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傾城之戀43436852

    以一個喜歡紅學身份,說一下自己愚見:人在世上都會犯錯,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賈探春是一個青春期閨中待嫁少女,在紅樓夢裡賈探春是有一定能力,雖然賈探春是紅學專家們和曹雪芹津津樂道有才能的人,像管理大觀園興利除弊,管理園子,免除小主子們上學的費用等等,發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理論,但是,她生在那個封建年代,生在賈府還是大小姐,從封建侷限性會限制她思維格局,從身份以及和賈寶玉兄妹關係等,限制她思維,她也是個懵懂少女,就算有一定知識,世界道理大了去了,也許賈寶玉勤學進仕途這種途徑不是她去思考憂慮的,也許她腦海裡沒有這一勸寶玉哥哥學習的理念,即使聖人也不能把天下道理都能參悟透,現實的人做不到完全理性人,不要求全責備,留一絲空間給稚嫩,天真無邪,給人有漏洞的空間,這樣才是生活!謝謝[可愛]

  • 2 # 萍風竹雨123

    賈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寶玉認為她是一個乖覺的人兒,鳳姐認為她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兒,可是,面對著滿腹閒情,不喜經濟文章的寶玉,她為何不勸一勸呢?

    一,探春並不在意寶玉是否考得功名。公侯之家的孩子,能讀書上進取得功名固然是好事,但縱是不好讀書,不考功名,也不會少了一個官做,第76回,中秋之夜,賈赦曾給說過:

    ……想來咱們這樣的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螢火”一日蟾宮折桂,方得揚眉吐氣。咱們的子弟都原該讀些書,不過比別人略明白些,可以做的官時,就跑不了一個官的,何必多費了工夫,反弄出書呆子來。

    二,探春瞭解寶玉。探春與寶玉是同父異母的兄妹,與寶玉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又非常的精明,知道寶玉對為官做宰深惡痛絕,探春作為賈府的正經主子,定然風聞過寶釵因勸寶玉努力上進而被寶玉給了難堪,湘雲因勸寶玉與為官做宰的親近而被寶玉驅趕。賈母曾對王夫人說過寶玉不是一個聽妻妾勸的,史湘雲也說過寶玉"性情不改”的話,可見,賈寶玉在對待經濟文章一事的態度一向是非常明確,賈探春為了能在賈府立足, 也不會觸碰賈寶玉的黴頭。

    三,探春資格也不夠。寶玉是嫡子,而探春是庶妹,在身份上要低寶玉一些,寶玉是兄長,探春是妹妹,在地位上探春也要低一些,探春沒有資格去勸說寶玉。

  • 3 # 海闊天空詩酒花

    實際上書裡從未提到賈探春有沒有勸哥哥寶玉立身功名,所以嚴格來說這個題目未必成立。探春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入世思想,恨不得化身男兒做一番事業的人,所以也許她真的勸過寶玉,只是書裡沒寫而已。

    不過,既然書裡沒寫,就權當她沒有勸過吧。那為什麼探春不勸寶玉呢?

    我想原因大概有三個:

    1.大戶人家遵守禮儀,探春作為妹妹,不宜對兄長指手畫腳進行教誨。

    像賈府這樣的豪門大戶,是很講究尊卑禮儀的。書中有一回寫到寶玉受賈政召喚,到了賈政那裡發現迎春、探春、惜春、賈環都在,結果他一進門,除了年紀比他大的迎春,其餘三個弟弟妹妹都站了起來,就知道這家裡規矩不少。

    寶玉雖然很不受自己父親待見,在兄弟姐妹間也是出了名的性情乖張怪僻,但是以他的身份,不僅是哥哥,而且是嫡出,在同輩人當中,確實輪不到探春這個庶出的妹妹來教育他。事實上在書裡,不管是比寶玉更沒出息的賈環還是比寶玉更有出息的賈蘭,都只能乖乖聽寶玉訓話而不能出口反駁,甚至年紀比寶玉還大的賈芸,只因為比寶玉低了一輩,寶玉就可以大大咧咧地說他像自己的兒子,而賈芸也就趁機認了這個爸爸,寶玉也不覺得違和。由此可見賈府的尊卑秩序,等級分明。

    寶玉教育賈環那一回,這種等級秩序就表現得很明顯。

    那是賈環和寶釵的丫環鶯兒玩擲骰子,賈環作弊,鶯兒不忿,寶釵為了照顧賈環臉面,就反過來指責鶯兒。這時寶玉正好過來,問怎麼回事。書裡寫了一句寶釵的心理:

