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葉子522
-
2 # 米雪二姐
職場常有“跳一跳”更值錢的說法,百萬年薪的高管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學會有價值的跳槽。我見過的一個名企運營總監,說話惜字如金,往人群中一站總是格外矚目,氣場很強。他總是非常認真聽完下屬說的話,然後快速給出精簡又有專業價值的建議或者指示,而情緒的表達也是恰到好處的微妙,下屬可以輕易在他的隻言片語和麵部表情中讀出贊同、肯定、疑惑、顧慮、否決的各種態度。他的話總是能讓人感到與眾不同的分量。
就如同我上面所說的,我們往往能看到的或者最看重的就是結果的表象。我們總是看不到或者忽略過程,但其實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它是指引你通向目標的途徑。
然後,總能發現一些相似之處:
1.學歷背景大多數為大學本科以上,有良好的教育基礎,又並非研究生博士生,後續他們大多有進修的經歷。
2.晉升道路大部分是火箭式的,不是傳統一級級晉升,而多是跨部門跨級晉升。他們一般都受老闆的特別賞識,高度信任,並賦予很多權利和機會。並且大多數人都曾有任職過總經理秘書或者總監助理職位的經歷。
3.都有過做大專案經歷,具有很強團隊管理能力,並在專案中直接給公司帶來巨大利益,比如透過專案直接降低公司鉅額成本,對公司管理制度進行最佳化或大刀闊斧的改革,引領開拓新市場業務等等。
4.為職場而生,不為老闆而生。公司需要的專案完成後,假設沒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成長機會,他們會帶著專案離開或者帶著專案經驗到下家公司成為談判的資本籌碼,而本任老闆不但不生氣非常理解並給推薦信,我理解為價值保質期已到。跳槽也是他們快速成長和職場財富升值的渠道之一,而獵頭就是助力他們的跳板。
5.參加比較多的職場專業培訓和學習,並對非專業領域知識進行補充。多數公司都會透過專業培訓機構為高職人員提供相應培訓課程,以期更好的為公司創造價值。側面也使高管人員綜合能力更強更專業。
6.個人能力魅力上看,他們比一般人都自律,注重時間觀念,有一套自己的高效工作方法,專業能力都很強,做事雷厲風行,果斷決伐,都非常具有野心和計劃性。尤其擅長危機公關、風險事件處理。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察所得淺顯看法。職場上想成為百萬年薪的精英難度很大,但還是借鑑一些地方去努力。至少我們可以學習幾點簡單操作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在職場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長:
1.找一個賞識你的上司或老闆,你才會有更多機會施展拳腳。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2.如果在現有職場上沒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空間,請果斷跳槽,不要混日子。不走對老闆來說可能是忠誠,但確是在害自己。要知道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少了你老闆不會死,但可能你會因為沒有成長而喪失鬥志。職場成長最怕溫水煮青蛙。
3.堅持學習知識或者技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深耕,如果自己不夠優秀,可能給再多的機會也難以抓住,職場競爭遠比你想象的要激烈,因為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難以替代,我們要做到的就是難以替代。同時也要在感興趣的一些領域學習,儲備知識和技能。給人生更多可能性的選擇做鋪墊,一生那麼長,你不能保證自己會不會轉行或者創業。
4.學會用合理的方式向你的上司和老闆提升職加薪,你才能知道自己在上司或老闆眼裡到底值多少價值,所謂旁觀者清。但老闆往往又不會主動給你加薪升職,如果不主動那就會被動,會陷入明明很努力,為啥老闆看不見的困局!
5.恰當處理好人際關係,學會借力助攻,讓同事協助你成長晉升,孤軍奮戰的方式在職場團隊中是難以成功的。職場最鐵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如果你沒有利益價值誰會在乎你?老闆不養閒人,同事之間基本會排斥遠離拖後退、自私自利這一類人。
6.職場競爭難免有黑暗的一面,所謂人心難測,被打壓,背黑鍋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要學會保護自己又不得罪他人。
在我們還達不到百萬年薪高度的時候,我們除了仰視,還是可以嘗試著去摸索,總會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尋找到蛛絲馬跡。
-
3 # 冰兒Ice
百萬年薪的高管們都是什麼學歷?他們有哪些出眾的能力?
