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漫萌宅腐
-
2 # Mandy178839681
其實肥胖跟整體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吃跟運動一定要成正比,吃多了就多動。我是受不了晚上不吃,我一般晚上12點才睡,早上跟中午才隔了4個小時就吃兩頓,從中午到晚上睡覺有12個小時,不吃哪裡受的了,會有胃病的。
-
3 # 愛跑步的妞兒
我一直反對過午不食。想要減肥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只有邁開腿,管住嘴。所謂的管住嘴是讓我們健康飲食,一天三餐要定時定量,少吃油膩,少吃甜食,懂得食物搭配均衡。不吃反而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害健康。
-
4 # 人約黃昏後52
過午不食要分人群的,有很多寺廟的出家人有過午不食的,但是人家是上午吃飯幹體力活,下午打坐唸經做功課,所以下午不吃也身體也能行,還有就是腦力勞動者,坐辦公室身體運動少,伙食又好,有營養過剩了,下午不吃或少吃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
5 # 營養百事通
如果你按現在的生活習慣,簡單把晚餐從餐單上面抹掉,下午五點之後就什麼都不吃,只有一種可能性:你的身體會越來越差。當然,也許會瘦,但你會精神萎靡,體能下降,抵抗力低下,臉色也會變得暗淡。
原因在於,你簡單粗暴的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人體器官功能活動、營養代謝、進食規律等,在身體上容易引發低血糖反應,表現為出汗、飢餓、心慌、面色蒼白等,低血糖反應經常在凌晨出現而容易被忽視,如果低血糖反覆發作,嚴重時可引發心臟驟停!我們中國人的晚餐,一般是和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如果你體驗過“過午不食”,應該對家人圍聚吃晚餐,你自己在旁邊為了減肥,含淚堅持不吃東西的“虐心”時刻記憶猶新吧!
其實,我們可以改良一下,建議“少吃多餐”、“過午少食”,這也有利於預防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減少肥胖的發生。像案例所講,小夥子5年堅持過午不食,雖然他的胃潰瘍不一定百分百由此引起,但是對於胃的養護來講,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是最基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過午少食 健康減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證營養方可健康減肥。具體的建議是:
1. 早上早起運動一個小時,然後吃一個豪華早餐,增加早餐的營養密度。早餐要包含多樣化的主食、雞蛋牛奶等蛋白質、蔬菜水果,最好再有一勺堅果仁。
2. 午餐如果在單位或者外食,可以選擇清淡少油的飯菜,不要在意別的目光,可用清水涮去一部分的油脂和鹽分。
3. 下午五點之前吃半斤水果喝半斤酸奶,直到晚上9點前都不覺得餓。回家就做家務,帶孩子,然後9點和孩子一起上床休息。對,要9點前睡覺哦!
參考文獻:林殷,奚茜. 過午不食行不行?[J]. 中醫健康養生,2017,(08):37-39.
-
6 # ca2gh6l6h
我覺得這個對身體不好吧,早飯可以吃點燕麥和酸奶。午餐前可以喝杯咖啡來控制一下食慾,喝咖啡能夠消腫,讓面板變緊,我就是長期喝咖啡來保養身材,這陣子都是點luckin coffee的小藍杯,價格不貴,塑身又好喝。平時儘量多吃蔬菜和水果。晚餐可以吃一個蘋果,也夠飽了。
-
7 # bt韓
早午正常吃,晚上啃條青瓜,或吃點蔬菜,或喝杯酸奶,挺好的,晚上睡覺特別輕鬆。就是要避免吃太刺激的東西,胃就沒問題,減肥效果也很好…
回覆列表
“過午不食”,簡單地說,就是過了“午”時就不再進食。然而,現在很多人卻開始盲目照搬“過午不食”來進行減肥、養生、節省時間等,殊不知,這種行為很有可能會讓“潰瘍病”找上門來。
小周今年29歲,在一家外企工作,平時工作十分忙碌,一日三餐不能按時,特別是晚飯,常常是加班到很晚,才想起自己晚飯沒吃,於是就隨便定個外賣解決。
後來,一次偶爾,他在網上接觸到了“過午不食”的“養生理念”,就開始每天不吃晚飯,“我覺得不吃晚飯挺好的,一舉三得,一來可以減肥,二來可以養生,三來還能節省吃飯時間,做更多其他的事兒。”
就這樣,小周默默堅持了5年不吃晚飯。儘管平時偶爾也會有胃部不舒服的時候,但他也沒有當回事。然而,就在上週二,他吃了點辣椒後,突然肚子劇烈疼痛起來。
“醫生,我中午吃了點辣椒,現在肚子痛得不得了,可能是得急性胃炎了。”小周來到浙江省某醫院脾胃病科就診,剛進門就急匆匆地說。
