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典籍欣賞

    東漢末年,烽煙四起,弱小女子貂禪無力反抗天災人禍,被戰爭的鞭子,一路從江陵驅趕到了洛陽。父兄的音信杳無,母親的年老多病,無盡的滄桑掩藏在美輪美奐的人皮下那顆脆弱的心裡。前途如何?誰也不知道,貂禪更不知道,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唯有哀嘆自己生不逢時罷了。

    到了洛陽,滿眼的朱紫,看花了美麗少女的眼,也看穿了弱肉強食的本質。到何處去?現實而合理的問題卻沒有現實而合理的解釋。天卻已經幫她決定了她今後的道路,雖然未必是條康莊大道,但總比無盡的坎坷來的讓人欣慰。於是貂禪認識了王允,於是貂禪成了王夫人的侍婢。心仍然比天高,身仍然為下賤,卻不再為三餐不繼而自苦,新的生活開始了。

    母親的去世讓貂禪徹底成了孤兒,嚴格說來,還是一個孩子的貂禪沒有享受到什麼叫舐犢情深就必須獨自面對世俗,這樣的情況要麼養成人異常古怪的剛毅性格,要麼養成人異常自卑的逆來順受。由於王夫人的疼愛,貂禪成為了後者,王夫人的百般垂愛,貂禪感動,然而畢竟不是自己的親身母親。這樣的人家,這樣的對待自己,還能有什麼不知足?還能有什麼要求?還能有什麼想法。貂禪沒有,十二歲的她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惟命是從。林妹妹進了賈府,地位比貂禪的地位高多了,尚且百般小心,謹慎到自縛,更別說貂禪。況且她也不能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否則就成為了潘金蓮。心不再比天高,身也許不再下賤,還苦不苦?天知道。

    洛陽也不是老死之地,樹欲靜而風不止,一把大火,洛陽灰飛煙滅。貂禪重新踏上了征程。比起從江陵到洛陽的路程,這次好多了,亦侍婢,亦小姐,亦歌女的身份讓她也享受到了普通侍女享受不到的東西。平安到了長安,如果能一直下去,最後指一個小子嫁了,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貂禪也許就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什麼,然而她會活得更象一個人卻勿庸置疑。天卻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董卓的確不象話,王允也的確算個忠臣,他也有些頭腦,然而終不是蓋世奇才,有鋤奸之心卻無鋤奸良策。貂禪是個聰明人也是一個可人兒,她隱約知道王允苦悶的是什麼,想去問清楚,想去幫忙,卻是“無奈何女兒家難以去動問”。於是貂禪只能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焚香拜月,禱告天地。

    春寒料峭,月影婆娑,美人對月三拜,一幅曠世活體圖畫被王允看了個滿眼,他有了計較,也有了計策。是的,當沒有什麼好辦法的時候,犧牲女人往往是這些士大夫們能想到的第一個辦法。雙膝對著貂禪那麼一跪。這一拜,貂禪本來就沒有什麼主見的心就更加軟了,是啊,王允夫婦養了自己這麼多年,難道恩情不報麼?罷了罷了,這個身子就當它不是自己的,早就隨了母親去了吧。貂禪同意了王允,卻不知王允心裡可浮現了一點點不捨得?

    我歌,我舞,我不過是一個跳動的精靈,我將我的身子幻化成一縷輕煙,原來口不對心竟然是如此的容易。就這樣,貂禪引誘了董卓,也掉足了呂布的胃口。女主角的第一次出場完畢,其他就看王允的實力了。幸好王允並沒有笨到掉渣,連環計成功了,貂禪沒有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歌舞,沒有白白玷汙自己的身子。

    到了董卓相府,對著身體肥胖,通體黝黑的董卓,身為處子的貂禪感到恐懼還是後悔?恐懼是肯定的,後悔哪?對於貂禪來說,她還有資格後悔麼?打落了牙齒和血吞,就當自己抱著一塊黑木炭吧。想想倒也不覺得有什麼委屈了,然而會覺得高尚麼?呵呵,這可不是在拍攝英雄人物的故事片。