    寶釵素知他家規矩,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如今寶釵恐怕寶玉教訓他,倒沒意思,便連忙替賈環掩飾。

    這裡寫得很明白,賈府的規矩,哥哥在弟弟面前有絕對權威,連寶釵都知道這一點,所以擔心寶玉教訓賈環,想替賈環掩飾。

    其實寶釵想多了。雖然規矩是這樣,但是寶玉自己卻不在乎。

    卻不知那寶玉是不要人怕他的。他想著:“兄弟們一併都有父母教訓,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況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饒這樣還有人背後談論,還禁得轄治他了。”更有個呆意思存在心裡。……他便料定,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因有這個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濁物,可有可無。……所以,弟兄之間不過盡其大概的情理就罷了,並不想自己是丈夫,須要為子弟之表率。是以賈環等都不怕他,卻怕賈母,才讓他三分。

    原來寶玉自己一來不想多事,二來不看重兄弟只看重姐妹,所以從來不需要在弟弟賈環面前有什麼權威,而賈環也並不怕這個哥哥,寶釵是白擔心了。

    儘管如此,為了解決問題,寶玉還是端起哥哥的架子訓斥了賈環一番:

    寶玉道:“大正月裡哭什麼?這裡不好,你別處頑去。你天天唸書,倒唸糊塗了。比如這件東西不好,橫豎那一件好,就棄了這件取那個。難道你守著這個東西哭一會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來取樂頑的,既不能取樂,就往別處去尋樂頑去。哭一會子,難道算取樂頑了不成?倒招自己煩惱,不如快去為是。”賈環聽了,只得回來。

    顯然,儘管平時懶得訓話,但是必須開口說話時,寶玉還是字字句句充滿哥哥範兒的。而賈環雖然不怕他,但他開了口,賈環也是不能反駁頂嘴的,只能聽從。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弟弟對哥哥尚且如此,探春作為妹妹,在哥哥寶玉面前當然更沒有發言權了。

    2.探春從小和寶玉一起長大,兄妹感情好,互相瞭解,她知道這是寶玉的禁忌話題。

    當然,因為寶玉的怪癖,男孩子勸他的話未必有效,女孩子勸的話他倒是比較容易聽進去的。賈母和王夫人都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都想到寶玉身邊的丫環應該可以讓他聽話,只是她們設想的具體人選不同。

    那麼,探春如果要勸寶玉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啊。事實上在書裡,勸過寶玉走“正途”的女孩子不少,包括襲人、湘雲、寶釵等,為什麼不見探春勸呢?

    有可能是探春和寶玉從小一起長大,兄妹情深,互相瞭解,她早就知道寶玉的喜惡所在,沒必要說這些讓寶玉不高興的話,破壞兄妹感情。

    確實,寶玉對於這類勸他“上進”的話題是非常反感的。在書裡,即使是寶釵、湘雲這樣平時和他關係很好的女孩子,涉及這個話題都會觸怒寶玉,平時最是憐香惜玉的寶玉,這種時候就一點面子都不給她們。

    湘雲勸寶玉和“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仕途經濟的學問”,以便將來“應酬世務,日後也有個朋友”,寶玉直接懟一句“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寶釵也說類似的話,寶玉也不等寶釵的話說完,也不管寶釵臉上過不過得去,直接“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弄得寶釵“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

    就連平時寶玉最依賴的襲人,在晴雯被攆走後,從寶玉質問她的話裡,都聽出了寶玉對她的猜疑。

    襲人細揣此話,好似寶玉有疑他之意,竟不好再勸……

    只有黛玉從來不勸寶玉立身功名,倘若她說了會怎樣?聽聽寶玉親口說的話就知道了:

    “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

    ——在寶玉心裡,說這些“混賬話”的就別想和他做朋友,哪怕是黛玉也不例外。

    由此可見,寶玉對這類話題厭惡到了什麼程度。探春作為和寶玉關係最好的妹妹,會不知道嗎?

