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劉禪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真的無能嗎?
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簡單說

    說實話,劉禪不能說扶不起,要知道劉禪可是在位41年,而且在整個魏蜀吳,蜀國的政治是最穩定的,甚至可以說,劉禪在三國皇帝裡面是做得最好的。只是最後蜀國是在劉禪的手上獻出去的,可是那個時候,劉禪又有什麼辦法呢?

  • 2 # 瓶砸啊

    《三國演義》篇八十五回這樣寫道:“卻說蜀漢後主劉禪,……皆聽諸葛亮裁處”。由於劉禪信任諸葛亮,所以劉備死後的這一時期,在後主和諸葛亮精心治理下,蜀漢又有昇平之勢,軍事上有建興元年平定魏調來取西川的五路大軍,繼而又有平定南蠻,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重大勝利。使魏人膽寒,東吳不敢側目。這些事實足以證明劉禪已被諸葛亮扶起。諸葛亮不愧一代名臣賢相,他為報先帝知遇之恩,不辭勞苦,精心扶助後主治國。《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寫道:“卻說諸葛丞相在於成都,……財盈府庫”。這種人民豐衣足食,經濟繁榮,軍事力強大,人民安居樂業的後主政權,在中國封建社會實為少見。試問,曹魏有這種國泰民安的景象嗎?沒有。此時曹魏內部君臣不和,爭權奪利;東吳派張溫入川與後主結盟,一方面是出於保全自己,實際上是迫於後主政權強大的緣故。歷史上的“光武中興”,“文景之治”也不過如此。難道面對這種蒸蒸日上,上下和樂的後主政權,我們仍然堅持“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嗎?”那我們豈不違背了馬克思主義歷史的地辯證地看問題的觀點了嗎?我們豈不是太苛求古人了嗎?

    後主政權的興旺,關鍵在於諸葛亮“親賢臣,遠小人”的扶助政策,他不負先帝託孤之願,處處為後主政權著想,而劉禪也不忘先父遺言:以“父視丞相”。《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寫道:“……孔明出班上‘出師表’一道。……恢復漢室,更待何時?’”由此可知,孔明與劉禪親如父子,後主事丞相如父,丞相助後主不辭勞苦,夙夜未忘先帝遺志,一心為後主完成統一大業,以扳先帝知遇之恩。諸葛亮是名傳千古的賢相,在他扶助下的劉禪也不失一位善於納諫,遵循治國之道的國君。《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回寫道:“……孔明回到成都,……皆抑其恩德。”“……時建興十二年春二月,……臣之願也’”。這不僅說明了在諸葛亮輔助下蜀漢政權的興旺景象,也反映諸葛亮獨道的治國方法及其盡忠竭力,為劉漢政權肝腦塗地,再所不惜的精神和意志。

    這一時諸葛亮竭力盡忠,扶持後主,後主以父之禮對待諸葛亮,君臣志同道合,互相信任,互相關心,蜀漢政權呈現出興旺景象。這一時期的“阿斗”確實被諸葛亮扶起來了。

    諸葛亮死後,特別是尚書令董允的去逝,蜀漢政權中能扶助阿斗的人基本上沒有了。後來劉禪信任宦官小人黃皓,以至“樂不思政”。蜀漢政權在諸葛亮死後敗落得如此快,關鍵在朝中,再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盡心竭力、足智多謀的能人來扶他。

    試看看孔明的繼承人姜維便可以知道這一點。《三國演義》中多次借魏軍將士之口說:“姜維深得武侯之術”。其實這話未必屬實。(《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四回)如果說“姜維深得武侯之術”,那麼他怎麼連“君臣不和,必有內變”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四回)的道理都不懂?怎麼連“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的道理也不懂?(<論語>季氏將伐顓臾)”在“賢人漸退,小人日進”的危難關頭,姜維為何不先搞好關係,消除君臣之間的懷疑,理順朝政,然後圖外呢?劉禪本是才能平平的國君,再加上才能平平的輔助者,蜀國安能興旺?因此,這時的劉禪不是扶不起,而是扶持者低下無能。

    讓我們再看看姜維吧,當他回成都,知道宦官小人黃皓從中作亂時,他也沒理智地處理好此事。特別是當“黃皓哭拜維曰:‘……某命繫於將軍,惟將軍憐之’。言罷,叩頭流涕,維忿忿而出……”。(《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五四)黃皓固然該殺,但身為一國萬軍之主將的姜維,“忿忿而出”豈能挽救危難的蜀國?這種做法有失大將風度和輔臣深謀遠慮的氣質。黃皓是一個為私利鑽營的小人。如果這時姜維以好言託之,施以小利,然後一步一步圖謀他,於國於己必然都有好處。從前魏延來投劉備時,諸葛亮深知魏延乃反覆無常之人,久後必反,要殺了他,劉備認為魏延來降“殺之不義”。孔明並沒有強求劉備,而是藝術地利用了魏延“勇猛”這一長處,為蜀國效力。後來還施以魏延大將軍之職,魏延雖手握重兵,但在諸葛亮面前卻服服帖帖地為他效勞。從孔明和姜維處理他們不喜歡的人這件事情上足以說明“姜維深得武侯之術”的不實際。也足以說明劉禪並非不能扶,而是沒有能人扶這一事實。