在我上學的那個年代,學歷還是一塊必須要有的敲門磚,但在這個資訊互聯的時代,只要是能抓住機會的人也可以賺到百萬年薪。比如說papi醬、李佳琦等網紅,而現在的他們也都有很好的職位papi醬百度的執行官、李佳琦也多了很多形成,娛樂節目跨入娛樂圈。
能力機會都同等重要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強烈的目標感目標:目標感強的人一定會走向成功,大多數人都有目標,但是堅持下來的又有幾個呢?大多數人還是輸在了“懶惰”。
自律自律:這也許就是抖音廣告中提到的“不合群的那群人”,總是在為理想目標而努力奮鬥著,沒有時間聊天、逛街。
縱向發展:走專業化、系統化方向
無論是哪一類成功的人,都沒有停止學習和努力,越自律的人越優秀!
-
4 # 手機使用者58782112374
這些人沒有代表性,且與大多數人無關,他們的發展沒有單一模式,不是單一因素就可以決定,不要試圖得出任何普遍性結論,誤導大眾。瞭解他們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成為高管。
-
5 # 華夏永道
一、表中可以看出,年薪前十位的企業高管,大多都畢業於知名院校。
透過對500強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調查中發現,84%的高管擁有高學歷,48%出身於985名校。
二、高層管理之所以是高層管理,是從千軍萬馬的職場中心闖出來的。無論才能,視界,才智,或許技能有必要是人中龍鳳。否則怎樣讓老闆(能給高管年薪百萬的老闆必定不是百萬收入的老闆層次)可以信任你。
三、如果你也想往高管這個方向發展,如何去努力呢?
1、提升自己的學歷
學歷的高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你的工資上。
2、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
學歷只是第一步,真正能讓下屬折服的還是你的專業能力。
3、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在職場上拼搏,孤軍奮戰是最不靠譜的。
雖然成為一名高管很難,但是以高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會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可能隨時被淘汰的財務人員亦是如此,就目前來看,財務機器人橫空出世,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就是管理會計了。要做好管理會計,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務會計的基礎知識,還應該會資料分析,管理會計要從財務的角度出發,建立資料模型,為公司的經營方針或者營銷政策提供指導。不要討厭學習,努力提升自己。抱著一顆立志成為高管的心態努力往前衝吧!
-
6 # 無非無
學歷只是職場的一個准入門檻而已,業績和能力才是獲取高薪必須條件。
就行業來說,金融,房地產還IT行業還比較容易獲得高薪。當然,一些製藥,化工等暴利或者高危行業的中高層管理,高薪也不是問題。
就容易達成百萬年薪的管理人員而言,金融行業你管二十個人,每個人月薪平均三萬以上,年薪過百萬也很容易。
IT行業,你管一百個人,每個人月薪平均過萬,你年薪過百萬也不算多;
製造行業,你管一千個人,每個人年薪四五千,你年薪過百萬妥妥的。
管屬的人均工資越高,說明要麼是行業利潤較高,要麼是業績很好,是以管屬之間的工資差距就會越大,因為管理者的重要性也由此體現出來。
若說憑專業年薪過百萬,還真需要特定行業才行了。
當然,作為業績較好的金融,保險以及房地產營銷人員,達到百萬年薪有容易。不過有百萬營收,差不多也可以帶團隊了。
百萬年薪,看似遙不可及,若是依據自己的能力和選對的專業來說,學歷已經不重要了。
但也不是說學歷不重要,畢竟學歷是創業的基礎。基礎越牢,再加上能力突出,能夠創出的業績和成就只會更高!走的也會更遠!
