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嘜呀猴
-
2 # 啃包子包子大包子
據我測試,兩個杯子互相倒騰熱水,大概每30cm可以降低1℃,但是可能和杯子的溫度有關係,和空氣溫度也有關係
-
3 # 獨孤O劍客
不知道質量和氣候環境沒辦法計算,比如,你拿一個400ml水杯一樣的壺,在黑龍江漠河三米高處,就和你拿一個1m³的壺在黑龍江漠河三米高處的感覺不一樣。
-
4 # 創客貼沒有膠
自己試試不就好了
真的不知道想啥
這玩意不得考慮外界氣壓
溫度
空氣流動速度
-
5 # 我的世界並不美好
其實我想你這個問題是想問通常情況下,而非極端情況,比如20攝氏度氣溫。從高處倒下,主要是過程中的散熱,取決於高度和倒的速度。高度越高,散熱越多,速度越慢,落下的水滴越小,散熱越多。
-
6 # Yzl27850648
選擇環境地方:零下10度寒冷的環境,高度不能太高了,空氣阻力吹散液體,考慮高度十米左右可能不會燙。找專業吧
-
7 # 懂我的堅強
還是要看各種因素影響的,如果以氣溫-30攝氏度可以瞬間結冰計算,在地面溫度0攝氏度的地區,可以瞬間結冰了。
-
8 # wjfyzs
開水一般在90度到95度,達不到100度,可能海拔也有關係,再說也要看你倒開水方式方法,你如果倒開水就像輸液慢慢滴,一米一下開水倒嘴裡不會燙
水火無情
遠離水火
請勿模仿
-
9 # 綠波電龍
(之前看過這個問題,找到複製過來)先說結論:大約50米左右。
水從高空落下,先倒的水快,後倒的水慢,所以必然很快撕裂,成為細小的水滴。
本著物理學「真空中球形雞」的思維方式,這裡考慮球形小水滴。由於水滴在高速下落,所以其周圍空氣 的溫度,其實可以視為不受水滴影響。這種近似有其物理根據——在低溫物理中,人們常常用低溫流體為 物體降溫、保持溫度,可以使物體溫度的浮動降到很低。
又為了更進一步的簡化,這裡將水滴視為兩層——內層和外層:
內層的半徑為,而外層的半徑為。由於內層很小,所以假設溫度均勻。而外層之中的傳熱,則視作近穩恆傳熱,符合能量輸入、輸出相等的原則。
這個假設當然不嚴格符合實際,但可以保持數學上的簡潔。最終的結果,也不會與真實數值相差甚遠。 所以,這裡外層的溫度符合這樣的形式:
其影象是這樣的:
真實的溫度分佈當然不是這樣,這裡做了近似。但偏差不會很大。後面我們會看到,內層的大小,對於結果影響不大。
透過上式,容易求的內層散熱的速率:
據此,可以得到內層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函式:
其中,即開水溫度,為100攝氏度,為空氣溫度,這裡設定為20攝氏度。c是水的比熱,k是水的熱導率,是水的密度。
如此,即可繪製水滴核心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影象:
可以看到,如果水滴半徑為3mm,那麼,不過五六秒,水滴的核心溫度就已經可以入口了。到了十秒,溫度就接近空氣了。而且,不論選取核心半徑是多少,其曲線的差別都不太大。這裡可以認為,安全時間大約是5秒。
水滴下落時,由於空氣阻力的影響,其最終速度,大約在9~13m/s之間。這裡為了簡單,取10m/s。而雨滴要加速到這一速度,只要1秒。
取安全時間來計算水滴的高度,得到的高度是50米。也就是說,大約五十米的高度,就足以讓開水冷卻到 安全的溫度了。
-
10 # 我不會說英語
體感溫度多少?周圍環境溫度多少?水量有多少?沒有資料怎麼解答?這個問題相當於直接問人家X+Y=? 一樣,沒有給定引數無法解答
-
11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水蒸氣要比100攝氏度的水能夠釋放更多的熱量。 人之所以能夠感到燙,就是因為熱量從高溫物體轉移到自己身上。一般而言,熱量轉移 得越多越快,人就越容易被燙傷。水和油同...
-
12 # 回鄉老倪
這個問題問的真的沒意思!真的要我說的話,可以讓提問的人試下,建議在冬天時從二樓通個細水管倒下來,又能倒進嘴裡又不燙,我暫時只能想到這裡了!
-
13 # 鄉下小於yu
大約50米左右。
水從高空落下,先倒的水快,後倒的水慢,所以必然很快撕裂,成為細小的水滴。
本著物理學「真空中球形雞」的思維方式,這裡考慮球形小水滴。由於水滴在高速下落,所以其周圍空氣 的溫度,其實可以視為不受水滴影響。這種近似有其物理根據——在低溫物理中,人們常常用低溫流體為 物體降溫、保持溫度,可以使物體溫度的浮動降到很低!
