器卻感情用事,最終的結果就是家毀國亡。趙雍感情用事差點分裂了趙國,但他兒子趙何明顯更加具備帝王氣質,殺兄弒父一點不手軟,最終穩定了趙國,並進一步強大了趙國。

    一、南韓公主與吳娃

    趙雍作為趙國的第六代國君,他英雄蓋世,氣質超群,生得孔武有力,一表人才。英雄豈能無美女相伴,趙雍年少之時就娶了南韓公主為妻,婚後夫妻恩愛,夫唱婦隨,很是甜蜜。和一般的政治婚姻不同,趙雍與韓公主是有真感情的,而且感情很深,趙雍除了韓公主外,並沒有其它女人,這作為一個王是很難得可貴的。韓公主生長子趙章,生子後不久就生病死了,趙雍很長一段沒有再娶妻。

    老婆死後趙雍將全部精力放在國家大事上,他在趙國變法,也就是打著胡服騎射的旗號行商鞅變法之實。變法後的趙國需要擴張,擴張的方向就是匈奴,在對匈奴的戰爭中,趙雍不僅收穫了勝利,還再得佳人。在趙匈邊境之上,趙雍遇到一個絕色少女,此女真名不可知,但是美麗傳遍草原,人們稱之為吳娃!趙雍得到吳娃後十分的恩愛,夜夜承歡,不久生子趙何,但是少女產子就容易死,吳娃生了兒子趙何後不久也死了。趙雍出於對吳娃的思念,立趙何為太子。

    二、趙章與趙何

    趙雍一生只有兩個女人,兩個女人分別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韓公主生子趙章,吳娃生子趙何。趙雍對兩位夫人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對兩個兒子也十分的喜愛。長子趙章原本是太子,後來有了弟弟趙何後,他就不是太子了,而成了將軍。趙章跟趙雍十分的相似,在戰場上十分英勇善戰,是趙雍的左膀右臂。趙何沒有上過戰場,他在國都主持國政,對於治國理民很得心應手。

    兩位優秀的兒子讓趙雍很高興,不過趙章對於不能當王還是顯得很失望。作為一位父親,趙雍覺得不應該讓兩個優秀兒子得到的待遇不一樣,於是趙雍想將趙國一分為二,北趙國給長子趙章,南趙國給小兒子趙何。對於將趙國一分為二的想法,趙雍正在一步一步的落實:他退位為主父,領軍在北方開拓土地,長子趙章隨軍作戰,他要給長子打出一片大大的國土;趙何登基為趙王,在邯鄲主持國政,負責管理趙國本土的一切事務,當然打仗的事除外。

    三、沙丘政變

    趙何作為趙王,他是不想將趙國一分為二的,也不想在國王之上還有一個主父存在,因此他秘密策劃政變,企圖殺死大哥趙章。趙章作為長子,無辜被廢除太子之位,雖然父親要將北趙國劃給他,但是他更想殺死弟弟趙何,獨掌趙國。因此趙章也在秘密策劃政變,一舉殺死弟弟趙何,然後自己成為趙王。對於兩個兒子的謀劃,一心對外擴張的趙雍並不知情,他以為兩個兒子會和平共處,卻不知道同室操戈就要發生了。趙章帶領心腹死士直接衝擊王宮,想一舉擊殺弟弟趙何,趙何命令趙成領公室禁軍反攻趙章。

    在內亂之中相國肥義被趙章誅殺了,趙章兵敗後逃到了沙丘行宮,尋求父親的庇護。趙雍得知內亂後,十分生氣,一刀將趙章的謀士田不禮劈成兩半,但是他還是想保護長子趙章。主父趙雍命令趙成退軍,趙成說他只聽命於趙王,於是領兵進來將趙章當著趙雍的面斬殺了。趙雍派人出去通知邊軍大將領軍來平亂,趙何將出來的人都軟禁了,並且要求所有護衛服侍主父的人都投降。很快大家看出主父失勢了,紛紛出宮投降,趙雍被圍在沙丘宮中三個月,被活活餓死了,邊軍也沒有來平叛。趙雍死後,趙何給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各國皆派軍隊來護送趙雍的靈柩,送葬的人多達十萬以上,是戰國時代最為隆重的葬禮,沒有之一!

  • 5 # 君山話史

    1、趙武靈王為什麼要退位呢?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在位二十七年後,突然宣佈遜位,把王位傳給兒子趙何(即趙惠文王)。

    據史料記載,趙武靈王登基時“年少”,沒有說具體的年齡,就以十五歲來論吧,以此推算,遜位時年齡大約四十三歲。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還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什麼他會選擇遜位呢?

    主要原因,是他建樹武功的念頭太迫切了,才選擇了急流勇退。遜位是為了讓自己從繁忙的政務中解脫出來,全身心投入軍事擴張,集中精力開疆拓土,徵胡伐秦。除此之外,他可能還有一個考慮。作為一個親歷親為的君主,哪裡有戰爭,他就奔向哪裡,戰場畢竟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地方,誰也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萬一有一天,他戰死沙場,那麼他所寵愛的女人怎麼辦呢?孤兒寡母怎麼辦呢?要知道宮廷之內,各種勢力暗流湧動,只有儘早把太子趙何扶上王位,這才是萬全之策。

    2、趙武靈王為什麼要把趙國一分為二呢?

    這事說來話長。

    趙武靈王的第一任夫人是南韓女子,這純粹是一樁政治婚姻,因為趙國與南韓向來是盟友。公元前321年,趙武靈王娶韓女為妻,婚後不久,韓夫人便產下一子,名為趙章,後來被立為太子。

    公元前310年的某天,趙武靈王做了個夢,夢到一位美若天仙的處女。多情的趙武靈王念念不忘夢境中的女子,有一回與群臣飲酒,說到了這件事。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賓客中有一人名叫吳廣,精心設計了一個局。

    他有一個女兒,喚作“孟姚”,又叫“娃嬴”,“娃嬴”的意思是嬴姓的女娃。孟姚長得很漂亮,幹嘛不冒充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呢?於是便有人在趙武靈王面前誇讚孟姚的美貌多才,並且說她跟趙王所描述的“夢中情人”長得很像。這麼一來,趙武靈王真的動心了,難道夢中見的神女,在真實世界中確有其人嗎?

