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落葉穩又輕

    壓力增大是肯定的。婚前是我人吃飽,全家不餓。男主外,女主內。現在是兩個人,生了孩子還得管,他的衣食住行,入托、傷學、工作、成家……自己也要工作,還要忙家務,確實壓力會增大。

  • 2 # 小貝愛唱歌

    不可能的,女人在結婚之後生存壓力理論上來說,比結婚之前還要大。其一是工作,結婚之後基本夫妻都會希望有個孩子,然而我國的產假制度明顯會損害到企業利益,企業畢竟不是學校,如果員工無法為公司製造利潤便會被拋棄,在結婚後,應聘時被刷掉的機率更大,產假之後工作被取代,要求為家庭放棄工作等等,生存壓力劇增例如我高中的一位女老師,結婚生完孩子回來後,頭髮半白了,二十七八的女人回來就像個三四十的大媽。其二是家庭。結婚不僅僅代表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一起生活,更代表著兩個家庭的結合。沒有哪個女人結婚後不想自己當家做主的,然而和丈夫的爸媽一起住或者和自己爸媽一起住的大有人在,作為媳婦,你要接受被婆婆有事沒事挑刺,作為妻子,你要接受你的丈夫可能就是那種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等你端好飯菜到他面前還要被對方挑三揀四的可能,作為子女,你要接受兩個人負擔起四個老人的養老,作為母親,你要忍受為孩子壓榨自己的一切,包括可能為此沒有工作沒有朋友沒有夢想沒有希望,日復一日守在家裡,還要為孩子日後無數的費用頭疼的生活其三,哪怕法律宣告男女平等,實際上這社會無比偏向於男性,作為女性,如果你將婚姻的另一半當成自己全部的依靠,那麼我敢打包票,百分之八十的機率,你的人生就此毀了。將人生寄託在別人身上,這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例如,你結婚後,家裡人(包括你的父母,他的父母,你的丈夫)要求你不要工作留在家裡當全職太太,剛開始時所有人都會關心你想著幫幫你,但久了,他們就會對此習以為常,並認為你對家庭毫無貢獻(哪怕你每天在家裡有百分之百的時間都在做家務買菜洗碗拖地帶小孩,他們也依舊覺得你是個什麼都沒做的懶漢),然後態度便會越來越惡劣,甚至延伸到非打即罵,而你的家人甚至還會說,你是靠著對方養的,平時也不需要做什麼,忍忍就過了。又例如,你堅持要在外面工作,然而你的工作會因為你的懷孕而受到影響,你的生活會因為多出一個人而變得完全不一樣,這裡還沒有說如果你的物件重男輕女等情況呢不是說沒有那種結婚後一生順遂的人,然而這種存在簡直萬里挑一,你覺得你會是這個幸運兒嗎?

  • 3 # 仰望人生星程

    絕大部分女人的人生軌跡K線圖就是高開低走,在初中前捧的像個公主,這是高開,青春期一來學業壓力跟不上了,父母也不像以前那樣寵著了,開始要求女孩子成績好,這時從公主變成小家碧玉了,大部分女孩人生K線開始下行。等成年後,開始找物件,不以學習論成敗了,K線又開始觸底反彈,談戀愛,結婚前都是高居不下的。結婚後,房車孩各種壓力輪番佔據生活重心,女孩變女人甚至女漢子,K線開始跌宕起伏,但已經很難重現前兩次巔峰了。

  • 4 # 沙泥裡的小草

    答:是的,女人結婚後什麼都大了,

    原來是一個小女人,結婚後就變成了大女人,時間久了就變成了老女人,婚姻對於女人來說,可以說是天堂,也可以說是地獄,嫁對人了你就是天堂王母娘娘,一個人的人品是最重要的,不要光看眼錢和外表,驢糞蛋外面雖然光亮,可是內心是粗糙的。嫁錯人了你就是地獄裡的磨盤之魂,每天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心中在滴血,所以說:有那麼一句話嫁雞隨雞

  • 5 # L之光

    是 因為離開自己生活的家來到一個不熟悉的家 就相當於外人般的生活 做什麼都得考慮再三 包括買衣服 吃飯 家務 說話的方式 睡覺都得刻意的去改變 免得別人說自己沒有家教什麼的 還有面臨生孩子 身體的變樣 時間長了之後老公的冷淡 都有好多的壓力 但如果嫁對了人 婆婆像親媽一樣對你 老公踏踏實實的為家操勞 本本分分的 不嫌棄生孩子後的你 那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所以結婚得選對人哦

  • 6 # 實在大姐入茬行

    結婚後壓力的確增大很多。結婚前衣食住都是娘給張羅。婚後意外懷孕,孕期心裡一直七上八下,擔心孩子是否健康。結婚第二天就和老公學做生意,各種懵圈,身心俱疲。生活的瑣碎,生存壓力,心理壓力增大的不是丁點兒。陪伴孩子成長,女青年成為中年婦女,白髮和皺紋出來,咱做為女人都不可避免。

  • 7 # 小茶蟲來哉

    1,男人婚前買房買車,婚後養家,這就是應該的?女人不是說要平等嗎?

    2,女人一個人生活就沒有壓力嗎?年齡沒到而已。

    3,任何人都會有壓力,只能說這種壓力沒了,就會有另外一種壓力。

    4,都是普通老百姓,別覺得這兩年富了,人脈廣了,其實都是屌絲,不管男女!安穩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王道!

