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7
回覆列表
  • 1 # 育兒專家wendy

    安全感作為一個重要概念,曾引起眾多心理學家的關注與研究,馬斯洛指出:心理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在(或將來)的各種需要的感覺」。埃裡克森指出個體發展的早期是建立對世界信任的關鍵期。

    孩子缺乏安全感經常會透過一些外顯的行為表現出來

    1. 缺乏堅持自我的自信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會堅持己見。特別是孩子覺得可能會遭到父母的反對或失敗時,更加容易妥協,表現出逃避、順從傾向與行為,或表現出缺 乏自己作出決定的能力、膽小甚至自閉和離群。遇到事情是可能會說“我不知道”,或者乾脆一言不發等著父母來替他作出決定。具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嘗試和父母溝 通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嘗試為問題的解決而爭取必要的力量。

    2. 說謊或者隱瞞事實

    當面對令人不悅的事情時(如丟失玩具、打破花瓶或不公平的遊戲),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容易說謊或隱瞞事實.因為他害怕父母知道真相後的反應。當面對父母時,就會低著頭看著地面,聲音細弱遊絲或者根本不說什麼。或者故意用很大的聲音,裝作自信的模樣說出真相。

    3. 不敢表露真實的自我

    缺 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敢表露真實的自我,會極力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可能會表現格外彬彬有禮、順從聽話。有時,甚至表現出受虐的傾向、病態的自卑等行為。而自 信的孩子不會為了取悅家長、其他人而偽裝自己,他可能會毫不隱瞞地表達自己的真實需要和喜怒哀樂,不會為了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

    此外,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表現出諸如對很多事物的恐懼、對他人不信任、焦慮不安等行為,有時會表現出對父母、家人和同伴孩子之間的怨恨.甚至敵視的行為。而具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多地會表現出對他人抱信任、友好、熱情的態度。

    幼 兒內心的不安,往往透過吮手指、咬指甲、吮被角、吮衣角、‘偷’東西、撕衣服、撥頭髮、發脾氣、惡作劇、摔門、敲桌椅、炫耀自己、刻意尋求別人的注意等強迫行為、戀物行為、攻擊性行為、破壞性行為、報復性行為或殘忍性行為來宣洩和緩解內心的不安情緒。這些行為往往由於受到不明真相的教育者的錯誤的懲罰,而 進一步變本加厲地走向惡性迴圈,導致更為嚴重的安全感缺失問題。

    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 認同並關注嬰幼兒

    父 母應該積極關注嬰幼兒的需要,認同孩子。嬰幼兒的安全感主要來自於親人,尤其是自己的母親。父母如果愛孩子,就應該對孩子充滿信任和認同,讓孩子在認同下 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增強安全感。現實中我們卻常常看到孩子被大人拿來作比較,「這個孩子怎麼長得這麼醜啊」「他家孩子怎麼那麼聰明啊」等等之類的話常常在 我們耳邊縈繞,有的家長認為:真實的自己不值得愛,夠好的自己才值得愛;也因為這樣,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不值得愛。投射到孩子身上就變成:真實的孩子不值得愛,夠好的孩子才值得愛。其實,真正愛孩子,父母必須從改變自身開始。父母必須對自己有信心,學會愛現實中的自己,才能感染孩子,孩子才會有安全感。

    2. 理性地愛孩子

    父 母要學會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每個父母無疑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懂得如何正確去愛孩子。不理性的愛只會讓孩子不安全、不快樂。作為父 母,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不要認為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物質環境就是愛孩子。作為父母,要懂得關注嬰幼兒的 生理和心理需要,並及時給予反饋。尤其是在0-3歲這個階段,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經常撫摸、親吻嬰幼兒,常常用溫和的目光與嬰幼兒進行交流,多對孩子微 笑,積極開展親子游戲,建立親密親子關係,滿足孩子的安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能積極敏感地關注孩子發出的各種訊號,及時給予滿足與反饋,孩子就會感到溫暖和安全,親子之間也會形成信賴,相處融洽。

    3. 讓孩子做完整的自己。

    父 母要敢於放手,鼓勵孩子在行為方面的自主和獨立,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替代,讓孩子做完整的自己,自己去發展各方面的能力。2-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了自主 性發展的要求,在環境安全的前提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勵孩子探索和創新,不要把孩子封閉在狹小的空間,要讓孩子走出去,參與 同伴遊戲,讓其在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成功和失敗。透過這些成功和失敗的體驗,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就能更坦然地面對失敗,受挫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安全感也會建 立起來。目前我國家庭結構中核心家庭居多,許多孩子的主要玩伴是家裡的玩具,然而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有同伴交往的需求,父母應該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條件,多帶孩子出門,讓其有機會和同齡人玩耍、遊戲。當然,父母也要對嬰幼兒的一些不合理行為加以限制,對嬰幼兒的不合理需求正面拒絕。