    在元春入宮前,元春應該是最疼寶玉的姐姐。元春入宮之後,寶玉和探春的關係明顯比迎春和惜春更親近一些。黛玉進府時,寶玉說要送她兩個字“顰顰”。探春問出自哪裡,寶玉張口就煞有介事地說了一通,但還是被探春一句“只恐又是你的杜撰”一語道破。

    可見,探春對這個哥哥的品性特點非常瞭解,而且兄妹間關係不錯,嬉笑自如。

    書中還有其他細節暗示,比如探春時常委託寶玉出門給自己買些好玩的東西回來,又給寶玉做鞋子穿,倆人時常互相探望互送禮物,就連探春起意成立詩社,都正兒八經寫了封信給寶玉闡明自己的想法,等等,無不說明他們兄妹之間互動頻繁,感情深厚。

    這樣的探春,當然不會沒事亂擺架子教育哥哥,說些他不愛聽的大道理去自討沒趣。

    3.探春個性爽快磊落,和勸誡他人比起來,她更喜歡自己行動。

    探春和寶玉雖然關係不錯,但是在人生價值的認識和選擇上顯然不是一路人。探春和寶釵志趣是比較接近的,都有濃郁的入世思想,對世俗的成功標準很感興趣,所以倆人在協理大觀園的“同事”期間也算合作良好,默契愉快。

    但探春有一個優點是寶釵不具備的,那就是她的個性,爽快明朗,磊落鏗鏘。大到協理大觀園時的一馬當先、銳意改革,小到鴛鴦拒婚賈母發火殃及王夫人時的越眾而出、條分縷析,都說明了探春的勇於出頭、樂於擔當。更不用說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所有人都當縮頭烏龜明哲保身,只有探春站出來聲淚俱下慷慨陳詞,一通怒罵一個耳光,活脫脫一個巾幗俠女躍然紙上。

    書裡再沒第二個女孩子是這樣一種形象。誠如探春本人所說,如果她是男兒身,她早就出去“立一番事業”了。她就是一個女兒身男兒心的爽快人,遇事只想衝上去解決,與其像寶釵一樣一邊恪守“無才便是德”的女子規範,一邊努力勸說男人立業,倒不如自己出手。男人的事業跟自己有什麼關係?探春想要的是自己的事業啊。

    所以,她費那個心去勸說寶玉幹嗎?光是為自己不能生而為男,已經夠讓探春憋屈的了,她恨不得多一些類似協理大觀園的機會讓自己一展抱負,才沒那閒工夫去理會別人呢。

  • 4 # 鹿上許風三

    探春是個極有志氣的女子,只不過自己改變不了什麼。她也說過立事業的話,只是寶玉不喜這些,聽了也只是不當回事罷了。

  • 5 # 蜻蜓言

    探春其實是寶玉與幾個姐妹中關係最好的一位。

    雖然元春是同胞姐姐,但是元春在寶玉很小的時候就進宮了。

    迎春是個木頭疙瘩,對誰她也不親。

    惜春的年齡又太小。

    探春就不同,她會把錢攢起來,讓寶玉給她帶墨寶,買毛筆,買她在大院裡面買不到的好些好東西。

    她會反過來給寶玉納鞋底。

    雖然他們兩是同父異母的兄妹,但是絲毫不印象他們的兄妹情感。

    他們有太多的共同話題,一起作詩,探春的文學不比寶黛差多少。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探春知道賈珠是怎麼死的。

    在賈蘭出生時,探春應該不小了。已經有記憶了。

    而且從她的聰明伶俐來說,她也不可能去勸寶玉走仕途。

    她知道寶玉最討厭什麼。

    她更知道自己的這位哥哥不合適走仕途這條路。

    所以。探春是絕不會去勸說寶玉好好學習,考取功名的

  • 6 # 潤楊閬苑

    探春是一個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孩子。她瞭解哥哥寶玉,知道寶玉最厭惡的是仕途經濟。即使勸了,寶玉也不會聽,因此她明智的閉口。

    探春的身份決定,她不能勸。

    探春是趙姨娘所生,不是王夫人的嫡女。在大家族,嫡女與庶女區別非常大。王熙鳳對平兒說過,庶女與嫡女的區別。

    位卑未敢忘憂國,探春的心裡裝的是賈府。探春想做大事,她和寶釵一樣有理想有抱負。她看不慣賈府男人只知道享樂,不思進取的劣根性。

    探春對趙姨娘說過,如果是個男人,走得出去,她定會有所作為,可是她是女孩子,一句話沒有她多說的。看不慣,也只能忍。探春沒有資格對兄弟指手畫腳。

    探春明智,寶玉本性難改,勸不過來。

    寶玉對女孩子最有謙讓,然而只要有人勸他讀書,他立刻翻臉。寶釵和湘雲都觸怒過寶玉。

    探春倒不怕觸怒寶玉,只是她知道本性難移,寶玉除非自己想通,要讀書,否則他不會聽任何人勸,賈政打都打不過來,妹妹勸幾句,寶玉就能讀書了?簡直是笑談。探春不想說沒用的話。因此探春理智的不勸寶玉讀書上進。

