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跨鬥
-
2 # 翰墨榮華
很好了,不過結構可以了,我認為要再提升一步,成為家,還得再仔細讀原貼的基本筆畫,不足在基本筆畫上,不知我說的對否?班門弄斧了。
-
3 # 尤年1
感覺不錯,兩年寫到現在的模樣,應當是可以接受的。建議:用筆上稍感單調,鋪毫在豐富些,觀察再入細一點。
僅供參考。
-
4 # 知名看淡
謝謝邀請。學了兩年張遷,不容易啊,遇到困惑,也正常。我們大部分人有時候越臨越感覺寫不好,老是寫出來的字不如意,這個時候恰恰是你的進步,說明你的審美觀提高了,眼力增強了。這個時候千萬別停步,一定精準臨帖,仔細觀察分析,反覆臨寫,一定會精進的,堅持下去,會有質的收穫。有種眾裡尋它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記憶背臨堅持,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
5 # 長作閒人
談不上指導,交流一下體會。您是不是以前寫過《曹全碑》?感覺曹全的筆法很多。我也學過兩年曹全碑,曹全碑的重點是:秀美。而張遷碑的重點是:稚拙。因此,在寫張遷碑的時候,就不能或許華麗。筆法不能太快。要注重墨水和紙的摩擦感。曹全碑可以不用中鋒也寫的好,但寫張遷碑建議一定要懸肘,甚至站著寫。
——我也只不過是談談自己的體會。重點在於時間的積累反覆臨帖。量變到質變。加油!
-
6 # 張老師說寫字
看了你的臨習,個人感覺,對於一個書法新人的話,如果兩年時間臨成這個樣子,也屬實不容易。
如果沒猜錯的話,你的楷書臨習的絕對不多,而且不深,尤其沒有臨習過顏體。
根據你的字,個人給以下建議:
1、字形還需要認真琢磨,少數字形不準確。比如“道”、“為”、“唯”等。
2、輕重掌握的不好,尤其是橫、豎筆畫比較多的字。
3、最重要的是“用筆”。注意一定要中鋒用筆;不要刻意的模仿字帖的筆畫,你按照古貼臨習沒有錯,但是你要知道,《張遷碑》屬於碑貼,那它在拓帖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清楚,有些筆畫就看不清楚所造成。我們沒必要去跟字帖的一模一樣。我畫上圈⭕的基本都是用筆的不好原因。再有是轉折處最差,處理的很草,沒有領會轉折的用筆手法和書寫技法。
4、也許你得毛筆應該換掉了,或者就是你不會轉中鋒,毛邊、鋸齒特別多。
以上就是我看出的幾點小問題,純屬個人建議,擇善而從,擇不善而棄。
多有得罪,請原諒!
我是小張。叩首了……#書法愛好者# #書法# #張遷碑# #文化#
-
7 # 聽雨草堂主人
《張遷碑》是東漢晚期作品。通篇為方筆,方整勁挺,稜角分明,結構謹嚴,法凝練。書風端正朴茂,方勁雄渾。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風貌極為強烈,格調方樸古拙,峻實穩重,堪稱神品。
《張遷碑》雖然不以秀逸取勝,而率真質樸之氣更具風采。落筆穩健,似昆刀切玉;運筆勁折,斬釘截鐵。與東漢其它碑刻相比另具一番氣象。 在隸書的形成過程中,筆法由圓變方,此碑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行筆闊筆直書,筆勢直拓奔放,力量感表現極為強烈,使得線條極具抒情性。 《張遷碑》是研習漢隸最得力的工具貼之一。
臨習《張遷碑》兩年,已經下了很大功夫,也應該取得很大的進步了。如今感到困感,是合乎常理的,畢竟學習上的進步,沒有一帆風順的,基本都是呈鏍旋式上升的。個人有幾點不成熟的建議供你參考。
第一,不滿足現狀,你是有進步的。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包括臨貼、讀貼、與同道交流等,你的審美能力提高了,感覺自己的字不如意,這應該是遇到了“瓶頸”了,也是學習書法漫漫長路上的一種陣痛,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
第二,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感覺到你內心的那份焦急。學習書法藝術,是一個非常艱苦的萬里長征,一定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付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長久堅持,必有收穫,萬萬不可急於求成。
第三,士氣可鼓,不可洩。大千世界,三百六十行,你能選擇學習書法,能感覺到你對書法藝術的熱愛。由此可見,你與書法藝術緣份不淺。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高雅藝術,能有幸與書法藝術結緣,當是三生有幸!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第四,循序漸進,措施得法。學習書法的過程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反覆磨礪的過程,需要的時間會很長。要選準方向,找對辦法,首要的一條就是臨習古人的法貼,這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沒有捷徑。
付出就會有回報。有可能你最終成不了知名書法家,但你一定會是個小有成就的書法愛好者! 堅持就是勝利!祝你成功!
