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刪繁就簡347
-
2 # 朝史暮想
郭威原先是後漢掌握軍權的重臣,因為惹來後漢皇帝漢隱帝劉承祐的猜忌,最後決裂,郭威取而代之,建立後周。
郭威攻入開封,殺了漢隱帝之後,並沒有馬上登基。而是去見了後漢太后,之後迎立了劉姓旁支為帝。自己之後出兵御遼,中途再返回開封,登基稱帝。
為什麼郭威不直接稱帝呢?
殺漢隱帝是自保,不能承擔篡位之名郭威起兵反叛,的確是有自保的成本在。當時漢隱帝已經開始在朝中連續剷除幾個先皇的顧命大臣,之後更是指使人去郭威營中殺郭威。郭威無奈,裹挾眾人反叛。郭威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的,所以直接登基,吃相實在難看,而且名聲不好聽。
郭威需要得到後漢文官集團的支援郭威在殺了漢隱帝之後,首先是進宮見了後漢太后。一個勁地說自己死罪,自己的委屈。後漢太后也是明白人,漢隱帝已經死了,開封在郭威的控制下,只得跟著郭威的節奏走,一個勁地表示自己非常理解郭威的委屈。
而郭威此舉,也是做給後漢的文官集團看的。自己對後漢宗族尚且能寬厚以待,對你們這群曾經的同事,更是並不會輕易動刀。
郭威需要一個鐵桿班底來保障奪權前文說過,郭威是裹挾眾人反叛的。為什麼說是裹挾?因為漢隱帝當時下的旨意是僅僅殺郭威一人。而郭威卻告訴自己的部下,漢隱帝要殺眾人。所以眾人就跟著郭威反叛,攻入開封。郭威對自己部下有多少鐵了心要跟著自己,是沒有百分百的把握的。
在迎立新帝之後,郭威又率軍出征。這個時候,新帝自然對郭威是不放心的。而郭威的屬下們,越想越不對勁,自己畢竟是推翻了原先的主子,是叛國行徑,一旦郭威以後失勢,自己這幫人哪裡還有好果子吃。於是眾人又驚又怕,乾脆豁出去了,“逼”郭威稱帝,這樣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日後被劉氏清算的問題。不得不說郭威這一招,非常老辣。
而“黃袍加身”的戲碼,其實郭威才是第一個主角。
-
3 # 參見赫本大人
郭威本姓常,但是由於他從小跟著母親,所以就改姓郭。
郭威從18歲就開始當兵去了,在當兵的時候,有一次一個人惹他,刺激他說敢不敢在他的肚子上捅一刀,郭威二話沒說就拿刀子捅了,(比較一下韓信,韓信還是軟弱了點啊!如果韓信當時強硬一些,和郭威一樣,殺了淮陰屠的話,可能老天就不會對韓信手下留情,可能當時在劉邦手下犯事之後,直接就被砍頭了,更不要提以後稱王了,歷史沒有假設,咱們言歸正傳!)這件事後,他的長官就認為郭威很有勇氣和膽量!從此對郭威重用有加!
公元947年,劉知遠建立後漢,而當時的郭威因為幫了劉知遠很大的忙,於是就被封為將軍,以及後來的宰相,真可謂是位極人臣了啊!
但是沒過幾年,劉知遠就病死了,他任命郭威等人為託孤大臣,輔佐當時的漢隱帝,郭威被任命為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這樣來看,就為郭威的政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公元948年,郭威帶兵出征,先後打敗了叛亂的河中節度使,永興節度使和鳳翔節度使!使得當時的郭威功高蓋主,在全國建立了很好的聲望!接下來郭威又帶兵北伐,打敗了契丹,這樣下來,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的人力和兵力都以郭威唯命是從了。(相比較一下,康熙王朝裡的周培公,當時清朝也面臨亡國的危險,周培公也挺身而出了,但是清朝卻沒有被周培公顛覆,為什麼,首先周培公旁邊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圖海,圖海可是真二八經的清王朝的人,並且,在周培公快打完的時候,康熙馬上剝奪了他的兵權!這一點上,不得不說,漢隱帝的實力,勢力,真的太差勁了點!他是真的沒有能力剝奪郭威的權力喲,真可謂是郭威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啊!