    姜維“忿忿而出”之後,他並沒有採取有力的措施,誓死勸諫後主“親賢臣,遠小人”,而是走上了“託屯田姜維避禍”的道路。試想想:姜維身為孔明的繼承人,手握重兵,不盡忠竭力地輔助後主,卻走上了惜身避禍的道路,這樣的人怎麼能扶起劉禪?姜維避禍之後,黃皓等更得後主信任。正如“素絲無常,唯聽謀之”的道理,後主被宦官迷惑成為一位昏君,以至後來“樂不思政”。主要在於諸葛亮死後,他的繼承人,特別是姜維的無能造成的。

    如果說劉禪是先天的昏君,國破家亡是他的必然結果,“樂不思政是他的特質所定。那麼在諸葛亮扶持時期,他為何一度親近賢臣,辛勤問政,蜀漢又為何一度興旺?因此,劉禪後期的腐化,蜀國的破滅,關鍵在於沒有能人,沒有像諸葛亮那樣足智多謀、盡心竭力的賢人扶持的結果,而不是後主不能扶。

  • 3 # 剛子聊歷史

    說到蜀漢的後主劉禪,他絕對算得上三國中的一線人物了,這並不是說他有多大的作為,而是他的知名度絲毫不輸那些大咖。

    關於他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扶不起的劉阿斗和樂不思蜀的典故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劉禪作為蜀漢後期的當家人,真的是“爛泥扶不上牆”嗎?

    阿斗雖然是個“富二代”,但他的童年時光其實很心酸。

    公元207年,劉禪出生於新野。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時候他的老爸還處於寄人籬下的局面,被人追得到處亂跑,實在沒辦法才跑到這麼個小城裡躲著。

    但好景不長,第二年曹操又拎著刀來追他,這時候的劉備是肯定不敢和曹老闆叫板的,接著逃命吧。

    慌亂中,劉備把老婆甘夫人和兒子劉禪都丟在了荒野中,幸虧有“四叔”趙子龍的捨命相救,劉禪這才避免填埋於溝壑的悲催命運。得救後的劉禪還被老爸利用了一把,被狠狠的摔在地上。

    三年後,劉備正忙著進攻西川。作為養母的孫尚香想趁機把劉禪偷到東吳去,關鍵時刻又得感謝趙子龍“截江奪鬥”。如果劉禪真到了東吳,估計“碧眼小兒”不會善待他。

    總的來說,早年的劉禪過得十分悽慘,老爸劉備天天忙著打江山,沒空管他。親媽早年為了保他也投井自殺了,劉禪就像一個沒爹沒媽的野孩子一般。

    親爹沒了,又來個後爹管著他,劉禪只是一個“木偶”皇帝。

    好不容易長到17歲,老爸劉備因為太自負死在了白帝城,劉禪作為唯一的候選人順利登上皇位。按說十七歲也可以當家做主了,畢竟那是個英雄出少年的時代。

    但老爸在臨死前給他安排了“後爹”繼續管著他,雖然老爸的初衷是好的,但這不利於劉禪的成長。劉備白帝城託孤明確的告訴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意思就是老爸要死了,不放心你,給你安排個後爹,你要老實聽話。

    在相父諸葛亮主事的11年中,劉禪基本上是個“木偶”皇帝,只負責在聖旨上蓋玉璽。相父的能力自然不用懷疑,但人都是有缺點的,諸葛亮的對權力掌控癮很大。不論大事小事都要一一過問,這樣就造成劉禪沒有學習積累經驗的機會。

    那麼劉禪就不能反抗嗎?這時候還真不能惹相父不高興,畢竟諸葛亮掌握軍權多年,如果他有異心,不是沒可能踢掉自己,“自立為成都之主”。

    後爹也沒了,該自己大顯身手了。

    公元234年,相父諸葛亮也死了,雖然臨終前也給劉禪安排了後爹“蔣琬”和“費禕”。但劉禪開始接觸一部分國家大事了,這個時候劉禪已經快到而立之年了,更關鍵是在這之前他完全沒有當家做主的經歷,而且自己的手下還在搞“黨派之爭”。

    一派是大太監黃浩,另一派則是尚書令陳祈為主,劉禪雖然很頭疼,但他還得依靠這些人幫助自己出謀劃策。蜀漢本來底子就薄,前些年相父不停的北伐,更是讓蜀漢積重難返。

    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劉禪艱難的維持著老爸劉備留下的家業,將近三十年時間,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因為“安樂公”頭銜被人笑話了幾千年,劉禪真的傻嗎?

