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un鈞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海軍作為一個進攻性軍種,強調的就是先發制人,甚至可以一戰定國運。而目前各國海軍最為重要的就是戰略核潛艇和航空母艦,這兩者都必須要有錢有技術的大國才能玩轉的起。
戰略核潛艇是海軍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中最關鍵的一環,也是一個核大國地位的重要象徵。不過作為壓箱底的戰略核潛艇是作為國家安全的最後一道保障,所以一般是不會輕易露面和使用。在現代海戰體系中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其技術難度之大不是一般國家能玩轉的。
而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扮演的則是海戰急先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進攻者,是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重要標準。而且一艘航母編隊所花費的資金是戰略核潛艇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同時也是向外界表現國家肌肉最鮮明的武器。航母不僅僅是一艘航母,而是一整個航母編隊。
所以我的觀點是戰略核潛艇更為重要。戰略核潛艇就好比一根樹的根基,有了強大的根基無論吹多大的風才能屹立不倒。而航空母艦則是枝幹,因為有了根基的在強穩才有了枝幹的枝繁葉茂。當人們看到一棵大樹枝繁葉茂的時候往往忽略的卻是它的根基。
-
3 # 明天的絢爛
當然是戰略核潛艇啦!
航空母艦作為海軍實力的象徵,主要體現在它的侵略性和攻擊性上。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000公里,單從艦載機來看,尼米茲級航母也擁有600公里以上的打擊能力。不難想到,在對海,對島乃至遠離本土的對地打擊,航母可以提供強大的空中力量。但是,航母本身沒用戰鬥力,需要護航艦隊護航。即便如此,如果航母戰鬥群被敵方發現,依然會十分麻煩。因此,航母的作戰需要廣闊的空間。回到題中,如果戰爭發展成為衛國戰爭,這就意味著本國失去了除本土,領海以外的所有制空制海權。這還不算什麼,航母失去了廣袤大海的天然掩護,只能採用“近海”作戰(對航母來說,三四百公里都是近海),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路基戰鬥機要比艦載戰鬥機擁有更大的優勢。航母的作用就不大了。
戰略核潛艇就不一樣,由於職能原因,它遊走於世界各個海洋。並且它攜帶者海基彈道導彈以及核彈,擁有第二次核打擊能力。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隱匿性好,你不知道它在哪,更不知道它是在哪發射的導彈。一發洲際彈道導彈或者一枚核彈,足以摧毀一箇中小型國家,重創發達國家。也許你會說攔截。末端攔截的高度在40到180km,並且攔截成功率偏低,這可不是機率問題,如果沒攔住,萬劫不復。中段攔截成功率高,可惜掌握其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初段攔截,想都不要想。因此,戰略核潛艇在衛國戰爭中帶來的威懾遠遠大於航母,甚至大於路基彈道導彈和核彈。再戰爭中,戰略核潛艇將是國家反擊的利器,是大國必備的威懾力量。
-
4 # 心為擎
一、潛艇。具備以下特點:可以利用上層水體掩護隱蔽活動然後對敵方實施突襲;有比較強的自我供給能力,能夠長時間在大面積海洋區域展開活動,當然也能深入敵方海域單獨作戰。可攜帶導彈、魚雷以及佈設水雷,對海上和陸上目標發起攻擊。
另外根據潛艇的不同任務需求可分為攻擊型潛艇和彈道導彈艇。攻擊型潛艇的載彈量較小,主要以魚雷、反潛導彈和反艦導彈為主要攻擊武器,執行搜尋和攻擊敵方潛艇、航母戰鬥群或其他水面艦艇,為戰略導彈艇、航母戰鬥群掃清障礙以及海上護航;彈道導彈艇可攜帶發射彈道導彈,即1000千米-3500千米中程彈道導彈 、大於5500千米的洲際導彈以及大於8000千米的完整洲際彈道導彈。不僅能夠在遠離敵人海岸線的區域發起攻擊,也能夠在遭受攻擊後失去地面和空中反擊能力的情況下,依然擁有較大規模的打擊能力。
二、航母。航母發展到當今時代,已經成為相當複雜、且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之一,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有了航母,便可以在遠離國土的情況下對敵人施加壓力並遂行作戰。
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通常包括:驅逐艦、護衛艦、核動力攻擊潛艇、支援艦或者其它綜合保障艦隻。另外還有航母自身攜帶的各類艦載機。這使得航母戰鬥群擁有了較強的反潛、反艦以及防空能力。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水面、水上及水下的立體攻防能力。另外,航母本身還可用作其他海上用途。比如海洋救援、反海盜、遂行打擊恐怖主義等。
說完關於兩種裝備的作用後,作為資深軍迷,關於兩種裝備哪個更重要,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戰略核潛艇固然強大,但受限於平臺的作用,其綜合作戰能力並不強。比如缺乏自衛以及對空觀測能力。加之現代反潛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真正單獨投入戰場後生存堪憂。不過作為經濟與技術能力相對薄弱的國家,擁有戰略核潛艇也能夠對敵人形成強大威懾。而對於強國,作為最後一張王牌,戰略核潛艇也必須擁有。
作為和平國家的中國,從78年改革開放至今已有40年,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無論是經濟還是工業能力都有了相當的積累,國民遍佈四海。也更加經受不起頭頂的硝煙。航母作為移動的作戰及其他和平時期多用途平臺不僅僅是霸權國家的專屬。所以無論是海外利益維護,還是將無名的硝煙引向外部我們都必須要發展航空母艦!即可護我邦外國民,亦可禦敵於國門之外,保我發展成果!