接下來就是最精彩的部分了,郭威打了這麼多勝仗,漢隱帝和他的寵臣都對郭威很猜忌,認為他肯定會反,於是派人去殺郭威,沒想到派去的人也背叛了他。提前給郭威通風報信去了,郭威知道後,採用了謀士的計策,假傳聖旨,說是要讓郭威殺了眾將士,果然眾將士激憤難平,都說反叛。
郭威反叛後,殺入卞梁,殺了漢隱帝。郭威並沒有直接稱帝,因為他知道,這樣貿然稱帝會沒有群眾基礎,也顯得很沒有理由,沒有過度,於是他就假傳軍情,說是契丹又來犯,於是帶兵離開了,但是在澶州卻黃袍加身,沒幾天又回來了,但是宮中只有太后,於是郭威強迫太后任命自己為監國。
就這樣各方面都準備好了之後,郭威正式稱帝,建立後周!
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和郭威的一毛一樣,幾乎沒有區別!
-
4 # 蹲著說歷史
直接稱帝就成亂臣賊子了,會被人罵,也會失民心,所以郭威又立了個新皇帝,然後又導演了一出“黃袍加身”,這樣就向世人證明並非自己想當皇帝而是民心所向。郭威也算是一代梟雄還是要臉的,吃相不能太難看。
-
5 # 小宇的宇宙
答案是當時的條件並不完備具備,考慮以下三個因素:
軍事上:後漢高祖剛去世不久,餘威猶在,軍隊姓郭姓劉不可預知。
政治上:殺帝篡位,不得人心,百官仍然心向後漢。
其他因素:宗室親王劉崇手握重兵,虎視眈眈,真打起來,勝負猶未可知。
我們再把時間往前拉點,看看郭威是怎麼使這些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的。
漢隱帝劉承祐為收回權柄,誅殺顧命大臣史弘肇、王章、蘇逢吉,之後就讓人帶密詔讓郭威下屬誅殺郭威,不想訊息走漏,郭威提前得知訊息。郭威截獲密詔之後,就有謀反之心。他首先偽造詔書,將被誅人郭威改為諸將,再示以諸將,頓時群情激奮,對後漢心灰意冷,開始“裹挾”郭威造反,郭威就這樣巧妙的獲得士兵的擁戴。
於是郭威帶領諸將殺向開封,半道上讓人帶密信給劉承祐,只要他投降,皇位還得他的。但是劉承祐並不領情,將郭威一家老小屠戮殆盡。郭威憤恨不已,便許諾重將士,拿下開封,讓他們劫掠一天,士兵們頓時士氣大振,更加傾向於郭威。
郭威與劉承佑大戰於開封郊外,劉承佑落荒而逃。郭威來到開封城下,守將立馬開城門相迎,士兵們魚貫而入,開始燒殺搶掠,開封城頓時火光沖天,但是則直接去拜見劉承祐的老媽李太后,手下將士迷惑不解,都造反了,直接當皇帝不好嗎。這時候,傳來訊息,劉承佑被自己手下殺死了,大夥更覺得這下你奪人江山,間接造成人家兒子死亡,沒臉再去見李太后吧,直接改朝換代得了。但郭威仍然前往拜見李太后,說自己愧對先帝,迫不得已,不是真心想造反。李太后審時度勢,說自己兒子不懂事,理解郭威的做法。接著兩人約法三章,推舉手握重兵的劉崇的兒子劉贇當皇帝,而郭威有權決策國事,但仍到北邊戍邊,郭威憑藉這個做法,又贏得了百官的心甚至時劉家皇室的心。
訊息一傳開,士兵們忐忑不安,本來造反是讓你當皇帝,你不當了,我們可怎麼辦,劫掠京城這樣的大事,以後老劉家可會砍我們的頭的,軍隊裡瀰漫著不詳的氣息。
幾天之後,郭威軍隊離開開封城,向北開拔,但是他們行軍速度極慢,二十里地就走了二三天,士兵們越來越恐慌,覺得這樣下去就是慢性划向死亡的深淵,於是他們便扯下一面黃旗,披在郭威身上,硬是要他當皇帝,郭威的軍隊開始折返長安。而這一切郭威想要的,為什麼要慢行軍,就是要讓士兵們焦躁,就是要方便殺回開封,就是要證明他的篡位不是他的本心,這一切都是士兵強迫他的,而且開封百官也無法可說,穩定了他們,還讓士兵更加死心塌地。
劉崇的兒子劉贇知道自己要當皇帝了,就馬不停蹄出發了,郭威就讓使者前去迎接“新皇帝”在宋州就直接把劉贇給扣下來當人質,以穩住劉崇。郭威返回開封后的,就直接威逼李太后廢黜劉贇,同時拜自己為“監國”,不久後,自己就登基了,等到自己做好一切對抗劉崇的準備,再把劉贇給毒死了。
瞧瞧,這就是我們後周高祖郭威的連環計,把士兵,李太后,劉承佑,百官,劉崇父子,甚至天下人都算計在內,瞧瞧這皇帝當得多無辜啊,都是被人逼的,而這一切都被當時作為郭威親兵趙匡胤看在眼裡,十幾年後,照貓畫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