    床第之事大概就不用經過系統的訓練,貂禪伺候得董卓一樣的舒服吧,這個就不敢揣測董卓的心了。但是卻可以揣測呂布的心,除了恨大概不會找到第二種感情了。

    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女不愛英雄?呂布的丰姿深深吸引了貂禪,貂禪雖然知道自己是在演戲,是在設計害人,卻已經不能自拔。幸好從小的逆來順受,貂禪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想法,終於理智戰勝了感情,成功設計了鳳儀亭風波。她知道董卓的日子不會長了,這個和自己有著夫妻之實的人,這個自己的第一個男人就要死在自己導演的戲裡面,不知道貂禪在想什麼,也許什麼也沒有想,工具是不能有思想的。

    董卓死了,貂禪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呂布的妻子,雙宿雙棲就別想了,呂布不是她貂禪一個人的,甚至貂禪連正位都坐不上,貂禪沒有什麼好怨恨的,能跟隨著呂布,她已經覺得是福分了吧。王允死了,貂禪也許有難過,那不過也就是一種人之常情而已,要說有多麼的撕心裂肺,他王允還不配。

    跟隨呂布的日子是幸福而短暫的,白門樓很快就到了,人中之呂布就被曹操吊死在白門樓上。貂禪傷心麼?貂禪傷心,畢竟這個是自己的愛人,他死了,他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而且心目中的英雄在臨死的時候如此沒有骨氣也讓她灰心。然而貂禪更傷心的恐怕還不是這個。自己是為了消滅董卓和呂布而生的,董卓死了,王允死了,呂布死了,這個事情的導演和男主角,男配角全死了,整齣戲就自己一個人了,還演什麼?路在何方?前途如何?繼續問這兩個問題,然而同樣的,這兩個合理的問題沒有人能給她一個合理的答案。

    呂布一死,貂禪的歷史使命就真的結束了,史學家們大概也沒有什麼興趣去關心一個謀殺親夫的女人的下場了。於是貂禪也就消失在了世間,消失在了典籍裡面。

    也許貂禪是自刎了,萬念俱灰,生有何歡?

    也有說貂禪是曹操送給了關羽,關羽斬了她。如果有一個喜劇結尾的貂禪,我反而不相信那是歷史了。殺得好,關羽對劉備忠義,對曹操的義,對張遼,對徐晃,等等等等,為何關羽不能容下貂禪呢?貂禪有錯麼?貂禪有錯,大錯特錯,錯就錯在她是貂禪。

  • 2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貂蟬的結局是這樣的

    貂蟬是《三國演義》中最為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雖無更多的過人之處,但卻憑藉自己的美貌在諸侯爭霸的戰亂年代,輾轉於各諸侯之間。《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分別用兩首詩歌來讚歎貂蟬的歌舞雙絕,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裡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嫋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又詩曰:“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面對貂蟬的美貌,董卓更是稱賞不已。當然,貂蟬的美貌已無須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閉月”之稱,意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麗,而從貂蟬的事蹟來看,她更是深明大義、機智過人,實在是演義中最為光輝的人物形象之一。

     作為三國曆史中最為聞名的女子,貂蟬的事蹟卻在史書中少之又少。現在較為流行的一種觀點認為,歷史上其實並無貂蟬其人,貂蟬的形象完全是後人虛構出來的,而且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三國史和《三國演義》研究界多數學者的共識。因為在《三國志》、《後漢書》這樣的史書當中並沒有提到貂蟬的字眼,只有區區一句話還有些許貂蟬的影子,即“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在《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的全篇中連名姓都沒有,只是稱其為“卓侍婢”。也沒有交代容貌、身家、來歷等資訊,更是沒有交代與呂布、董卓之間的決裂有何關係。

    “長安兵變”之後,這位絕世美女的下落也同樣成為了一個謎團,讓人捉摸不定,更多的人仍在關心著貂蟬其後的命運。不過可惜的是,作者羅貫中也沒有把她的結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了。只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中,呂布將要敗亡之前,貂蟬有過短暫的出場,勸誡呂布“將軍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呂布放棄了陳宮的妙計,被擒身亡。原本那個深明大義、俠肝義膽的貂蟬似乎隨著連年的征戰已經被磨去了原有的稜角,變得碌碌無為,兒女情長了。呂布死後,羅貫中沒有再向讀者介紹貂蟬此後何去何從,也許是被好色的曹操金屋藏嬌,也許是同呂布一樣被處死。羅貫中的這一疏忽竟成了一個讓後人不解的千古謎案。

