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ason在英國
-
2 # 錢自湧
復興傳統工藝美術成為了一種潮流,各路文人藝術家收藏家都在吆喝著要振興傳統工藝,似乎到處都是雞血滿滿的理想主義者,個個都向往著詩與遠方,且迫不及待地要過一種文藝且高雅的慢生活。我也曾為此激動了好一陣子,可是當我試圖加入這股力量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從來就沒有成群結隊的理想主義者,在這片吆喝聲中,除了虛無的熱鬧我幾乎感受不到任何跟「慢」跟「雅」有關的「靜」。而一旦沒有了「孤獨」作為創作的背景,我不相信在熱鬧地圍觀中能產生出一流的作品。
無疑,從母體文化中尋找出路是最明智的選擇。只是在大家打出「復興傳統工藝美術」這個口號之前,卻並沒有想過給手藝人一個成長的空間,也沒有人關心過他們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然後就迫不及待地要向世界展示我們的精神文明瞭。更現實的則是想急切地開啟市場。當然,確立文化自信以及開拓市場並沒有什麼好批評和質疑的,可在此之前我們不能無視手藝人的生存現狀以及他們的心理渴望。文化藝術能否繁榮興盛,首先得從關注創作人開始,這是常識。而手藝人作為一個創作群體,卻從來沒有被真正地尊重過。微薄的收入就是最直觀的體現。如果不是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強烈的創作慾望,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傻到要以手藝為生。
坦白說,如果沒有母親的緣故,我可能永遠都不會關注手藝人這個群體。雖然手藝人也屬於創作群體,但是比起設計師和藝術家來說,手藝人更像是產品的高階加工者。在所有的創意人群中,手藝人受到的尊重程度是最低的。這其中的原因有四:
1.「技藝不及思想高階」的固有觀念註定手藝人的社會地位不會很高。
2. 在更多人的觀念裡「技藝」主要意味著服務,而在我們的文化裡其實並不尊重那些具有服務性質的職業。
3. 在工業化之前,將「技藝」與「實用」捆綁在一起的「常識」在壓迫著手藝人的創作自由。於是在生存的壓力下,手藝人很難有機會獲得更深入的審美教育,「製作」遠勝過「創作」。
4. 大眾的審美需求普遍太低,因此從事創意行業的積極性也很難被充分調動起來。年輕人就更不願意加入傳承的隊伍了,發展也無從談起。
-
3 # 嶗山隱士3
雕刻的手藝人正在被電腦木工機械所代替,雖然陷予競爭的大潮之中,真正的手藝人還是有市場的,但危機感還是應有的。
-
4 # 玉雕馬師傅
雕刻是傳統手藝,也是老祖宗留下非物質文化財富,還需要工匠師傅們發揚吃苦耐苦,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傳承下去。理由是:
一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代替了手工,這也是當代的潮流,不可逆轉,但兩者也需要緊密配合,共同發展的。機雕好處是快省時省力,比較便宜,收藏價值低。但它雕刻出工藝品死板沒有靈氣還需專業雕刻師傅修。這樣人機結合何樂而不為呢?
二機器是沒有靈魂的,還沒有那麼先進,只能雕刻平面傳統的題材,比始俏色利用,遮裂等等還是完成不了了,這就需要人工雕刻。這是機器所不及的。所以雕刻師傅不必自暴自棄,變壓力為動力,還要繼續傳承下去。
三比如高階的翡翠,白玉,獨玉等大擺件的透雕還需人工雕刻,機器是雕刻完成不了的,我們不要跟風做小件,要向大件上發展。有創新,要以小的成本換來大的收益。名利雙收後,何愁不發財。
四傳統雕刻技術也要有所提高,努力學習,提高技藝做到精益求精。這樣手工雕刻的工藝比機雕貴,喜愛者和收藏者心理也能接受。慢慢購買者思想也轉變過來了。
五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雕刻手藝人有的改行去別的行業發大財了,有的做主播,有的搞房地等等,真正從事雕刻手藝也少了,所以不必擔心,飯碗還是打不破的。
六雖然這幾年古玩玉雕市場有些低迷,但雕刻手藝人也不要消極,市場本來就是有高有低,這只是暫時的,風雨過後總見彩虹。
所以雕刻手藝人要調整思想,端正態度,努力學習,提高技益。把這個老祖宗留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我也是雕刻手藝人,這是我的雕刻
-
5 # cqlhdaq
機器雕刻確實對人工雕刻發起了很大的衝擊,但並非完全衝擊,只是對雕刻工藝人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機器雕刻只能體現共性的東西,而手工雕刻更能體現個人的價值。
-
6 # 九華山雕刻設計師
我是一名從事泥塑,木雕(古建,佛像,傢俱)的雕刻師,以前雕刻都是一群人五至六人很正常的,自從有了數控雕刻後,很多數量大的雕刻活,都讓電腦雕刻幹了,這有少數活電腦不好做的事,人工在雕塑。很多人都紛紛改行了。但是少數雕塑師父還是要繼續幹下去的!
-
7 # 木本手工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雕刻手藝人面對的問題。應該是大多數手工藝人都在面臨的問題,何去何從?
我是做木藝手工的。以下說說自己的看法,不對之處請指正。
其實很多手工藝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包括我自己。我們不可能成為什麼大師。一個草根手工藝人,但我們的夢想就是透過做自己喜歡的手工藝來改變生活!可現實與夢想確有很大差距,我們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覺得現在的手工藝人你得會展示自己,不管文章或是影片,只有這樣才會有出路!否則不管你做得再好也是徒勞!可有多少手工藝人能寫文章?能做影片?究竟是要做手工藝還是要寫文章或做影片?