接診醫生在詳細詢問了病史後,懷疑小周的腹痛可能不僅是急性胃炎那麼簡單,建議他做個胃鏡檢查。小周聽了後,覺得有些不以為然,甚至覺得醫生這是小題大做了,但最終他還是抵不過醫生的百般勸說,做了胃鏡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後,小周大吃一驚,本以為自己的胃很健康,卻不想胃粘膜廣泛充血糜爛,長了兩個巨大的潰瘍(直徑大於2釐米),還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
目前,經過治療,小周的潰瘍已經逐漸癒合,疼痛也明顯好轉。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很多人對飲食非常不注意, 餓一頓、飽一頓 的現象很普遍。”醫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咩慶說,“除了像小周這樣不吃晚飯的,也有些人因為沒時間,早飯和午飯都是匆匆解決,到了晚餐卻大吃特吃,導致熱量進食過多,加上缺乏運動、脂肪堆積,很容易導致消化系統負擔過重、心血管疾病頻發。”
他提到,網路上有很多效仿古人的養生、減肥方法,比如佛家的“過午不食”、道家的“辟穀”等等,然而,現代人往往沒有掌握古代人養生的精髓,盲目照搬“不吃晚飯”“斷食”,強迫自己忍受飢餓,出現了很多消化系統的疾病,像消化性潰瘍就是眾多疾病中的一種。
張咩慶表示,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過午不食”這種生活習慣是沒有大問題的。但是,現代人夜間活動量大,常常到凌晨才睡覺,如果不吃晚飯,甚至斷食,會使身體缺乏能量,而且人體胃中存在胃酸,如果長時間不進食,可能會導致胃酸對胃黏膜造成損害,久之就會出現潰瘍等疾病。
“潰瘍沒有及時和發現,很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更嚴重的疾病。”他建議大家在飲食上遵循“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的原則,同時,晚飯儘量選擇清淡、易吸收的食物,不攝入過多熱量,少吃宵夜,從而減少胃腸道負擔。
他強調,平時三餐均衡營養,飲食健康清淡,才會擁有健康的腸胃,才能“吃嘛嘛香”。
細數那些奇怪的減肥方式單一飲食
蔬菜只吃黃瓜,水果只吃蘋果,什麼型別的食物都只吃其中的一種,這樣的吃法,復胖率是最高的。
每種食物所含營養都不同,可能這個蛋白質多一些,那個膳食纖維多一些,盯著其中一種猛吃,攝取不了均衡的營養。不但減肥沒長遠的效果,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也會紊亂。
只求低熱量
限制熱量不對嗎?當然對,但是有一個大前提——在營養均衡的情況下。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攝入1200大卡,一旦熱量攝入太少,正常的生理機能無法自然運作,連外界的細菌病毒都抵禦不了,怎麼還會有力氣減肥呢?
再則,攝入熱量過少時,身體將自動進入儲備熱量的狀態,吃進去的食物將有更大的可能被轉化為能量儲存起來。
吃藥減肥
許多懶得花時間運動的人既想減肥又想肆無忌憚地吃各種高熱量食品,減肥藥就成了第一選擇。相當一部分減肥藥讓服用者上吐下瀉,以為排出了多餘的熱量,事實上那都是水分,吃進去的脂肪還留在體內。另外有些減肥藥聲稱可以抑制食慾,但一旦停藥,將比原來更控制不住吃吃吃的慾望。
更可怕的是,減肥藥帶來的危害可不只有反彈。無論是什麼減肥藥,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
拒絕碳水化合物
只有單糖類的碳水化合物(精白米飯、甜甜圈、雪糕、過量的含糖水果等)會讓血糖迅速上升,促進脂肪合成。複合碳水化合物(燕麥、大豆、玉米等)對血糖不會產生顯著影響,而且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加快身體排毒。
運動後忍飢挨餓
在健身房中揮汗如雨,感覺燃燒掉了半條命,然而運動過後什麼都不敢吃,因為吃下去的食物會變成脂肪,運動就白做了——這麼想的人,有99%都在運動後第一頓正餐中控制不了強烈的飢餓感,吃到忘我!!!
如果運動後不吃東西補充體力,反倒會令人在正餐中攝入太多熱量,並且疲勞的身體會削弱意志力,令人半途而廢。
總是想減肥?你可能有形體焦慮症
不得不說,時下流行的理念,給了我們很多負面的影響。有人說,一個連體重都控制不了的人還能控制什麼呢?還有人說,一個外表高分的人也一定會在其他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上進的表現。
這種讓人窒息的說法會給人帶來無形的壓力,導致很多人會因為別人隨口說自己胖了一點而拼命節食,會花大量的時間去稱體重確認自己是否發胖。
但其實這些看似正能量的口號,背後都藏著一種偏低的自我審視和更高的要求,使我們對自己的身材充滿著焦慮。身材的確重要,但它並不足以概括一個人的全部,它是一個部分,是一個片面,僅此而已。
努力變得更漂亮更健美是好事,但把這個目標看得太重反而成為了一種桎梏,想要改變自己的焦慮,就要理性的去對待這些理念和口號,要比照自身情況而不是追求教條和絕對。
其實,相比那些瘦到近乎完美的人,理性善待自己的人更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