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湖北第吾季戶外運動
-
2 # 光線攝影學院
大家都在說,手機攝影要一統江湖,嗯,那麼,單反和微單,究竟會變成什麼樣的一個狀況呢?那麼,全畫幅,APS畫幅,M43畫幅,究竟誰最有前途呢?
針對目前的一些具體的困惑,我來具體解答一下:
一、手機攝影,確實要一統江湖了,尤其是對於非職業攝影領域
嗯,我是說認真的,我不是開玩笑的。
儘管手機攝影現在還有一些這樣那樣的缺點,儘管1英寸卡片機相機現在還是很熱鬧。
但是,我要說,5年以後,對於非職業攝影領域來說,真的是手機攝影要一統江湖了。
二、職業攝影師領域,可能確實是全畫幅一統江湖了
5年以後,可能真的是全畫幅的一統江湖了。
現在,還是有不少使用APS畫幅的職業攝影師,在將來,可能真的是會變成稀有動物了。
至於M43,對於職業攝影師來說,肯定是被徹底淘汰出局了。嗯,對於職業攝像來說,M43還是很有前途的了。要記住,職業攝影和職業攝像,不是一碼事了。
三、在高階攝影愛好者領域,可能全畫幅會變成主流
5年以後,在高階攝影愛好者領域,估計很多人都會放棄APS畫幅,全面投奔全畫幅了,這個是一個趨勢了。
也許,隨著時間的變化,全畫幅的價格始終還是會降下來的了,或者說,APS的價格會漲上去,無論怎麼變化,最終都是APS畫幅的競爭力變弱了。
-
3 # 光學法則
全畫幅相機是不可能被apsc殘幅相機所替代的,反而因為全畫幅相機的價格做的越來越低,總有一天殘幅相機會被全畫幅相機而取代,我想題主並沒有弄明白這兩款相機的差別是什麼。
區別殘幅相機和全畫幅相機的最重要因素,也可以說是唯一指標,就是CMOS的大小,全畫幅相機的CMOS更大一些,所以他在對光線的掌握和細節還原方面,都比殘幅相機強很多。
貴的殘幅相機已經賣到8000甚至12000了,而便宜一些的全畫幅相機售價只要7000多元,而且隨著幾大廠商的競爭,價格只會越來越便宜。那麼試問誰還會再買一臺很貴的殘幅相機呢,雖然它可能在對焦速度方面比起便宜的全畫幅相機會更好一些,但是畢竟是畫質為王,我覺得全畫幅相機肯定更受歡迎。
所以題主說的假設是不可能成立的。
-
4 # 魚眼貓眼鷹眼
在膠片時代,就是多種畫幅並存的,比如16毫米(大約相當於4/3英寸的畫幅)110膠捲的,相機有賓得Auto110,半畫幅(大約相當於APSC畫幅)的,有奧林巴斯PEN F膠捲相機,然後就是一大堆全畫幅,當然,還有更大畫幅的。
賓得Auto110是尺寸最小的單反相機
賓得Auto110是尺寸最小的單反相機
奧林巴斯PEN F是體積小巧的半畫幅膠片相機
膠片時代的感光元件,即膠捲是耗材,佔了很大一塊攝影成本,所以用小尺寸膠捲相機,是希望節省拍攝成本,其實,也未必,節省膠片面積,不一定意味節省攝影成本,因為膠片沖印成本,不僅僅取決於膠片尺寸,還取決於批次,135膠捲生產批次和沖印數量遙遙領先,所以在膠片時代,就是拍攝成本最低的。小底雖然省膠片,但不一定省錢。
膠片相機時代,135全幅也是主流
小尺寸膠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膠片比現在的CMOS感測器解析度低,小尺寸膠片沖印不了大照片,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只能做消費級使用。
在膠片時代,用小膠片拍攝並不一定降低成本,那麼使用小膠片的唯一理由,就是更小尺寸的相機,更便攜,這個理由,現在仍然存在。
全畫幅相機越來越大
其實,數碼時代感光元件雖然已經不是耗材,攝影的邊際成本為零,但小尺寸感光元件仍然存在價值,那就是便攜。
而且,數碼攝影發展到今天,感測器解析度一直在提高,已經大大高於膠片時代,因此即使小尺寸的4/3畫幅M43感光元件相機,解析度也和135膠捲差不多,可以沖印16寸高質量照片,一般應用並無問題。
更進一步的是,松下已經開發出3600萬畫素的M43有機感測器,可以媲美人眼的動態範圍和寬容度,高感也很好,不僅可以滿足8K影片拍攝要求,也可以滿足攝影師的創作要求。
可見,小畫幅數碼相機,從解析度來說,將不是問題,而且,過去對相機便攜的要求,現在仍然存在,APSC和M43在相機和鏡頭上的尺寸優勢,135全畫幅無法取代。
從另一方面來說,135全畫幅相機的系統優勢,即鏡頭和其它配件優勢,仍然是其它畫幅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未來也會是,全畫幅主流,全畫幅、APSC和M43長期共存的局面。
-
5 # 漫天大雪aaa
說簡單點兒吧,當全畫幅基本普及的差不多的時候,就會迎來感測器技術突破,那時候不要說apsc了就是一寸的底畫質都會接近或者超過現在的全畫幅,然後又一輪十幾年擠牙膏開始最終又會走到普及新的全畫幅時代,然後更加新型的感測器又出現了,又一輪輪迴開始了。
千萬不要以為是假的,小日本的技術儲備會讓你驚歎的。以上這些東西說不好聽的它們現在就有技術,但是沒有必要拿出來。這些技術是要細水長流慢慢吃的
-
6 # 來自東方的壯漢
