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
2 # 有些歷史太調皮
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軍事領袖,從一個農民到一個統帥百萬大軍的大帥,身經百戰、金戈鐵馬,戰功赫赫,關於他人生的評價,眾說紛紜,但依舊不影響,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在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中,他確實有許多過人之處,論軍事才能,他可能比不上攻城略地的陳玉成,但他治國撫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無人可比,比如,他優待俘虜、愛護百姓,利用洋人武器和戰術對付洋人,接受洪仁軒的西方學術知識等,他的許多作為,深得民心。
要論作戰能力,從他的戰績看,是最有說服力的:
1858年三河大捷,全殲李續賓部湘軍; 1860年二破江南大營,克常州、無錫、蘇州、嘉興,建立蘇福省; 1861年克杭州、紹興,建立天浙省;……李秀成的軍事能力,很難一言以蔽之,不少人看待他領導的戰役,結論是,他常常以少勝多,另外,彼時清政府的軍隊不堪一擊,這些說法缺乏客觀性,李秀成不僅和清軍作戰,同樣也和洋人作戰,為此種種,梁啟超對李秀成給予過很高的評價,說:“假設洪秀全有李秀成之見識和能耐,清政府必亡於太平天國”。
我卻認為,李秀成有過人的軍事、政治才能不假,但他的農耕社會影響下的思維法則,同樣導致了他犯下諸多蠢笨的錯誤,諸如,因為與陳玉成的個人恩怨,相互排擠,影響合力抗敵的大局;為儲存實力,遲遲拖延和不盡力導致南京失守;草率北征,倉促退軍,導致主力損失殆盡等等。也正說明其私心過重,功利慾望過強,實為一個軍事領袖的致命硬傷,這可能也是他最後失敗的癥結所在。
然而,他在最後的自述中,仍將失敗的原因全部推脫至他人,對自己毫無反思之意,是令人遺憾的。
-
3 # 陳健講故事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將領,軍事家,和陳玉成兩人攜手保衛太平天國。在陳玉成犧牲後,獨力支撐太平天國。
李秀成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與陳玉成是同縣同鄉同村。金田起義後,兩人一起加入了太平軍,李秀成作戰勇敢,從普通士兵很快成長起來。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風雨飄搖,天王洪秀全,突擊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兩位最優秀的將領,李秀成和陳玉成緊密合作,打了很多勝仗,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的輝煌勝利,李秀成還進軍江浙,進攻上海,多次擊敗洋槍隊,中興了太平天國。
李秀成被突擊提拔的時候,正是太平天國的危機時刻,清軍在南京附近,江北和江南各設了一座大營,集結了十多萬清兵,企圖圍困、攻下天京城。
太平天國要想轉危為安,必須先攻破清軍的這兩座大營,攻破江南大營的重任就交給了李秀成。
李秀成不想和清兵硬碰硬,不想帶兵攻堅,想採用“圍魏救趙”策略,先攻擊敵之必救,調動敵人,待江南大營的清兵出動救援的時候,江南大營必定兵力空虛。攻敵必救的太平軍悄悄快速的回師,和圍困江南大營的太平軍合兵一處,一舉攻破江南大營。
那麼攻敵必救的這個地方,選在哪裡呢?
李秀成胸有成竹,就選擇了杭州。杭州是浙江首府,浙江是清政府的財稅重地,也是江南大營的糧倉,如果攻下了杭州,江南大營的敵人必將出動重兵來杭州解圍,這樣就能執行攻打江南大營的計劃了。
為了更好的調動敵人,李秀成精選了七千騎兵,親自帶領,千里奔襲杭州。1860年3月
9日攻克杭州,杭州守將瑞昌只好帶兵退回滿城,固守待援。
太平軍攻克杭州的訊息震動了清廷和江南大營,江南大營統帥和春急忙派手下最能打的張玉良帶兵救援,後來又派遣其他將軍帶兵前往,出動的援軍有十多萬,江南大營非常空虛。
李秀成見張玉良援兵來救,便知道是清軍中計了。就在3月24日主動撤出杭州,迅速千里回師,趕往江南大營。
李秀成回到廣德,召集了軍事會議,分兵五路攻擊江南大營。被困在天京的太平軍也借勢殺出,一時間,喊殺震天,江南大營被攻破,清政府費盡心機和力量組織起來的江南大營就這樣可恥的覆滅了。
李秀成傑出的軍事才能,在此戰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太平天國的危機,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李秀成不僅能與清兵作戰,也善於與洋人作戰,曾數次擊破洋槍隊。李秀成連續猛攻上海,幾乎拿了下來。
陳玉成犧牲後,李秀成獨木難支,最後終於在外國侵略者和清政府的聯合絞殺下,失敗被擒被殺。
李秀成和太平天國失敗了,但是他傑出的軍事才能還是得到了時人的稱讚。
李鴻章
偽忠王李秀成為諸賊之冠,不甚耐戰,而最多狡謀。……狡獪異常、詭譎多謀、謀狡而穩……既深佩其狡猾,更積恨其忠勇。
"常勝軍"總指揮戈登:
如果你能有幸目睹忠王的風采,你就會相信,象他那樣的人,註定會成功。不論撫臺(李鴻章)、恭親王還是別的滿清王公貴族,在他面前都相形見絀。
……他是叛軍擁有的最勇敢的、最有才能的、最有創業精神的領袖。他比其他任何叛軍首領打過更多的仗,而且常常是打得很卓越的。……他是唯一的一位死了值得惋惜的叛軍領袖。
敵人的評價往往是真實的。
李秀成的軍事才能如流星劃破夜空,消失在遙遠的天際。
回覆列表
李鴻章對李秀成的評價很到位:不甚耐戰,而最多狡謀。
回顧李秀成的軍事生涯,他的表現反差極大!
