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奇心食堂
-
2 # Sabrina旅食世界
今天冬至, 臺灣這邊的習俗大部分是吃湯圓, 我們小時候都要吃湯圓的, 老人家跟我們說吃湯圓就會長一歲, 等到長大在異地求學工作, 久了都會忽略冬至吃湯圓的這個習俗, 可是先在身為父母了, 又會開始重視這節日, 原因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有個童趣的童年, 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 期盼著吃湯圓, 又長一歲, 期待著農曆新年趕快到來, 可以領紅包。
在臺灣除了吃湯圓的習俗外, 有些南部地區的習俗是包粽子, 吃冬至粽。
還有客家人也會利用冬至到農曆年這段期間去掃墓, 跟其他人在清明節掃墓, 時間不太一樣呢!
-
3 # 如蘭若竹
隨筆《冬至》
時令冬至九相連,
晝長夜短始迴圈。
南國湯圓北水餃,
俗稱冬節大如年。
-
4 # 玉蘭風物
在香港,有句話做「冬至大過年」,臘燒、火鍋都是不錯的選擇。廣東、海南吃湯圓,北方多吃水餃,客家多道南瓜羹。至於為什麼要吃南瓜羹,因為其實在傳統的農耕社會,即使是冬天,大家也都很忙,太繁瑣的節日禮儀只有在上層社會才能展示它們的莊重感,對於一般的小農戶,秋天採摘下來的南瓜到冬至已經回漿,嚐起來特別甜。安徽淮區的冬至習俗是燒紙祭祖,曰「送冬衣」。作為一年中黑夜最漫長的一天,同時也是北方凌冽、寒風刺骨的季節,冬至總是和陰冷的形象聯絡在一起。所以,光明和溫暖就顯得更為人們所需要。
-
5 # 賞雪品梅
烤冬至火。在我老家,到了冬至這天晚上,每家門前都會壘個火堆(麥草火堆或者直接用蜂窩煤碼個火壘子),村子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晚上都出來烤火,從這家門前烤到那家門前,大家繞火堆左轉三圈右轉三圈,祈佑風調雨順,全家平安,其樂融融,非常熱鬧。誰家人緣好,誰家火堆前聚的人就多,至今讓人難以忘懷。現在防大氣汙染,農村也不放火了。
-
6 # 春風化雨168609502
冬至節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用土圭測出了冬至。這一日一般是陽曆的12月22日或23日。
冬至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慢慢變長。冬至過後,各地氣溫都進入一個最冷階段。
冬至時節,南方人多吃湯圓;米飯,且是赤豆糯米飯,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吃年糕,包括芝麻拌白糖的年糕,冬筍肉絲炒年糕等,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北方老家冬至多吃餃子,傳說冬至日吃了餃子,就不會凍傷耳朵,也有的說法是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曰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
-
7 # 青春男主角
冬至一般都是吃餃子吧,為什麼吃餃子呢?在我們那邊老輩的說法就是,安耳朵,因為餃子有點像耳朵似的,這天是最冷,防止凍耳朵,不知道你們那有這說法嗎?
-
8 # 榆梅
冬至了,我們這裡的習俗是吃餃子,餃子在我們這個地方又稱扁食。
有俗語謂:冬至吃頓扁,又不咳嗽又不喘。
扁食的餡有用羊肉的,也有用大肉的。將肉剁至細碎,配上蔥、姜、蒜,佐入鹽、大料粉,芝麻香油和用花椒烹好的食用油,攪拌如泥狀就可待用。
將面和好稍餳,擰為濟子,擀為圓片,將餡包入面中,扁食便是成了。形狀有月牙的,有鎖狀的,有元寶狀的,反不能將餡露出來,原則就是捏緊。
後,開水下鍋,勺孑慢推,沸起點涼水兩次,擬開鍋蓋稍滾便是熟了。這叫蓋住滾餡,掀開煮皮。
至於為啥要吃扁食,民間傳說是醫聖張仲景為防冬季人們易患的傷寒症而薦的,說是吃了凍不壞耳朵!
看起配方可知一二:
肉類補腎氣,吃了壯陽氣。
大蔥為菜伯,和中又調味。
蘿蔔好東西,潤肺消食積。
姜為至中寶,和胃寒邪祛。
如此好配方,醫聖特薦的。
所以,冬至吃扁食便成為無書自傳的民間風俗及節令名吃了!兒女在外,媽媽的第一聲問侯便是:吃餃子嗎?
而相應的,冬至這日,家家都傳出鏘鏘鏘的剁餡聲,那是最撩人的鄉音喲!
-
9 # 夢153029676
潮汕地區過冬節的習俗是,祭祖,吃湯圓,對小孩說必須吃冬節湯圓才會長大一歲,我現在年己大了,開玩笑說不想吃湯圓了,不想多長一歲。
-
10 # XGC上善若水
後天就是一年中的冬至節氣了。冬至是全年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節氣的到來,也代表一年冬季將進入最冷的階段。人們統常把冬至稱為"交九”,或者是“數九”。在民間有關冬至的俗語:“九九杏花開,十九楊落地"。“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冰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戲劇《桃花庵》有句戲詞:“九盡春回杏花開"。
看起來到後天人們就要面臨冬至節的到來了。到了冬至這天你會準備什麼食物過冬至節氣呀。我們是北方人,到了冬至節這天,中牟人民是要吃餃子喲!不然你的耳朵會被凍爛的,可別怪我沒有告訴你!