    孟姚就這樣入了宮。趙武靈王見了她後非常喜歡,便對她寵愛有加。據《史記》所稱,趙武靈王得到孟姚後,“愛之,為不出者數歲”,有一段時間沉溺於情愛之中,不能自拔。孟姚很快被立為王后,史稱“惠後”。

    當王后孟姚生下王子趙何後,太子趙章的地位岌岌可危了。愛屋及烏是人之常情,趙武靈王太愛孟姚了,所以也喜歡兒子趙何,以致於想把所有一切的好都給她們母子。他所能給的最大禮物,莫過於王位的繼承權。趙武靈王是一個當機立斷的人,他廢掉趙章,改立趙何為太子。

    即便趙武靈王把所能擁有的一切都賜給心愛的女人,人的命運仍然不是凡人所有左右。不久後,王后孟姚被死神召喚而去。孟姚之死對趙武靈王是一大打擊,同時,當愛已成往事時,因母親而得寵的趙何漸漸被父親冷落了。

    當年趙武靈王廢除長子趙章的繼承人資格,並無別的原因,只是移情別戀的結果。如今,夢中情人已仙逝,他忽然覺得對長子趙章有一種愧疚之意,打算給予補償。公元前296年(趙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滅中山後,他把代郡的一塊土地封給長子趙章,稱為“安陽君”。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召集各地官員前往國都邯鄲城。此時趙惠文王大約十三、四歲,趙武靈王認為是時候讓小國王親自處理朝政了。趙惠文王坐在王座上,趙武靈王沒有露面,他躲在帷幕之後,觀察諸大臣與宗親貴族的表現。

    他看到了一張頹廢的臉。這是廢太子趙章的臉,只見他臉色蒼白,垂頭喪氣。這一切被趙武靈王看在眼中。這位父親心裡又湧出愧疚之意,當年如果沒有廢掉太子,現在坐在王位上的人應該是趙章,趙何只能在階下稱臣。作為長子,趙章的年齡比趙何大了十來歲,而且是韓王后的嫡子,如今卻只能卑躬屈膝,向自己的弟弟稱臣,這是何等的委曲。

    自從惠後孟姚去世後,趙武靈王一直覺得對不起自己的長子,想方設法要補償他。正是這種父愛矇蔽了他的判斷力,對趙章顯露無疑的囂張視而不見。看到趙章在朝廷之上的沮喪,趙武靈王動了一個念頭。他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

    趙武靈王可謂是英雄一世,糊塗一時。自古以來,為了權力你鬥我爭的事情還少嗎?春秋時代多少弒君、弒父的故事,多少兄弟相殘的故事?一個國家立兩個王,怎麼可能相安無事呢?

    趙武靈王的態度,堅定了趙章奪權的決心,他發誓要奪回本來屬於他的王位。只要他發動政變,把弟弟趙惠文王殺了,到時生米煮成熟飯,父親也只能認了這樣的結果。

    於是乎,有了沙丘政變的故事。趙章發動政變,欲剷除弟弟趙何,失敗後躲進趙武靈王的行宮。最後,趙章被殺死,而趙武靈王則被活活餓死。

  • 6 # 清水空流

    在春秋和戰國時期,所有的君主死的最慘就是齊桓公姜小白和趙武靈王趙雍了。如果說齊桓公的被餓死是由於政變的外因所引起的的話,那趙武靈王則完全是禍起蕭牆咎由自取。一代英主落下如此下場實在是太悲慘了。

    在公元前326年。趙國國君趙肅侯薨世,其子趙雍登基史稱趙武靈王。順理成章地成了趙國的新任國君。趙雍時年14歲。提及趙武靈王就不得不提胡服騎射,其實所謂的胡服騎射就是:推行“胡服”和教練“騎射”。與中原人士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同的是,胡人的衣服是衣短袖窄。這樣更利於騎馬射箭。“騎射”是指周邊遊牧部族的“馬射”(騎在馬上射箭),有別於中原地區傳統的“步射”(徒步射箭)。如此改變,使得趙國的軍隊素質大為提高,在趙武靈王帶領下,趙國滅掉中山國。趙國國力空前提高,也使得趙國的國力達到了頂峰。

    趙武靈王的悲劇始於立太子。趙武靈王里長子趙章是理所應當的太子,其母是南韓的公主。(應該是政治聯姻)實事求是地說,在趙武靈王的培養下,趙章又憑藉著母親一脈的強大背景他的嫡長子的身份,是完全可以順利的登上趙國的王位的。而且他的個人能力也很強,處理國事頗有乃父之風,但就是這樣一個合格的法定繼承人卻被趙武靈王無任何理由給廢掉了。而趙武靈王之後所以廢掉太子,就是老糊塗了,在更換太子這件事情上,趙武靈王做錯兩件事。晚年很受趙武靈王寵愛的寵妃吳病危,在吳娃的一再哀告之下,趙武靈王無故廢掉太子趙章、改立了吳娃的兒子趙何為太子。第二件事就是提早退位,在公元前299。趙武靈王傳位於太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他則自稱為主父。 也就是太上皇,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培養趙何的治國能力。給兒子做後臺,讓兒子主內,自己主外,而實際上趙國進入我們現在所說的政治二元體系,因為如果自己和兒子的意見相左的話,以何人的意見為準?趙武靈王的政治構想徹底地違背了封建政治原則。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最終也讓給自己死於非命。

