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心微世界
-
2 # 阿生在鄉村
首先學校讓老師把教學經驗心得進行交流,是讓老師們互相交流經驗,互相促進,取長補短,讓教學方法更加最佳化。而對老師進行評比,是刺激老師對教學經驗的開發和利用,促進教育教學的提高。
所以學校的這兩種做法是可行的,兩種做法的目的都是共同提高老師教育能力,促進教育教學的質量提高。
-
3 # 人不學不知道
這個是不是您理解的有問題呢?正常的安排應該是這樣的吧:
首先,學校要求寫心得,寫前是可以交流的,這樣就想評課一樣,相互學習指導。可是交流並不是所有人都傾其所有,而且交流中還會激發你的聯想和想象。我相信這方面大家的收穫還是有不同的。
其次,在自己寫的過程中你可能還參考網路上一些心得體會去寫,每個人的不會完全相同。
最後,拿出來評比也是可以的。畢竟可以選出比較優秀的作為備案資料。因為你是老師你應該知道學校搞什麼活動都是要備案的。
-
4 # 校長名家
我曾經託管過很多教育培訓機構,教學教研成為提升教師教學技能和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不但要展開備課,磨課,過課,評課,還要舉行優質課大賽,優質教案評選。這是每一個教學團隊都必須經歷的。只有透過大練兵,對比,才能發現自己的優缺點,透過大量的練習,和自評,他評,專家評,授課技能才能日新月異,突飛猛進。
為什麼還要評優呢?這是一種激勵手段,樹立榜樣,才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
5 # 小頭爸爸說教
交流和評比應該是兩個不同的方法。
交流是可以互相借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透過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不同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也可以解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這種交流是必要的。當然,前提是不要搞形式主義,不要為了交流而交流。
評比是學校為了激勵老師,讓老師們都能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教學中去,同時,也可以讓那些教學效果顯著的老師得到大家的肯定,內心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交流和評比都是學校正常工作中的方式方法,正常的交流和評比,有利於幫助老師們提升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那些效果顯著的老師給與肯定,繼而激發更大的動力。
但是,如果交流和評比只流於形式,在交流中不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而是誇誇其談,評比不根據教學質量的高低,而是根據領導的喜好,或者領導內定的優劣,那這樣的交流、評比就失去其應有的作用了。
我們學校每學期也都有評優評先,只是評價的標準受到大家的質疑,結果讓大家感到不能理解,所謂的優秀不能使人信服,這樣的評比不但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會讓人覺得是一個笑話!
-
6 # 動之於曉
老師的任務是好好的教書育人,學校應該督促老師提升自己,但不要為了自己的政績,你動動嘴,讓老師像個八爪魚任折騰,不能好好教課,只要能教會並教育好自己孩子,誰在乎那些花裡胡哨不切實際的什麼優質課[捂臉]
-
7 # Jackcomes
合理而且很有必要。教師交流心得互相聽課議課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但是個人魅力與教學風格因人而異,別人是學不來的。
-
8 # 造夢小兵
請問您的焦慮是什麼呢?面對如此安排你是擔心什麼嗎?
估計你的心中有很多負面的想法吧,學校有什麼安排我們無力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把情緒先調整好,再來做自己的準備工作吧!
世上哪有公平的事情,好好爭取不要被考核了,加油!
-
9 # 不一樣的黎老師
我做教師多年,分享一句話:越分享越成長。
學過教育學的人應該都知道,掌握知識最牢靠的方法就是把知識教會給別人。
越越分享,越能提高自己。不要介意別人把自己的東西能學走,別人學了只會促進你創新,改進。
一個教師要有格局,要有創新意識。
-
10 # 尋夢問路君
交流和評比都是為了提升、激勵大家再進步的方法手段。讓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借鑑、都有提高,在評比中樹立榜樣,激勵後進,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如果大家都能正確對待,積極響應,效果應該是顯著的。但有的時候在執行中,被有些人流於形式,反而成了大家的負擔。我希望你能放下負擔,和大家坦誠相待,相互學習,博採眾長,你一定變得更加強大![贊][贊][贊]
-
11 # 基層校長看教育
交流分享當然可以,評比分等大可不必!筆者以為讓教師分享教學心得其利有三:其一是以活動促進教師動筆,反思整理提升個人的教育教學體會,自我改進提高;其二是以活動促進相互啟迪,大家以欣賞的態度來學習借鑑,相互取長補短;其三是以活動彰顯先進案例,樹好榜樣立好標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從這個意義來講,交流分享頗有價值。
如果把教師評比分等其弊有三:其一是褒獎少數必然容易傷害多數,評上獎的不見得多麼可喜,年資有深淺、水平有高低,沒評上的一定會下不來臺;其二是品頭論足、分等設獎往往還會傷害獲獎者彼此感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品往往不見得都有可比性,角度不同結果不同,分三六九等本身就不科學、傷和氣;其三是容易親疏有別,因為不客觀不公平而產生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矛盾。武無第二,文無第一,孰高孰低,很難一碗水端平,滋生幹群矛盾。
建議以發展性評價為主,自己和自己比,二改和一改比,引導教師相互寫賞析式評語,在“展示——鑑賞——改進”中引領教師發展提高!