  • 7 # 夢瀾風

    探春從沒說過勸哥哥寶玉立身功名的話,這事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探春是個聰明絕頂的姑娘,看事情透徹,說話爽利,她從小和寶玉一起長大,太清楚寶玉的性格不適合出仕為官,有才情卻不解世情,又是個懶散不喜俗務的性子,讓寶王去功名立世談經濟理案卷,他可能會處理的一團糟。所以,探春認為寶玉還是做個富貴閒人為好。

    二、探春是寶玉的妹妹,但卻是同父不同母的兄妹,兩人雖感情很好,但隔著這一層說話還是讓探春顧忌。這層身份的差別雖所有人都不說,但都心知肚明。探春親近王夫人和寶玉,但有些話還是沒底氣說出囗。

    三、寶玉的性子探春深知,那是牛心佐性的狠,認準的事誰說也沒用。老祖宗視寶玉為寶,都改不了他的性子,王夫人苦囗婆心的勸也不能讓他改變,父親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還是沒用。因此探春雖知道寶王入仕立身對自己、對父親及賈府都有益。但卻從沒和寶玉提過。即使生出自己如果是個男子,自闖一番事業的想法,也從沒指望寶玉能入仕為官給自己添些助力。因為她太明白了,這事自己只能三緘其口,說也無益,還傷兄妹感情。

  • 8 # 滿身花影

    探春跟賈環是一母所生,他們的生母是趙姨娘,按理來說,探春應該跟自己的親弟弟賈環更親近才是,但“才自精明志自高”的三姑娘,卻跟嫡母王夫人所生的異母哥哥寶玉感情深厚。

    探春之所以與寶玉更親近,一是因為她有志向、有才幹,不甘平庸。她雖然是庶出,但活得有尊嚴、有體面,而不是像自己愚蠢的生母和舉止猥瑣的弟弟。所以,探春與生母趙姨娘和賈環關係不好。

    其次,更重要的是因為她瞭解寶玉,並欣賞寶玉。 探春和寶玉之間的關係,書中有多處筆墨描寫。

    黛玉進賈府時,寶黛初見後,寶玉就給林黛玉起了個“顰顰”的表字,眾人皆以為然,獨探春說了話。 寶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探春便問何出。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況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這段文字寫的是寶玉給黛玉起名號,但從探春與寶玉的對話中,可以看得出兄妹關係處的非常融洽,毫無芥蒂。

    在眾人搬進大觀園後不久,就趕上了芒種節餞花神,探春生病,寶玉去看她,探春便笑道:“寶哥哥,身上好?整整三天沒見了。”寶玉笑道:“妹妹身上好?我前兒還在大嫂子跟前問你呢。”探春道:“哥哥往這裡來,我和你說話。”寶玉聽說,便跟了他來到一棵石榴樹下。探春因說道:“這幾天老爺可叫你沒有?”寶玉笑道:“沒有叫。”探春說:“昨兒我恍惚聽見說老爺叫你出去的。”寶玉笑道:“那想是別人聽錯了,並沒叫的。” 從這段話可知,此前探春身體不適,寶玉關心探春的身體,而探春關心寶玉又被老爺叫去挨訓,由此可知他們的問候不是客套,而是真正地關心彼此。

    探春起詩社一回,專門給寶玉寫了一個起社的請柬,言辭懇切,這個花箋裡寫到了一件事,探春因不小心著涼,寶玉曾親自去探望,還不止一次使著丫鬟去看,並送了一些新鮮的水果和顏真卿的真跡。我們看原文: “前夕新霽,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難逢,詎忍就臥,時漏已三轉,猶徘徊於桐檻之下,未防風露所欺,致獲採薪之患。昨蒙親勞撫囑,復又數遣侍兒問切,兼以鮮荔並真卿墨跡見賜,何痌瘝惠愛之深哉!” 我們知道,探春擅書,房間裡擺了許多筆墨字帖,所以寶玉送了她非常名貴的顏真卿真跡,還有難得水果荔枝,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兄妹倆的感情不是一般地深厚,探春應該是三春中跟寶玉關係最親密的一個,甚至對寶玉來說,三妹妹比她的親姐姐元春還要親。

