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番薯公考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影片一開始的這句臺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

    這注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說:“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裡吧!我聽嬸嬸說,媽媽已經死了,就放在墳墓裡。”

    清太聽了妹妹的話,強抑多時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他們的媽媽已經在空襲中被炸死,他一直瞞著妹妹說媽媽身體不舒服住在醫院裡。節子蹲在那裡傷心地嘟囔著:“為什麼身體不舒服就死了……”

    可愛的節子!她都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死,她住在嬸嬸家裡的時候半夜會突然想起媽媽,哭叫個不停,可是她現在不得不默默接受了媽媽已經死了的現實,不願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不願遭受嬸嬸的白眼,和哥哥搬到了山洞裡生活,相依為命,她只是個四五歲的孩子。

    戰爭讓清太和節子失去了媽媽、失去了家,他們雖然能幸運的逃過飛機的轟炸,卻逃不過飢餓的糾纏,可愛的節子,那個抱著糖果盒開心的蹦蹦跳跳歡呼著終於能吃到糖果的孩子最後還是沒有逃過飢餓和風溼這兩個死神,她手裡拿著哥哥帶回來的西瓜,卻再也睜不開眼,臨死之前,她用微弱的聲音告訴哥哥:哥哥,謝謝你!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又下來了,它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我不得不接受美好的生命被毀滅這個殘酷的結尾!!! 影片的結尾呼應了開頭,清太,這個堅強的日本少年,不久後也餓死在街頭。

    兄妹倆終於在另一個世界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那是一個暗紅的世界,螢火蟲漫天飛舞。

    這是一部感人的日本動畫片,導演並不是赫赫有名的宮崎駿,而是一個叫高畑勳的人。

    這真是一部感人的電影!

  • 2 # 博美的後花園兒

    首先,這片子是在很久之前看的,大概時間流逝很多細節都已經記不大清楚,又因為其他原因後來也沒有機會再重溫,但其中的大致現在想想還能略知一二,簡單講講。

    戰爭無情,人情世故世態炎涼。

    哥哥帶著年幼的妹妹一起生活,瞞著媽媽過世的訊息,裝作媽媽還在,哄妹妹開心,去親戚家偷偷把媽媽的骨灰放在外面,親戚吃飯他們喝湯,拿他們母親衣服換來的白米飯卻不讓他們吃,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們已成親戚的累贅。

    他們在雨中打著破爛的油紙傘開開心心唱著歌,給父親寫信無依無靠卻又心存希望。也許父親早就在戰爭中和母親團聚了。小小的一盒水果糖,他一顆也沒捨得吃,用水放進糖盒裡給妹妹喝,晚上妹妹哭被阿姨嫌棄他像媽媽一樣揹著妹妹散步哄妹妹睡覺。

    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去偷東西被抓到打得滿身傷痕,少年的委屈少年的淚水,漫漫人海他們的存在多卑微,他只是一個少年只是一個哥哥而已。他趁著戰爭去偷東西,戰火不斷他喊著“炸吧炸吧”他的心願就是趁著戰火能偷到好吃的,有用的東西。他是否愛上了戰爭,或許他只是不想一個人痛苦。妹妹長期虛弱奄奄一息分不清泥團和飯糰,分不清彈珠和糖吃了最後一口西瓜再也沒有醒來。他抱著妹妹骨瘦如柴的屍體,母親不在了父親不在了,妹妹不在了,戰爭結束了,他什麼也沒有了。妹妹吃過的西瓜爬滿了螞蟻,他們命如草芥連螞蟻都不如。

    “螢火蟲之墓”這個名字,不僅僅是指節子將大量死去的螢火蟲埋進自己挖的土坑裡,還暗示了節子的母親,節子還有誠田死後的悲慘。被炸死的節子的母親被人扔進了萬人坑之中,死在街頭的誠田或許同樣會像那些無性無名的螢火蟲一樣被扔在一方土坑裡,這一點我們從保潔人員發現誠田屍體時輕蔑無奈的口氣中就能推斷得出來。

    每天的每天,有太多像誠田這樣餓死街頭的孩子,螢火蟲一般,他們窮盡短暫的一生努力生存終究還是無法於世上立足…

    影片結束了,反思但卻不會停止。

  • 3 # 娛扒府

    瀉藥!!

