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明節快到了,很多人都會回去掃墓!記得老家有個習俗,清明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折一些柳樹枝插在大門上,有的還會在先祖的墓上也插些柳條。這個有什麼說法嗎?
9
回覆列表
  • 1 # V劇情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將墓地的雜草除掉,為墳墓抔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在兩千多年前,晉文公重耳經過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終於回國即位,他在論功行賞時,每個人都有了份,卻忘了一個功臣介子推,《左傳》上說:“晉侯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緜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介子推曾一直緊跟晉文公,在流亡途中還割過股肉給晉文公充飢,功高至偉、清高耿直卻“功不言祿”。他見晉國新立,百事待興,就和母親隱居到綿山裡。後來晉文公要親自去山裡找他,茫茫綿山無從尋找。想到介子推乃大孝之人,就採取“燒三放一”的方式焚火燒山,結果是介子推與母親抱木而死。晉文公做了這蠢事後懊悔不已,便拿綿山做了祭祀介子推的地方,來糾錯揚善。這一天正好是清明節令的頭一天,便定為祭日,並禁止人們是日舉火,一律吃冷飯冷菜,於是有寒食之俗,也就稱為寒食節。

    漢代寒食節要一個月,到晉朝正式定為3天,而且把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充套件到了全國各地。寒食節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禁火吃寒食成了漢民族的共同風俗習慣。清明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因為寒食節與清明時間重疊,寒食節逐步與清明合併了。

    原來其中有一個美麗感人的典故。

    晉文公火燒綿山,發現介子推與母親抱在一棵燒枯的柳樹上。晉文公將介子推母子厚葬於綿山,次年祭奠介子推時,突然發現介子推母子環抱的柳樹長出了新枝,柳枝青翠欲滴、綿綿悠長,指向介子推的墓地。晉文公認為枯樹出新枝,是介子推靈魂顯靈,便折些柳枝,墓上插一些,王宮裡供奉一些,藉以紀念介子推。清明掃墓為什麼要插新鮮柳枝?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唐朝詩人韓翃《寒食》詩云:“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宋之問《途中寒食》詩云: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都是折柳插柳掃魔的描繪。

    千百年來,中國北方特別是黃河流域廣大地區一直沿用清明掃墓“墓插柳枝,家掛柳條”的習俗,使剛剛返青的柳樹受到巨大的傷害。近來,大多數人採取“清明植樹,鮮花代柳”的文明方式祭奠先人,開創清明祭祖新風。

  • 2 # 楊春同學

    清明節插柳習俗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華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清明節祭祖、悼念親友為何在墓上獻桃花、艾草?

      大約在每年四月四、五或六日,整個節氣共七天,有前三後四之說。即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後四天為祭祖時間.

      清明掃墓是麗水人祭祖的重要習俗,掃墓的時間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群眾稱為“前三後四”。此外在陰曆七月半及丈八日(指陰曆正月初八日)也有部分民眾到祖墳掃墓的習俗。掃墓時必備有蓬點心,也叫清明餜,在墓前設祭品茶、酒、飯及豐盛的菜看,點燃香燭,在墓旁另點一支佛香,是祭山神土地的,然後向先祖祈禱,以求先祖的護佑,使子孫平安、合宅安寧、事事順利。祈禱畢,用紙馬(燒紙)在墳上各處放置,用土塊壓住,俗稱“飄墳”。飄墳畢,用彎刀砍除墳上草木並挖來草餅置放在墳頭上,將茶、酒灑於墳前以盡孝思,並在墳前及土地神插香處,各焚紙錠、紙馬和冥錢紙幣,蓬點心散給前來看望的牧童及其他人。掃墓日,家中要在先祖靈位前做羹飯祭祖,祭品中必備有蓬點心。清道光二十六年《麗水縣誌》也有清明節煮蓬葉為汁和以米粉做成蓬葉面,再做成蓬點心,必獻其先祖的記載。所以麗水人祭祖必備蓬點心,此俗至今仍存。麗水一些大戶人家在掃墓時有分饅頭肉的習俗,用祭田收入供家族聚飲稱做吃清明”。聚飲在清明日前後,聚飲後由值祭戶去祖墳掃墓,掃墓畢,凡參加掃墓的子孫,每人分給大饅頭四隻,另有豬肉一斤。清明掃墓,唐代已盛行,宋代人《夢粱錄》載,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清《通禮》載:“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墳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剪除雜草,故稱掃墓”。

  • 3 # 猴子也瘋狂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 清明與柳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 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華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 4 # mori99

    中國古代清明插柳折柳戴柳的習俗,始於唐朝。唐高宗於三月三日遊春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蠆毒”。後來,老百姓將此演化為插柳,每逢清明,家家戶戶將柳插在井邊,成語“井井有條”,就是來源於此。人們不但自己樂於佩戴柳枝,還將它插在門楣之上,用以避邪。有的地方還用面和棗做成飛燕,再用柳枝串起來,插到門上,稱作“子推燕”。傳說清明節這一天百鬼出沒,人們一邊要祭奠祖先的亡靈,一邊還要小心翼翼地與他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將他們阻擋在家門之外。柳,便成了人們避邪的武器,可以保護人們不受鬼魂的侵擾。《齊民要術》裡說:“取柳著戶上,百鬼不入家。”人們還在乘坐的轎子上插柳避邪,據《東京夢華錄》記載:“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清明處處插垂柳,院宇深深綠翠藏”,清明的詩沒有嬌柔沒有做作,提筆就是直抒胸臆,這也是其他節日的詩所不能比擬的。在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草木回青,萬物萌發,柳又是最早給人們報告春天訊息的植物,所以,柳也就成了春之信使,清明節也就成了春天到來的標誌。(文/劉紹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經量很少推遲,吃點什麼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