    在民間,關於美女貂蟬的下落存在著“慘死”和“善終”兩大系列。

    “慘死”系列裡面有三種不同的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崑劇《斬貂》中描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他的妻子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但關羽拒絕接受這位帶有汙點的女子,恐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拔劍痛斬美人於燈下。第二個版本出自明劇《關公與貂蟬》,劇中貂蟬向關羽痛訴內心的冤屈,並詳細講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鋤奸的經歷,以此贏得了關羽的愛慕與景仰。但是關羽最終決定為復興漢室而獻身,貂蟬也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證明自身的政治貞操。第三個版本講述的是貂蟬在關羽的庇護下逃走,削髮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為了不使關羽等人難做,貂蟬毅然拔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隨著國家大義而去。

    “善終”系列也同樣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貂蟬最終出家為尼,並以佚名的方式寫下了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終在尼姑庵裡壽終正寢。第二個版本則是說關羽沒有貪戀女色,而是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貂蟬則是一直守節未嫁,最終被鄉人建廟祭奠。第三個版本稱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並送往成都定居,但是關羽卻沒有想到自己最後竟是兵敗身死,而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於蜀中,成了一名村婦而已。

    總之,關於“貂蟬”其人,在正史的記載中是非常模糊的,僅僅是一個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其下落究竟如何,至今已經很難考證。我們來推斷一下:董卓死後,貂蟬落入了呂布之手,呂布敗亡後,她又輾轉到曹操手中。儘管這些都沒有史書的記載,但也是合乎邏輯的。至於她的最後下場如何,由於史書絕無記載,便是一個千古之謎了。當然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在曹操宮中了卻餘生。另一種可能就是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貂蟬作為一個隨軍的弱女子,隨時隨地都有生命危險,不知何時就已經香消玉殞了。

  • 3 # 奕天讀歷史

    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中,唯一一位虛構的大美女,主要來自小說《三國演義》。

    因為史書上沒有記錄貂蟬的事蹟,那麼我們只能依靠演義來推測了。

    陳好版貂蟬

    第一種結局,自殺殉夫(呂布)。

    根據對《三國演義》的前身《三國志平話》的分析,我們可以確定貂蟬應該是“自殺殉夫”了,這個“夫”就是呂布。

    《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原本就是呂布的妻子。因為丁原之亂,夫妻分離三年,貂蟬流落到王允府中,被王允獻給了董卓。呂布怒殺董卓後,與貂蟬團聚,從此貂蟬跟隨呂布,不曾分離。在徐州保衛戰之後,呂布在下邳白門樓被俘,為曹操所殺。

    根據貂蟬在白門樓大戰之前,對呂布所說的話:“生則同居,死則同穴,至死不分離”,來推斷的話,貂蟬在呂布死後“自殺殉夫”了。

    第二種結局,被曹操收為小妾了。

    《三國演義》改了《三國志平話》的故事情節,貂蟬變成了為避十常侍之亂,從宮中逃出的宮女,被王允收留。王允、貂蟬共謀美人計,離間了董卓和呂布,讓呂布殺了董卓。此後,貂蟬跟隨呂布,一直不離不棄。

    《三國演義》中,貂蟬的最後出場,就是白門樓之戰前,說了一句:“將軍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然後就是與呂布每天飲酒作樂。

    呂布在被曹操擒殺之後,貂蟬再沒有出現,是死是活,完全沒有交代。這就給了大家腦洞大開的機會了,我們就開始推測吧。

    曹操是非常喜歡接收別人老婆的人,先看看曹操都接收過哪些人的老婆吧。

    何進的兒媳尹氏、秦宜祿的妻子杜氏、張繡的嬸嬸鄒氏,還曾看上了袁紹的兒媳甄氏,結果被他兒子曹丕先下手為強,給收了,曹操只能作罷。

    這樣子一個曹操,當他殺了呂布,看到呂布那漂亮的小媳婦貂蟬的時候,怎麼能不垂涎欲滴,佔為己用呢。

    第三種結局,貂蟬被關羽霸佔。

    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為什麼?這個可以參考三國正史《三國志》了。

    《三國志》裴松之注中,引用了《蜀記》和《魏氏春秋》中的記載,說曹操跟關羽爭過一個女人,我們前面說過的一個被曹操霸佔的女人。

    曹操、劉備聯軍圍困呂布於下邳時,關羽就上書跟曹操說,秦宜祿被呂布派出去求救了,等城破了,我想娶秦宜祿的妻子。曹操開始沒在意,就同意了。在破城之前,關羽又數次跟曹操說起要娶秦宜祿妻子的事情,這……