    剛剛看完了電影,故事的開頭說的是昭和二十年,百度之後才知道,那是1945年。

    題主說不考慮政治環境,那,是不可能的。

    看完之後,怎麼說呢,沒有留下一滴眼淚,有的只是無盡的心酸和冷漠。

    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在戰爭中掙扎生存最後走向死亡的命運。而造成這一切根源則是他們國家瘋狂侵略他國之後,被反擊時的平民的遭遇。最大的悲哀就在於此,戰爭罪犯發起的戰爭,卻要一個四歲的小孩子去承擔後果。

    影片中,小姑娘是天真無邪的,可是,小小的年紀遭遇的卻是這樣的命運。而這時,他們確認為美國是侵略者,是破壞他們家園的人。殊不知,他們的父輩在別人的家園,尤其是中國的大地上大肆的屠殺與破壞,乾的是畜生都不如的勾當。

    但是,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辦法和這個4歲的小姑娘說明白。在他們的父輩在別的國家瘋狂造孽時,他們自己的妻兒也受到了牽連。或許,這就叫因果報應吧。戰爭年代,極度的物資匱乏也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也正是這種冷漠最終把他們兄妹倆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在他們成人的眼裡,為了這個國家“聖戰“做工的人才有資格吃乾飯,而小孩子只能吃稀得。而且,在後方的人也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他們的國家做著貢獻。

    雖然有很多的人說戰爭只是幾個軍方頭子發起的,他們平民是無辜的。每每聽到這樣的論調,氣就不打一處來,難道他們侵略別國時的衣服、糧食、醫療用品等等一切後援物資不都是這些人口中的平民製造的?雖然他們不是戰爭主力,那也是幫兇!!是劊子手的幫兇!!

    最後,小姑娘死了,原因很簡單。你可以說是餓死的也可以說是病死的。看到這兒,我想到了《1942》,想到了同樣命運悲慘的中國小姑娘。但是,好歹的中國小姑娘還有個陌生人老爺爺(張國立飾演)湊成了祖孫倆。我相信,只要是能有一口吃的,張國立扮演的老爺爺就不會餓死那個小姑娘,單單就這一點來說,日本他們還算人麼?

    到此為止吧,

    對於日本人

    你還能說什麼?

  • 4 # 迷影生活

    幾年前剛看完《螢火蟲之墓》哭的稀里嘩啦,但現在回頭想想,這部電影真的很一般,豆瓣8.7的高分太虛。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反戰電影,但其對待戰爭的態度非常曖昧。電影中一味表現日本人民承受的痛苦,卻從未對這場戰爭追根溯源,對軍國主義的批判更是沒有。

    作為受害者的我們,完全無法認同電影所傳達的價值觀和態度。

    可能有人覺得我多慮了,但拋開影片背景,這部電影也很難稱得上高水準。

    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裡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節子的哥哥沒有任何生存技能,但自尊心卻很強。本可以寄宿在姨媽家,幫姨媽家乾乾活,雖然受些白眼,也不至於餓肚子。

    但哥哥為了自己的自尊帶著節子離開了這個生存的保障,開始自己的作死之路。

    其實就算在山洞生活,只要規劃的好,哥哥出去給人做做活什麼的,努力營生,也不會有餓死的風險。可偏偏哥哥沒有任何生存能力,害的妹妹受累。到最後堅持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尋求大人的幫助,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螢火蟲之墓》就是那種為了煽情而煽情的電影,以前不懂事會被感動到,現在不會了。

  • 5 # 木瓜秀賴

    說心裡話,拋開當時的社會背景,這部電影絕逼絕品。但是,這個環境在那裡。日本二戰對周邊國家造成的傷害和電影裡一比簡直不值一提。

    電影過度包裝日本自己,好像自己就是受害者,殊不知自己也是迫害者。日本二戰對周邊國家以及本國國民造成了巨大傷害

  • 6 # 者也i

    看了2遍,第二遍看一半不敢看了。

    這部電影褒貶不一,有人厭惡,有人感動。

    我屬於感動的那一類人吧!我看到節子的時候彷彿看到自己的妹妹,2歲的時候和我後媽離開了我爸爸。

    從從此我再也沒見過,家裡人不給我說他們地址,爸爸也不讓我去看他們,每次他去看他們的時候都瞞著我。

    我特別想念她!

