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不穿靴子的貓

    首先這件事確實是有的,在說它之前,我們先簡單聊幾句啟功先生。

    啟功先生出身皇族,貴為帝胄,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可他自己卻從來不把自己的身世當回事。他完全框得上一代鴻儒大師,有著詩、書、畫三絕之稱,其中書法作品被奉為“啟體”,如今已是千金難求的珍品。

    啟功從不擺架子,對前來求字的人,不論身份地位,幾乎都是有求必應,讓寫匾就寫匾,讓題簽就題簽,春聯、福字,喜字這些也都寫過。他的字幾乎遍及全國,後來啟功感慨的說:“我就差公廁沒寫字了。”

    但啟功的字也有難求的時候,比如,香港邵氏影業的創始人邵逸夫捐資的北大圖書館落成後,要求建好的樓要命名為:逸夫樓。而北師大的逸夫樓當然要請啟功題字,啟功卻堅決不肯,原因是邵逸夫只捐了一半的錢,怎麼能用他的名字命名整座樓呢,要題也只能題他名字的一半“兔人樓”了,說完啟功自己也哈哈大笑。

    “開門撒手逐風飛,由人頂禮由人罵。”2005年6月30日,啟老在北大醫院闔然長逝,享年93歲。

  • 2 # 不二齋

    在旁人看來,啟功對自己的墨寶並不是很“珍惜”,他的書法基本是有求必應,他所任職的北京師範大學到處有他題字,包括教學樓、科研樓甚至包括教職工家屬樓。可能啟功先生並不把會書法當成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

    別人找他題字,他還要問問人家是要簡體還是繁體,他說要尊重人家的習慣,但對於題寫書名之類的,他一般都會用簡體,問他為什麼,他說:“這不是愛寫不愛寫、好看不好看的問題,漢字規範化是國家法律規定的,法律規定的我就得執行。”

    除了北京,全國各地也都有他的題字,他曾經開玩笑的說“就差公廁沒有題寫了”。

    邵逸夫當時的捐贈方式是隻捐一半,另一半由國家教育資金撥款,並且要求一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這當然也是一種很好的捐贈方式。

    啟功認為他只捐贈一半的資金,卻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整座樓,要求有點過分,並且開玩笑說自己只能題寫一半他的名字,就叫“兔人樓”。

    畢竟這是啟功的個人意願,他不願意寫,也有他的道理吧。

    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呢?

  • 3 # 行書一點通

    邵逸夫捐助建築資金的一半,另一半需要從國家教育經費中撥出,所以,啟功老爺子打哈哈:我也題一半的字嘛,當然最終沒有題字。

    我覺得,啟功老爺子太較真了:

    比如:邵逸夫全資捐助,能在全國援建500幢樓,若是藉助國家經費,就能捐助1000幢,還能透過借力,約束承建方節省建設經費,何樂不為?

    換言之,若是邵逸夫全資援建邵逸夫樓,那麼,數量將少一半,總共建了500幢樓,難道這樣子,啟功老爺子就能名正言順的題字了?

    所以,我覺著,真的沒有必要太較真。

    啟功老爺子是大家喜愛的書畫名家,一代大師,這個故事,也是大師的趣談,我雖俗人俗見,認為大師較真。

    但另一方面,也可見大師追求公平公正的性格,令人欽佩。

  • 4 # 小理喇嘛

    邵逸夫在中國教育捐款超過百億,在香港創立邵逸夫獎每年捐出幾百萬美金,一個獎項一百萬美金,志在成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為祖國做了多少貢獻,從不沽名釣譽出任任何國家虛銜公職。一位很令人尊敬的人。反觀啟功以為除了廁所沒有題過字的人,到處都看到他的題字,東莞的色情桑拿酒店都題字。不知道他憑什麼說不題邵逸夫樓的字。肯定是胡說八道的段子。我看過邵逸夫及其他名人在香港所有大學捐款命名的教學樓都不會找人題字的,都是學校統一的地名招牌字。不明白現在還有人還沉醉在某某人題字的淫夢裡。不是對啟功不敬,事實就是如果不是一些人因為他是所謂皇族後人,根本就是一個街邊的寫字先生。真的題得太多了,太濫了。

  • 5 # 雲說西安

    事實上,啟功怎麼沒題字不要緊,邵逸夫先生是對的,拋磚引玉,能建更多的。並且老先生沒有貪功,凡不是全資捐建的,逸夫樓的逸字都少一個點,意思缺一點。不服的你也捐幾棟試試,出一半資,寫你全名都可以!

  • 6 # 穆景天

    很多人都說是因為捐款問題,其實是因為題字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提活人名。

    啟功也是很委婉的表達了這個問題。以人名命名樓名地名這個壞習慣其實是民國以來形成的。這是一種建生祠的現象。在傳統認知裡一個人活著就把他名字刻牆上要人指點崇拜,這是很不好的。

    所以這也是啟功不給他提名的原因。

  • 7 # 路過的大樹

    恃才自傲是我朝歷來文人們都通病。寫幾篇文章、 畫幾幅畫、題了幾個牌匾就以為自己天下第一藐視一切了。。。周公吐脯 孔子問禮。。。正是他們虛懷若谷 上善若水的胸懷讓他們名垂青史。。。

  • 8 # 幸福居士墨韻齋王雅欣

    這個問題大家鬧得不可開交,

    對錯難分,真假難辯。

    是因為兩位當事人都不在了,無法對證。

    其實,問題的關鍵之處,在於看待問題者的看法。看法不同,結果就不同。

    看問題一分為二,找問題合二為一,解問題一針見血。

    兩位老人都已仙逝,功過是非,留於歷史和時間去評價。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肯定的是兩位都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貢獻領域不同罷了。

    “貢獻”無法用秤去秤,又怎麼區分二者的貢獻輕重呢?