就回答這麼多吧!或許沒有回答到正題上。但也是雕刻手藝人與手工藝人該何去何從以及值得深思的問題。圖片是我的手工製品。
-
8 # 玉佛緣345
雕刻手藝,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最流行的一種手工手藝之一,一直流傳幾千年,直到現在越來越普及,參與的人越來越多。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科學的發展,機器雕刻代替了大部分人的手工程式,而且雕工準確,功效大大提高,人工用的越來越少,除了少數雕刻高手外,大部分雕刻手藝人,處於被淘汰的境界!
雖然中國的傳統要興起,但是我覺得這個行業,大部分的一般手藝工人,應該選擇另外的謀生路!
個人的看法,不代表正確!
-
9 # 詩渡石光
就當下市場而言,傳統的雕刻手藝,面臨電腦機器雕刻機(機工)的挑戰。我認為確實會有很大影響,隨著市場認知的提升、遊動投資資本的轉移、消費者的理性成長,會逐步形成兩個層面,一是中低端市場由機工霸佔;一是對藝術和材質要求相對較高、傳統技藝精湛的設計創作。所以傳統的熟練手藝人仍會有生存的空間,但對其的技藝要求也會更高。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關鍵在於藝術創作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基礎積累,特別是文化底蘊的培養,這不是簡單的工具更新換代,或是設計圖稿的抄襲就能輕易替換掉地。如今,雕刻加工彷彿容易了許多,但實際上增加的多為普貨,精品仍然不能完全擺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簡單八字所蘊含的功夫。真心希望雕刻師加強自己的修為,深厚功底,不斷地創造出令我們心曠神怡的作品,感受到這世上的美麗。分析下具體原因。
一、 “機工”作品,雕刻精美,極少出現誤差和瑕疵,在不太的尺寸,往往可以完成複雜的內容。它有幾個優點1、成本優勢非常明顯。我們舉個工費的例子:雕南紅的熟練師傅,一般過得去的小件需要大三到小四,稍微有點名頭,就得中四;好的料子,起步是以大三位數克價來算的;和田玉、翡翠、珊瑚、綠松、壽山石等,哪樣也不會比此價格低。而機器雕刻,不用糾結師傅名氣大小,一件就兩位數,再費機器的工,也超不過小三,活還玩得乾乾淨淨。“機工”的存在,把幾乎純手工的行業,變成了工業生產。2、新的原材料大量出現:和田玉中的俄料、韓料,文玩石中的緬料、寮國料、南紅中的非料,巴西、印度、歐洲等地的其它各種材質,都要轉換成商品,資本是要算利息和利潤地,能不急嗎?機工有了大展身手的時候。3、大量從業人員的湧入,不少沒有美學基礎弱和雕刻功底差的人,操作起機器來,多快好省,也能過過當雕刻大師的隱。4、機工的高精準度可以雕刻小於1個絲的點,頭髮約有7個絲粗。對一些光靠人工需要花極大精力去雕刻的原料和作品,無疑機工的幫助有重大的意義,它解除了簡單重複的機械勞作,此點也是我唯一較能認同機工的一點。
二、手工與機工在作品表現上仍有所區別。這不是說機工作品千篇一律,是工業化產品。而是雕刻本身是一種藝術。從藝術性來說,人手的創造力是機器比不上地。如同書法繪畫,創造的過程中是能傾訴情感地。何況機工還是依靠人工的設計指令。現在經常提匠人精神,雕刻就不能缺。
這裡插一個與“機工”有點相關的話題,現在畫壇流行一種超寫實主義的作畫方式,可以把人的毛孔,鐵器上面的鐵鏽,畫得與放大鏡下的照片細節相比都毫無差別,時人稱之為神。神者神矣,技法而已,藝術性何在?當然,機工作品並不完全等同於廉價品,只是欠缺創造力和藝術活性,導致觀賞性、趣味性、收藏性大大降低。機工有全機工和半機工之分,機器承擔了主要工作,剩下很少的一部分,要麼是機器無法完成,要麼由人做點邊角修飾工作,也是很多機工作品混淆觀眾判斷的一點小手段。
三、目前機工工藝存在著一些無法克服的問題:1、雕刻模板設定後,不能根據操作程序,發現和解決問題,無法應付突發情形,比如隱裂、材質變性。2、巧雕的實現。化瑕為瑜,因料施法等工藝手段,機工無力。3、立體、隨形的材料只能手工雕刻,現在機工還不好做,因為機工通常是淺浮雕,後期修型太麻煩,且很難達到和諧統一地完善作品。4、一件好的模板必會有人模仿,這會衍生出許多一模一樣的作品,使其喪失藝術品的珍貴性。
機工也許能達到手工工藝無法實現的技巧,完成最終地超越,特別是3D技術的應用。但即算如此,也應該是人的自我超越吧,機器總歸是人改變和完善自我以及世界的工具。
我們不迷信手工,不迷信大師,但我們確實能從手工品那裡得到更多欣喜,更多感動,這是機工暫時還不可能帶來的體驗。
回覆列表
雕刻手藝人代表著一種非物質文化。除了從國家層面應做好相應的保障之外,手藝人本身更應學會堅守本心,做好每一件工藝品。機器可以做很完美很精細的工藝,但是它是沒有靈魂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