  • 7 # 耿耿於懷新視界

    螢火蟲之墓,也有人把它翻譯成《再見螢火蟲》。

    這部感人地片子主要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飛機轟炸日本,許多人沒有了家園和親人,簡直是生不如死,一位失去母親的孩子,阿秦因為轟炸,他的媽媽喪失了生命,而且為了不讓妹妹知道母親去世,除了照顧好妹妹的生活,還陪她玩兒,讓她快樂。但在妹妹心中早已知道母親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她們。

    後來遇到一個好心人收養了他們。但是因為是在戰爭時期,食物越來越少。那位收養他們的人,抱怨她們。說他們不幹活就沒有飯吃,所以阿秦和她的妹妹,只好自己想辦法,搬到了一個廢棄的山洞。雖然說生活特別的艱苦。但是他們很快樂。一段時間過去。吃得都吃完啦!阿秦的妹妹因為經常吃不上飯,身體生病了,長滿了溼疹。為了讓妹妹能吃上東西。阿秦趁飛機轟炸,冒著生命危險去別人家偷東西。他甚至有一個奇怪的想法,那就是每天都有飛機來轟炸。自己就有機會去給妹妹找東西吃了。但是由於長期的飢餓,死神還是無情地奪走了妹妹的生命,阿慶只好把妹妹的屍體和他最愛的洋娃娃放在了一起。含淚火葬。

    再看現在我們的孩子多麼幸福,現在的孩子有好的條件,好的環境。想吃什麼吃什麼,想穿什麼,穿什麼。為什麼不讓生命活得有意義,好好學習,讓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珍惜當下,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珍惜父母給自己的愛。

  • 8 # 塵垚4

    僅僅看對《螢火蟲之墓》的解釋就不能理解,戰爭本身就是政治,而且是政治的最高形式,身處戰爭中的老百姓又怎麼能“不考慮政治環境”呢?

    即使人為抽掉“政治環境”,但是誰又能躲避掉政治搏弈中的戰爭影響呢?

  • 9 # 夢醒西樓2

    戰爭是殘酷的,無論是戰勝或是戰敗!某些軍國主義戰爭分子確實該死,但孩子是無辜。我看到的只是兩個孩子無盡的孤獨與無助;當我淚眼婆娑的去看這部電影時,我體會的只能是無奈與感傷。人心向善,這部電影不是告訴我們誰對誰錯,而是戰爭的殘酷,戰火遍佈、悲慘的只是百姓孩童!這個電影只不過是當初整個滿是狼煙社會的一個縮影,戰爭摧毀了太多的家庭、太多的人。感恩我們活在和平的年代,願世間再無戰火;願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亡靈,在天堂得以安息。

  • 10 # 湯禎兆

    高畑勳當然是與宮崎駿並駕齊驅的當代日本動畫大師。 我認為他作品的深邃地方,可舉出如何直視死亡的態度以見一斑,《螢火蟲之墓》是很好的例子之一。

    下圖:高畑勳票房大熱作《螢火蟲之墓》

    高畑勳對死亡從來視之坦然,無論以人或動物為主角,當需要刻劃他們面對死亡之時,從來不會以抽象化手法輕輕帶過,反而必定以正面直視的態度迎接,好讓倖存者透過死亡而有所覺悟。 當中因人離世,而對生存者所造成的深切絕望以及喪失感,乃至其後重新整頓後再重啟人生步伐的過程,高畑勳均一一鉅細無遺地描畫下來,顯然把死亡作為劇中人成長的重大挑戰契機處理。

    下圖:高畑勳及好友

    我就以高畑勳的票房大熱作《螢火蟲之墓》(88)為例說明,作品劈頭便以「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為獨白,帶出主人翁清太之死,但其中的死亡、葬送乃至哭不出來的苦楚,全皆一一展現出來。 清太的哭泣場面,見於他因偷芋而被帶去警署,再聽到父親的連合艦隊被殲滅之後,他感受到今後生活的絕望,以及個人的無力感,因而哭泣起來。 到了接近尾聲時,當知道妹妹之死的訊息,即使把她放入行李準備火葬處理,清太也只不過停留於眼溼的程度,而不再出現號哭的狀況。 母親死時,節子死時,高畑勳均決定不畫出清太的淚姿,反過來以一種接近無表情的態度,去迎接生死轉化帶來的磨練。

    下圖:高畑勳票房大熱作《螢火蟲之墓》

    死之殘酷,以及同步之虛無,正好以此冷凝節制的鏡頭傳達出來。

    下圖:高畑勳遺作《輝耀姬物語》

  • 11 # 楚慈1

    我覺得日本的人沒有無辜的,也就是臺灣人才翻譯這種片子。我沒覺得有什麼可憐的,這才是日本的可恨之處。日本到現在還以二戰的受害者自居,才弄出這些賣慘的文化產品向外輸出。讓自己的國民也覺得日本是受害者,從而完全否定侵略的歷史,這種電影應該被抵制而不是拿出來博取華人聖母婊的廉價同情!試想如果這兄妹倆不死,肯定也在認同侵略戰爭的基礎上繼續為日本去侵略打仗,那才是禍害!我很不理解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國民看了會跟著哭?你覺得日本的孩子可憐,激起了你的母性,你知道如果他們活著有多少中國的孩子會比她們還慘嗎?