    玫瑰露茯苓霜一回我們知道,真相是彩雲偷了王夫人房裡的東西給賈環,寶玉為了不讓事情擴大化,尤其是趙姨娘唆使彩雲偷東西這事會波及到探春,不忍心傷了她的體面,所以最後都是寶玉應了下來,由此可以看出寶玉尤其對探春細緻入微的關懷。

    大家知道,賈寶玉是一貫的厭惡仕途經濟,官場黑暗。他將勸他讀書的人都成為祿蠹。 當寶釵勸寶玉讀書時,寶玉生氣地說:"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這總是前人無故生事,立言豎辭,原為導後世的鬚眉濁物。 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繡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

    探春雖然志向遠大,但是她太瞭解寶玉了,知道寶玉最厭惡的是仕途經濟,倒不是怕觸怒寶玉,只是她知道即使勸了寶玉也不會聽,所以,她從來不勸寶玉去博取功名富貴,因此,寶玉對探春也越發敬重。

  • 9 # 棲鴻看紅樓

    我來回答。

    立身揚名的問題,主要是寶釵、黛玉所代表的兩種世界觀的衝突。但釵黛二人,因為是女子,不能自己去實現抱復,只能透過對寶玉影響來實現。

    說到探春,她身上有濃重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很難有的。同時,她也是最身體力行、敢作敢當、是自己出面而不是寄希望於別人的人。她肯定是不同意寶玉的“三觀”,但她從來不勸寶玉。

    一方面的原因,就像我剛才說的,探春是靠自己來實現人生價值。儘管拘於環境,她有很多不可突破之處,也感到灰心、無奈、氣憤,但她卻從來不肯把自己的理想轉嫁到別人身上去。從“反抗封建思想”的角度來說,探春是最堅定的階級維護者,但也是對“男尊女卑”思想的最尖銳的反抗者。

    另一個方面的原因現實得多了。寶玉是嫡子,是賈母的心頭肉,是王夫人在賈珠早逝之後唯一的指望,也是賈政別無選擇的繼承人選。相比之下,探春雖然從小由賈母撫養,其實並不特別受寵。

    也就是說,寵愛這東西,寶玉是生來有之,探春卻要努力爭取。所以在大觀園中,探春與寶玉雖然是血緣上最親近的,感情上卻相當疏離,只比迎、惜二春親近一點,遠比不上釵黛湘。探春對寶玉的親厚,多少有一點小心翼翼地討好——不是擔心寶玉拒絕,而是擔心失去自我、失去獨立人格。

    具體表現,在做鞋買花籃一場戲中表現的非常明顯:探春有求於寶玉,但也不是多麼要緊的事(用她攢的錢替她買東西),甚至有藉此來恭維寶玉的意思(“你揀那樸而不俗 ,真而不作者”,是變相地誇寶玉的鑑賞水平)。寶玉對探春的要求多少有點漫不經心(“這不值什麼,拿五百錢出去給小子們,管拉兩車來”),但也不拒絕,是他對女孩子一貫的體貼憐惜。探春卻像刺蝟,一言不合就生氣(“你說這話糊塗到什麼田地!”),絕不允許寶玉對自己有一點誤解(“連你也糊塗了!”)。

    在這樣親不親、疏不疏、遠不遠、近不近、既真情、又尷尬的關係中,探春怎麼會對寶玉作出“立身揚名”的要求和規勸呢?

  • 10 # 牆上蘆葦

    一來,探春自己“上進”但是從來沒勸過別人也要和她一樣,她是一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也就迎春被下人欺負時她“被氣笑了”然後勸迎春振作點,除此以外她沒勸過不上進的人,她罵過賈環嗎?就連對待趙姨娘,也只是恨姨娘腦子拎不清,從沒勸過姨娘努力往上爬,反而再三讓她向周姨娘安分守己。

    二來,寶玉的脾氣大家都知道,除了勸仕途經濟以外,你跟他咋鬧他都不會真生氣,而仕途經濟你勸了他也不會聽。探春是寶玉親妹妹,不像寶釵、湘雲一樣是親戚家姐妹,親妹妹幹嘛要說這種明知無用、還會影響感情的廢話呢?探春可是從不說廢話的,要麼不說、不做,說了做了就要達到目的。我覺得探春總有一股很爭氣的勁兒。

    如何看待探春這樣的女孩?