    曹操最好這口,感覺這個女人肯定不一般。等城池一破,曹操立刻就派人去把秦宜祿的妻子接了過來。一看,哇,很漂亮,留下了,這件事情鬧得關羽心不安定了很久,但也無可奈何。

    同理呀,貂蟬作為四大美女之一,更美呀,也是少婦,曹操更喜歡,怎麼會給關羽呀。

    可憐的小關羽,遇到了曹大惡魔沒辦法呀。

    第四種結局,被關羽斬了。

    這個版本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張飛抓到了貂蟬,送給了關羽。關羽怕貂蟬的美貌再蠱惑他人,忍痛把貂蟬殺了。

    感覺這個不太可能,貂蟬不死,怎麼能逃得出曹操的魔爪,讓你張飛抓到,太小看曹操了。

    另外一種,關羽月下斬貂蟬。曹操在殺了呂布之後,劉備作亂,被曹操擊敗,俘虜了關羽。曹操不但把小紅馬送給了關羽,還讓貂蟬去誘惑關羽,被關羽所殺。

    哈哈哈,看過正史的,誰還相信呀。這種情況下,關羽應該是收了貂蟬,而不是讓貂蟬死去。但是,這就跟關羽不受曹操恩惠,必須迴歸劉備陣營的“大義”衝突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再編這種故事了,史書上的關羽是受不住美人計的誘惑的,對關羽用美人記,就會把關羽的“大義”形象全給毀了。

    娜扎版貂蟬

    其他結局。

    這些結局,大同小異,基本上都跟關羽有關。

    貂蟬,被關羽殺、自殺、被送走做了貞潔烈女、出家為尼,或者被關羽自用了,然後關羽死了,又成了寡婦。

    誰知道呢,反正都是大家編的,開心就好。

  • 4 # 密探零零發

    自從呂布白門殞命後,作為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就此不見了蹤跡。她到底是隨呂布而去,還是被曹操擄走金窩藏嬌呢?這個謎團一直困擾著我們,到底是作者有意避開,還是忽略了她呢?

    按常理說貂蟬作為三國的一個重要女性,不應該被忽略,很有可能隱藏著一個大騙局。在正史中從未提及貂蟬之名,而事情的真相是董卓和呂布之間的恩怨早就有之,而呂布與董卓的貼身婢女私通被發現成為導火索,他求助王允,被王允利用,在宴會上殺死董卓,而這個婢女應該就是貂蟬的原型,跟王允的義女沒有干係。

    所以說,歷史上本就沒有貂蟬,一切都是小說家羅貫中編撰的人物,她在歷史價值被榨乾之後,就遭到了羅貫中的拋棄,因此一個虛擬的人物,又談什麼結局呢?全靠小說家羅貫中手中的一支筆,想怎麼寫都可以。

  • 5 # 小陳寶馬

    在三國演義裡,貂蟬是一直跟著呂布的。在呂布兵敗徐州之後,被曹操處死了。當時貂蟬並沒有和呂布共赴黃泉,而且被曹操囚禁。眾所周知,曹操獨愛人妻,更不要說是三國第一美女的貂蟬了,當然,曹操便去找了貂蟬。可是,荀彧擔心曹操會被貂蟬所害,便讓許褚去殺了貂蟬。當曹操正在和貂蟬聊天之時,許褚突然殺出,將貂蟬殺死。貂蟬的命運就是這樣

  • 6 # 耶律阿寶機

    演義裡是死了,真實歷史中就難說了,只有那段歷史中的人知道了,後人只是猜測,封建社會女人的地位極其卑微,像一件衣服一樣今天送這個明天送那個,自己根本沒有自主權。演義裡王允那老頭是多無恥用的這計太小人了。

  • 7 # 大鵬說國學

    貂蟬,可憐之人,王允棋子!