  • 12 # 我永遠喜歡喵森

    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是一部在國內爭議頗大的作品,有的人認為本作核心是反戰,透過描寫因戰爭而遭遇種種不幸的兩兄妹,來描寫戰爭對普通人的傷害,表現戰爭的無仁義與和平的可貴。

    但另外一些人認為本片只是一味描寫日本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苦難,卻沒有反思日本本身發起侵略戰爭的不正當性,是在給戰爭洗地。我是認為這種說法很沒道理,評論一部作品始終要立足於它表達了什麼,而不是看它沒表達什麼。《螢火蟲之墓》裡如果有美化戰爭的內容,完全可以往死裡噴,一點問題沒有。但是有嗎?我沒看到,反倒是一些細節裡(比如大轟炸後在一片火海里大喊“天皇萬歲”計程車兵)凸顯的是日本士兵的愚忠和瘋狂。

    事實上如果瞭解高畑勳在現實中的一些言論,就會發現很明顯他是個堅定地反戰主義者,對於安倍試圖修改憲法讓日本重新擁有對外軍事行動權利的舉動,也是持激烈反對態度。但儘管如此,我自己並不喜歡這部片,原因在於劇情和主題實在太脫節了。

    這部片子想傳遞的主題,是主角兄妹因為戰爭而成孤兒,更因戰爭造成的社會動盪而最終死去。但我看完最大感想不是“戰爭真殘酷啊,即便是後方的平民生活也會受到很大波及”。而是“臥槽哥哥你是不是傻?明明那麼多方法可以救你自己救妹妹,怎麼就自己作死到這一步呢?”

    比如雖然姨媽對兄妹倆是區別對待沒給什麼好臉色,儘讓他們吃稀飯。但哥哥你就在別人家裡光是吃飯什麼忙也不幫,是不是也不太對?而且以當時情況,哥哥完全有能力、也應該在工廠之類的地方幫忙掙點補貼之類的吧?好手好腳不去幹活掙錢,你能怨誰?

    又比如後面哥哥負氣出走,結果妹妹因為營養不良生病,身上也沒錢。農夫建議說的很對啊,趕緊回姨媽家裡吧,跟妹妹的命比起來自尊算個啥呀,該低頭就低頭。偏不回,之後還跑農夫田裡偷農作物,理由就是“妹妹生病了”。

    非這麼倔這我也就忍了,最讓我噴飯的是看完醫生後妹妹實在沒東西吃快死了時,哥哥居然跑銀行裡取出了3000塊錢……看到這劇情我恨不得跳起來幾個耳光就砸過去,明明有錢不早點拿出來給妹妹買吃的,還跑去別人田地裡偷東西?你腦子是不是有毛病啊?說妹妹就是被你這哥哥害死的,一點不冤。

    完全無法理解這片子劇情怎麼能這麼違背常理,和主題完全脫節,我實在是欣賞不來。

  • 13 # 拾部TV

    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三巨頭之一(其餘兩位則是宮崎駿和鈴木敏夫),高畑勳在自個兒的創作生涯中都一直秉承著自己的創作理念,區別於宮崎駿的奇幻瑰麗,高導的風格更加傾向於日常生活的場景,作品多以涓涓細流來逐一敲擊觀眾的內心。

    比如《歲月的童話》,《百變狸貓》,《我的鄰居山田君》,《輝夜姬物語》等等均一都是如此。相比之下,《螢火蟲之墓》就會顯得有點兒“激進”,不太像高畑勳往常的作品風了,因為劇情畫面實在太過淒厲,甚至有點兒讓人毛骨悚然了。

    下面拾部君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這部動畫的幾個關注點:

    首先,這並不是一部能討中國民眾喜愛的動畫,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二戰末期的日本上方,也就是1945年的那個夏天。

    一方面,高畑勳用了一場淒厲的劇情,加之慘不忍睹的畫面來描繪戰爭的殘酷,在一定程度上呼籲了和平的到來。

    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出於高畑勳看來他也只是如實的描繪出了彼時日本島國上居民對待戰爭所揣懷的憧憬,希望家人能夠在這一場戰爭中凱旋而歸吧,但真的不好意思,在那些年頭裡面,我們的國家可正遭到日本帝國的侵襲。那麼這種所謂的“如實描繪”也僅會帶給人們一種對這部動畫“關於戰爭問題不完全反思”的認識。

    而這也是後來人多番批判這部動畫的原因所在。

    其次,在《螢火蟲之墓》這部作品裡頭,雖說我們能夠看到眾多悽慘的畫面,但同一時間,這部動畫又營造了一位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男主角色。