    探春是《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之一,“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她在賈府中,是一朵又紅又香又帶刺的“玫瑰花”。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賈府的當權派鳳姐都讓她幾分。

    一個庶出的小姐,在“人人都有一個富貴心,兩隻勢利眼”的賈府,能有如此的地位,全憑探春懂得為自己爭氣。

    1

    探春是賈政的庶出女兒,她的生母是趙姨娘,賈政的妾。趙姨娘生得一兒一女,分別是賈環和賈探春。

    趙姨娘凡事拎不清,又壞又蠢。賈母不喜歡她,王夫人不搭理她,刁鑽的管家媳婦常挑唆她拿她當搶使,小戲子都敢抓著她的頭髮在地上撕打。

    而親弟弟賈環愚笨猥瑣,總是惹是生非,鳳姐說他是個不中用的貨,王夫人氣急了罵他“下流種子”,親生父親也覺得他氣質猥瑣,連丫鬟們都不待見他。

    當趙姨娘因為在賈府過的不快活,只會用錢財買通馬道婆用巫術設計王熙鳳和賈寶玉時,探春早已與生母兄弟劃清界限,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因為愚蠢的人只會生氣,而聰明的人懂得去爭氣。

    探春對自己的處境有十分清醒的認知,在這個嫡庶有別、尊卑分明的賈府裡,如果不力爭上游,只會落得和趙姨娘和賈環一樣,沒有地位和尊嚴,被人看不起,被人不待見。

    她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高情商博得大多數人的喜歡。上至賈母、王夫人,再到李紈、黛玉、寶釵這些嫂子姐妹,都很喜歡探春。

    不被偏愛的孩子,只能努力做最爭氣的那一個,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獲得長輩的青睞,兄弟姊妹的認同,和所有人的尊重。

    2

    林黛玉進賈府對探春的第一印象是:“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可見,探春氣質出眾,很有才華。

    賈府四春,於琴棋書畫各擅一藝,探春以書法勝。元春省親時做的詩都是由探春以彩箋抄寫外傳於賈政等人,後來還是讓探春重新謄錄儲存以成千古之佳事,由此可見探春書法之精是公認的。

    探春還頗具才情。省親大典上作詩,探春出於姊妹之上。海棠詩社由她牽頭,她又給紅樓第一才女林黛玉起了個極當的雅號“瀟湘妃子”,並親自為詩社命名。在“林瀟湘魁奪菊花詩”中,她的《簪菊》大氣清雅,僅次於黛玉,並高於寶釵,為賈寶玉所不及。

    難怪賈母生辰時,南安太妃和北靜王妃來祝壽,三春之中,賈母只讓喊探春出來見客。賈母何許人也?這樣一個享受了半生榮華富貴的老太太,她看得上的女孩,絕對都是人尖兒。

    在賈母心目中,能出來見客說話的姑娘,必得是在容貌、禮儀、智識等各方面都超然眾人,這些,探春都具備。

    人只有足夠優秀了,才能配得起優秀的一切。

    3

    探春在賈府,既不是黛玉湘雲那般老祖宗的心肝兒肉,動不動被摟在懷裡寵溺不夠,也不是寶釵那般出身高貴不差錢。

    沒有靠山的人,要讓自己成為靠山。除了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還要讓自己變得有價值。

    探春的一字評是“敏”,脂硯齋批註:“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是有才幹者,故贈以‘敏’字。”敏探春除了詩才非凡,還擅長治家之道。

    所以,王夫人對探春,雖不是親生女兒,但還是很器重,因為這個女兒很能幹,很有用。

    第46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鴛鴦女誓絕鴛鴦偶”,賈赦謀娶鴛鴦,賈母雷霆震怒,把王夫人一併罵了進去。這件事王夫人自然是冤枉,但所有人都不敢爭辯。“薛姨媽現是親妹妹,自然也不好辯,寶釵也不便為姨母辯,李紈、鳳姐、寶玉一發不敢辯。”

    探春覺得“正是用著女孩兒之時”,她挺身而出替王夫人解圍,一言解困:“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嬸子如何知道?”

    話還沒說完呢,賈母就笑了,是我老糊塗了啊。

    探春得到王夫人的重用,在“敏探春興利除宿弊”中,鳳姐小產後身體不適,王夫人派探春和李紈、寶釵一起掌管家務。李紈是“老好人”,寶釵又是親戚不便插手太多,其實主要管家治家還在探春。

    她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治了治底下那些人的不服,把位子坐穩,也令他們不敢小覷和糊弄。

    她還勇於創新改革。首次提出承包責任制,大觀園裡的一草一木都有了管理人,一年可以多出幾百兩銀子的利息。

    此外還廢除了過去姑娘們的油頭粉脂錢,少爺們上學的點心錢,沒有辦法“開源”,那就在“節流”上多做貢獻。

    探春管家時大刀闊斧,興利除弊,盡展其才。

    連王熙鳳都誇讚,“好,好,好,好個三姑娘!”

