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晨星6788

    譚派,餘派,高派,楊派,奚派,李派,麒派,馬派,言派,眾家各有特色,也各有代表劇目,代表人物也很多,譚門七代,值得尊敬,餘派傳人最多,高派,麒派門庭冷落,馬派經典,喜歡馬連良後第一人張學津,大徒弟朱強,閒時也哼唱兩句,國粹經典,值得弘揚。

  • 2 # 無心Langke

    楊馬奚餘譚(大概就是心中排名)常聽,也都喜歡,言麒高唐派也聽過,都不錯,不過還是聽老段子好,有特點。現在的京劇演員有時還不如票友。最喜歡的是女老生薑培培的洪三段,男老生也就張克和張建國比較喜歡。

  • 3 # 中原3640928

    喜歡言派!言派注重京劇當初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一湖廣音,說白了就是有漢劇、醜劇及沔陽等地方音調。言派處理人物感情細膩,純樸裡透出機警,板眼中的停頓發掘出深長的意味。曹操與楊修裡,能聽得出鐵馬金戈的畫面!這樣的傳統文化應該大力繼承發楊!

  • 4 # 吾乖篩

    有個人喜愛是正常的,不喜愛不等於不好,是吧,各位看官。本人在老生行檔中最喜愛——言派。

    言菊朋———京劇言派的創始人。

    言菊朋的長子言少朋、長媳張少樓均為言派老生。他們的兒子就是80年代脫穎出言興朋。

    言菊朋,生於1890年,卒於1942年,名錫,字延壽,蒙古族。他生於蒙古世家,父親是清末舉人。他曾在清末的理藩院,民國後蒙藏院任職,好京劇,出入票房,專學譚,演譚派劇目,被譽為譚派名票。言菊朋 20世紀30年代,已屆中年的言菊朋根據多年學譚鑫培的心得,結合自己的嗓音條件,以譚派唱腔為本,創制新腔,自成一派,後人稱為“言派”。

    言派區別於其他老生流派的主要標誌在於唱腔的多變和字音的講求。言菊朋早年學譚,中年嗓音變化,乃在譚派唱腔的基礎上,融合譚派之外的早期各派老生唱腔,並吸收曲藝中京韻大鼓及單絃的唱法,逐步形成風格獨特的言派唱腔。言派唱腔傳情、細緻,講求節奏與頓挫,多跌宕,富於獨創性和表現力。善於用唱腔塑造人物,在不同的劇目中,因人物的身分、性格、處境而設計不同的唱腔,既細緻、深刻地傳達了人物的感情,又表現出多種風格。言派強調“字正”,嚴格區分四聲,因而在唱工中常運用高低懸殊、音差極大的音階來行腔吐字,呈現大幅度的起落與頓挫。同時,言派還注意念、做、身段、表情及武功的綜合運用。言派素以演唱吐字精巧細膩、行腔跌宕婉約、輕巧中見堅實、撲拙中現華麗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言興朋,原名言一青,現為言派藝術的第三代傳人。其祖父言菊朋,父親言少朋、母親張少樓都是言派傳人,兼宗餘派、馬派,姑媽言慧珠。

    言派第三代傳人言興朋

  • 5 # 戲迷阿德1

    這個問題是京劇老生流派你喜歡哪家?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老生行當我比較喜歡楊派,因為我伯父拜在京胡大師楊寶忠門下,我跟我伯父學拉京胡開始啟蒙學戲伴奏就是楊派老生,因而楊派京胡堅硬厚實,脆音燎亮,京胡大師楊寶忠對京胡基本功有著深厚的研究和功力,只有勤學苦練基本功你才能取得很大的進步,拉京胡要講究功力的你沒有功力是拉不出京胡的精髓,楊寶森和楊寶忠搭當紅花配綠葉,真是無衣無縫聽音叫絕沒有人趕超越。伯父傳下來給我一把京胡全黃花竹是楊寶忠大師的製作的無價之寶金石之音,你手上沒有三十年以上功夫你拉不出這把京胡的金石之音。實實在在拉了這把琴心裡享受。以上個人觀點,不代表大家。