    這位男主對自家妹妹的照顧是全心全意的,在劇情中的每一步的表現都似乎是全為她著想的(不僅在媽媽逝世之後獨自的槓起這一心理壓力,還時常的去為妹妹遭到的欺負以及內心的悲憐做出正義的舉動)。

    但是,這位大哥哥卻自始至終都沒有聽得進去旁人的話,也對自己於生活當中所見到的“勞活生計”,做出有意忽略的行為。

    生活花費上確實甚為節儉,媽媽存留給他們的7000塊,用了一大輪還剩下3000塊在賬戶上。

    但是啊,這位哥哥卻一直都沒有提出來,看到妹妹那般被餓得體無完膚的樣子,臉色也變得異常的蒼白,背部也長滿了因為營養不良而結出的紅斑的時候。這位哥哥也只是選擇了去偷東西,甚至因為美軍空襲會使得大片居民離開原本住所的行為誘因,詭異般的對這樣的襲擊產生了期盼。。

    直至最後妹妹的病症陷入到了無可挽回的程度,這位哥哥才作出了將那3000塊存款提取出來購買養料的舉動,不過除此之外,也並未改變他的那種“不願去幹活”的想法。

    原本《螢火蟲之墓》可以是一部透過對戰爭帶給人們何等殘酷苦痛,並用以觀眾對和平萌生嚮往之情的創作,也可以是一部用以描繪在一個顛沛流離的年代,兩兄妹之間的那一份至真的感情,用以饞補觀眾們枯竭已久的那份心靈。

    但可惜的是,這兩種催淚的創作因素都毫不留情的被這位大男主的那一陣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所摧毀了。其直接的效果,也就是將這部創作引向了另一極端,用以描繪人性當中的無知,以及無知可能帶來的悲慘命運。

    難道不是嗎?每當看到男主因為自以為的正義,而逐漸將其妹妹引導向死亡的時候,拾部君有的也僅是憤怒。這樣一部戲,怎麼叫人感動落淚呢?

    高畑勳導演的這部創作,或許壓根就是對人類無知的一種譴責,而讓拾部君篤信這一點猜測的可不僅僅是男主的那般細思極恐的行為,另外還有這部創作上映的那個年代,1988年,正值日本經濟泡沫發展到最高峰的時間啊,每一位居民都生活在紙醉金迷的社會圖景當中, 認為自己彼時的行為能夠讓自己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民族復興,實現一勞永逸的夢想。

    在這一維度來看,這部創作也頗有《阿基拉》這部動畫的味道,可是視作為對日本居民的無知行為的一種譴責。

    如是說來,在民眾行為“無知”的這一基礎認識下,那麼影片當中各色人物的那種對戰爭的憧憬可否看作為“對戰爭的反諷”呢?如果真能夠此般去看,那麼這部高畑勳的這部創作還應當被中國動漫迷謾罵嗎?

    如果覺得拾部君的回覆對你們有幫助,麻煩給我點個“贊”吧!

    關注【拾部動漫】,每天推送有態度的動漫推文

  • 14 # 沙中土大溪水

    不喜歡螢火蟲之墓,那個有點撮。戰亂時期不想著工作,想辦法找東西吃,一味想著我們家是什麼海軍軍官什麼的。站在阿姨角度其實很煩他倆。還有就是他父親是小日本的軍人,我就死活同情不起來,看的時候就想她倆早點死,賣什麼可憐。腦子想都是日本轟炸上海車站,一個嬰兒坐地上大哭的照片。他們家是毀於李梅火攻的東京大轟炸,感覺很解氣,三百架飛機,把機槍都拆了,全裝載著燃燒彈,低空轟炸一晚上燒了半個東京,感覺很解氣。這個螢火蟲之墓是我最噁心的動漫了!一定要注意小日本的這種軍國主義情緒。在可憐也得打擊,一看裡面男孩父親的照片就可憐不起來,只是感覺活該。

  • 15 # 二次元宅姬送

    不請自來。

    說到《螢火蟲之墓》當時小宅姬看完真是淚流滿面,因為劇情實在太感人了。

    上個月高畑勳剛好去世,真是帶走了我們太多的回憶。

    那麼《螢火蟲之墓》到底說的是啥呢?