  • 8 # 紅玖瑰肖紅英

    結婚後男女雙方壓力都大了許多,女的壓力來自家庭的飲食起居,生兒育女的艱辛,男的壓力自是家庭的頂樑柱,全面支撐家的溫磬

  • 9 # 農村生活體驗者

    因為女人在沒有結婚以前,悠然自在,吃喝玩樂,隨心所欲,沒有生活壓力。而婚後就改變了現狀,柴米油鹽,家務勞動,結婚生子,養老送終,社交等等諸多方面帶來了許壓力,所以婚後不是那麼的平坦了。

  • 10 # 奔跑的艾然

    作為一個已婚女性,確實感受壓力增加不少。個人主要感受一是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二是精神方面的壓力。

    一、 關於經濟方面的壓力。

    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家庭的主要開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房貸、車貸。這一項每月都是固定的,這裡不多說 孩子的養育、教育費用

    隨著寶寶的出現,一臺碎鈔機也就此誕生。從寶寶孕育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孕媽的營養補充、各種產檢費用、出生後奶粉、尿布錢、服飾、玩具等等各種開銷,幼兒園學雜費、再大點各種興趣班……。這常常讓小家庭的經濟捉襟見肘,甚至入不敷出。

    3. 其它開支,比如日常生活費用、社交聚餐、出遊、學習費用等等。這些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些如果家庭收入大於支出或兩者持平還能正常維繫。但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我們" 收入普遍偏低,常常沒法持平支出。而家庭的經濟支配一般都由女性負責,如果時常都要為奶粉錢犯愁,這種壓力可想而知。

    經濟方面的壓力還好解決,開源節流,縮減不必要開支、想方設法增加收入,實在不行可以求助父母。但是來自另一方面的壓力: 精神壓力,是吃多少鴨梨都難以解決的,甚至面臨精神崩潰的比比皆是。

    二、關於精神方面的壓力

    關於精神方面的壓力,個人切身感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

    女性一結婚,就意味著身份有了新的變化。不再只是父母的掌中寶,更是丈夫的妻子、婆家的兒媳,有了寶寶之後還會變成一位母親。

    家庭方面首要問題就是自己的小家關係,與丈夫的思想、性格、行為習慣等相互碰撞磨合問題。

    其次是婆媳關係處理問題。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同一個屋簷容不下第三個姓氏的女人,千古難題處理得當,一家人和和氣氣。處理不好,毀滅一個家庭、毀滅一個人都有可能。

    當然只要大家都講理,能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很多問題都還能解決,反之則家庭關係都很難維繫下去。

    然後是寶寶的養育、教育問題。寶寶一出生,最初的兩三個月幾乎每天都沒法睡覺,寶寶一哭就要起來餵奶、換尿片,沒哭都要隨時驚醒,看看寶寶有沒有愛被子、生怕著涼感冒發燒。毫不誇張,這期間基本就是24小時連軸轉,這對人的身和心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當時真就想: 如果可以,寧願把他塞回肚子裡。

    沒結婚前聽說一個同事的妻子患產後抑鬱症,離家出走的訊息,我還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可能是性格內向的原因,現在我不經歷人事,見到別人的失態甚至歇斯底里,一般默默不作聲不敢妄自斷論。

    2. 來自工作方面的壓力

    女性一旦結婚,家庭就會佔用我們很大一部分精力,不可能像以前一樣一門心思放到工作上。有了寶寶之後,母愛的天性會讓我們更多的精力給予寶寶,不可避免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工作,升職加薪自然無望。

    有很多母親甚至為了寶寶為了家庭,都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全職在家。這個時候,丈夫能體諒你,心疼你、看到你的付出,全心全意為家打拼,共同建好小家都還好。

    反之,大部分人容易視而不見女性對家庭的付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 經濟實力決定家庭地位。當你沒了收入,伸手要錢就自然矮人三分,你的付出成為了應該。而且他會覺得這些事情太輕鬆,就帶個孩子,煮飯、做下家務什麼的,是個人都能做,跟自己在外工作不是一個層次的, 回家了就應該休息。

    委屈只能獨自嚥下,無法與人訴說。最可怕的不是這些,而是在家時間長了,自己都感覺與社會脫節。因為帶孩子做家務,忙裡忙外連軸轉,根本沒精力收拾打扮自己,自己的世界侷限成只有老公、孩子。久而久之逐漸與社會脫節,不懂感恩的丈夫還會嫌棄你。這是寶媽重新走向社會的最大問題。

    3. 自我適應及社會其他方面的壓力

    以前我們都是父母的掌中寶,都是被愛。自己掙錢自己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今天出門旅行,明天姐妹聚餐,生活隨心所欲。結婚後就不一樣了,小日子得精打細算,要還房貸、車貸,要照顧家庭起居,把自己變成黃臉婆的比比皆是。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婚前婚後生活的較大差距的需要一個很長的適應期。自從有寶寶之後,我不記得有多久沒有上街、看電影,更別說與閨蜜相約了,幾乎所有的社交都切斷了。

    面對以上的種種壓力,誰不會覺得鴨梨山大呢?經濟條件較好,家庭和睦、性格開朗或者個性堅韌的女性,還比較容易平衡這些壓力。但是我們大多數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家庭方面的。

    有多少女性不是一邊抹著淚,一邊咬牙堅持下去的呢?生活還是要繼續,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四年級的孩子被年輕老師當眾孤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