估計以後人們是不會容忍大體積笨重的機器存在,最好的方式是小底逐漸實現大底的效能,從而減小器材的體積和重量,包括鏡頭。拋開專業領域,誰願意拿又大又笨重的機器出去玩,旅遊我只用我的微單,佳能的5D從來不考慮放在家吃灰,5D拿出去就後悔,不管別人怎麼想,我就想要小體積小底的,但畫質接近全幅的機器,如果實現不了,那就算了。
-
7 # 木風棘
悲觀主義者會將這個問題推向極端:未來相機只是素材碎片拾取的工具,場景構建的工作將由CG 來完成。不幸的是,從2001年開始,已經出現了這樣的事實。但悲觀主義者的觀點明顯迴避了一個重點:攝影語言的唯一性。
-
8 # 從耗子胖成豬
這種想法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很有可能會反過來,即M43、APS-C畫幅的份額會被手機、全畫幅相機取代。
其實提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是“鍵盤黨”,因為全畫幅相機你只要玩過1~2次就明白了,它的景深控制、高感效能、整體畫質都明顯比半畫幅機器高很多,而體積、重量並沒有翻倍式的增長。
可以這麼講,90%的攝友只要上了全畫幅,就“回不去”了。
先說說APS-C畫幅,這種格式是在上個世紀70~80時代興起的。通用135膠捲,但它把135膠捲的豎邊當橫邊使用,也被攝影師稱為“半格機”。由於系統更小巧,而且節省膠捲,這類產品曾經風靡一時。但它在景深控制,畫質方面由於幅面太小,一直沒有進入專業領域,而是作為業餘家用的低端產品出現。
剛剛進入數碼時代的時候,由於CCD、CMOS感測器不成熟,有一度數碼單反相機全部都是APS-C畫幅。尼康還有一度忽悠起“截畫幅賺長焦”、“600萬畫素夠用”之類的腦殘宣傳。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攝影師都對全畫幅相機的高感光、強虛化趨之若鶩。
而數碼單反、微單的市場情況也說明了這個道理,例如尼康、佳能首款親民全畫幅單反5D系列、D700、索尼的a7系列等等,均在市場上叫好又叫座。
另外,主流的三大品牌——尼康、佳能、索尼的優秀鏡頭群均是為全畫幅產品開發的,APS-C畫幅的鏡頭都是一些低端“狗頭”,APS-C畫幅的機身即便銷售數量不低,也只能是依附於135系統的“附庸”產品。
其次再說說M43系統,這個系統的危機其實更嚴重!
首先,M43系統最初的設計出發點是基於“輕巧便攜”,但隨著手機拍照效能的快速提高以及1英寸感測器的卡片機快速普及,M43系統從底層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畫幅比M43更小的尼康1系列無反相機就直接在這種競爭壓力下轟然倒地了……
顯然,松下與奧林巴斯也注意到這一點,在4~5年就開始往專業化的路線轉型。其中松下停產了以輕薄為賣點的GF系列,改為主推以影片為主導方向的GH系列,而奧林巴斯則開發出以專業拍照為導向的EM1系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個頂級系列雖然做得還不錯,但在專業方向的某些效能上,M43系統已經觸及“天花板”,這個系統走專業路線也會遇到“瓶頸”了。
為什麼這麼說?
簡單舉個例子,目前4K影片基本得到普及,而6K、8K影片也開始在高階領域嶄露頭角。而要實現8K影片,M43系統的畫素至少要提高到4400萬左右……而目前2000萬畫素的高密度已經差不多是M43系統的極限了。
其實不要說M43,6K的影片格式,已經讓影視行業開始拋棄Super35畫幅,擁抱135全畫幅了。而M43畫幅比super35還要小很多,在未來的高畫質時代,M43畫幅註定與專業產品無緣。
-
9 # 宜興宜新
不管什麼底,要看什麼樣的人去玩,畫質也要看什麼樣的人需要,我想以畫質來這分使用人的話,高畫質的人佔10%,那是攝影師的需求,好畫質的佔30%,是宣傳謀生的人需要的,60%的人群,照相上是愛好玩玩而已,畫質只要能接受,相互間發個微信什麼的就行。
-
10 # 天誠小攝
不是沒可能,135全畫幅的誕生是為了輕便,但如今數碼時代輕便的全畫幅幾乎蕩然無存,如今做到機身鏡頭光圈平衡點的估計就是m43和aps-c,正如有人說的全畫幅在越來越便宜,但中畫幅也越來越小和便宜,我覺得未來很可能是屬於apc-c和中畫幅的時代,民用和商業的完美組合
-
11 # 喜歡倒騰相機的猴子哥
不用未來了,過去這些年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全畫幅或更高級別專業相機還有市場,aps和m4/3系統市場全面縮水,攝影器材市場兩級分化嚴重,專業領域依然火熱,低端領域逐漸被手機吞食。
回覆列表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APS—C畫幅,未來被全幅替代還說得過去,隨著中畫幅的開發和推廣,中畫幅會替代全幅,全幅替代APS—C,APS—C取代卡片機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