-
7 # 職場再出發
你如果問老闆的學歷是什麼?可能會參差不齊,既有李彥宏張朝陽這樣的北大清華高材生,也有劉永好老乾媽這樣的老農民。但如果問的是高管的話,那基本上百分之九十都是全日制大學畢業生,而且絕大部分是畢業於211及985高校的。
現實中也這樣,只要是成規模相對成熟一些的企業,除了銷售總監有可能是泥腿子出身外,其他高管基本上全都是大學畢業生,而且大多還是985、211畢業生,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年薪百萬的高管通常要具備下面幾種能力,想百萬年薪的就挨個對比吧:
1、有系統思維能力
就是想事情、做規劃、寫彙報、開大會,有自己的一套完整思維。而系統思維這個東西,沒有人天生就會,是需要訓練的。就像你學個輪滑,學個游泳,看著挺簡單,想成為自己隨手就來的技能,需要大量的正規的訓練。而正規的系統思維訓練在哪裡?沒錯!就是在學校,你做的數學題等就是訓練的一部分。而985/211畢業生經過了十多年的系統思維訓練,在這個方面是很得心應手的。
2、有專業工作能力
高管需要專業工作能力,即需要專業能力,比如財務總監肯定要懂財務,技術總監肯定技術不能太差,而系統的專業能力,通常是萌芽於學校,而形成於實踐。就是在學校裡掌握了理論,而在實戰中形成了經驗。985/211畢業生在這方面也是具有天然優勢的。而工作能力除了專業能力外,還包括各種小能力,比如寫PPT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書面溝通能力、甚至英語能力等,這些對非全日制畢業生來說難度很大的。
3、有持續學習能力
沒有一個年薪百萬的高管是容易做的,他們也天天面臨著各種新事物,新挑戰,新想法,新競爭,新圈子,新對手。又因為高管是團隊的帶頭人,他必須學習的比下屬快,至少要熱愛學習,能夠持續學習,才能保證團隊不落後。這就要求高管本人具有很強的持續學習能力。而211/985的畢業生,就是在“學習”和“考試”中長大的,他們對學習已經形成一種習慣,而且學習能力也遠超其他人,這在高考中已經被證明了。
結論是,學歷對老闆和創始人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為創業需要敢拼敢打等各種素質,而高管通常需要的是系統思維能力、專業工作能力和持續學習能力。而985/211畢業的全日制學生在這三個能力上通常具有較大優勢,所以他們成為高管的可能性最大,而現實中大部分高管也確實是畢業於985/211高校的畢業生。
-
8 # 人力資源實戰鄧玉金
我身邊好多60後、70後和80後現在是百萬年薪。我身邊有幾位80後,就是在5、6年間由10幾萬的年薪漲到百萬的。
一、他們的學歷大多是本科,或者是研究生。如果是本科的話,一般是國內比較知名的大學,比如一些211、985的院校。
二、關於他們的能力我發現他們的能力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1、比較強的學習能力。有些前沿的知識,他們願意去接觸,願意應用到工作中去,敢於嘗試。學習的意願也很強。
2、溝通能力。擅長跟周邊的人溝通,尤其是佔據資源和管理崗位的關鍵人員。
3、能管住自己的嘴。關鍵時刻,能守口如瓶。
三、平臺他們願意也能夠在比較大的公司和比較新的行業從業。
-
9 # 職場中年道
所謂高管,我個人的理解 就是高階管理人員,企業高層,但不是老闆——至少不是大股東之一,雖然手裡可能有少量股份或者期權。
俗稱,打工的。
我認識能靠打工而不是創業或者投資,獲得年薪百萬以上的真的很少,不超過一隻手。
學歷,兩個MBA,一個博士,其餘的是本科(這兩年不知道有沒有去拿個MBA)。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分析一下,究竟是哪些人成為了高管,又憑什麼拿了百萬年薪。
第一、高學歷和高薪並不等同
這裡我並不是在說什麼高分低能的問題,而是在過去的十多二十年裡,高學歷的標準一直在變。
所以那個時候,並不太需要去唸更高的學位來拼一個好的職場起點。而當時相對更高的學歷,則被那時的主流選擇瘋搶,比如體制內或者外企,這就導致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能開出百萬年薪的行業和民企,並沒有那麼多的高學歷存在。
等到這些年學歷消費水漲船高,大家開始唸叨985211了,進入好的行業、公司,取得好的職位,高學歷更有優勢了——但這批人進入職場的時間並不長,除了極個別,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晉身到百萬年薪的行業。
第二、高薪一定取決於能力嗎?