    也許是出於愧疚,趙武靈王希望趙何割出一塊封地給原太子趙章,這個無理的要求當即被趙惠文王拒絕,任何一個當皇帝的都會拒絕,這一點趙惠文王無可指責,而此時的趙惠文王已經徹底掌控了大局,而此時的趙章更是不甘。你的本來就是我的,我要造反,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在公元前295年,趙章起兵造反。遺憾的這場兄弟政變以失敗告終,兵敗的趙章為求活命逃到了父親趙雍所住的行宮沙丘(89年之後,沙丘政變再次重演,那一次主角是秦始皇)。趙惠文王自然不會允許這個巨大的威脅存在,趙章被殺,而一代英主趙武靈王被兒子囚禁在行宮裡,斷水斷食三個月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絕對是前期英明超神,後期太浪翻車。和唐玄宗一樣,他在兩個兒子之間的搖擺,試圖找平衡,這完全是過分自信。認為他自己完全可以駕馭政局,可以,駕馭這兩個兒子。但他退位那天,就註定了他的結局必然悲慘,可惜,這一次他高估自己。也沒有想到帝王的誘惑使得人性喪失到如此地步。應該說,在戰國早期最有資格統一天下的趙國喪失了機會,可嘆,可悲啊。

  • 7 # 朱棣Judy

    戰國時期還是分封制,中央集權不強,否則就算王位給了兒子,兵權還在自己手裡,不一樣可以掌權?看看後世的乾隆皇帝

  • 8 # 張不叄讀秦史

    強烈的功業心,是理解趙武靈王一系列出人意料舉動的出發點。從胡服騎射改革到滅亡中山國、降服林胡樓煩等部,趙武靈王前半生的表現堪稱完美,足以和秦昭王、魏文侯、燕昭王這幾位君王相提並論。支撐他做出這些成績的正是建功立業的雄心。

    然而另一方面,功業心過了度,就會演變為好大喜功,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等君王莫不如此,趙武靈王無疑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之前他選擇盛年退位,正是想全力以赴開疆拓土,把國政都丟給兒子趙何,但這已經違反了“國無二主”這個古典政治原則,有理由推斷,趙國國內各方政治勢力已開始蠢蠢欲動;接下來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則更是昏招。

    趙武靈王作出這一決定的誘因,是對被廢的長子趙章起了憐憫之心。當年他因為寵愛吳娃而廢黜趙章,改立吳娃之子趙何為太子,結果如今又覺得對不住趙章,想把趙國代地分給他。從常人情感的角度講,他的打算並非不可理解;但從統治者的角度講,這樣的舉動幾乎必定是要毀滅趙國,趙章、趙何兩黨一定會自相殘殺,直到一方把另一方趕盡殺絕為止,歷史上這種因名分未定而手足相殘的例子已經太多太多了。

    儘管趙武靈王在大臣肥義的堅決反對下放棄了這個打算,但惡果已經顯現出來,這個打算無疑釋放出一個訊號:主父對趙章還未完全放棄,趙章還有希望重新奪回王位。客觀上,這個未能實施的打算,刺激趙章一黨的野心,間接成為沙丘宮變的誘因。

  • 9 # 五味社

    趙武靈王的政治構想過於理想化,違背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

    五國相王中,趙武靈王考慮到趙國軍事實力,主動摘除“王”號,僅稱為“君”,但在他內心卻有稱王之志。

    趙武靈王為更好的投身於外交和軍事鬥爭中,在壯年時主動退位,傳位次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自號主父。

    即趙武靈王主外,趙惠文王主內。除了各司其職,業擔心若有不測,權力可以和平交接。

    但有一次,趙武靈王看到長子趙章拜見趙何,想到長子無辜被廢,心生惻隱,於是把趙國一分為二,趙章為代王,與趙何共同治理趙國。

    趙武靈王的願望是好的,但他卻把趙章和趙何的矛盾越拉越大,最終自己也深陷他們的鬥爭中。

    沙丘宮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

  • 10 # 俊女

    趙雍是一個悲情英雄,他的悲情在於身為帝王卻感情用事,愛老婆,愛孩子,最終卻把他們都害了。國家公器不能受感情左右,如果執掌國家公器卻感情用事,最終的結果就是家毀國亡。

    趙雍感情用事差點分裂了趙國,但他兒子趙何明顯更加具備帝王氣質,殺兄弒父一點不手軟,最終穩定了趙國,並進一步強大了趙國。

    一、南韓公主與吳娃

    趙雍作為趙國的第六代國君,他英雄蓋世,氣質超群,生得孔武有力,一表人才。英雄豈能無美女相伴,趙雍年少之時就娶了南韓公主為妻,婚後夫妻恩愛,夫唱婦隨,很是甜蜜。

    和一般的政治婚姻不同,趙雍與韓公主是有真感情的,而且感情很深,趙雍除了韓公主外,並沒有其它女人,這作為一個王是很難得可貴的。

    韓公主生長子趙章,生子後不久就生病死了,趙雍很長一段沒有再娶妻。

    老婆死後趙雍將全部精力放在國家大事上,他在趙國變法,也就是打著胡服騎射的旗號行商鞅變法之實。變法後的趙國需要擴張,擴張的方向就是匈奴,在對匈奴的戰爭中,趙雍不僅收穫了勝利,還再得佳人。

    在趙匈邊境之上,趙雍遇到一個絕色少女,此女真名不可知,但是美麗傳遍草原,人們稱之為吳娃!