6 # 晚來風L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先來看情景回放吧:950年12月20日,有一群大兵,他們砸門敲窗戶,如同一夥強盜一樣呼啦啦衝進澶州一所民居里,對著目瞪口呆的郭威說:“郭公,你來當皇帝吧。”然後不知道從哪裡拉出一面大黃旗,不由分說的就披在了郭威的身上。
郭威一聽連連搖頭,“不要不要,我不行,我不幹。”可是大兵們哪裡聽他分辨,抬著郭威就出了門,一看外面已經跪了一大片,高呼“皇帝萬歲”,郭威一臉為難的樣子,愁眉苦臉的說:“好吧好吧,我做皇帝,我做皇帝還不行嗎?”
人群裡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群情振奮。這裡面有個小軍官全程目睹了這一切,矇在鼓裡的他大感詫異,可是稍後好像又明白了什麼,不禁對郭威充滿了深深的鄙視,不過還有如長江之水般連綿不絕的佩服之情,順便把這一招也學會了,以後親自模仿了一下,這個人就是趙匡胤。
少年郭威是個典型的古惑仔郭威的父母死得早,全靠著姨娘把他拉扯大的,小時候那可是個古惑仔,賭博鬥毆喝酒路見不平一聲吼,啥事都幹。後來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郭威去應徵,做了一個親兵。
一天,郭威放假無事,喝了點酒,然後去集市上閒逛。看到有個無賴屠夫一貫的欺男霸女,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郭威非常氣憤,於是就想辦法準備教訓一下他。
我估計後來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戲碼就是跟郭威學的,因為二人的套路如此的相似。只見郭威來到肉攤前,故意用戲弄的口氣說:“奉節度使命令: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面。還要十斤肥肉,也切成臊子。還要十斤軟骨也要切成臊子,不要一丁肉在上面。”
不出所料的,屠夫怒道:“卻不是特地來消遣我?”郭威聽得,跳起身來,抽出腰刀,睜著眼,看著屠夫道:“老子就是特地要消遣你!”
這屠夫哪裡受得了這鳥氣,“哎吆,你還拔刀子,老子在這條街上也不是一年兩年了,有本事往我肚子上扎。”
“噗呲”,屠夫怔怔地看著插在肚子上的刀,滿眼不可思議又看看郭威,隨即摔倒在地。
郭威仗義除惡,雖然殺了人,被關進了監獄,但是由於李繼韜覺得郭威是條好漢,於是就把他放了。
從李存勖到劉知遠,郭威的名將之路此後沒有多久,李繼韜竟然被後唐的李存勖給滅了,反正在哪裡都是當兵打仗,郭威就稀裡糊塗地跟著後唐的李存勖混了,做了李存勖的親兵。
這一段是中國自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所以比較混亂。在說郭威之前,我們先說一下郭威的老上級劉知遠,劉知遠最早是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即後來的後唐明宗)的部下為軍卒。這個李嗣源手下還有一個將軍叫做石敬瑭,這人都比較熟悉了,他就是臭名遠揚的“兒皇帝”。當時劉知遠作戰比較勇敢,曾經兩次救了石敬瑭,所以石敬瑭很感激他,提拔他做了一名牙門都校。
在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劉知遠擔任馬步軍都指揮使,這時候的石敬瑭就在契丹人的幫助下,滅了後唐。在此過程中,劉知遠立下了大功,也就是在這場戰鬥中。郭威就歸順了劉知遠了。
石敬瑭滅了後唐之後,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人,自己心甘情願的做起來兒皇帝,這令劉知遠很是不齒。他私下裡說,向契丹稱臣已經夠過分的了,你石敬瑭還要給他們做兒子,這臉都被你丟光了。所以,這時候在劉知遠的心裡就埋下了一顆不安分的種子了。
後來石敬瑭死了,他的養子石重貴即位,是為後晉出帝,劉知遠也遷檢校太師,進位中書令。石重貴覺得,乾爹是兒皇帝,自己如果繼續對契丹低頭,那不就是“孫皇帝”了嗎?於是就不想幹,結果契丹就滅了後晉,石重貴也被擄走了。