-
8 # 康王書畫
首先感謝信任,對朋友這種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精神深表欽佩。張遷碑本人不曾臨過。但我可以談下個人初淺體會,供朋友參考。任何一個書法大家的字型都會形成一種獨特的筆畫和結體章法,各有千秋。雖然書寫中同一筆畫存在變化,但總體上是有一定規律的。臨摹在於揣摩。有位老師曾經說過,生搬硬套的死練是永遠練不成書法的。那隻能叫字,稱不上法。在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鋼筆楷書訓練中,我總結了一下,漢字五萬多個,在書寫中基本筆畫不外乎十幾種,基本偏旁部首不外乎二十幾種,萬變不離其蹤。學習一種字型必須首先要掌握這種字型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
9 # 大海書畫
一、思考鑽研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學習就會產生疑惑。學書法也一樣,在學習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學習,從筆法、字法、章法上多考慮。如果只是練而不思考只是重複簡單的體力勞動,進步很小。
二、專家指點
沒有老師指點,只靠自學,很容易走“彎路”,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最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現在社會上書法界“名家”很多,但最好找“明家",看的懂的、會教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明家”。在專家老師指導下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論提升
我國是個有著幾千年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古人在書法學習上著述了許多理論著作。可以買或借一些書法理論書籍鑽研一下,直接向古人學習,定會有所收穫。
-
10 # 娘娘叫你寫書法
臨了兩年,感覺挺不錯的。值得肯定的是,你蠻有毅力的。以下是個人拙見三點:
一、看整體,字型大小比例不夠,臨本更誇張。就拿前四個字舉例,“仲”幾乎是“張”的一半而已。字小怎麼體現份量呢?你看“中”筆畫很粗。“以”的“口”筆畫也很粗。
二、看空白,筆畫之間空白留太多,注意空白的形狀。還是拿前面幾個字來說,“有”字形稍長了點,上下的筆畫靠近一些就很好了哦。“張”字左右部分,中間的空白。“仲”稍短一些會更好哦;“中”的豎把口分成的兩個空白。
三、隸書典型的捺,我感覺你寫到尾巴的時候,寫不粗,而且收得有點快。這個要找原因,是毫擰在一起沒鋪開還是筆鋒太短?它的尾巴是比較飽滿的哦。
-
11 # 品墨lhl
有老師請教一下老師,沒老師看看影片教學,真不行就換個帖。《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我感覺比《張遷碑》好入手,《張遷碑》看似簡單,裡面包含的內容太豐富。
-
12 # 白石書法工作室
總的來說兩年自學的時間寫成這個樣子還是可以的,說明下了一些功夫
我來說一些不足的地方和改進的地方。
首先線上條的變化方面感覺您線上條的變化不多,其實張遷碑,鮮于璜碑等屬於一脈,這類隸書的字型中筆畫線條變化是非常豐富的。比如絞轉,這裡看不見
其次,您在臨摹的過程中,過於注意方筆的使用,所以在起筆和收筆的時候,感覺不自然是特意寫成這個樣子的,其實這是碑刻和毛筆字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正常來說收筆只要點到即可,不需要每一筆都特意寫成像方的切筆一樣,特別是忽略了字味中的方圓結合。
第三,兩年的時間不長不短,如果您是天天手寫或者是保持一個相對比較高的頻率,可以轉化其他字型來感受一下,比如剛才我說到的鮮于璜碑
第四,可以看看隸書高手劉文華老師的影片,豐富視野
第五,找個好老師,不要一味自學
第五,可以考慮用墨變化,現線上條太單一
-
13 # 竇國書法
張遷碑比較野氣,只有性格比較豁達,或者是張狂的人才能寫出味道。我看你的寫法過於文氣,筆畫力度不夠,只追其形,未見其神,這種寫法唐楷可以,寫張遷碑未必可行。
-
14 # 篆刻與卜者老寬先生
一、需要繼續強化筆法訓練。
二、原貼精髓仍需挖掘。
三、臨帖不是簡單的抄帖。要在原帖基礎上發微,但也不是說按自己的想法改帖。
四、找個老師當面講解。
-
15 # 如石書藝
這位書友臨了兩年的《張遷碑》,感覺到功夫不淺,但與張遷碑精神差了許多,走了彎路,現在要繞回來,首先要解決筆法問題。張遷碑的用筆我之前談過,用筆蓄力而勁硬,顯得氣短而實,不像禮器碑那樣有韌勁,這個用筆是漢隸中比較典型的,有人把張遷碑、鮮于璜碑歸為方筆代表,其實張遷碑的用筆變化比鮮于璜碑要豐富,方圓結合,尤其一撇一捺飽滿勢足,完全是圓筆之法。
你的筆法更多地在模仿,沒有掌握要領,點畫就像浸泡久了的海綿,看似粗壯,實乃無力。
-
16 # 麟開祥趾
張遷碑古樸峻朗,富於金石之氣,多以方筆,所以,臨寫時一是取其拙,二是金石氣。
可以嘗試用長鋒羊毫一試,但初學者對其筆性的把控度不夠,建議用兼毫,既然臨習二年,可以用長鋒羊毫。
回覆列表
說實話,隸書的入門是曹全,而不是其他。不是其他不好,而是曹全標準、規範、工整、清晰,適合初學者瞭解規律。等以後再學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