    趙雍得到吳娃後十分的恩愛,夜夜承歡,不久生子趙何,但是少女產子就容易死,吳娃生了兒子趙何後不久也死了。趙雍出於對吳娃的思念,立趙何為太子。

    二、趙章與趙何

    趙雍一生只有兩個女人,兩個女人分別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韓公主生子趙章,吳娃生子趙何。趙雍對兩位夫人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對兩個兒子也十分的喜愛。

    長子趙章原本是太子,後來有了弟弟趙何後,他就不是太子了,而成了將軍。趙章跟趙雍十分的相似,在戰場上十分英勇善戰,是趙雍的左膀右臂。趙何沒有上過戰場,他在國都主持國政,對於治國理民很得心應手。

    三、沙丘政變

    趙何作為趙王,他是不想將趙國一分為二的,也不想在國王之上還有一個主父存在,因此他秘密策劃政變,企圖殺死大哥趙章。趙章作為長子,無辜被廢除太子之位,雖然父親要將北趙國劃給他,但是他更想殺死弟弟趙何,獨掌趙國。

    因此趙章也在秘密策劃政變,一舉殺死弟弟趙何,然後自己成為趙王。對於兩個兒子的謀劃,一心對外擴張的趙雍並不知情,他以為兩個兒子會和平共處,卻不知道同室操戈就要發生了。趙章帶領心腹死士直接衝擊王宮,想一舉擊殺弟弟趙何,趙何命令趙成領公室禁軍反攻趙章。

    對於將趙國一分為二的想法,趙雍正在一步一步的落實:他退位為主父,領軍在北方開拓土地,長子趙章隨軍作戰,他要給長子打出一片大大的國土;趙何登基為趙王,在邯鄲主持國政,負責管理趙國本土的一切事務,當然打仗的事除外。

  • 11 # 白露為霜65799235

    據說,老趙是為了下一盤大棋,從北面繞過去滅秦,為了專心下這棋,乾脆傳位給兒子,把國務交給兒子去辦。

    國家分兩半這事,他本來的太子是大兒子章,後來因為喜歡小老婆,把王位又給了小老婆的兒子趙何,就是趙惠文王,後來又覺得對不起老大,就想把國家分一半給老大成立代國,不過因為臣下反對沒能實行,幸好這些臣下反對,不然就成分裂了,更加內亂。

    總之趙雍的死就是自己作死的。

  • 12 # 老衲侃春秋

    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趙武靈王,嬴姓,趙華人,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趙國第六任君王。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商鞅之後最偉大的變法改革者之一,建立華夏騎兵軍團的先驅者。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年僅15歲的趙雍繼承了父親的衣缽。那時的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就連中山那樣的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而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佔,眼看著國家早晚要被別國逐步蠶食。

    趙國的地理位置,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邊與匈奴為鄰,西北與林胡、樓煩為界,這些部落都是以遊牧為生,長於騎馬射箭。

    中原地區的國家,自古以來都是推崇戰車,一個國家有多少輛戰車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實力,所以常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來形容這個國家的強大。

    但趙國與林胡、樓煩、東胡、義渠、空同、中山等遊牧民族的戰爭中,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

    趙武靈王通過幾次戰役逐漸認識到,趙國被動挨打,並非是自己國弱民衰,而是在於軍隊的傳統服飾,早已不適於騎兵和車戰的作戰形式。

    他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弘揚先祖趙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諸胡”的偉業,靠中原傳統的步兵和戰車配合作戰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為笨重的戰車只宜在較為平坦的地方作戰,在複雜的地形中運轉十分不便,眾多的步卒也無力對付那賓士迅猛,機動靈活的騎兵。只有學習諸胡的長處,以騎兵對抗騎兵,才能增強自身的軍事力量,徹底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

    鑑於這種情況,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大膽的決定,要推行服制的改革。其步驟是首先在軍隊中進行改革,然後再推廣到朝中的官員們,此後“邯鄲命吏大夫奴遷於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貂服”(《竹書紀年》)。

    但是改革服飾的命令還沒有下達,就遭到邯鄲許多皇親國戚的反對,尤其是公子成(其叔父)等人的反對最為堅決。

    他們集體給國王上了《諫阻胡服書》,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為由,拒絕接受變法。接到上書,趙雍立馬做了回答,在《答諫阻胡服書》中進行了嚴厲的駁斥:“德才皆備的人做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採取對策的,怎樣有利於國家的昌盛就怎樣去做。只要對富國強兵有利,何必拘泥於古人的舊法。”

    此書一下,便在大臣中流傳開來,書中撲面而來的沛然正氣,直面國難的深重憂患,以及雄辯犀利的說辭,竟使讀者無不悚然動容!

    那邊做著說服工作,這邊軍隊中已經開始實施了。等軍隊裝備齊全後, 讓他們學著胡人的樣子,騎馬射箭,轉戰疆場,並結合圍獵活動進行實戰演習。

    當邯鄲城外兩萬鐵騎全部胡服,由柱國將軍肥義率領,大軍挺進時,可以說是萬眾譁然。大家爭相出城觀看胡服趙軍,軍營外竟是人山人海一般。

    看到這威武軍陣,公子成頓然醒悟,他立即進宮請罪,痛切自責:“老臣愚昧,不達強國之道,妄議文華習俗也。國君強兵以張先祖功業,老臣該當欣然從命,率先胡服!”

    趙雍看到以實際效果征服了這些頑固派,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將這位叔父撫慰了一番,並與公子成當場議定:立即頒行胡服令,旬日之後大朝會,君臣人等皆須一體胡服!