  • 6 # 磨史作鏡

    喜歡聽戲,尤其是京劇,京劇裡面又最喜歡老生,因為老生一般是戲劇中男性主要人物,而且老生的流派紛呈,名家薈萃,各領風騷,爭奇鬥豔,正應了那句話“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幾大流派的創始人都是大師級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聽他們的唱,絕對是蕩氣迴腸、心曠神怡,猶如天籟之音,繞樑三日而不絕!哈哈,愛聽,用得詞兒多了點。

    京劇老生最著名和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形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以及“南麒北馬關外唐”了。因為這幾個裡面都有都有馬連良的馬派,因此是

    4+4+3=11-2=9

    一共九大流派,當然,之前之後也都有老生大家,比如同光十三絕裡的程長庚,餘派傳人、但又形成自己特色的李少春,但是影響最大的還是這九個流派,其中關外的唐韻笙先生由於繼承人的凋零,後續無人,人們聽得不多,其他八個流派都是戲迷所喜聞樂見的。本人對這八個老生流派都很喜歡,下面按照個人喜好程度排個序:(純屬個人喜好,沒有褒貶義)

    “湛湛青天不可欺,只爭來早與來遲”《徐策跑城》

    第一是麒派,麒麟童周信芳老師創立,唱腔特點是蒼老沙啞有力,非常有特色。代表作《追韓信》《四進士》《徐策跑城》等,傳人有小王桂卿,陳少雲等。

    “”我主爺起義在芒碭,拔劍斬蛇天下揚”(追韓信)美吧!

    “未開言不由人啊珠淚滾滾,千斤滴重任我就要你來擔承”(讓徐州)

    第二個是言派,言菊朋創立。特點是太有特點了

  • 7 # 湖廣潭州

    我最愛餘派,同時也認為餘派的品位最高。餘叔巖是京劇老生行自譚鑫培之後最傑出的藝術大師,是老生的第二個里程碑。年輩晚於餘叔巖者,都受到他的影響,正所謂“無派不燻餘”。

  • 8 # 不止看戲

    譚富英是譚派第四代傳人同時是“新譚派”的創立人,人都說“藝不傳三代”,但是在譚富英這裡確實實現了超越。譚派以唱見長,並有百派之宗的說法,但是譚門傳人譚富英並沒有侷限於自家的門派, 因為家庭和基因的影響他六歲如富連成科班,兩個月之後就登臺唱戲了,7歲與長他10歲的馬連良合作演出。 譚富英的學習也是吸收各家之長,比如蕭長華、餘叔巖等等都對他進行過指點。他身上功夫很好,擅長把子靠旗戲,唱腔上又融合了譚派和餘派的風格,等於說是返學“餘”,使得譚派偏向於直行的強調更加委婉一些,但是仍舊爽朗痛快,所以後人說他開創了“新譚派”。 楊寶森也是學習老譚派和餘派,之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最終形成了楊派老生。楊派的唱腔重低音的塑造,早跟楊寶森嗓子比較一般有關。但是楊寶森唱腔好聽,他不是炫技,演唱是從劇情字理出發,所以好聽動人。他的《空城計》《捉放宿店》《文昭關》等等是越聽越有韻味。

  • 9 # 孤王酒醉在未央宮

    我認為分看戲和聽戲,也分什麼戲,看做工戲還是要看麒派、馬派,甚至海派一些名家,看看趙松樵等人的戲也很過癮;聽戲還是譚餘,聽聽譚鑫培和餘叔巖的唱片,那是真好,每一句都耐琢磨,中正平和。當然也看什麼戲,很多派都有拿手好戲,馬連良像《焚綿山》等唱片也是一絕,比較《擊鼓罵曹》馬的唱片就不如楊寶森的好聽,譚富英的酣暢淋漓在言派中也找不到。全看個人愛好了,相對來說,我個人喜歡譚餘,其次是楊言奚,馬派只留在馬連良先生那裡了,目前馬派都不及他一二了,有些天賦和瀟灑是學不出來的!