說起冬至節氣吃餃子的習俗,這裡還有個感人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藥聖張仲景嗎?他是我們河南的老鄉,醫術高超,治病救人。據說張仲景告老還鄉時,來到河南南陽老家,家鄉白河岸邊有不少老百姓的耳朵被嚴冬凍爛了,人們也買不起藥看病,張醫生看到後很難受,為了治病救人,和學生在南陽城東關搭起棚子,架起鐵鍋熬藥送湯給老百姓治病。
張醫生自己研製出“祛寒嬌耳湯",配方是羊肉、辣椒、祛寒的藥材,什麼藥材,你得找張醫生才能問明白。煮好後撈出,用刀剁碎,用麵皮包成耳朵壯,下鍋煮熟後分給凍爛耳朵的病號吃。人們吃過“嬌耳湯"過了一段時間,耳朵就好了。
張醫生舍藥從冬至一直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朵被醫好,就份放"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大年初一早上吃,時間長了,把“嬌耳"叫成了餃子,也有人叫“扁食”。每逢冬至和春節,人們都想起了張醫生,為了紀念他的貢獻,河南人都吃餃子,後來整個北方地區都形成了吃餃子的習慣。
-
11 # 北大屠夫陸步軒
冬至為時令節氣,在公曆12月22或23日。古人認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相傳冬至為孔夫子生日,清至民國時期以之為教師節,稱“冬至會”,由學董向學生家長湊錢,置辦酒席宴請老師,總結上年辦學得失,協商下年安排,給受聘教師下聘書。1949年解放後改為政府辦學,此項活動取消。
冬至為“交九”日,預示著極寒時日的開始。在西安,當天早餐吃豆腐腦——不凍手腳。北方的豆腐腦為鹹味,出鍋後澆以大骨湯,調食鹽、油潑辣子,甚至還有醋,味道鹹、辣、鮮、香,趁熱喝下,一股熱流從腸胃傳遍全身,容易發汗,故不凍手腳。中午吃餃子——不凍耳朵。西安的酸湯水餃遠近馳名,餃子似形狀,湯中放豬油、蝦皮、蔥(蒜苗)花,調食鹽、醬油、醋、油潑辣子,煎火、美味,使人食慾大開,熱量很快傳至,故不凍耳朵。節前、節後也吃狗肉、羊肉,滋養進補。
-
12 # 無聊也是生活
冬至吃什麼?在不同的地方還真的不一樣,以前在甘肅讀書的時候,那裡冬至就是吃餃子,一般一個寢室點幾斤餃子,一人一碗湯,蘸著吃。現在回四川老家,我們這邊冬至就不興吃餃子,而且吃羊肉和羊肉湯,一般就是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在外面找個羊肉湯鍋店吃羊肉!過完冬至就開始冷了,吃羊肉熱和!
-
13 # 我的鄉村春夏秋冬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日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我家是北方的,我們這裡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我們這老人都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順口溜。
我聽我的姥爺說,以前他在滕州工作時,滕州有冬至這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冬至還是交九的第一天。數九寒天由此拉開大幕。我們這還有一句順口溜“冬至十天陽曆年”。
冬至已到,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
回覆列表
關於冬至吃什麼這個問題,又將引起一場南北之爭了:北方吃餃子,不解釋,因為我們要誓死保衛耳朵;而在南方,冬至一定要吃湯圓啊~湯圓預示著團團圓圓,還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到底吃什麼?這個問題沒有誰對誰錯,只是飲食習慣的不同,各有特色,都很美味。
簡單的餃子做法和湯圓做法送給南北方的朋友,祝你們冬至快樂:
南方湯圓最香:材料:糯米粉300克,黑芝麻300克。
調料:白砂糖150克。
做法:
1.黑芝麻炒熟,碾碎,拌上豬油、白砂糖,三者比例大致為2:1:2。
2.適量糯米粉加水和成團。
3.以軟硬適中、不粘手為好,揉搓長條,用刀成小塊。
4.將小塊糯米糰逐一在掌心揉成球狀,用拇指在球頂壓一小窩,拿筷子挑適量芝麻餡放入。
5.用手指將窩口逐漸捏攏,再放在掌心中輕輕搓圓,完成。
北方餃子最棒食材:肥肉、精瘦肉,蓮菜,大蔥,姜,鹽,醬油,花椒油,香油
做法:
1.肥肉瘦肉剁碎。
2.將蓮菜切片,過開水焯熟後,切碎加入肉餡中。加入100多克蔥姜水,放入切碎的蔥、姜、蓮菜,加適量鹽、雞精、香油、醬油攪拌均勻。
3.加入炸好的花椒油,再攪拌均勻就可以用了。
4.將餃子包入餃子皮,完成~
過了冬至就是年,過來了明天,我們就一起期待春節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