    從戰國大勢看,這次的服飾改革,其實不光是改革的服飾,更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一種敞開胸襟接受新思想的突破。因此可以這麼說,其改革的力度與廣度均超過了除秦國的商鞅變法以外的其餘五國。

    趙國也因而得以強盛,成為戰國晚期僅次於秦、齊之後的第三大軍事強國。

    改革的成功,也使趙武靈王達到他人生最輝煌得意的頂峰。他在信都的信宮(今邢臺)大會天下諸侯,就是召集諸侯定期過來開會,諸侯莫敢不來的。

    “趙成侯造檀臺,有信宮,為趙別都,以朝諸侯,故曰信都。”(《太平寰宇記》)

    “梁襄王與太子遫、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史記》)

    公元前299年,趙雍傳位於小兒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他要在趙國實行二元政治的權力結構,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君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

    他的想法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則專心對外,和周邊的大國進行周旋。

    他的這個想法是非常超前的,他看到以往王室在舊王死後,王子們爭奪王位的慘狀,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也變成這樣,他要在自己的親自關懷下,早早把兒子培養成成熟的國王。這次的改革設想,其大膽行為更是超過上一次的“胡服騎射”。

    但當時他沒有想到,這番設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為今後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因為趙惠文王心胸寬廣、善於納諫,因此贏得了趙國許多大臣的擁護和支援,短短几年時間,就成了實際掌權者。

    當趙雍滅了中山國凱旋而歸時,他沒有想到,那些慶賀的祝詞和鮮花不是送給他的,而是都獻給了自己的兒子。

    這對於雄心不已的趙雍來說,簡直無法忍受。自己的尊嚴掉了一地不說,在外域的連年征戰,似乎老百姓都忘記了他的存在。這讓他怒不可遏!

    自己東征西戰,連連告捷,為趙國爭取到多少“國際”權益?這幫白眼狼。他哪裡受過這種悶氣,但此時再不甘心也沒用,江山已經易主了。

    他陷入了沉思。兒子是自己扶持起來的,權力也是自己主動給他的。如今翅膀硬了,自己也有些力不從心了。幾經琢磨,終於想出一個注意來。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這塊地方,分給長子廢太子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深層含義就是一個趙國同時存在兩個國王,自己這個“主父”,好在上面進行統御。儼然周天子統御各分封國的翻版。這樣就能夠收回現任趙王何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真正做到“一王兩二”。

    但是出乎趙武靈王的意料,本以為親自出面,一定馬到成功,沒成想自己的要求卻被一口回絕了。

    灰頭土臉的趙武靈王回來後,將討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意在激公子章與趙王何爭鬥,自己好以調和的身份,重新執掌朝政。

    公子章與田不禮果然十分怨恨趙王何與肥義,對於父親的默許,公子章決定採取行動。

    公子章心想,本來你屁股下坐著的就是我的位置,現在連老爹讓你分給我的地都不給我,我要造反了!

    趙章在沙丘圍攻了趙何,但畢竟人家是一國之主,自己是個廢太子,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自己那些死士,寥寥無幾,而趙王何卻掌握著皇家的軍隊。於是一次彈性碰撞,趙章慘敗。

    打不過就只能跑了,可這裡都是人家的地盤,往哪裡跑呢?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爹 。趙武靈王還是護犢子的,收留了他。

    但此時大權旁落的趙武靈王,已經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的兒子了。趙章被搜出來,就在趙武靈王的面前被殺掉了。

    殺掉趙章以後,帶兵的公子成等人畢竟不敢弒君,於是大軍就把趙雍圍困在沙丘宮,斷水斷食三個月。

    一代霸王趙武靈王竟落得一個被餓死的下場。

    結語:趙武靈王這個諡號很恰如其分。

    根據古代的諡法,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對外征伐、威強敵德,所以稱“武”。

    又由於自己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反覆造成了國家的內亂,但沒有實力大損,亂而不損,所以就叫“靈”。 他的諡號“武靈”概括極其精準。

    趙武靈王有智慧,有權謀,膽子大,敢於改革創新。一開始的改革,雖然冒了很大風險,但確實符合實際,所以最後成功了。

    上一次的成功,給他很大榮譽,於是就有點飄飄然起來。後來腦子一熱,要建立更大的功勳。可惜這一次卻沒有深思熟慮,也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其行為根本違背了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事情就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不光是試驗失敗,還搭上了性命,簡直讓後人惋惜。

    現在我們重溫這段歷史,要讓後來者明白,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固有的規律性,我們要尊重這個規律,才能取得成功,否則,不管是幾千年之前的古人也好,還是現代也好,都會陷入滅頂之災。

    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先識覽》秦·呂不韋

    《戰國策·趙策》

    《史記》漢·司馬遷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1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實力大增,攻城略地,使趙國土地北達燕、代之地,西面到達雲中、九原。但是,趙武靈王卻在壯年退位,傳位給幼子,號稱“主父”。其原因,就是此時趙武靈王想要下一盤大棋。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史記·趙世家》

    從《史記》這段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趙武靈王之所以“壯年退位”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是要把自己從繁雜的國政中解脫出來,好帶兵專心致志向西北攻取胡人土地,擴大趙國疆土。

    二是謀劃了一盤大旗。因為趙國的疆土已經達到了雲中、九原。趙武靈王想要避開兼顧的函谷關,從雲中、九原郡出兵,南下進攻秦國。

    趙主父是個敢想敢幹的人,他退位後就開始著手實現自己的打算。假裝成趙國使者出使秦國,觀看秦國地形,刺探秦國虛實,並檢視秦昭王為人。趙主父以一國之主進入秦國,不可謂風險不大。此前,楚懷王就因為冒然隻身與秦國談判,被扣押。但趙主父還是進入了秦國。見到秦昭王后,秦昭王感覺這人容貌異於常人、談吐不凡,不像臣子。派人去追,趙主父已經走出了秦國邊境,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趙主父。秦國大為震驚。可以說,如果沒有之後的沙丘之變,趙武靈王絕對是秦國的心腹大患。

    提到沙丘之變,就不得不提趙武靈王想要把趙國“一分為二”的原因。

    有句詩叫做,“多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而趙武靈王恰恰是這樣的人,既是豪傑,也是慈父。但卻沒有處理好兩者的關係。