  • 2 # 豆媽親子營

    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安全感,首先家長自己要做到有安全感,不要充滿焦慮。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可以感受到我們的焦慮。這種焦慮的傳遞會讓孩子產生害怕和恐懼。父母內心平和,按照孩子發展的特點軌跡來幫助引導孩子,不打擊、不漫罵、不急燥,靜待花開,自然就可以收穫一個自信和充滿安全感的孩子。

  • 3 # 溫柔伊刀

    自信心和安全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尤為重要,這將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和孩子對幸福的感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育兒中的一件小事。

    一、

    暑假的一天,兒子要去學游泳了。出發前,他低垂著頭,有些鬱鬱寡歡,沒了頭兩天的興奮勁。

    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教練說他太緊張了,渾身硬梆梆的,不夠放鬆,如果繼續這樣的話,即使學一個月也學不會。

    我明白了,他是擔心學不會。我們選的是一對五小班,他是這幾個孩子中最大的,如果別人都學會了他卻沒學會,他會覺得非常沒面子的。

    我儘量用輕鬆的語氣說:“兒子,沒事,我們報名的時候,教練已經承諾過了,包教包會,不用擔心。你就只管記住教練教的技巧,遊的時候儘量放鬆,其他什麼也別想,一定沒問題的。”

    “真的?包教包會?”兒子這才抬起頭看著我,眼睛閃著亮光。

    “當然,去吧,放鬆點啊。”我微笑而肯定地回答。能感覺到他鬆了口氣,開心地出門了。

    他學完回家,我看他挺高興的樣子,就問:“今天進步挺大吧?”他說是,進步非常大。

    二、

    為了進一步鼓勵他,我跟他講了自己當初學車的經歷。我告訴他:剛開始真是太痛苦了,覺得自己像個白痴,怎麼也掌握不了,好幾次想打退堂鼓。但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用心琢磨教練講的內容,勤學苦練,慢慢就找到了感覺。我是最不被教練看好的一個,卻是四個人當中唯一全部科目一次透過的。再回頭看,那些痛苦和困難,真的不算什麼。只要堅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掌握。

    “嗯嗯,我會堅持的,我一定能學會。”兒子的臉上寫滿了信心。

    每個人都有怯懦無助的時候,何況是孩子,這時父母的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句勉勵和安慰的話,就能讓他們消除焦慮,鼓起勇氣,滿懷信心地往前衝。

    三、

    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到快樂又自信呢?其實很簡單,只要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安全感,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安全感是最重要的生命質量指標,也是衡量一個人幸福程度的最大要素,父母孩子莫不如此。

    兒童時期對安全感的感受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在兒童時期沒有獲得良好的安全感,那麼他有可能一輩子都擺脫不了不安全的心理陰影。

    孩子的心裡若有不安的土壤,輕則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性格壓抑;重則會萌發出許多的恐懼,並可能最終演繹為不幸。而這就相當於毀掉了好好的一個孩子。

    四、

    心理學家指出,從生命體形成到孩子個體發育成熟,這期間最需要的是安全感。這種生命最初的安全感被稱為原始安全感。

    孩子的原始安全感,是父母給予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如果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照顧孩子是有十足把握的,但是他們不知道自身的焦慮也會給孩子帶來情緒障礙。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了錯或碰到困難時,父母要儘量心態平和,語氣平靜地幫忙分析問題,鼓勵他們,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

    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永遠愛他們,不用擔心,不用害怕,勇敢去做,明天會更好。

    擁有安全感的孩子,心中充滿自信和陽光,淡定而超然。

  • 4 # 幼兒向媽

    我個人認為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主要的是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有安全感才能正確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關愛是培養安全感的首要條件,當孩子覺得無論他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犯了什麼錯,回到家裡都不會受到惡語相加或棍棒伺候,而是幫自己解決問題的父母,這樣孩子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才不會害怕退縮。

    當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自信心的產生是水到渠成的事。父母要做的很簡單,只要在孩子取得成功時誇誇他,鼓勵他。當孩子對某件事情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時,不要打擊孩子。當孩子犯了錯或受到挫折時,父母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所在,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 5 # 育兒不迷茫

    都說自信的女人最美麗,同樣自信的孩子也是美麗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有一定的依存關係,缺乏自信是因為安全感不足,有了安全感孩子才會變得自信。自信心表現在平時的一舉一動,在人前大方勇敢,敢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願意和別人交流溝通,這些都需要足夠的安全感做支撐,所以做父母的就要用心了,用心的陪伴,耐心的傾聽,合理的關愛,讓孩子從心裡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駕車意外撞死了我的仇人,我怎麼證明這只是交通事故而非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