-
5 # 兵說
兩者作為國之重器,都重要。
擁有一艘航空母艦戰鬥群,就相當於擁有一支海上移動軍隊(數千的陸戰隊員,多個各類飛行中隊),時刻巡航在國家的重要生命線附近,時刻可以為維護國家利益而戰。從兩棲登陸,戰場指揮,再到空中打擊,導彈發射,醫療救護,一個標準的航母戰鬥群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是一支軍隊的急先鋒。
而戰略核潛艇,則有噸位大,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攜帶潛射導彈,巡航導彈,重型魚雷等對海對陸的攻擊性武器。其中,潛艇如採用核反應堆動力,可長時間隱蔽航行,難以探測。對於潛艇來說,隱蔽性是其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當然,在航母和核潛艇中非要選一個更重要的,應當是戰略核潛艇。畢竟作為海基的核武發射平臺,戰略核潛艇擔負著國家二次核反擊的任務,一旦本土遭受核打擊,那麼核潛艇將執行之後的核反擊。正因為有這樣的核威懾力量,才使得國家在複雜的環境下能夠制衡對手。但這種最後的殺手鐧,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輕易示人的。這就意味著,一旦出現低烈度的軍事衝突,是不可能將核潛艇派出去執行任務的。當然,要是常規武器不給力,也會出現用核潛艇逼退美國航母戰鬥群的特殊案例。
而航母這種大殺器,常常用於日常的巡航和處置軍事衝突。一旦遇到衝突,航母戰鬥群就首先出動,甚至撤僑也可以用航母,順便展示大國軍威、施加軍事壓力。可以說,航母是軍事鬥爭的一張王牌,一有事就可以使,而核潛艇則是這個牌局的底牌。一旦打出,那就到了核戰爭的最後一步。
-
6 # 鍋蓋頭司令
彈道導彈核潛艇和航空母艦都是海軍的大件,都是軍事重器,在國家的防衛上都屬於必不可少的利器,尤其是對於大國來說更是如此。所以說沒有必要非黑即白,一定要說一個重要一個不重要,或者一個更重要。
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就是題目中所說的戰略核潛艇,它是海基核力量的主要武器,可沉入深海大洋之中隱介藏形,上面帶著核導彈可以威懾那些居心叵測的敵人,如果敵人動用核武力,核潛艇可以對敵人進行核反擊。核潛艇續航能力強,而且隱蔽性很高,這更增加了它的威懾能力,我有這種武器,但是你不知道在哪,對方容易很慌。
航空母艦屬於常規軍力,它主要的作戰能力就是上面的艦載機,它主要發揮的地方是在遠海大洋上,因為在遠海,從陸地上起飛的飛機航程難以到達,所以沒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就不能在遠海作戰時投入空中力量,打起來就是以平面對抗對方的立體打擊。
核潛艇的威懾力我們就不必說了,尤其是作為核打擊力量,它的重要性我們不言而喻,航空母艦作為常規武器中比較有戰鬥力的武器還是不能沒有,不能因為有核武器了就不在常規軍力上下功夫了,假如某國在遠海找茬,威脅到本國利益了,你總不能什麼事都把核潛艇搬過去吧,事事都用核力量,對方會指責你,所以常規力量還是首選,所以常規力量中的重器就不可或缺。
-
7 # 聯合防務
戰略核潛艇更重要,有了它,敵方基本不可能去發動直接入侵,本土安全是能夠得到保障的。這方面最典型的是蘇聯/俄羅斯,冷戰時期的蘇聯就是有一大堆戰略核潛艇,美國是不敢和蘇聯對打核戰爭。至於蘇聯海軍的那些莫斯科級、基輔級航母,在美國眼裡就不值一提。冷戰後的俄羅斯依然是將戰略核潛艇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僅保留一批蘇聯時期留下來的戰略核潛艇,還新設計和建造了更先進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美國仍然是出於對俄羅斯核力量的忌憚,不敢和俄羅斯直接交手。至於那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美國依然不放在眼裡。對於一個瀕海強國來說,戰略核潛艇是保命的底牌,航母只是用來維護海外利益、擴充套件影響力的工具,或者與無核國家在常規戰爭中進行交戰。有核國家之間的航母大戰很難發生,而且很容易因此上升到核戰爭。二戰時期航母大戰的結果會影響國運,現在則不會。即便航母大戰失利,還能用核彈將對方摧毀。從某種程度上講,航母就是用來欺負小國弱國的,不是大國之間用來戰略決戰的裝備,而戰略核潛艇是用於戰略決戰的裝備。如果你有足夠的技術和資金,能夠同時發展戰略核潛艇和航母那最好。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那還是優先發展戰略核潛艇。(S)
回覆列表
無疑是戰略核潛艇了,東風和巨浪最大使用價值在發射架和核潛艇上面,其中發射架上面的又不如潛艇中的,像航母上面只能裝長劍而必須趕到人家門口放飛機的戰略威懾力就更低。譬如說巴基斯坦和印度,面對五常,第一輪被廢掉的機率高達90%,且五常根本不會讓你有第二次造出來的可能,同理第一輪打擊的時候遼寧艦活著抵達人家門口且飛機能順利起飛的可能性也是萬中無一,因此保持水下二次報復能力使得對手必須掂量後果而保持克制!
兵書有云:攻心為上,野戰次之,攻城為下!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東方大國曆任掌舵者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