    四年,朝群臣,安陽君亦來朝。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劚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史記·趙世家》

    從這段記載看,寫得也很明白,趙武靈王之所以壯年退位,就是因為憐憫自己的長子。原來,之前趙武靈王因為喜歡小兒子趙何,便將太子趙章廢掉,改立趙何為太子,後來乾脆傳位給趙何。四年後,趙武靈王讓趙何主持朝政,讓群臣參見趙何。這時他看見長子趙章站在群臣中間垂頭喪氣地給弟弟參拜,憐子之心大起,於是就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

    雖然趙武靈王是一代英主,但是此舉是意氣用事。如果趙國真得一分為二,對趙國將近似於毀滅性打擊,再難進入強國之列。

    在計劃還沒有實行的時候,趙武靈王與趙何一同到沙丘遊覽,趙章與手下趁機作亂,想要趁機殺死趙何。但卻被公子成、李兌的援兵擊敗。公子章逃到了趙武靈王住處。這次趙武靈王愛子之心又起,收留了叛亂的趙章。但這次公子成、李兌包圍了趙武靈王宮室,搜出並殺死了趙章。因為害怕事後,趙武靈王報復,兩人竟然一不做二不休,一直包圍趙武靈王行宮。趙武靈王想要出來又不被允許,三個月後就這樣餓死在了沙丘行動。

    趙武靈王之所以餓死沙丘,其實也與他壯年退位有關。退位意味著他主動放棄了強權。沒有了強權的趙武靈王減弱了對大臣的控制力,最終反被大臣包圍以致餓死。

  • 14 # 莫家姑娘可美

    趙武靈王是趙國一代雄主,也是天才政治設計師,他的思想已遠遠超越那個時代,就是放在現在也不會落後。

    趙華人野蠻好鬥,不按常理出牌,就連帝王家也不是循規蹈矩的傳位,一切我行我素,老君王喜歡哪個孩子就立哪個孩子,導致趙國內亂不斷。

    趙武靈王依然走趙國一貫作風,立幼子為儲君,一來他喜歡幼子母親,而來為他設計的謀略而言,幼子似乎更能遮住敵國眼睛,使他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計謀遠略。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名揚古今,也把趙國帶到了歷史鼎盛時期,強大的趙國幾乎沒有外國可敵。就在趙國巔峰時期,正直壯年的趙武靈王宣佈退位,讓位於幼子,自己做起來太上皇。

    他的這個舉動並不是想頤養天年,而是為更大的謀略,這樣他可以有更多時間設計遠謀,可以隱藏身份探聽他國內情,有一次他化身隨從出使秦國,就是為了探聽秦國虛實,他的遠略物件就是強秦。

    他的謀略就是弱秦,進一步慢慢吞併。趙國內部的設計是,欲走集團分權制,他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有兩個兒子分別掌管一半,他以董事長名義決策全域性。

    然而他的天才設計,在當時無法實施,他忽略了趙華人當時的智力,是無法更上他的思想,最後被權臣殺了大兒子,自己也被囚禁荒苑活活餓死,一代雄主就這樣落幕,那個天才謀略計劃隨老趙一起消失了。

    這就是趙武靈王退位的原因和計劃,並不是說他荒誕無淫,無所事事,也不算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只是他生錯了年代,也可以說,他的思想穿越了。換句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這就是真是歷史。

  • 15 # 嘯狼OK

    因為趙武靈王想自己退位成為遙治朝堂,同時掌握實際權力的“主父”。

    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久歷戰爭、戎馬倥傯的趙武靈王深感分身乏術,無法在改革軍制、征戰殺伐的同時,兼顧治國理政、改善民生。一句話,趙武靈王是標準的軍事統帥,卻不是合格的一國之君。

    從即位之初,趙武靈王就投身到了繁重的軍事征伐過程中。從左衝右突對抗齊秦,到巡視邊塞、籌劃改革;從倡導胡服、徵募將士,到建立新軍、訓練騎射;從兼併中山、北略胡地,到縱橫捭闔、遊走諸國……。在矢志圖強的每一天裡,趙武靈王都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軍事和外交領域,代地中山、草原、邊疆是他馳騁萬里的舞臺,而遠在邯鄲的朝堂,卻越來越成為一個陌生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兼併中山略地千里並不是趙武靈王奮鬥的終點。在他頭腦中,這只是完成那個遠大目標的基礎和前奏—這個遠大目標就是繞過函谷關,從趙國新開拓的領土雲中、九原等地直接南下攻滅秦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中後期,秦國在函谷關多次成功抵禦住六國聯軍的攻勢。西漢賈誼的政論名篇《過秦論》寫道:“…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其中的“關”就是指函谷關,可見其戰略意義。

    身為軍事統帥,又有參加五國聯軍攻函谷關失利的親身經歷,趙武靈王自然知道函谷關的易守難攻。正因為如此,滅亡中山的第二年,趙武靈王就制定了“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的戰略計劃。

    在趙武靈王的設想中,趙軍主力從位於草原的雲中、九原等地南下,不僅可以避開函谷關的深溝高壘、精兵勁卒,還可以利用趙國胡服騎射改革後建立的騎兵新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秦國關中和咸陽腹心帶來泰山壓頂似的沉重打擊,收事半功倍之效。這一計劃果能實施,不僅將改變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對山東六國的力量優勢,也將改寫未來中國歷史發展走向。

    由是,已經在王位上坐了27年的趙武靈王最終決定,立太子趙何為王,自己退位成為遙治朝堂,掌握實際權力的“主父”。

  • 16 # 鋤禾騎

    靈在古代是昏庸的稱號,武是具有戰功的稱號,趙武靈王。說明他是一個軍事天才,卻不是合格的君主,少年繼偉,壯年滅掉中山,改革軍隊,使原來幾乎要滅國的趙國變身為第二強國!中年缺退位,這大概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典型案例吧!