    公元263年,57歲的劉禪終於撐不住了,被魏國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昭活捉。後世圍繞他身上最大的爭議,就是那段著名的典故“樂不思蜀”。因為這件事情,劉禪被扣上了“沒心沒肺”的帽子。

    所有人都在笑話他,大家想不到劉備英雄一世,居然生下了如此愚蠢無能的兒子,從此,阿斗就成了昏庸無能的代名詞,這帽子一扣就是幾千年。

    那麼劉禪真像後人評價的那樣傻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他真是傻子,他怎麼可能在諸葛亮死後,還能當家三十年?蜀漢後期的蔣琬、費禕還有大將姜維,這些人可都不是等閒之輩,沒有點手腕,怎麼可能鎮得住這些人精?

    至於在司馬公面前的“小丑”形象,也不過是他的裝傻充愣,來博取司馬公對他的放心。畢竟,曹髦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這個小皇帝倒是很有血氣,可惜造反行動還沒走出宮門,就被司馬公的馬仔一槍刺死了。

    既然已經決定在司馬公的手下混飯吃,最好的保命方法就是裝傻充愣,俗話說:當大爺容易,裝孫子難。劉禪犧牲了自己的尊嚴,卻能“苟全性命於亂世”。這也是要有一定功力的,如果學曹髦那樣的莽夫,很可能就會落得誅滅九族的下場。

  • 4 # 三日軒主人

    都說是長坂坡阿斗被他老子摔在地上摔傻了,其實這個說法不靠譜,劉備什麼人?雙耳垂肩,雙手過膝,大家仔細想想,雙手過膝啊!說是是摔到地上,其實也就是放到地上而已,阿斗根本沒事!

    其實我們仔細研究一下中國歷史,會發現阿斗的經歷和後來的一位皇帝極其相似,那就是明朝的萬曆皇帝,這兩個皇帝最大的共同點就是CEO太能幹,導致董事長無所事事。

    請大家開啟陳壽的《三國志》,翻到《蜀書·後主傳》,如果把題目遮住的話,你會以為這一篇前半部是《諸葛亮傳》後半部是《諸葛亮後傳》最後阿斗友情出演了一把!可以說,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阿斗操哪怕一丁點的心,每次開會,劉禪做到龍椅上,剛開個頭“今天……”話音未落,諸葛亮已經把去年一年的工作總結,明年的規劃,經濟報告,軍事部署,下一個五年計劃,皇帝準備再娶幾個老婆,計劃生育工作進展等等等等都安排好了,阿斗彷彿一個巨嬰一般享受這這個大保姆的呵護,怎麼才能長大?這和張居正對待萬曆何其相似!

    兒時養成的習慣,長大以後要改變就很困難了,後主劉禪和萬曆從小就習慣了依賴,於是在諸葛亮和張居正死後,兩人的心態也是驚人的相似,一方面慶幸擺脫了身上的束縛,另一方面還要再找一個人去依賴,於是阿斗選擇了黃皓,而萬曆選擇了魏宗賢。

    兩個王朝就此敗落!

  • 5 # 9紫氣東來

    謝謝邀請!應答,誰說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應該是羅貫中先生筆下之阿斗,其實劉禪是聰明之人,孔明也誇獎過,在六出祁山中劉彈也是有想法的,執政二十九年有眼光,最後明知不能再戰,讓老百姓免受戰爭之苦,選擇統一,做個安樂王,又何樂而不為呢?硬是諸葛亮想不能為而為之的伐魏,讓老百姓受苦受難,在世時劉禪耐何不了孔明,死後劉禪讓諸葛得到懲罰,把棺木弄到錦官城外涼快去了,就憑這一點足已證明劉禪獎罰分明,實屬智者也。

  • 6 # Ray徐徐

    劉禪確實守成做得非常差,有千古名臣輔佐,後期缺亡國了,這個鍋他必須背。

    但對於這句諺語,有些貶低他。他和諸葛亮,好比後世的萬曆與張居正。

    張居正死後,萬曆有如脫韁Mustang,凡事任性,可以做到30年不上朝。萬曆真正親政後直接否定張居正,為日後明朝國家財政崩潰留下一個伏筆。但基於相對成熟的文官體系,前期沒出啥大事。

    劉禪的文官體系因為諸葛亮的繼承人蔣琬費禕早死,後面的官員極其不合格,軍政一直存在矛盾,內耗嚴重,前期已經埋下隱患。而劉禪對於江山,和他老爹同樣有企圖,持續支援姜維北伐,但結果很差,長期的戰爭和相對落後的生產力,使得蜀漢的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於是日後自暴自棄。不能說他扶不起來,蜀漢的地利人和如此。