我認識的高管這層,其實五六十萬年薪的居多。但他們的能力,就真比我認識的百萬年薪的高管能力差那麼多,只有人家的一半嗎?
並不是。
他們的能力都非常不錯,學習能力強、自律性好、人際交往能力強——不是說很喜歡混圈子,而是在和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會讓人覺得很舒服,尊重人、有親和力但很有分寸感。
這是共性,沒有大到質變的量變。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收入差距?
以前我和朋友談過,職場上的收入,年收入10萬一個坎,20萬一個坎(一線城市和有的行業可能是30萬),50萬一個坎。過了50萬,下一次跳槽可能是60萬,也可能直接到100萬,和能力本身關係已經不太大了,幾乎全靠機遇。
說起來很不負責任,能拿到百萬年薪,運氣的成分是大於能力的。
第三、什麼樣的高管能拿到年薪百萬
首先,他所在的行業要有錢。
我們看得見的金融、能源、房地產、網際網路、影視、區塊鏈等等,都是有錢的行業,哪怕過手的時候落下點油星都是鉅款。。只有這樣的行業,才支撐得起高薪的職位,錢少的行業,你個人能力再強,公司掙的就那麼點,你能分多少呢?
其次,他所在的企業規模相對比較大。只有比較大的企業,才能有層層疊疊的架構出現一個高管。如果是小企業,那麼作為核心人員的高管實在太容易自己靠著能力拿到資源後自己去創業了,只有當企業的體量無法以個人力量做到的時候才會相對穩定。
另外,小企業往往只能做到整個產業鏈條上的一環,過手的錢少,利潤率再高總收入數量都有限,能分給高管的也就有限。
最後,他們所在的行業和企業,都處於成長期和發展期。這點不用太多解釋了,日薄西山混飯都有問題,何況其他。曾經風光一時的傳媒行業,現在能出多少年薪百萬?區塊鏈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又有多少年薪百萬?
第四、怎麼判斷我現在的工作能不能走到年薪百萬這一步
很簡單,去看招聘網站,去看是哪些行業、哪些企業放出來了年薪百萬的職位,然後看看你現在的工作做下去,有沒有可能達到他們的硬體要求。
另外,風口行業熱錢多,也有可能薪酬井噴。或者說暫時的虛高。
但是,這隻能判斷現在,無法預計未來。只有當整個國家,整個行業,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在其中的人才會水漲船高,個人能力完全無法抗衡歷史洪流。
我們不斷打磨自己,只為了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有可能抓住那個機會。到底能不能抓住,但盡人事,各安天命吧。
-
10 # 陳知穆10
一、表中可以看出,年薪前十位的企業高管,大多都畢業於知名院校。
透過對500強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調查中發現,84%的高管擁有高學歷,48%出身於985名校。
二、高層管理之所以是高層管理,是從千軍萬馬的職場中心闖出來的。無論才能,視界,才智,或許技能有必要是人中龍鳳。否則怎樣讓老闆(能給高管年薪百萬的老闆必定不是百萬收入的老闆層次)可以信任你。
三、如果你也想往高管這個方向發展,如何去努力呢?
1、提升自己的學歷
學歷的高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你的工資上。
2、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
學歷只是第一步,真正能讓下屬折服的還是你的專業能力。
3、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在職場上拼搏,孤軍奮戰是最不靠譜的。
雖然成為一名高管很難,但是以高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會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可能隨時被淘汰的財務人員亦是如此,就目前來看,財務機器人橫空出世,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就是管理會計了。要做好管理會計,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務會計的基礎知識,還應該會資料分析,管理會計要從財務的角度出發,建立資料模型,為公司的經營方針或者營銷政策提供指導。不要討厭學習,努力提升自己。抱著一顆立志成為高管的心態努力往前衝吧!