-
14 # 馬未都談收藏
首先這個問題很多漏洞,現在就我想到的簡單總結一下。
你說的這個情況下,開水從100度降溫的過程受幾個因素影響。
一是當時的溫度,在哈爾濱的室外和炎熱的南方肯定是不一樣的。二是,倒水的快慢,一滴滴的還是整個倒下來,明顯也是不一樣的。三是和這個氣壓也有關係,四是和個人有關,有人喝60度的水就不覺得燙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還是蠻無聊的吧。
-
15 # 電子元器件666
你沒有說環境溫度,沒有說海拔高度,也就不知道沸點為多少,一壺此壺為多大,你沒有說容量,嗯,還有就是你的水的接觸空氣的表面積沒說嗯,還有很多因素都沒,所以說就是無法判斷,那就取一個最大值,正無窮
-
16 # 華箋流香
人體對於溫度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耐熱性比較好,所以感覺到的比較燙的水也會可以喝下去。中國的父母經常會訓練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喝熱湯,所以在歐美人那裡無法下嚥的熱湯,在中國人這裡也可以喝下去。
很多中國人都可以喝60度的水,但是60度的水已經非常燙了,因為巴氏殺菌法就是在60度保溫半小時來殺滅細菌的。
所以,如果開水從高處倒進嘴裡,要覺得不燙,中國人需要的高度要比外國人需要的低。
但是一般的情況下,醫學有一個通用的標準。因為外部的熱量在傳導進面板的時候,熱量會被血液帶走,當接觸到面板的溫度高於一個數值的時候,血液已經來不及帶走這些熱量,那麼人體就會感到灼熱。這個溫度在45度左右。
以這個為標準,這個問題就轉化為:100度的開水從多高的地方倒下來,會降低55度。
水散熱主要透過4種方式,1是蒸發,2是熱傳導,3是對流,4是輻射。
開水從高處倒下來,因為在空氣中經歷的時間很短,所以熱傳導、對流、輻射可以不考慮,降溫主要是透過蒸發方式進行的。
實際上這裡還有一個變數沒有明確,就是開水倒下來的流量,因為流量大,進行蒸發的比表面積就越小,所以降溫就越困難。
而且,水從高處流下來的時候會和空氣摩擦,如果空氣對水的阻力大於水的表面張力的時候,水流就會擴散開。
水的表面張力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要用一種叫做“達因”的單位來計算,一達因只有10的-5次方牛頓。
水在20度的時候,表面張力是72達因,而在100度的時候,這個表面張力還會更小。
水以自由落體姿態跌落三米高度,速度就會達到7米每秒,這個時候水柱就很容易擴散。
所以,這裡要限定倒開水的最高高度只能在三米以內。
一個5磅的常用的家用水壺,能夠倒出來的水柱直徑d,最粗有20公分。
水柱蒸發的比表面積為:π*d/(π*d^2/4)=4/d。
由此可見水柱越細,比表面積越大。
要讓水經過一段距離能夠冷卻的關鍵,在於控制水柱的粗細(流量)。
按照茶道的說法,泡製發酵類的茶(紅茶、烏龍茶)需要高溫,而泡製綠茶需要80度左右的溫度。茶館裡面的銅茶壺,都有一個又長又細的嘴,目的就是增加散熱的比表面積,最終控制從壺嘴裡倒出來的水降到泡茶的最佳溫度。
水從高處倒下來,溫度會隨著增發不斷的降低,蒸發量和溫度降低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以e為底數的複雜對數曲線。為了簡化計算,用線性關係代替,把水在60度時候的蒸發量作為一個平均值。
按照通常蒸發量的計算公式Q=CxMx△T,△T=T2-T1,熱容 C的單位 J/g.°C。
水的蒸發量乘以水的氣化熱就是蒸發能夠從水中帶走的熱量,這個熱量除以水的質量和熱容量就是溫度降低的具體數字。
這個問題就簡化成:按60℃計算的蒸發量,一段直徑為d高度為Δh的水柱,自由下落x米,溫度要降低55度,求d和x的關係。
根據水柱的粗細可以計算出橫截面積,橫截面積乘以速度就是每秒鐘的出水量。
在20度的室溫空氣下,計算了三組結果如下:
第1組,以7毫升每秒的速度傾到100度的開水,可以在下落三米後溫度降到45度。
第2組,以2毫升每秒的速度傾倒100度的開水,可以在下落兩米後溫度降到45度。
第3組,以0.05毫升每秒的速度傾倒100度的開水,可以在下落一米後溫度降到45度。
這個計算結果可能會與實際的結果有一定的偏差,因為會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第1個因素就是我們計算的時候取得水的平均蒸發溫度60度;第2個因素,是水在下落的過程中因為和空氣的相對速度對蒸發量的影響,相當於有風在吹這個水;第3個因素,是水在下落過程中,會逐漸變得更細,計算中取值是在下落末端,水流最細的時候。
但是,這個結果是可以驗證的,而且我們不需要直接往自己的嘴裡倒。
以第1組為例,我們只要在一分鐘的時間裡面,從三米的高度向容器裡傾倒420毫升100度的水,然後再測一下容器中的水溫即可。
如果進行一系列的實驗,對計算引數進行修正,可以算得非常精確的結果。
這是2024年無聊諾貝爾獎獲獎成果,所以大家一定要熱愛科學。
-
17 # 悅享淮安
先說結論:大約50米左右。
水從高空落下,先倒的水快,後倒的水慢,所以必然很快撕裂,成為細小的水滴。
本著物理學「真空中球形雞」的思維方式,這裡考慮球形小水滴。由於水滴在高速下落,所以其周圍空氣 的溫度,其實可以視為不受水滴影響。這種近似有其物理根據——在低溫物理中,人們常常用低溫流體為 物體降溫、保持溫度,可以使物體溫度的浮動降到很低。
回覆列表
你在樓下站著,不許躲不許跑;我會一層一層往你嘴裡倒,直到你喊不出聲為止…只有你親自試過,就清楚多高倒下來不燙了![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