    4

    賈府姊妹中,迎春和探春雖然都是庶出,性格卻截然不同。迎春被人稱為“二木頭”,探春則諢名“玫瑰花”。

    “二木頭”迎春老實無能,懦弱怕事。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

    迎春的攢珠累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平兒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

    迎春的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而同是賈府小姐,同為庶出的女兒,探春則厲害的多。賈府中人對待探春更有幾分畏服、忌憚。

    亦舒說,人真的要爭氣。一做出成績來,全世界和顏悅色。

    探春能擁有此等威嚴和地位,靠的是自己的個性、能耐與才智。

    在抄檢大觀園時,對比迎春的老實懦弱和惜春的明哲保身,探春的態度則十分強硬。

    她先是問明原由,然後冷笑,“我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既如此,先來搜我的箱櫃,他們所有偷了來的都交給我藏著呢。”

    王保善家的自恃是邢夫人的配房,又打量探春“哪裡一個姑娘家就這樣起來,況且又是庶出,她怎麼敢”,便“趁勢作臉獻好,因越眾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連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沒有什麼。”

    可能一般姑娘忍忍也就過去了,探春卻一個巴掌扇過去,毫不留情面。

    好一朵又豔又刺的玫瑰花。她不僅敢於站出來維護自己的丫鬟,還不懼怕惡勢力,給了王善保家的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得前來抄家的人醜態畢露、無所遁形。

    沒有人為你遮風擋雨,那就學會披荊斬棘,獨立自強,不卑不亢,溫軟時可以柔情似水,剛毅時也能不讓鬚眉。

    她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

    最後探春遠嫁海疆,似斷線的風箏一般,一去不返,隻身一人去面對陌生的環境,去開始另一段生活。

    但她永遠爭氣的樣子,讓我們相信,就算前路荊棘叢生,也會被她活得芬芳滿地。

  • 11 # 木槿讀書

    賈寶玉,是神瑛侍者轉世,和他一同來到這個世界的還有青峰埂下的那塊無材補天的頑石。那塊頑石因為聽到了一僧一道的談話,被人世間的繁華富貴所吸引,於是央求僧道把他帶到人間走一遭,一僧一道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把石頭的外形加以改變,於是才有了賈寶玉出生時的嘴裡的那塊寶玉。所以就那塊石頭而言,他本質上是無材補天,空有寶玉的外形,只是貪戀人間的繁華,來人間享受一番。由此得出對於賈寶玉這個人而言,他也不是什麼補天之才,所以他不會去讀什麼聖賢書,在賈府處於末世之際,他也不能力挽狂瀾。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不喜歡功名利祿,只喜歡和姐妹們廝混的賈寶玉,對於賈府後來遭遇的抄家,他絲毫沒有反應,好像一個局外人,家族的沒落還不及姐姐妹妹們走的走,亡的亡對他造成的衝擊大。

    賈探春,和賈寶玉同父異母。她的判詞是“才自精明志自高”本身聰明能幹,在賈府的沒落之際,她擔任管家,能提出承包的改革方式,能力挽狂瀾,在賈府當中堪稱補天之才。而且她本人也曾說過“我若是一個男兒,也早走出去了,成就一番事業”再次表明了她的志向,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她能夠指出,這個家族如果從內部開始破敗,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挽回了,看得出,她有能力也有志向擔當賈府的補天之人,然而造化弄人,她偏偏生成了個女兒身,而且是庶出。有了更多的無奈,相對於規勸賈寶玉去讀書,挽救賈府,倒不如她自己擔當此重任。

    所以從小跟著王夫人長大,和賈寶玉是手足的賈探春,對於賈寶玉頑石的特性相當瞭解,所以也不會去勸他,因為勸了也沒有用。而且眼見賈寶玉身邊的姐姐妹妹規勸賈寶玉,寶玉都是翻臉不認人,聰明如賈探春何苦去做那種無用功呢。

  • 12 # 翡翠妞兒信玉堂堂主

    巜紅樓夢》中的賈探春才智高遠,為什麼不勸哥哥立功名?