在此背景下,契丹有欲入住中原之勢,因為此刻中原地區沒有政權了。所以,在手下將領的擁戴下,劉知遠稱帝了,建立了後漢,這些擁戴的將領裡面就有郭威的影子了,他為劉知遠立了不少大功勞的。劉知遠封他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統帥大軍的一把手。
小皇帝的猜忌可是啊,這個劉知遠命不好啊,剛做了一年皇帝就掛了。臨終的時候託孤給王章、蘇逢吉、郭威等人,讓大家幫著好好輔佐他這個兒子坐穩江山。於是他的兒子劉承祐繼位,這就是後漢隱帝。
開始的時候,郭威還是很盡心盡力的,但是沒想到,小皇帝人小鬼大啊,他竟然對郭威等人有了猜忌,想除掉他們,這就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了。
這時候,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這時候郭威在軍中那是無敵的存在啊,按理說,劉乘祐順理成章地就應該派郭威平叛啊,因為郭威已經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可是劉乘祐偏不,他怕郭威進一步做大,於是把郭威開除了,讓他回家釣魚去。同時派了幾個無名之輩領兵平叛,想趁機培養自己的勢力。不過呢,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仗下來,敗的一塌糊塗。
萬般無奈,劉乘祐只好厚著臉皮再去請郭威出山。既然皇帝親自來求了,沒辦法,只能聽啊。不過這個劉乘祐依然不放心啊,在出徵前,把郭威一家老小都給軟禁了,美其名曰保護起來,就怕郭威有二心。
乾祐元年(948年),郭威領兵出征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叛的路上,郭威遇到了一個青年來投軍,這個青年就是趙匡胤,郭威留他做了一名親兵。
郭威果然厲害,不久就把李承佑給滅了,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歸降,郭威大獲全勝,並順路去教訓了一下契丹。此戰後,郭威威勢日隆,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併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都聽郭威節制。
此時,劉乘祐坐不住了,真的坐不住了,他覺得郭威現在隨時可以把他收拾了,於是密謀除掉郭威。下手之前,他先把郭威調離京城,說是契丹人入侵。郭威帶兵去了邊關一看,哪裡有契丹人,這不對啊,皇上為什麼這麼做?
但是謹慎的郭威還是嗅到了一絲危險的訊息,因為從京城裡傳來了一條訊息,公元950年11月14日,京城裡有三個大臣楊斌、史紅召、王章被皇帝殺死在上朝的路上,罪名是謀反。從這裡看得出這個劉乘祐真的是沒什麼大腦,他殺這三個人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收回軍權、財權。後來人一直覺得很奇怪,其實劉乘祐的目的主要是殺郭威,為什麼事前把郭威調走呢?你徹底一點在郭威上朝的路上把他們一起滅了不是更好嗎?怎麼反而把手握重兵的郭威放走了,你是要單獨收拾他嗎?小孩子不要太自信啊,不過這也只能說明這個小皇帝沒腦子。
郭威傻了,面臨危險,他不知道現在應該怎麼辦?皇上已經下手了,郭威想了很久,還是選擇沉默吧,看看後繼再說,說不定皇帝會放自己一馬。但是很快,皇上的後招來了,郭威接到了一封密信,皇帝劉乘祐先下了一道密令,命令鎮寧軍節度使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然後再趁機除掉郭威。不料李弘義把這個訊息告訴了王殷。王殷一聽這還了得,於是馬上派人告訴了郭威。
劉乘祐的驅虎吞狼之計失敗了,他想用最簡單的方法除掉郭威,然後,他被賣了。郭威這個氣啊,我在前面為了你的江山拼了老命了,你竟然這麼算計我。於是他和謀士魏仁浦商量了一下,寫了一份假詔書,這封詔書的內容就是劉乘祐要求郭威除掉手下的幾員大將,郭威把詔書給大家一看,立時群情激奮,紛紛推舉郭威起兵討伐。
郭威此時還有些猶豫啊,因為啥啊?因為他家裡的人還在李承佑手裡啊。而且郭威難過啊,他想起了劉知遠啊,這個提攜自己的前輩,這個事事照顧自己愛護自己的革命領路人啊。我如果去收拾你兒子,我對不起你啊,我該怎麼辦呢?