-
11 # 臨床醫學小知識
1.看年齡,有的是年輕有為,年齡很小就名牌大學博士畢業。有的是很早到一線城市打拼,銷售出身。
2.他們的能力是不能一個一個列出來的,最關鍵的是付出和回報成比例的。總是要出差,總是在開會,總是在加班。
3.他們承受壓力的能力也比較強。
4.他們的口才很棒。
5.腹中有知識,懂很多,腦子想法多。
....很多優秀品質的
-
12 # 黑色素說
百萬年薪,首先得看是什麼行業,拋開行業空談年薪基本都是扯淡。
在網際網路行業,百萬年薪就是一個30歲左右資深產品專家的水平。之前微博上的熱帖其實比較真實:32歲的阿里P8男相親征婚,一年就可以拿現金和股票170萬!
在金融行業,百萬年薪的人,大抵是工作了10年以上的資深客戶經理、銷售、風控人員、產品經理。
在民營製造型企業,百萬年薪的難度就高了,非得是一個大的區域總監或者總經理級別才行。
那麼國營上市公司呢? 翻翻它們的年報,CEO, CFO, CTO的年薪也就七八十萬的樣子。
可見,決定一個行業薪酬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其實是行業的平均利潤水平,以及這個行業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驅動。
回到題主的第一個問題。高管都是什麼學歷?
學歷這個東西,只是一個敲門磚。進了大門之後,學歷的加持作用就不大了,以後修行全看個人。
如果您是清華北大畢業,最多也就是飯局閒聊之間牛逼兩下:老子當年是XX省狀元。
舉幾個現實中的例子。工行的易會滿行長就是杭州金融專科學校畢業。
色素先生以前認識的一位銀行首席,是香港成人大學畢業,但不影響人家拿大幾百萬的年薪。
我們有時也常會見到一位畢業於交大的主管,手底下帶著一幫牛津劍橋的碩士幹活。
當然這也側面證明了如今的就業門檻越來越高,學歷的含金量在縮水。
那麼這些高管有哪些出眾的能力呢?
最重要的是思考能力,能看得清複雜事情的本質。在上層有人脈背書,對下能夠看透下屬的訴求。
其次是溝通能力。簡單點說,就是能把上級領導的意圖和規劃,準確無誤的貫徹到下面去執行。這是一種藝術
最後才是業務和專業能力。
關注@黑色素先生,每天幫您層層剖析各類經濟、商業、金融問題,千萬不要錯過哦。
-
13 # 財經交易女俠
雖然農林牧漁很好,但是平均年薪不高,再怎麼四捨五入也達不到百萬。不過老老實實紮根基層,推廣科學施肥方法,培育有機食品也是人生一種高尚的境界。
如果追求百萬年薪,就要看這些年熱錢都湧向了那些行業,比如:
1.私募基金:做個私募基金的投資總監,還是有可能做到年薪百萬的,當然上面還有董事經理,還有合夥人
2.投行:剛入行的畢業生做分析員,只要夠努力,不用太久也能年入百萬。但是投行工作壓力超大,工作時間長,而且行業門檻較高,遠東都來自北,清,復,交,等。看來高考就會為某些人關上了通往百萬年薪的大門。
3.網際網路行業:高階程式設計師,會很多種程式語言,精熟於某一個領域,有口才,也有表達能力,有人脈,如果運氣好,跟對了團隊,也可以很多年達到年薪百萬。
回覆列表
你是為職場而生,還是為老闆而生?假設有一個機會給你一個百萬年薪的崗位,你能否勝任?拿百萬年薪的人到底不同在哪裡?小白的有限經驗來剖析一下,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什麼?
為什麼那些知名企業的一些高職年薪將近百萬,甚至幾百上千萬?他們憑什麼那麼貴?你疑惑嗎?多少人的職業夢想是成某個領域的精英群體,但能真正擠進去的卻是鳳毛麟角。同樣是努力工作,但是收入和價值卻是天壤之別,你是不是很好奇他們怎麼登上那個金字塔的? 我也好奇!
我們也總是在模仿,在學習,希望可以到達他們的高度,可大多數人窮盡力氣都難以企及。是我們不夠努力還是不夠運氣?