    我們先說說人物的特點,賈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

    1.紅樓夢》中賈府裡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探春是個“才自精明志自高”、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敢說敢為、辦事練達。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鳳姐患病期間,治理大觀園,興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檢大觀園時,她無所畏懼,為維護自己的尊嚴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記耳光,表現出決斷果敢的氣概。

    2.氣質高潔,有膽識,有魄力。非常有才情的女子,《紅樓夢》中探春說過:“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業來,那時自有一番道理。可見其志向

    3.探春是趙姨娘生的,同樣是“庶出”,探春不像迎春那樣懦弱老實,毫無原則,任人欺負,更不像賈環一樣不爭上進,連丫鬟奴才都看不起他。可探春不同,心很高,不願低人一等,拒絕承認趙姨娘是她的母親。她很有才智,也頗有頭腦。她就象一朵刺玫瑰,因為委屈自己的身份,所以就連洗臉也要擺小姐的譜。在王熙鳳病後她治理賈府更是體現了她的能力。她有能力,可她也虛偽,自私。

    探春是一個擁有遠大理想和信念的人,只是生不逢時,人生有太多的美好,探春都沒能去創造。最後遠嫁他鄉。

    賈寶玉:是一個叛逆家庭跟封建社會的思想文化相違背,但是又是一個尊重女性,敢愛敢恨的這麼一個人。

    1.是一個“鬚眉濁物”、“汙穢不堪”;他身為主子,每每甘願為諸丫環充役;他肩負賈府未來的希望,卻最厭惡別人談論“仕途經濟”;他生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卻給讀書人取了個名字叫“祿蠹”。

    2.他長相風流俊俏,“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眼似桃瓣,睛若秋波。”他在姐妹情中是極好的,百般的款語溫言,周到體貼;甚至於對於丫頭,他也是百般愛護,和玉釧兒要湯時,灑在了自己手上,反而問玉釧兒燙到了沒有;晴雯頂撞他,他還為之上演了一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唯美大戲;襲人生病了,他親自端著就枕與她吃;麝月閒著沒事幹,他親自給她篦頭。

    3.賈寶玉賈寶玉作為榮國府嫡孫,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是封建貴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把全部熱情和理想寄託在那些被侮辱、被損害的女孩子身上,這是對"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的大膽挑戰。

    寶玉的思想根深蒂固,沒有一個人能改變,深愛的黛玉妹妹都無法在一起,寶玉的思想只會越來越判逆,到最後選擇出家。

    就這樣的兩個人,以探春的聰明,她瞭解自己的哥哥是什麼樣的人,不是她能改變的,所以探春選擇了尊重。

  • 13 # 凡眼看紅樓

    提問的人確實對《紅樓夢》看得很仔細,探春雖然自己才智高遠,但是卻從來沒有勸過寶玉好好讀書以立身功名。

    探春是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雖然趙姨娘和王夫人勢不兩立,但是探春和寶玉的關係極好,和自己的親生弟弟賈環關係卻很一般。

    很多人認為探春是一個一心想攀高枝,是勢力的女孩子,對自己的親孃親弟弟一點都不好。只想討好王夫人和賈寶玉,也許從探春這方面來說,確實有這些思想在裡面,因為其實探春也很可憐,如果她不這樣做的話,迎春的結局就是她的下場。

    可以說,探春是很瞭解賈寶玉的,她知道賈寶玉對讀書考取功名一點都不感興趣,就算每天勸說也不會有什麼作用,只會疏遠他們兄妹的情感。

    試想一下,賈政對寶玉如此嚴厲,見了面非打即罵,也沒有改變寶玉的性格,探春作為家裡的人是很清楚這一點的。

    我們來看一下賈府勸寶玉讀書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賈政,一個是薛寶釵,對了,還有史湘雲也開玩笑似的說過一次。

    對於父親賈政,寶玉的態度一向是禁若寒蟬,退避三舍,能滾多遠就滾多遠!所以,賈政讓他讀書上進,他都是唯唯諾諾應聲而已。

    而對於薛寶釵和史湘雲勸說,讓他讀書上進,他可就是不客氣啦,立馬翻臉攆人!我們都知道賈寶玉是非常愛惜女孩子的,對女孩子一向是關愛有加,溫柔體貼,能讓他翻臉,絕對是女孩子說了或者做了讓他無法容忍的事。而這事就是讓他好好讀書,巴結人,以求將來考取功名,仕途通達!

    書中寫道:

    湘雲笑道:"還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願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後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裡攪些什麼!"

    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襲人道:"雲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裡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

    所以,探春是不會勸說寶玉讀書上進的。

    再說探春自己本來是庶出的孩子,每天都活的很辛苦,哪裡還有心思去保育讀不讀書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發明為什麼跟不上潮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