-
12 # 老張的碎碎念
為何會有此問?哪裡不合適了?
您的意思是,教師交流了教學的經驗和技巧,會導致被別人偷學“絕招”,導致影響自己在評比中的成績?
如果是這樣,那說明您可能不太瞭解教學這件事。
我簡單打個比方——比如足球這項體育運動,比賽都是公開舉辦的,任何技巧和招數都公開展示在所有觀眾面前的。那麼如果我們組織國足天天觀看世界盃上巴西德國法國這些國家球隊的比賽,看各路專家分析講解剖析這裡面的技巧招數,那是不是我們的國足下次在綠茵場上遇到這幾支隊伍,就可以好好給他們點顏色看看?知道技巧是一回事,能熟練運用這些技巧卻是另一回事。
給國足看一千場頂級的足球比賽錄影,聽一萬場足球比賽經驗技巧的講座,當他們在場上遇到對手,依然是渣。我再舉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描述演員工作的一句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其實講臺的這個“臺”,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演員揣摩角色,磨練演技,需要的技巧經驗不可謂不多。但是演員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在自己發揮技巧經驗的場合,會發生的劇情和臺詞都是提前知道的,都是固定的。如果是話劇等現場表演劇目,那都是排練無數遍的,一般不靠演員的臨場發揮來達到演出效果。如果是電影拍攝中哪個環節的搭配出了意外,演員只會聽到一聲“咔”,然後再來一遍。
而教學這件事,很有意思,那就是非常考驗教師對於教學技能的經驗的靈活運用。你教案寫得再好,學生未必能“配合出演”。當課堂上學生出現了與預期不符的情況,教師必須能及時調整,靈活應對。換句話說,教師在上公開課前既沒法事先確定好自己上公開課時的每一句臺詞,也不知道到時候自己的“搭檔們”到時候會是啥情況。這裡面的應對,您要是多聽過一些課,就會知道,那真是高下立判。這背後的能力,絕對不是聽幾次經驗分享能得到的,那都是在長期的學習和磨練中,在數十年的實踐中積累得來的。
做教師的,哪個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哪個不知道陶行知。什麼十大著名教育教學理論,教育的四種模型,教育的三大理論等等等等,各種教育教學論著簡直浩如煙海。各種教學能力培訓講座聽得人耳朵冒煙,各種校內聽課、校外聽課,各種精品課程,各種交流學習從不間斷。
但是,知道歸知道。這些技巧什麼時候用,怎麼用,當前課堂的這個情況該怎麼處理,學生的情況該怎麼判斷,自己這個話該怎麼講,教師需要在一兩秒內給出正確的應對。到那時候誰還想得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些啥,上次教師交流的時候林老師是怎麼談這個問題的,張老師又有哪些好的技巧。教師能把一堂課中十幾次乃至幾十次此類反應都做對,靠的是那些早已融會貫通,浸淫到了骨子裡的教學能力。
所以,教師之間交流教學心得只會互相促進,絕不會認為這會降低自己在教學評比中的競爭力而敝帚自珍。學校促進此類交流,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
-
13 # 餘國興
我是一名多年學校工作的管理者,很想坦誠地交流下對這個問題。打造教師專業化成長,一直是許多校長在學校管理中傾力努力的事,並制訂在工作計劃中實施。我的管理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每學期必須完成"三個一":完成一篇高質量的教學心得;讀薦一本好書;發表一篇校級以上教育教學論文。"三個一"工作納入學校考核評比,由教務處檢查實施。
同年級中交流教學心得:旨在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共同探討,共同進步。這項工作也一直得到教師肯定和支援。但嚴禁網上抄襲,不結合實際應付了事等。每次交流評出優劣等次,特別"出格"的在教師大會上點名批評。你說批評"合適"嗎?懶散的工作就是要批評,可不慣著你!
回覆列表
首先,你有這個問題,是你覺得不合適麼?我覺得你在質疑這個做法,恕我冒昧,猜測你的心理。
我覺得學校這麼做的目的有二,一,讓大家分享交流心得,取長補短,有利於大家成長。二,評比,可以刺激大家的競爭意識,分出水平高低。
當然,存在一種情況,大家積極性不高,在交流階段會有所保留!
我們單位經常有這種活動,尤其學期開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