    侍奉董卓,挑撥呂布,董卓被幹兒子呂布所殺!貂蟬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之中!

    西施,可憐之人,為了范蠡!

    侍奉夫差,誘惑夫差,被母國越國所滅!西施就此,消失在歷史煙雲之中!我更願相信,西施隨范蠡泛舟西湖!

    王昭君,可憐之人,為了漢匈和平。遠嫁單于,老單于去世,後被逐漸嫁給單于子孫!一生遠離父母和故國!一曲昭君怨,英雄灑淚,我更願相信,昭君一生每次都嫁給了深愛自己的男人,幸福終老!

    楊玉環,可憐之人,夫妻本來恩愛,被玄宗搶去!白居易一首長恨歌,感人淚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安史之亂,香隕馬嵬坡,我更願相信,玉環被李白救去,死於李白懷中!

  • 8 # 曹老師xixi

    貂蟬一般情況下被認為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也有證明貂蟬在三國曆史中是有人物原型的,也許陳壽想把貂蟬的結局寫的美好一點,因此就在呂布死後就不了了之了,給人們一個想象的美好的結局。

    實際上按照正常發展,呂布白門樓身亡後,呂布部將及家眷都歸順的了曹操,而曹操有事人妻狂魔,自然作為絕世美女的貂蟬難以逃脫曹操的視線。

    貂蟬的原型一般被認為是曹操杜夫人,在呂布身亡後,杜夫人轉嫁給了原呂布部將秦宜祿,後秦宜祿戰死,杜夫人就留在的曹營,後關羽歸順曹操,向曹操索要杜夫人,曹操這時想起來的這個大美女,就親自前往杜夫人處,觀看後確有閉月羞花之美,就拒絕的關羽的請求,並把杜夫人自己納為了小妾,杜夫人與秦宜祿原有一子秦朗,曹操十分喜歡,收為義子,後在曹魏擔任重臣,杜夫人與曹操也有一子曹袞,曹袞才華橫溢,常讀書讀到精力受損,文采不下於其兄曹植,但行事十分低調,崇尚節約儉樸,因此並沒有收到曹丕的迫害,後在魏明帝時期病逝。

    因此貂蟬的最終去處,根據史料及分析,應該是被曹操收留,自古紅顏多薄命,貂蟬如果確為杜夫人,那結局應該還是比較好的,也許陳壽討厭曹操,因此在小說中就不說明了這樣的大美女居然被曹操納了。

  • 9 # 農夫看天下

    在《三國演義》裡貂蟬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貂蟬最後一次出現在《三國演義》裡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之中。

    ……宮曰:“近聞曹軍糧少,遣人往許都去取,早晚將至。將軍可引精兵往斷其糧道,此計大妙。”布然其言,復入內對嚴氏說知此事。嚴氏泣曰:“將軍若出,陳宮、高順安能堅守城池?倘有差失悔無及矣!……”言罷痛哭。布聞言愁悶不決,入告貂蟬。貂蟬曰:“將軍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布曰:“汝無憂慮,吾有畫戟、赤兔馬,誰敢近我?”……

    貂蟬在上文中勸了呂布一句之後,就再也沒有在書中出現過了。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貂蟬這麼一個人呢?

    歷史上的確有這麼一個女人,不過身份不高,只是一個董卓身邊的一個“侍婢”而已。在《後漢書》書裡有這麼幾句:

    “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作家羅貫中是利用這個“侍婢”的典故,把它發展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卻不料成了“四大美女”的經典。那麼呂布兵敗被絞死在白門樓之後,貂蟬到底去哪裡了?

    是象元代雜劇《白門樓呂布被擒》之中所說的被關公斬首了嗎?大家知道關公最是不肯欺負可憐之人的,更何況貂蟬一個弱不禁風的寡婦?