    影片講述了一對兄妹二戰後期,因為空襲失去了母親,最後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裡生活,但因為得不到大人的援助終於因為飢餓一步步走向死亡,看完令人不勝唏噓,心情也無比的沉重。

    影片中有一幕至今印象深刻,吃完的糖果盒,加了點水,裡面的水也變成甜甜的了,然後以此充飢。

    戰爭帶給大家的永遠只有苦難,遠離戰爭。相信看完影片的人會對此深有體會的。

    其實高畑勳還執導過其他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充滿人性,發人深省的。

    比如《百變狸貓》,這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講述的其實是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導致狸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為了留住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些狸貓不惜利用各種幻術來嚇唬人類。當然,最終還是抵擋不住人類的發展腳步。

    其實高畑勳的很多作品都是反映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關係。比如《風之谷》也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影片講述千年前世界的產業文明達致巔峰後,經歷一場稱為“火之七日”的戰爭而毀於一旦。世界被一種由菌類構成,名叫腐海的新生態體系所掩蓋,只有巨型昆蟲能夠適應其中,而人類們生活在僅存的小面積土地上,在面對巨型昆蟲和會釋放瘴氣的腐海森林包圍威脅下積極求存的故事。

    《歲月的童話》(也譯作《兒時的點點滴滴》)

    影片講述影片講述了妙子在十天的鄉間假日中漸漸瞭解了自己,瞭解了生活,並由此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改變了人生的故事。當你不知道自己往哪裡走,那就回到初心,找到自我,那麼你就會慢慢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咯。

  • 16 # 使用者124943464

    這是我不想再看第二部的電影,因為看完以後太心痛。我清晰地記得最好妹妹死的那一幕,瘦的已經不成人形,嘴裡含著玻璃珠以為是糖果還給哥哥吃。我就看過那一遍但是過了好幾年後仍然記憶猶新。所以不想再重溫那種難過。

  • 17 # 黑曉生

    《螢火蟲之墓》講的就是日本在即將戰敗時,生活在日本小鎮上的一對兄妹苟且偷生,但最後妹妹還是死去的故事。

    戰爭中的悲劇·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是什麼感受?

    還記得敘利亞遇難的兒童屍體被衝上沙灘的場景嗎?在戰爭面前,生命都是脆弱的,尤其是孩子。孩子不如大人,孩子幼小的身軀很難經受住戰爭的摧殘。

    《螢火蟲之墓》的劇情很簡單,哥哥帶著妹妹逃離流彈的襲擊。

    在襲擊過後,哥哥才發現母親死在了一片襲擊中。現在哥哥的親人也只剩下了妹妹和遠赴戰場的爸爸了。哥哥身邊只有妹妹了,他必須要照顧好她。

    母親死後,哥哥和妹妹去投奔了母親的一個好友。母親好友起初還是善良地接待了兄妹二人。但是沒過不久,因為戰爭中物資的缺乏,越來越嚴峻的形勢,讓母親好友一家的口糧也漸漸不足了。母親好友的家人開始嫌棄兄妹二人,原本兄妹還能喝喝粥,但是之後,兄妹二人只能喝湯了。

    而且平日裡兄妹二人在家中時沒少受過白眼。終於,敏感的哥哥受不住這樣的嫌棄了。哥哥帶著妹妹在一處山洞裡住下。因為沒有糧食,哥哥經常去菜地裡偷別人的菜。最後被抓住,暴打了一頓。回到家中的哥哥發現自己的妹妹已經餓得昏倒了。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是營養不足。

    哥哥本身也是孩子,在和平時代還好,但是戰亂之時,怎麼可能還會有人願意去施捨些糧食給這對兄妹呢?

    哥哥只好在流彈襲擊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跑到別人家去偷糧食。兄妹二人就這樣小心翼翼地度過日本投降前的戰火。

    最後,日本投降了。日本居民終於能逃過戰爭了。可是哥哥卻收到訊息,日本戰敗,那麼自己的父親應該也死去了。萬念俱灰之際,哥哥回到家中後,發現自己的妹妹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哥哥徹底變成了孤兒。他看著自己的家人一個個死在自己的面前,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最後,哥哥也死在了火車站裡。

    愚昧和固執是害死人的最可怕的善

    可是,換一種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其實妹妹的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哥哥和妹妹在住進了母親友人家中之後,成日裡只想著玩耍,哥哥甚至放棄了讀書的機會,不再去學校。但在當時,學校是會義務為孩子發放糧食的。而且母親好友一家人都在為了生存而努力勞作著,哥哥和妹妹卻一直呆在家裡。

    沒有勞作的人吃不上糧食,這也是懲罰偷懶的人的一種手段吧?所以母親好友一家人之後的行為完全沒有問題。畢竟是在戰亂的年代,面對糧食的短缺,如果人還不加緊勞作的話,是很難生存下去。母親好友一家人只是把現實的一面展現給這對兄妹罷了。如果實在和平年代,母親好友一家人可能還會對兄妹有點耐心,但是戰火中,沒有把你扔掉,就是最善良的一件事情了。

    可是哥哥的自尊心不允許他再看到別人的白眼。於是哥哥選擇了主動離開。在那個人人吃不飽飯的日子裡。兩個孩子能做些什麼?