  • 17 # 夏有涼風61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退位,又為什麼要把趙一分為二,他想的是什麼?

    趙武靈王在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一系列改革使得趙國從弱小變的強大,他為了雪“中山國”侵趙之仇,分別在秦楚齊韓魏派了使者,興兵滅了中山國,大敗胡人。

    那趙武靈王為什麼要退位了,其實當時的趙武靈王幹敗中山國和胡人後的野心是不小的,可能有稱霸的野心,而國中瑣事會影響到他的企圖,所以他就把位子傳給兒子趙何,實際上大權還在自己手中,自稱主父。趙武靈王知道趙國的霸業不可能在他一人手中實現,所以就磨礪傳了位的兒子惠文王,讓其率軍攻打胡人,而趙主父想圖謀秦國咸陽。那時雖然張儀離秦歸國剛死不久,但秦國依然很強大。就楚懷王被騙,死在秦國,趙韓齊魏宋五國聯軍伐了一次秦,都被秦歸還魏韓之地罷了兵。

    那為什麼趙主父要把趙國一分為二了,這也是趙武靈王作為一個精明人乾的糊塗事,趙武靈因寵愛趙何的母親惠後,廢了趙章太子,立了趙何為太子,然後就把王位傳給小兒子趙何了,讓廢太子趙章去了代地,一次趙章朝見他弟弟惠文王趙何,趙武靈王就在旁邊,趙何對他哥趙章是大為訓斥,趙武靈王看了於心不忍,手心手背都是肉啊,然後趙武靈王就有讓趙章在代郡稱王的打算。這樣弟兄倆沒有尊卑之嫌,就可以攜手強大趙國了,但這個想法是否可行,趙武靈王也沒想好,就把這事擱置了,但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已經是埋下了隱患,從而導致在趙武靈王和惠文王出遊沙丘,趙章,田不禮乘機作亂,公子趙成與李兌從邯鄲趕到,發動四邑軍隊鎮壓的“沙丘宮變”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沙丘宮。

  • 18 # 張無擇

    平衡

    這是他一直所受制的,是一直想要的,也是一直辦不到的

  • 19 # 塞上老山羊

    他想的是“一碗水端平”!可又怎麼能做到?

    趙武靈王做對了一件事,做錯了一件事!早年英明神武,晚年昏聵悽慘。

    談起趙武靈王嬴雍(或稱趙雍),就離不開他的偉大改革——“胡服騎射”!

    “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戰國策·趙策二》

    “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史記•趙世家》

    “胡服騎射”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軍隊戰鬥力,趙國的軍事實力與日俱增。強大的趙國傲然挺立在北方,令戰國諸侯談趙色變,讓虎狼之師的秦國倍感壓力。

    “胡服騎射”產生的直接“效益”:疆土日增,國力強大;“胡服騎射”產生的深遠影響:中國社會發展。自此以後,“習胡服,求便利”成了中國服飾變化的總體傾向。

    梁啟超稱讚趙武靈王:“黃帝之後第一偉人”!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勇於改革的政治和軍事的“巨人”,卻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廢長立幼!

    “廢長立幼”直接導致趙國的內亂,兄弟手足相殘,趙武靈王活活餓死。

    故事的情節大致是這樣:趙武靈王是一個“軍事發燒友”。酷愛軍事,熱衷打仗。“箭是不長眼睛的”!為了怕自己隨時死於征戰,正當壯年的趙武靈王決定主動退去“王位”,甘當“主父”,專心用兵打仗,衝鋒陷陣。這件事本來也沒什麼大錯,可錯就錯在咱們這個“趙主父”,偏偏是個愛聽“枕頭風”且“耳根子軟”的一個“耙耳朵”。聽了寵妃吳娃的閒言碎語後,趙武靈王心一軟,就廢了王太子趙章,改立吳娃的兒子趙何為王太子。可偏偏趙武靈王偏偏就是個心軟之人,看到前王太子趙章和王位失之交臂,又於心不忍,決定將趙國一分為二,準備廢王太子趙章和現任國王趙何平起平坐,都統統當個王。此想法一出,舉國譁然,朝堂震驚。現任國王趙何當然心裡一百二十個不同意,前廢王太子現任安陽君趙章的慾望之火被重新點燃。一個要奪回本屬於自己的“王位”,一個要保衛已屬於自己的“王位”,內亂自然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內亂的結果根本就沒有什麼懸念:安陽君趙章怎麼能是趙王趙何的對手?趙章兵敗沙丘,狼狽不堪地逃到已稱為“主父”的趙武靈王身邊,妄想尋求“主父”的庇護。可誰想自己的弟弟是個“狠人”,趙王趙何一不住二不休,將趙章直接從趙武靈王身邊逮走,毫不留情地將大哥砍了頭後又將趙武靈王的行宮團團圍住。沒人願意也沒人敢手刃趙武靈王,那就繼續圍吧。天長日久,昔日堂堂的趙武靈王實在餓的不行,上樹掏鳥窩,滿院子裡捉老鼠,最後,連樹皮老鼠都吃光了,最終活活餓死沙丘行宮。

    翦伯贊有詩曰:“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

  • 20 # 江湖小曉生

    梁啟超先生曾經感嘆: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是繼黃帝以後的華夏第二偉人。

    好傢伙,這種評價未免太高了。梁啟超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成為了對北方遊牧民族取得戰爭勝利的少數幾位君主之一。

    孔子當年連披髮左衽都覺得丟人,趙武靈王趙雍,卻要求趙華人都穿著胡人的衣服,按照胡人騎射的方式訓練軍隊,這未免也太難了吧?