我曾遇到過的一個名企運營總監,他說話惜字如金,往人群中一站總是格外矚目,似乎渾身都散發一種無形的魅力,可能就是常人說的氣場。他總是非常認真聽完下屬說的話,然後快速給出精簡又有專業價值的建議或者指示,而情緒的表達也是恰到好處的微妙,下屬可以輕易在他的隻言片語和麵部表情中讀出贊同、肯定、疑惑、顧慮、否決的各種態度。他的話總是能讓人感到與眾不同的分量。
就如同我上面所說的,我們往往能看到的或者最看重的就是結果的表象。我們總是看不到或者忽略過程,但其實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它是指引你通向目標的途徑。
然後,總能發現一些相似之處:
1.學歷背景大多數為大學本科以上,有良好的教育基礎,又並非研究生博士生,後續他們大多有進修的經歷。
2.晉升道路大部分是火箭式的,不是傳統一級級晉升,而多是跨部門跨級晉升。他們一般都受老闆的特別賞識,高度信任,並賦予很多權利和機會。並且大多數人都曾有任職過總經理秘書或者總監助理職位的經歷。
3.都有過做大專案經歷,具有很強團隊管理能力,並在專案中直接給公司帶來巨大利益,比如透過專案直接降低公司鉅額成本,對公司管理制度進行最佳化或大刀闊斧的改革,引領開拓新市場業務等等。
4.為職場而生,不為老闆而生。公司需要的專案完成後,假設沒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成長機會,他們會帶著專案離開或者帶著專案經驗到下家公司成為談判的資本籌碼,而本任老闆不但不生氣非常理解並給推薦信,我理解為價值保質期已到。跳槽也是他們快速成長和職場財富升值的渠道之一,而獵頭就是助力他們的跳板。
5.參加比較多的職場專業培訓和學習,並對非專業領域知識進行補充。多數公司都會透過專業培訓機構為高職人員提供相應培訓課程,以期更好的為公司創造價值。側面也使高職人員綜合能力更強更專業。
6.個人能力魅力上看,他們比一般人都自律,注重時間觀念,有一套自己的高效工作方法,專業能力都很強,做事雷厲風行,果斷決伐,都非常具有野心和計劃性。尤其擅長危機公關、風險事件處理。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察所得淺顯看法。職場上想成為百萬年薪的精英難度很大,但還是借鑑一些地方去努力。至少我們可以學習幾點簡單操作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在職場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長:
1.找一個賞識你的上司或老闆,你才會有更多機會施展拳腳。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2.如果在現有職場上沒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空間,請果斷跳槽,不要混日子。不走對老闆來說可能是忠誠,但確是在害自己。要知道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少了你老闆不會死,但可能你會因為沒有成長而喪失鬥志。職場成長最怕溫水煮青蛙。
3.堅持學習知識或者技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深耕,如果自己不夠優秀,可能給再多的機會也難以抓住,職場競爭遠比你想象的要激烈,因為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難以替代,我們要做到的就是難以替代。同時也要在感興趣的一些領域學習,儲備知識和技能。給人生更多可能性的選擇做鋪墊,一生那麼長,你不能保證自己會不會轉行或者創業。
4.學會用合理的方式向你的上司和老闆提升職加薪,你才能知道自己在上司或老闆眼裡到底值多少價值,所謂旁觀者清。但老闆往往又不會主動給你加薪升職,如果不主動那就會被動,會陷入明明很努力,為啥老闆看不見的困局!
5.恰當處理好人際關係,學會借力助攻,讓同事協助你成長晉升,孤軍奮戰的方式在職場團隊中是難以成功的。職場最鐵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如果你沒有利益價值誰會在乎你?老闆不養閒人,同事之間基本會排斥遠離拖後退、自私自利這一類人。
6.職場競爭難免有黑暗的一面,所謂人心難測,被打壓,背黑鍋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要學會保護自己又不得罪他人。
在我們還達不到百萬年薪高度的時候,我們除了仰視,還是可以嘗試著去摸索,總會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尋找到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