老上級啊,我對不起你了但是李承佑不這麼想,他聞聽訊息之後,立馬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殺掉郭威的家人。郭威徹底絕望了,小皇帝不講遊戲規則啊,你這是斷我後路啊,老上級啊,我對不起你了,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啊。這沒得講了,我要報仇。就這樣,郭威和李承佑徹底地一拍兩散,郭威率軍圍困開封。
套路很簡單,開打就是了,而且郭威戰前宣佈:城破之後,三軍可以在開封城裡剽掠。面對郭威的虎狼之師,劉乘祐絕對是打不過的,結果也很明顯,因為勝負很快就分出來了,劉乘祐大敗,自己也被殺了,開封城破。
公元950年11月22日,士兵一擁而入開封城,開始了剽掠的狂歡。在這些瘋狂的人影中,有一個青年跑得最快,他就是趙匡胤,因為他家就是開封城的。一路疾跑,趙匡胤第一個跑到了自己家中,站在門口,抽出長刀,誓死保衛自己的家人。這個世界沒有道理可講,要想保護自己的家人,只有依靠手中的長刀。事後證明,趙匡胤這個決定無比正確。
但是開封城裡的老百姓就遭殃了,面對如狼似虎計程車兵,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只有任人宰割的份,繁華的開封城即將變成一座人間地獄。真是痛心啊,這麼一座繁華的都市,說真的,連契丹人都沒捨得如此屠戮,現在卻被自己人焚燬了,這裡變成了狂獸的樂園。幾千年了,我們其實一直在重複這種罪惡,我們不停地互相劫掠互相屠殺,人性真的是太可怕了。
郭威的算計:做皇帝我是不得已的郭威其實有些後悔,但是他也沒辦法了。他之所以下這樣的命令,我覺得是故意為之的,因為他要把這些人綁上自己的戰車,這是為了更好地實施後續的陰謀。
第二天,手下人向郭威稟報,是不是應該停止了,如果再持續一天,那麼開封城就徹底毀了。郭威也覺得差不多了,於是下令提前收工,可是士兵都紅了眼了,哪裡肯定,不得已郭威一連斬殺了好幾個人,才制止了這場瘋狂的遊戲。
軍隊集合,所有人都喜形於色,大戲要上演了,造反成功了,接下來就是郭公做皇帝,大封功臣,徹底改天換地,天下姓郭。
但是郭威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要去拜見李太后,也就是劉乘祐的老媽。所有人面面相覷,不知道老郭在搞什麼鬼,你真的要去給李太后請安?怎麼你不做皇帝嗎?那我們怎麼辦?
