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麗的樂章2
-
2 # 穆欣大大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確實有部分人為明朝遺老,確確實實想擁護大明王朝,推翻清朝。
2.野心家的藉口,相當皇帝找不到好的理由,就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即使真的推翻了也有很大機率自立國號。
3.清朝統治者為滿足,中原人以為蠻夷,不服統治。
4.清各個時期都有各大民間團體存在,反清復明是這些民間組織的表面身份,事實上在從事其他宗教活動。
-
3 # 安居西安
大清王朝是以滿族為主,自清軍入關以來,取代了闖王李自成,建立了清朝。
可以說從清朝入關的第一天起,反清復明的口號一直沒斷過,究其原因我覺得無非一下幾點:
1,清朝的統治者是漢族意外的名族,跟普遍的反外族思想一樣,只要不是漢族,就是外族,就要推翻。
2,思想文化的不統一,比如統一流長辮子,清朝以前,我們都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有任何的損傷,連頭髮也不行。包括飲食等。
3,早期的反清復明是明朝的後裔,真的想恢復自己的國家,而中後期的反清復明只是為了自己反對清朝的統治找了個藉口。
-
4 # 鸞梟並棲
首先,對於當時,滿族屬於異族,漢人怎麼能夠讓別的民族統治呢,要是沒有反清復明這些口號和組織,那才是不正常。至於後來為什麼持續那麼久甚至到清亡,這時候已經不應該叫反清復明了,跟復明已經扯遠了。部分人士正是看到了一些人是對社會對統治階層對利益分配不滿,為了自己當老大而找的藉口,起到煽動的作用,只有少數人或許是真的想要去光復明朝。
-
5 # 張傑談史
事實上,在乾隆年間到光緒年間這麼長時間裡面,是沒有人再提到反清復明的。雖然這個時間段有不少農民起義,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用過反清復明。
真正用到反清復明口號,是清末一些革命者,為了更好宣傳革命,而採取的一種手段,他們當然不是為了復明,而是為了推翻清朝統治。
-
6 # 歷史的長空
一是因為漢民族的榮光和驕傲。二是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亂,好趁機撈好處,這是大多數;三是不乏仁人志士,以復興中華為己任,前仆後繼!
-
7 # 喬忠寶
反抗清朝的原因,我認為應有如下三點:
第一,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我國曆朝歷代都宣揚孝道,所以,斷髮如斷頭,頭髮堅決不可以損傷,但是,清軍入主中原後,釋出命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清前期為金錢鼠尾辮,清中期為蛇尾辮,清後期為牛尾辮,儘管百姓出於恐懼最終臣服,剃了頭,但是內心終不會臣服,甚至不會原諒自己,所以在內心深處種下了反抗的種子,永遠不會臣服,會一直反抗下去,直到自由的那一天。
第二,種族歧視。雖然清朝皇帝一直都在倡導“滿漢一家親”,而且沒有設立元朝時候的等級制度,但是,等級依然存在,按照當時默許的等級,由高到低分別是:皇族、宗室、京師老滿洲軍、各地駐防滿洲軍、滿族八旗兵、八旗漢軍,最後才能到漢人,漢人一人是最底層的,而且漢人近乎是沒有人權的,如果漢人和滿人打官司,不管誰對誰錯,都是滿人對,漢人錯,漢人就是低等種族,是豬玀,滿人殺了漢人,還會大喊殺得好,漢人要是殺了滿人,就得被誅九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清朝是外族,我們是漢族,我們要當家做主,不做滿族的奴隸!
第三,滿族是趁著中原內亂佔據的天下,名不正,言不順,頂多算是一個“竊國者”,根本不能算上皇帝,所以,中原各個地區從心裡都不服氣,只不過是畏懼滿族的八旗軍隊,不敢表現出來,但是還是可以自己培養一批死侍,去給清朝造成點騷亂,靜候時機。而且,明朝英雄鄭成功還在臺灣留下了基業,漢人心中都有了可以依靠的物件,心裡有底,可以跟滿族繼續戰鬥,只不過是轉入地下戰鬥而已。
-
8 # 縱橫國史
清朝歷來都標榜“滿漢平等”,中央機構的官職更是滿漢對分,一個崗位上既有滿族代表,也有漢族代表,乾隆甚至還聲稱“如今滿漢一家”。在經濟上,清朝時期有一個與文景之治、開元盛世相媲美的“康乾盛世”,為眾多歷史學家所認可。那麼,既然政治上有了“滿漢平等”,經濟上還處在“康乾盛世”,為何還是有許多人在打著“反清復明”之旗號搞活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清朝自我標榜的“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這兩個概念,看看是否如實所言。先來看看“滿漢平等”之說。
努爾哈赤在寧遠被袁崇煥炮擊不久便撒手人寰,四爺皇太極眾望所歸,順利繼承後金大汗之位。皇太極即位之後,為了打壓女真貴族勢力,強化皇權,他便著手使用漢人,一改其父親對漢人之屠殺政策。例如,二貝勒阿敏在永平城大肆屠殺漢人,皇太極直接將其囚禁致死,一點都不顧兄弟情面。後來,皇太極還在滿洲八旗之外令組建“漢八旗”,將漢人納入清朝統治權力中心,這明顯是在打壓女真貴族,當然,也是他搞“滿漢平等”政策之體現。清軍入關之後,面對人口占絕對多數的漢族,順治皇帝曾說:“朕不分滿漢,一體眷遇”,看樣子就是把漢族人當作自己人了。康熙時期,皇帝親自拜會孔廟以及明孝陵,標榜繼承大明王朝之正統,也就是所謂的“漢族政權”。乾隆時,“滿漢一家親”成為統治者常掛嘴邊之口頭禪。