    那麼是不是像《新三國演義》裡的《連環計》所說的那樣,貂蟬出家為尼了呢?這個可能不是沒有,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也有的版本說貂蟬是被關羽納為小妾了。我這種說法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三國志》裡,關羽在曹操將滅呂布之時,曾經多次向曹操索要秦宜祿的妻子杜夫人,說是正妻無子,欲將其納為妾。請看以下《三國志》原文:

    “公元198年,呂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宜祿歸之以為銍長。”

    也許曹操已經答應將杜氏許給關羽,後來又自己娶了,覺得理虧於關羽,於是將貂蟬許配給了關羽也未可知。

    還有是不是像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裡所說的那樣,貂蟬獨自一人駕著輕車去了一個誰也找不到的所在隱居了?當然我個人也打心裡喜歡這樣的結局。

    但是我認為貂蟬最大的可能應該是被曹操載往許都後,曹操自己把她抱上了床。何以見得呢?

    1、曹操娶秦宜祿夫人為妾可以證明。

    秦宜祿只不過是呂布手下的一員大將,曹操既然把秦宜祿的杜夫人載回許都,就不可能把呂布的家眷扔在鄴城。古代的女人都是當成戰利品來處理的,曹操不可能把自己的戰利品扔了,肯定是一同載回了許都。

    2、曹操當時親口對著陳宮當眾承諾把的老母送回許都贍養。

    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中有這麼幾句曹操與陳宮的對話:

    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宮曰:“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操有留戀之意,……操謂從者曰:“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

    曹操既然送陳宮家眷回許都,又把秦宜祿的妻子杜夫人載回許都,怎麼可能單單把呂布的家眷扔在了鄴城?肯定是一併運回再行處理了。

    3、好色的曹操不可能放過擁有傾城傾國容顏的貂蟬。

    大家知道,曹操是最喜歡別人的妻子的。在他的十五個夫人之中有好多都是帶著孩子的寡婦,比如尹夫人就是漢末大將軍何進的兒媳,帶著一子名叫何晏。

    再比如曹操喜歡張繡的寡嬸;曹操還曾經因為喜歡甄氏而差點和曹丕父子反目;還有秦宜祿的老婆杜夫人等等,總之象貂蟬如此國色天香的女人曹操肯定是先嚐為快。

    那為什麼在曹操的眾多妻妾之中沒有貂蟬的名字呢?

    這是因為貂蟬沒有為曹操留下一兒半女的,貂蟬就沒有名份,曹操史書上有記載的十五個妻妾中,除了曹操的原配丁夫人無子之外,其他的全都生有兒女。

    那為什麼作家羅貫中不再交代貂蟬的下落呢?我認為一個原因是貂蟬這個可憐的女人為國立功後,鑑於古人對貞潔的偏見,作家不忍心再去非議她。

  • 10 # 梅花明易

    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山西忻州人,與名將關羽為同鄉,出生於河南洛陽。自幼人才出眾,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名)。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則是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 。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恰巧為王允瞧見。於是,王允便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係。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配給呂布,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後對呂布曖昧送情,周旋於父子二人之間。

    《三國志》和《後漢書》中,就只有幾句話來寫貂蟬,《三國志呂布傳》中,甚至連貂蟬的姓名都沒提起,全篇只稱“卓侍婢”,就連相貌、身世、與呂布董卓的關係,都沒有提起。

    貂蟬在歷史上是否存在過有很大的爭議,說她存在過,沒有真正的史書上記載,而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在《三國演義》中記載的比較清楚,但是也是證據不足。說她不存在,又有那麼多野史記載她和呂布的關係。所以說沒有辦法證明她存在過,也沒有辦法證明她沒有存在過。

  • 11 # 滄海一夢

    《三國演義》裡貂蟬去哪裡?看了眾網友回答都不夠詳盡,這事嘛,只有我能細(戲)說清楚。

    貂蟬在呂布死後,被曹操送往許都,後曹操為拉攏關羽,便又轉送關羽,關羽真君子也,因貂蟬不願再依附男人,便讓貂蟬自主謀生。當然也有網友對此存疑,那我就講些最真實最實際的。

    話說這貂蟬流落在許都市井後,因厭倦了男人,便想自謀生計。她先來到許都最大的勞務市場,準備找個好廠進去,但因年齡限制,工資福利好的廠總進不去。無奈先後進了幾個小廠,活重,時間又長,貂蟬沒做過重活,實在吃不消,就先後都辭了。