很快,訊息傳來了,郭威真的拜見了李太后,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互相交換了意見。郭威對皇帝李承佑的遇難深表遺憾,同時要求再立一個皇帝,天下還是老劉家的,現在還需要李太后臨朝聽政;而李太后也對郭威一家遇難表示了悲痛,並且說自己教子無方,很是對不起郭威。據在場人員說,雙方都保持了足夠的理智和剋制,場面還算溫馨平和。
很快,新皇帝人選出來了,這個“幸運兒”就是武寧節度使劉贇。郭威看起來很高興,表示會繼續效忠。郭威手下人卻很是鬱悶啊,這算什麼事啊?我就等著升官了,這不是涼了嗎?有的人甚至說,新娘子都找好了,就等著郭威登基做了皇帝封了官好結婚了。可是,郭威還是很沉默,他什麼都沒有說,甚至鼓勵士兵們努力報國。
這時候,忽然邊疆來了緊急軍情,契丹人再次大舉進攻了。於是理所當然的,郭威率軍向開封以北移動,討伐契丹,這一天是950年12月1日。
這一走就是半個月,終於到了澶州,有人說了,怎麼這麼慢啊,是啊,是很慢。要知道之前從澶州來開封的時候,大軍可是僅僅走了三天啊。所以,這裡面肯定有點什麼原因,而原因很快就會揭曉了。
這一路上士兵們可是鬱悶了,這不合理啊,情況不對啊。這不還是老樣子嗎?新皇帝還是老劉家的,沒郭威什麼事啊。而且很多人心裡還有一根刺,那就是剽掠開封啊,自己當時的壞事可是沒少幹。一旦新皇帝登基,肯定會秋後算賬啊。結果現在還要去打什麼鬼契丹,哪有心情啊,於是,越走越沒底,越走越氣餒。此時的軍隊裡瀰漫著詭異的氣氛,軍隊譁變一觸而發。
此時郭威好像也看出來了,但是也沒做什麼表示,只是說:“看來大家肯定很累了,那就休息三天吧。”三天後,隊伍繼續勉強前進。可是隻走了一天,就再也驅趕不動了,誰說話都不好使了。而郭威看到這種情況,啥也說完,帶著幾個親隨,就躲到了附近一戶民居里了。
將士們一時有些茫然,但是很快的就三五一群地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最後得出了一致結論,其實這個結論早就有了,那就是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只有郭威做皇帝自己才有活路,如果新皇帝姓劉,那絕對沒好日子啊。於是,本文開頭的一幕就上演了。
至此,郭威導演的一場大戲就此落幕了,他或許開始的時候沒有做皇帝的心,但是在家人被殺後,我相信他就已經下定決心了的。只是,他怕名不正言不順,怕遭受非議。而且劉知遠對他太好了,有提攜之恩,如果自己不顧一切地搶了人家的江山,那會留下罵名的。所以即使後漢隱帝劉乘祐死了,他也要做出一個高姿態,凡是必須循序漸進,水到渠成,我即使做皇帝,也要堵住後人的悠悠之口。
郭威無疑是成功的,他充分利用了手下計程車兵,剽掠開封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們綁到自己的戰車上,讓他們沒有退路。其實手下將士們最後也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擁立郭威做皇帝,這才是郭威的高明之處。
不過,為了一己利益,不惜剽掠開封,給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是郭威失德之處。可是成王敗寇這也是歷史規律,古往今來,那一個成功的帝王后面不是屍山血海呢?
回覆列表
郭威五代時期後周太祖,是後周創始人。
當年郭威於七裡坡戰勝後漢軍,後漢隱帝也在出逃途中被殺,郭威輕鬆就進了開封,其沒有立即稱帝而是首先作了這幾件事:
1請李太后臨朝聽政,以穩定人心;
2嚴禁士兵掠奪騷擾京城,穩定京城的治安秩序。
3派人迎接劉崇的兒子來繼位,以此穩定宗室。
郭威志向不想讓唐末以來極為混亂的北方繼續亂下去了,因此他為了國家穩定,為了百姓沒有直接作皇帝。不久契丹要趁虛而入南下進犯了,郭威奉太后之命領兵出城,到了澶州,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旗加於其身,擁立他為帝。
郭威稱帝之後,提倡節約儉樸;整頓吏治綱紀;減輕壓迫和剝削;招撫流民,組織生產;治理河患,灌溉良田;準備統一,開展統一戰爭。
郭威重用德才兼備的人才,他說:“朕生長於軍旅之中,不懂得學問,也不精通治國安邦的大計,文武官員有利國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書言事,千萬不要只寫一些粉飾太平的無用話。”
國家在郭威的治理下,長期戰亂的情況出現穩定,出現了民富國強的苗頭,為柴榮及趙匡胤的事業打好了基礎。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時囑咐柴榮說:“我不行了,你趕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讓靈柩留在宮中太久。陵墓務必從簡,別去驚動,擾害百姓,不要用許多工匠,不要派宮人守陵,也用不著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獸,只要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安葬後,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戶,蠲免他們的徭役,讓他們守護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塊石碑,上面刻幾句話,就說我平生習慣於節儉,遺詔命令用紙衣瓦棺。”
由此證明郭威當時沒有立刻登基是為了國家穩定,為了百姓安定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