    哥哥以為自己離開那一家人以後,能夠生存下去嗎?孩子永遠無法看清自己的能力。母親好友一家人在兄妹倆離開後也沒有去挽留。或許在殘酷的戰爭中,人性的冷漠與殘酷,才是自保的最好手段吧。

    第一次看《螢火蟲之墓》的時候,會為了妹妹的死而哭泣,痛恨那冷漠的一家人;但是再看,發現真正害死妹妹的是哥哥那脆弱的自尊心。是他的固執害死了自己的親人。

    換位思考,其實母親好友一家人的做法,看上去是很冷漠,但是也沒有大錯。反而是哥哥,他太過情緒化了。

    故事最後,因為戰爭結束,人人露出歡樂的笑顏,他們幸福的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而隱藏在這場戰爭中的悲劇,被化作一具具屍體,隱藏在歷史書上的每一個字詞上。

    隱含其中的世界變動

    戰爭過後,帶給人的是悲痛。但也有更多的思考。《螢火蟲之墓》更像是一種隱喻,哥哥看不清自己當時的處境,剛愎自用,貿然帶著妹妹離開。面對母親好友一家人的針對時,哥哥不去想自己的問題,反而一味的怪罪母親好友一家人的冷漠和白眼,最終在他們的白眼中憤然離開。

    這種固執的思想,就像當時的日本。作為戰爭的發起人之一的日本,妄圖吞併全亞洲,害得多少人流離失所,害得多少軍人妻離子散。面對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日本皇軍不知悔改,反而認為自己是對的,最終自食其果,也還得自己國家的人民受到了戰爭的侵襲。害了不知情的國民也受到了傷害。《螢火蟲之墓》中的妹妹就象徵著在戰爭中死去的日本國民。他們可能對這場戰爭毫不知情,畢竟戰爭的發起是日本皇軍統領做得決定。

    而對這兩兄妹冷漠甚至暴打過哥哥的人們,則是全世界的人民,全世界的人民都反對戰爭的惡行。 對待日本的戰敗,大家只有欣喜,沒有人在意日本的感受,這是日本自己造的孽!

    最後《螢火蟲之墓》中,哥哥受到了父親死亡的訊息,映射出當時日本收到同盟軍撤離的訊息時的落魄。

    日本的軍國主義死在了那個人來人往的火車站中。

    沒有人去瞧一眼,也沒有人對此在意。

    一切如常,一切依舊。

  • 18 # 怪人你好

    《螢火蟲之墓》作為吉卜力動畫工作室的一部備受關注的動畫,受到的是人們褒貶不一的評價。

    動畫主要講了在日本兄妹二人在,受到空襲後母親去世,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相依為命的故事。這裡的兩個主人公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經歷了戰爭帶來的貧窮、飢餓、荒亂和人性的考驗。最後雙雙走向死亡。

    這部飽受爭議的動畫片中,主要的負面評價有以下幾種:第一是這部影片是由日本公司製作的一部關於反戰題材的動畫;第二是因為動畫中的哥哥清太沒有努力照顧自己和妹妹;第三是這部動畫反映出醜陋的人性,不應該給孩子們看;第四是這部作品是關於二戰中的日本,這部動畫卻將日本包裝成受害者的樣子。

    首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就是製作方式日本人。但是不論是什麼國家,什麼身份,對於戰爭這件事,都應該持有反對態度,不論製作者是什麼身份,只要將戰爭的殘酷展示給觀眾,讓其有所反思,就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

    其次動畫中的哥哥清太沒有努力照顧妹妹。試問一個14歲的孩子,沒有父母可以依靠而且當時戰爭頻發,他有什麼方法能照顧好妹妹呢?有人說他不應該去阿姨家寄人籬下,可是戰爭頻發,他們兩個還沒有成年的孩子要怎樣才能獨自生活呢?還有人說哥哥在和妹妹躲進山洞後,不應該玩得那麼開心。可是哥哥也是一個孩子,在自認為找到避難所後,他和妹妹不應該高興嗎?