    沒辦法進廠工作,做點小生意吧,於是貂蟬便在路邊做起了早點,因為貂蟬做的早點手藝好,加之徐娘半老,風韻猶存,所以一開張,生意就很好。可是剛開了兩天,就被城管踢了攤,東西也被罰款沒收了。

    貂蟬傷心啊,想自己也算有功於國家,可竟連在路邊擺個攤都不行。傷心歸傷心,人總要吃飯啊。於是不得已,租了個門面,再做早點,頭兩年管的少,還能掙個生活費,後來管理越來越嚴,查衛生,查健康證,查執照,害的貂蟬跑了無數趟工商所,總是因條件不夠不能辦,其實人家根本就不給辦。這不卷閘門被聯合執法扯了,大門直接被砌牆封了。

    唉,貂蟬無可奈何,回老家吧?可老家怎麼回呢?家裡房子倒了,想重蓋現在也不讓啊,再說一直沒種過莊稼,回去又靠什麼謀生呢?貂蟬努力想啊,想啊,十分痛苦!到現在還沒想明白呢?

  • 12 # 歷來現實

    貂蟬是四大美人之中身世最為迷離的一個,甚至至今不能確定這個巧行連環計的美人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她在四大美人當中形象被塑造得最為豔麗和精彩,也非常戲劇化,堪稱粉紅英雄。她的事蹟多見於《三國演義》,但正史《後漢書》中也確實有呂布與董卓的貼身婢妾相戀,呂布因害怕此事被董卓發現去求見王允扳倒董卓的事蹟,這個婢妾也許就是貂蟬的原型。

    貂蟬義舉自王允收養她,她決計報恩的時候開始。貂蟬十六歲時,董卓權勢滔天,王允對此深感棘手,但明面上太難對抗,只得暗謀從內挑撥。謀劃時忽見貂蟬,有了美人計的靈感,於是和她商量好打算讓她先誘呂布、再送董卓。貂蟬自是美貌驚人,歌舞俱佳,傳說在庭中拜月時使月亮因其美貌躲藏於雲中,得“閉月”的美名,初見便將呂布和董卓都迷得神魂顛倒;後來貂蟬進太師府,一邊對董卓體貼入微,一邊與呂布秋波不止。

    鳳儀亭則是一場暗流轉明的好戲,董卓撞見呂布貂蟬幽會,對呂布大怒,而貂蟬先對董卓哭訴呂布不端、又對呂布激將讓他反抗董卓,美人之面一日三變。這根導火索最終引爆了呂布和董卓的關係,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貂蟬。

    貂蟬史載很少,但為何在華人心中有著這麼高的知名度?因為她是個特別的、主動選擇人生的女性。在古代社會,女性多是賢良淑德依附男性的溫柔附庸形象,而貂蟬卻是變相地在這段故事裡掌控著兩個男性,而且都是權勢和武力登峰造極的人。儘管如此,如同西方神話裡的維納斯、芙蕾雅一樣,她的溫柔刀也難以激起男權的怒火,反而難以抵抗,最多引來“英雄難過美人關”的感嘆,所以羅貫中也用心力對她大加描繪,更不用說貂蟬即便錦衣玉食也不忘報恩初心的“義舉”本質了。但與不惜筆墨寫這段連環計相反,羅貫中也沒有關注過完成歷史使命的貂蟬的命運。

    貂蟬有說法是被殺,還是被關羽所殺。畢竟她很可能歸了呂布,而最後曹操殺了呂布,她或許就被曹操收入帳下,再用去行美人計,但關公認為她紅顏誤國,斬之。當然這是元劇為了增加戲劇性的改編和傳說,並不足為信。又有她流落民間、出家為尼的說法,據說蜀中有老人見到過刻著貂蟬事蹟的碑文,推斷葬在附近的可能是她,這也算是善終。

    “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把虎牢關之戰放在鳳儀亭之會以前,也可見文人之匠心。在後來的文學影視作品裡,貂蟬身著紅裳垂下車簾,自此消失人跡之中,不失為一個極美的留白。她就像任何一個精彩一生的人一樣,既然已隨心綻放,結局已不太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給媳婦孃家人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