    由此可見,這場改革勢必會得罪很多人。這就是趙武靈王難能可貴的地方,為了國家的強大,他完全不怕得罪人。

    此外,趙武靈王還有一個更可貴的地方,那就是有自知之明。當年他和幾位諸侯一起稱王后,合夥欺負秦國,結果被秦國揍了一頓。此後趙武靈王便意識到自身國力的弱小,從此放棄王位,再也沒提過稱王的事情。

    這位英明的趙國君主,在42歲的時候,卻做了一個很特別的決定,那就是禪讓!他把大位禪讓給了自己的次子趙何,自己跑去做了主父,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廢長立幼,趙武靈王為愛情豁出去了。

    趙武靈王在夢裡經常見到一位美麗動人的姑娘,他常常向周圍的人描述這位姑娘的樣貌形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個叫吳廣的大臣忽然想到:這說的不就是我家閨女嗎?

    因此吳廣立馬把自己的閨女吳孟姚拾掇拾掇,送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一看到吳孟姚就走不動路了,從此和這位美人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生活。這便是夢中情人的故事。

    吳孟姚為趙武靈王生下了次子趙何,趙武靈王和她的感情那就更深了。不過有一天吳孟姚忽然病重,臨終之前,她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把兒子趙何變成趙國的儲君。

    趙武靈王含著淚答應了這件事,吳孟姚走了以後,趙武靈王便將長子趙章的儲君之位給廢了,轉而讓次子趙何成為了儲君。

    二、禪讓大位給趙何,趙武靈王打算構建二元制國家。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也就是趙武靈王42歲那年,他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那就是禪讓。趙何做儲君還不夠,還要提前禪讓?這未免太過分了吧?其實趙武靈王有自己的想法。

    第一,趙武靈王打算和兒子分別管理政治和軍事。

    趙武靈王提前禪讓大位,他是想要構建一個二元制國家。一個國家裡有兩位君主。趙武靈王自己擅長軍事,可以專心致志地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趙國軍隊,以此讓趙國可以自如地應對混亂的戰國時代。

    兒子趙何,還處於年幼狀態,可以先從治國方面入手,努力學習治國之道。讓他提前做大王,也是為了提前給他一個更好的平臺鍛鍊自己的能力。關鍵時刻,趙武靈王還能把把關。

    第二,趙武靈王擔心自己遭遇不測。

    趙武靈王擅長軍事,常常親自帶兵出去打仗。萬一自己哪天在戰場上掛了,趙國群龍無首的話,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趙何雖然是儲君,可畢竟年輕,且不是正兒八經的大王,很容易就被人幹掉了。所以說趙武靈王提前讓兒子登基,是為了穩住趙國大局,為趙國留條後路。

    第三,趙武靈王實現了對吳孟姚的承諾。

    趙武靈王是個痴情人,他和吳孟姚婚後非常恩愛。即使吳孟姚去世以後,趙武靈王也是好幾年都沒能忘記這位美人。

    所以說,從痴情角度來說,趙武靈王提前禪讓大位給趙何,也是為了給愛人一個交代。畢竟吳孟姚生前,除了這個願望外,從沒求過趙武靈王任何事情。

    三、趙武靈王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

    任何偉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趙武靈王也不例外。這位老兄是個多情人啊,自己做了主父以後,每次看到大兒子趙章,需要向趙何跪拜行禮,心裡就不是滋味。

    為啥呢?趙章不僅是趙何的兄長,而且還是昔日的儲君,和趙武靈王很像,且比趙何大了10歲。如今卻如此卑躬屈膝,這誰受得了啊?

    愛子心切的趙武靈王,便打算為趙章謀一條出路。最後他想出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把趙國的代地單獨劃出來,變成一個新國家,讓趙章成為代王。兩個兒子都做國王,事情不就解決了?

    這事兒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抗議,分裂趙國?您老這不是瘋了吧?

    不甘心的趙武靈王,開始刻意提高趙章的待遇,什麼都和趙何一模一樣,而且趙武靈王常常和趙章一起吃飯睡覺,其待遇儼然要超過趙何了。

    這使得趙何很緊張,趙何集團的人認為,趙章這是要來奪取大位了!而趙章得到了父親的特殊待遇以後,本已死去的心忽然又點亮了,他忽然覺得自己又能了!因此一場宮廷政變,勢不可擋地即將爆發了。

    除此以外,趙武靈王在執政過程中,發現大臣們都倒向了趙惠文王趙何。這使得趙武靈王倍感寂寞。其實這是人之常情,誰都願意跟著新任君主混,畢竟他才是國家的未來。

    可趙武靈王依舊還想獨攬大權,因此他刻意扶持趙章,就是想利用趙章的勢力,制衡趙何的勢力,從而達到兩者平衡的效果。這樣自己就能再次獨掌大權了。

    結局:45歲的趙武靈王被餓死在了沙丘宮。

    趙章率先發起了進攻,他殺掉了趙何的親信肥義後,又打算誘使趙何束手就擒。結果趙何察覺出了異樣,立馬出兵平叛。

    這個時候,支援趙何的公子成帶兵前來,他手裡的正規軍三兩下就擊敗了趙章的散兵遊勇。趙章無奈,為了保命,只能躲進主父宮中。

    趙武靈王愛子心切,即使知道兒子趙章犯了叛國罪,也強行收留了趙章。結果公子成的人馬可不買賬,二話不說帶人進去把趙章抓出來宰了。

    他們很擔心趙武靈王會給兒子趙章報仇,又不敢手刃這位英明的君主,所以事情非常棘手。最終公子成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態度,把沙丘宮團團圍住,趕走裡面除了趙武靈王以外的所有人,什麼吃喝都不準送進去。

    趙惠文王趙何,此時也默許了這件事。3個月以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了沙丘宮,據說,沙丘宮中樹上的鳥窩,都被趙武靈王給掏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心中什麼樣的歌曲才能叫好歌?你是否認可他人的音樂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