話雖如此,但事實卻未必是,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前,滿漢之間很難做到平等;太平天國運動後,漢人地位提高,這是滿洲貴族沒落,漢人自我爭取之結果,而非清王朝所給予。終清268年,朝廷“首崇滿洲”之政策基本上沒改變,漢人很難在政治地位上取得與滿人一樣的權利,民族歧視現象貫穿清朝始終。例如,官員的選缺制度,滿族官員可以補“漢缺”,但漢人卻不能補“滿缺”。乾隆時期,各省巡撫以上的封疆大吏,滿族佔百分之八十,漢人僅為百分之二十左右,這一現象直到清末漢族勢力崛起才有所改變。
在官職中無法做到平等,在社會生活中亦是如此。為了保持滿洲人之特性,清朝入關以後便嚴禁旗人從事農業、商業、手工業,而是讓他們每天專練騎射功夫,以便隨時上陣殺敵。旗人所需一切開支均由財政負責,並且每年還給予他們專項經費開支,他們不用工作也不愁吃穿,這是漢人所不能比擬的。為了保持旗人的純潔性,清朝在有旗人駐防之大城市實行“內外城制”,旗人住內城,漢人住外城,並且雙方不能相互往來,更不允許通婚以免血統不正。在司法上滿漢也無法做到平等,旗人犯罪地方官無權過問,他們只歸各旗統領管,一般以罰俸處理;漢人則要按《大清律例》論處,該怎樣就怎樣。此外,旗人即使犯了重罪也不用流放外地,漢人就只能去冰冷的寧古塔了。所以,“滿漢平等”之說,有名無實。
那麼,大清自我標榜的“康乾盛世”究竟如何呢?康熙皇帝:“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乾隆皇帝:“比年以來西域大奏膚功,國家勢當全盛”,“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儼然一派繁榮富庶之景象。可實際呢?康乾時期國家的棉花和鋼鐵產量這兩項工業指標都還比不上明朝。乾隆後期又大搞閉關鎖國政策,國內經濟發展陷入停頓,人民生活十分貧困,京城裡居然出現乞丐遍地之情況,這實在不是“盛世”所應該出現之景象。魏來朋《鬻子行》寫道:“濰北邑當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煙。無麥無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懸。”英國使者馬戛爾尼:“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綜上所述,清朝自我標榜的“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與事實相距甚遠,民族歧視、人民貧困、軍備廢弛等一直都伴隨著清王朝。此外,清朝統治者鉗制人民思想,大興文字獄,迫害知識分子,以致晚清思想界死氣沉沉,萬馬齊喑。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清朝268年的歷史會有這麼多人打著“反清復明”之旗號進行活動了。各位,你們又是如何看待呢?
-
9 # 歷史的拐點
清軍雖然入主中原,可是他們骨子裡是自卑。他們重來沒有真正想過緩和民族之間的矛盾。具體講反清活動為什麼一直存在,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清朝初年,在統一天下過程中殺戮過重。我們熟知的便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事情。也許清廷也沒有想到統一會這麼容易。所以清軍的官兵大多抱著搶一把就走的想法,沒到一地便大大禍害當地百姓。終清一朝,南方都有不穩的情況。
二、清朝旗人暴發戶思想。這些旗人其實心裡對於他們統治這麼多的漢人是沒有底的。乾脆封閉了東北,就是為了隨時能夠逃到關外。那麼他們對於中原的土地,就像鳩佔鵲巢的鳩鳥只想撈一把就走,民族矛盾尖銳,禍害嚴重。
三、清朝皇帝的辣手無情。也許因為是少數民族的皇帝,身體中有蠻橫胡人的血統。清朝的皇帝大多心狠手辣,殺人時重來不心軟。即使是相對聖明的康熙乾隆也因為文字獄殺死不少無辜之人。
四、旗民之間的歧視政策。清朝從未將旗人和一般老百姓當做平等的對待。不但搞民族隔離主義,堅決反對“旗民通婚”。而且,百姓與旗人的進身之階也不同,有能力的平民士人缺少一展所長的政治地位。
五、雙方價值觀的巨大差異。中華受儒教的影響已經千百年了。整日學習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孝道。並且堅信泱泱華夏才是世界的中心。結果清軍入關,一來便是剃髮。而讓一群原本稱之為“建奴”的人成為了主子,更讓一代代熱血青年走上了復興的道路。
正因為這些原因,抗清的運動從清初一直髮展到清末,從未停歇。也幸虧清朝沒有非常荒唐的皇帝,不然早被趕出中原了。
回覆列表
清朝統治者是滿族人,在大部分漢族人的心裡認為他們是異種,不配統治漢族。而那些反清復明的行動則不過是以復興明王朝為幌子,打起反清旗號的政權。甚至在清朝末期也有許多資產階級運動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轟轟烈烈的舉行。不過都是想做皇帝而已,至於明朝,復與不復,他們根本就不在乎,他們不過都是為了坐上太和殿那把龍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