有時,他表現得像一個超級天才,有時,卻表現得令人匪夷所思!
這種反差,正是因為他軍事能力上的不平衡。
用兵多謀李秀成用兵的謀略確實很高。
1、擅長協調多方共同作戰;
石達開出走後,太平軍因為失去統一指揮,一度陷入各自為戰的窘境。
李秀成主動聯絡陳玉成,創造性地發展出了“會議協同”的合作方式,即:各軍區領導一起開會,形成統一的作戰部署,然後各自行動。
在這個協同作戰體系中,陳玉成是主戰兵團,李秀成是策劃者。
這種策劃的難度極大!
一方面,各自作戰必須形成合力,否則打不出效果;
另外一方面,由於太平天國後期的各將領已經形成了各自的利益,要想讓“區域性服從整體”,人家不配合!因此,策劃又必須符合各個區域性的利益!
不過,李秀成的策劃完成得很到位,這種協同作戰機制一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給太平天國打出了一個短暫的“復興之像”。
2、作戰多謀;
江南大營曾圍困天京多年,兵力雄厚,營盤穩固,很難攻破。
李秀成取圍魏救趙之計,佯攻杭州,在吸引清軍來援後,又回攻江南大營,一舉解天京之圍。
而且,李秀成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時,也不用蠻力“強推”,而是“用計”。
攻蘇州時,李秀成數萬大軍,蘇州城不過2600多人。李秀成依然採取佯攻調虎離山,從胥門突破,巧取蘇州。
總的來說,不管李秀成的優勢多麼明顯,他很少用蠻力,多是打的巧仗。
3、注重攻心;
李秀成用兵,注重從心理上瓦解、分化敵人。
一方面,他的檄文,很少提到上帝會之類的東西,多是提滿清的無道與腐朽,
一方面,他厚葬王有齡,積極爭取清朝官員、士紳的爭取。
若干年後,梁啟超還盛讚“李秀成不殺趙景賢,禮葬王有齡”之德。這些攻心之術確實有可能分化、瓦解敵人,儘可能降低敵人的抵抗力度。
同時,在他經營的蘇杭地區,出現了不少前清的官員、士紳協助太平天國管理地方。
坦白地說,如果不是太平天國天生的問題,李秀成這種攻心之法,確實是“取天下之道”。
使以秀成而居洪秀全之地位,則今日之域中,安知為誰家之天下耶?——梁啟超。不甚耐戰另一方面,李秀成在一些戰役中的表現有些“丟人”。
羊馬棧,李秀成離曾國藩大營僅60餘里!當時,李秀成兵力有2萬,附近太平軍合計不下10萬!而曾國藩防禦空虛,附近清軍也不過1萬多!
曾國藩本人都嚇得寫了遺書,安排後事!
可是,李秀成卻被鮑超3000人小挫後,就“當即改道”。
這件事情,人人紛紛議論:李秀成是不是不想出力解圍安慶,盡打滑頭仗!
其實,李秀成是真不會打硬仗!
雨花臺,李秀成圍攻曾國荃,李秀成有數十萬大軍,而曾國荃,本就不過3萬人,又經瘟疫殘害,能戰之士不過數千!
可是,李秀成卯足了勁打,就是打不下!
天京城破前一夜,李秀成已經發現了湘軍在太平門外裝藥,他派千餘人偽裝成湘軍前去破壞,幾近成功。可是,在清軍緊急堵截之下,還是不敵,退回城中。
在這些戰例中,李秀成都並非輸在謀略不足,而是缺乏“堅持最後五分鐘”的狠勁,因此,每每到了關鍵時刻,功虧一簣!
一點個人看法李秀成戰敗時,只有41歲。作為一個統帥,仍有進步空間。
而李秀成“不耐戰”的缺點,並非不可克服。
李秀成,早年以“辦事勤勉”被提拔。但他沒有過多參與西征作戰,後來,長期在天京周邊戰事,因此,一直缺乏與湘軍這種“霸蠻”對手作戰的經驗。
因此,當他開始與湘軍、淮軍作戰時,顯得不適應,顯得“不耐戰”是正常的。
如果時間允許,這種不適應未必不能克服!
可惜,太平天國的各種問題多如牛毛,其迅速敗亡,幾乎不可避免!
李秀成,再沒有機會把自己的寶劍磨礪得更加鋒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