  • 10 # 塞外失馬翁

    偏愛麒派。周信芳老前輩的嗓音傳奇,作派傳奇,家族傳奇,人生傳奇,在他建立的麒派中,小王桂卿、陳少雲不錯,周少麟比其父,卻是差之甚遠。因為傳奇,傳人不多,一般人雖愛聽愛看,韻味卻難學得來,以稀為貴也算是偏愛的一個原由吧。

  • 11 # 茅山陳志明

    譚餘馬楊奚言汪高麟李……各有拿手戲。

    拿手戲都喜歡。如非要說個喜好,麟派很有特色,生活化,口語化。

  • 12 # 易木208627696

    因嗓音和從小練武術,我對譚富英先生的演唱和身段學習較多,如戰太平,定軍山等等,因是票友,水平不高。另,馬是1901年生,譚為1906年生,小5歲。

  • 13 # 狼門雪影78398380

    京劇,無生不譚,無腔不譚,天下生派,還應看譚餘一脈,唱腔,用氣,極為科學,譚派,生之父也,餘派,生之驕也!

  • 14 # 使用者3970813057258張

    老生四大流派,我都很喜歡,馬派⺀四進士″,⺀借東風″,⺀趙氏孤兒″。譚派,定軍山″,洪陽洞″,楊派,捉放曹″,⺀文昭關′,高派,逍徭津,四大流派有的都師出餘派。

  • 15 # 霸氣~~王者

    我是一個馬派老生戲迷 我非常喜歡馬派老生 馬派老生是由馬派名家馬連良創作的 我最喜歡的是京劇《甘露寺》 《淮河營》《借東風》等等

  • 16 # 老許160375111

    都喜歡,最喜歡馬派。可現在沒有真馬派,都是自稱馬派。馬派特點不明顯,但又特明顯。太難學了。後繼無人,唱腔有,馬味沒有了!

  • 17 # 芹香山房

    喜歡聽譚派,其他流派也聽。可惜譚六譚七潮了點,網上譚富英、譚元壽的音訊影片又不太多,又不太搜得到高寶賢、崔英、葉慶柱等的影片~~~

  • 18 # 樓上樓601

    高派:

    創始人高慶奎(1890—1942),原名振山(鎮山),號子君。京劇高派老生藝術創始人,與餘叔巖,言菊朋,馬連良合稱京劇“前四大鬚生”之一。高慶奎原籍山西榆次,生於北京。其父高四保(士傑)為清末京劇著名丑角演員。20世紀30年代,高慶奎與餘叔巖、馬連良被譽為老生“三大賢”。

    高慶奎的老生演唱初宗譚派。18歲倒倉專供靠把武生,他嗓音復原後,更加甜脆寬亮,高亢激越,音色豐富。隨之,他又吸收孫菊仙、劉鴻升的演唱特點,並借鑑老旦龔雲甫、花臉裘桂仙之唱法,融會貫通,加以創新,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高派”。一些人認為高慶奎創立的“高派”就是調門高,這是一種誤讀。高派藝術除唱腔藝術高亢激越以外,還在於能演武生、花臉、老旦等幾種不同行當的角色。他的演唱氣足神完,一氣呵成,尤善用大氣口,以長腔拖板的唱法抒發人物感情,以求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他的唸白鏗鏘有力,頓挫有致;做工深刻細緻,精於表情。他的唱唸多用京字京音。

    高先生能戲極多,六場通透,老旦、花臉、武生均可掛頭牌。當年梅先生赴日本演出邀請他一同前往在演出期間不論角色大小,什麼行都能應下,尤其是一次演出中大鑼因病缺席高先生愣是頂了一場大鑼。回國後梅先生評價真是個“高雜拌兒”啊!這句話被後來好事者傳為高先生會的多但是並不精通,這才是大大至謬誤。

    高先生舞臺生涯高峰期也就10年,後期因為塌中過早的離開了舞臺,專心在中華戲校帶學生。在戲校期間帶出了李和曾先生這樣的優秀高派傳人,李先生至今還是我最喜歡的高派老生。

  • 19 # 亞聖七十四代孫孟繁思

    個人比較喜歡餘派,更愛餘派的《龍鳳閣》!

  • 20 # 灑脫的菩提樹

    最喜歡高派,但是自從辛寶達淡出舞臺後高派傳人漸衰,很希望有新的傳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不要彩禮的姑娘後來會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