    邵先生大慈善家捐資助學,世人皆知,無可非議。

    啟先生文藝大家,一生從教,文化教育功不可沒。

    為什麼啟先沒給邵先生題字一說,大家爭論不休,終無結果。

    真正原因不在其它,是兩者當時把人性的弱點同時暴露與對方。結果才有今天大家爭論的這個話題。

    講到此我先停頓一下,我把十年前吟的四句話讀給大家聽一聽:

    與走一世路

    何乎當下時

    世人多怪病

    舍而後行之

    “怪病”就是人性的弱點,文人有文人的通病,商人有商人共病。這無用質疑,是人都有。

    當時邵先生找啟先生題字,啟先生一聽來頭大,本身做為文人清高的性格,聽身邊的人一講,內心就又點小不滿,何況半資捐建。更加堅定了啟先生對邵先生無誠意的看法,便有了教教你什麼是誠意。便有了:要寫寫“免樓”一奇談佳話。能這樣寫嗎?當然不能,只好作罷!

    這才是——

    題字滿天飛,

    不寫逸夫樓。

    世人爭不休,

    迄今無定論。

  • 9 # 周陳南方狼族青年

    選項1各自作品不認同?

    選項2個人恩怨?

    選項3關我屁事?

    選項4不想找麻煩事?

    選項6本人特意交代?

    選項7家屬不願意?

  • 10 # 八月桂花香香滿樓

    我來說一點,在天朝,邵逸夫捐資一半,要求政府配套一半,至少可以保證實實在在用於建設的資金數目跟自己的捐資數目差不多。如果是全款捐資的話,層層盤剝後,估計用於建設的費用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 11 # 138蓋克

    有一個名人也認為,劭老捐一半款很不該,想多出名又要國家出一半錢,我說,邵老做得很對,不是為多出名,確是為發展我國教育而出此上策,因為政府不重視教育,三公開支,面子工程,到處亂花錢,就是不肯建學校,邵老迫政府出一半錢,果然達到多建學校目的。此名人說,從這個角度看,也有道理。

  • 12 # -大力

    無聊話題。邵捐款助教,既真金白銀,又逼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何錯?至於啟功不題字,自有啟功的想法,何必妄加猜測。

  • 13 # 劉明利

    邵逸夫先生當時計劃全資建樓,當資金出到一半的時候想讓國家出一部分,所以啟功老先生打哈哈說:既然資出了一半,那我就題寫一半吧,於是啟老隨手寫一幅“兔人”樓,也就是說把“逸夫”只寫了一半。

  • 14 # 想法多多的小猴子

    不認可吧。

    邵逸夫捐款捐一半,卻要整棟樓都寫他的名字,這確實有不妥的地方,雖然這樣也很慈善,但卻沒能讓啟功先生認可他。

    題不題字都是啟功先生的自由,他有不願意的權利,我們尊重他就好了

  • 15 # 胡侃閒聊

    文人的最後一點矜持吧!

    畢竟邵逸夫蓋的逸夫樓只出一半錢,還有邵逸夫拍了不少的風月片,啟功覺得不是同道中人吧。

  • 16 # 嘉瑞728

    啟功先生有沒有給公廁題字這可能真的沒有吧,那他的題字在北京可是很常見的。商務出版社上世際80年代出過一本精裝漂亮的畫冊,這畫冊設計風格很漂亮,是官員在那時國際交往中彼此交流互贈禮物之用。那裡有普傑先生的題字照,馮玉祥的啟功的還有明朝嚴嵩的。回到話題說到啟功和公廁的趣事,那還真看到過有關字元的。話說那是60年代的盛夏北京城,啟功大家內急了去衚衕裡的公廁方便,拿著個大蒲扇和鄰居一起相忘著呢蹲著坑,汗腺充盈周身溼透,揮灑的那大蒲扇一邊得風,還一邊為轟趕著幾隻飛來飛去的綠豆蠅,事將畢還不忘和旁邊的同路人說句幽默詼諧的話的。好傢伙這熱的天,來次廁所拿來10張衛生紙,由於太熱的只有用9張全擦了汗的,才留一張擦屎。

  • 17 # 聖德堡888

    《三點》一,生性幽默,詼諧。平和,願與人交往,沒有高傲的心理。一視同仁,不諂媚。二,有趣味,題字後能在書法界留下一段佳話,能讓人銘刻在心。每當人們看到邵逸夫三個字,逸字少了個點時,無論經過多少年後都會想起其中不為人知的典故。三,他也想讓國家和他人知道,他題字的作為不屬於個人交往的行為,也是為國家,為教育事業奉獻的行為。同樣也應該令人尊敬,令人讚佩。雖然奉獻的行為有差異,但同樣也是功不可沒。也需要讓人永遠記住他的善舉,不僅僅能讓金錢來衡量其為社會貢獻的業績。雖然沒有捐贈錢物,但他的墨寶依然有金銭無法估量的價值。讓人們能認識到知識的含金量是無法比擬的,甚至是金銭所不能達到的奉獻。讓人們能尊重知識,敬仰知識,能為知識喝彩。金錢的目的是為了讓人能更富有人性,能為大眾帶來更髙尚的情懷,才會令人讚美。不要忽略了知識為社會創造的潛在價值,為人類的貢獻和給生活創造的幸福感。讓人警醒不要只記住金銭的力量,更要認識和記住知識的偉大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喝純淨水真的對身體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