    第三是這部動畫中反應出的人性不應該給孩子看,但是孩子也許看見的不是人性問題,更多的是故事情節。但是誰又說這部動畫一定要給孩子看?動畫也可以是成年人看的,成年人看見這部動畫想到的是戰爭的苦、想到的是人性的惡,也會是對兩個孩子的心疼和憐憫。

    最後是動畫將日本也包裝成戰爭的受害者。不可否認日本在二戰中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哪一個平民不是戰爭的受害者?就像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這本書中寫的一樣,日本人所受的武士道精神的薰陶在他們的角度沒有錯。錯的是發動戰爭的侵略者。

    儘管這是一部動畫,但是所反映出的內容卻需要看官去冷靜地思考,“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本部動畫的評價具有差異性才能說明每一個人都不是複製品,可以獨立存在,但是不站在世間大義,而從個人的角度出發,這部動畫還是值得一看的。戰爭帶來的傷害、人性的冷暖,總會讓觀看者想到一些什麼。

  • 19 # 卡布卡夫娜

    第一次看非常感動,後來瞭解了動畫故事的歷史,覺得就沒意思了。沒錯,依然感人,卻不覺得比得上宮崎駿的真反戰主題

  • 20 # 頭條v

    我來講述一下吧:哇田是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他有個妹妹,妹妹叫做小節,這個時侯正是美國侵虐日本的時候,哇田的父親去打仗,母親去避難,哇田負責照顧好小節。哇田在路上一邊揹著小節,以便避免炸彈炸傷,他們到了親戚的家,親戚收養了這兩個孤兒。

    一天,哇田出去,有人把他叫到一個病床前,病床上躺著哇田的媽媽,他的媽媽被炸傷了,渾身包著白布,到處都是血,過了幾天,他媽媽去世了,哇田還瞞著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妹妹,說媽媽在醫院。最終,哇田還是告訴了他的親戚,那個親戚很著急的給哇田的父親發了個信,但他的父親依然沒回信。親戚收留了他們兄妹倆,可是時間一長,親戚們十分嫌棄他們,他的親戚勸他們到別的地方去過,因為他們把媽媽的衣服賣了,最終還是沒飯吃了。他們自我挖了個山洞,洞裡很簡陋,僅有一張床,他們吃的飯是找別人要的。

    一次的晚上,哇田把螢火蟲放在房間裡,屋子裡顯得格外的亮。哇田和小節早上起來,螢火蟲都死了,哇田看見小節在埋螢火蟲,哇田問小節:“你在幹什麼?”小節難過地說:“我聽嬸嬸說的,媽媽死了,也是這樣埋得。”他們都哭了。過了幾天,他們沒吃到有營養的東西了,小節被餓死了。哇田把小節埋了,燒了。最終天空中出現了許多螢火蟲。

    日本著名動漫大師宮崎駿的一部動漫《螢火蟲之墓》被拍成了電影,其導演是高畑勳,看過了這部電影,此刻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影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作為日本軍國主義所發動戰爭的犧牲品的日本民眾的對戰爭的態度以及普遍心理。

    可能是作為老一代人的緣故,高畑勳並沒有過多的去描述這場戰爭的背景,也許是認為這些事是不用過多交代的常識吧。但對於缺乏大戰歷史知識的年輕一代日本華人,在他們看到前人的懺悔時是否會明白其真意呢?他們應當先補上歷史背景知識,再來觀看該片,有人說該片是在控訴戰爭,我覺得這其實並不準確,它其實是在抨擊導致戰爭的日本西斯。

    影片以主人公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戰爭的直理解害者由生到死為主線,真實地呈現了二戰中日本民眾因生存而改變了人性中的完美,取而代之的是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景下產生的自私。我並不想批判因食物短缺而愈發自私的妹倆的遠房姨媽,相反,我還要肯定她的決絕,為了讓自我的孩子活下去,她放棄了她所能放棄的一切。

    影片以螢火蟲為名,螢火蟲本身即是一種寓意。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裡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結局……這樣的場景賺取了許多感性的女生的眼淚,死亡是那麼的可怕,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難免會有憐憫惻隱之心。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提過一個觀點: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對此我很難贊成,因為我更看重的是生,至於死的內涵,我無法發掘,也不願意發掘,只得逃避。

    清太和節子的父親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大佐,身為海軍軍官後代的他們有著富足的生活,而受軍國主義教育下的當地民眾對這樣的家庭自然懷充滿敬意,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他們是幸福的。然而,戰爭的爆發改變了這本完美的一切,父親受命與美國海軍激戰太平洋,生死難料。臨行前,父親叮囑清太:“父親保衛日本,清太守護媽媽和妹妹”。此刻看來,這只是父親的一廂情願,日軍的聯合艦隊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年僅14的清太的稚嫩雙肩也無法承載家庭的重擔。最終,日軍聯合艦隊全軍覆沒,父親也死於海戰。在一次美軍的空襲中,母親也撒手人寰,留下年幼的兄妹倆如浮萍般湮沒於戰爭的暴風雨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冒偽劣口罩有哪些品牌?怎麼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