    我最痛心的是萬曆,三大徵有一徵必須打,就是援朝戰爭,但這三次戰役確實把明朝的國庫打空了,薩爾滸之戰直接讓韃子崛起,實在痛心。

    假如萬曆能夠拋棄個人恩怨,持續扶植張居正的政治繼承人,萬曆後期的國家財政就不會出現崩盤。

    說起來,萬曆才是扶不起的,我倒是認可。

  • 7 #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首先,我要對網路上吹捧“阿斗是大智若愚的明主”表示一下不屑,這是一種“反智”的說法。

    有些人熱衷於顛覆歷史上早有定論的東西,來顯示自己的獨特,反傳統沒什麼不好,所有的進步都是超越傳統的,但反智就不太好了,明明牛屎不能吃,他們偏偏說牛屎比牛肉還好吃,而且信的人不少。劉禪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卻把他說成治國有英明、敗國有愛心、降魏後大智若愚,總之是有待發掘的一代明主。

    01 阿斗不才,是他老爹劉備早就認識到了的,所以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滿含心酸地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人之將死,劉備對阿斗的失望,隔著紙背都能體會到。02 諸葛亮治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邊小心地維護劉禪的權威,一邊努力地尋找蜀國的生存之道,直到活活累死。而劉禪不記這份恩情和功勞,在諸葛亮死後竟然不諡不祀,還禁止老百姓祭奠。

    諸葛亮死後,劉禪是靠吃這位丞相嘔心瀝血積累下來的老本才混了二十多年的。

    這樣的人主,能稱得上明主嗎?

    03 鄧艾入成都,劉禪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怎麼能說他對老百姓有愛心呢?

    如此說來,當我們遭受侵略時,第一時間帶領我們投降的,豈不是成為我們的大善人、大恩人、大救星?

    04 入魏後“此間樂不思蜀”更是毫無心性的表現,無論如何也稱不上大智若愚啊!

    阿斗之所以成為阿斗,沒有別的原因,天性如此!江山代有才人出,劉備不幸、諸葛亮不幸、蜀漢不幸而已!

  • 8 # 虹貓大俠

    劉禪之所以扶不起,其實就是小時候疏於教育,長大了,做事上缺乏鍛鍊!

    公元207年劉禪出生,到公元214年劉禪7歲,這一年劉璋投降,劉備自領益州牧,此時四川境內基本算是平定了,劉禪極有可能這一年入川。這個年齡正是開始學知識漲本領的時候。而劉備此時是非常忙的,從公元215年-219年這四年的時間裡和曹操爭奪漢中,並最終進位漢中王。要說劉備有大把的時間監督教育,說出來你都不信。劉禪的親媽甘夫人,公元209年就去世了,後媽吳夫人在忙著生孩子,也不大可能監督劉禪的學習。周圍的人只要劉禪不上房揭瓦估計也沒人說他不好。其實這孩子忒老實還不如上房揭瓦的有出息。

    219年10月,關羽被殺,劉備的此後精力主要是放在了給關羽報仇這件事情上,劉備經歷夷陵慘敗之後,於公元223年去世,這時候劉禪才16週歲。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高中生的水平。所以,劉備去世的時候,對劉禪是不大放心的!託孤的時候,劉備曾經對諸葛亮說過這樣一句話: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這話劉備是真心也好,是試探,讓諸葛亮發誓不自立也罷。總的來說,是對劉禪不放心的。在給劉禪的遺詔,也是教導劉禪多讀書,並列舉了不少的書籍,漢書、禮記、六韜、商君書,並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劉備看的非常清楚,只要不為惡,有諸葛亮在,天下可保。

    繼承皇位後,內外都有諸葛亮打理,根本用不著劉禪操心,要說不操心也不對,剛即位的時候,五路伐蜀,嚇得不輕。之後也就投降一事著過急上過火,之後再也沒有過著急的事。即是劉備出兵北伐。相府和皇宮的事情都安排得力的人來辦理。如此安逸,劉禪是不是把劉備安排的四本書都熟讀了還是未知數。在處理事情上是及其沒有主見的。不然也不會在鄧艾打到城下時,搖擺不定。以站隊人數多寡來做決定了!說白了就是缺乏鍛鍊。

    反觀曹操的兒子曹丕,出生早,自己也努力,寫過詩出過書,也當過官曆練過,在接位之前一直活得戰戰兢兢(競爭激烈),比劉禪出息多了!

  • 9 # 九州歷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劉禪是個頑劣不堪的孩子,實際上劉禪當了40年的皇帝,蜀漢滅亡時已經56歲。劉備一生征戰,也沒有太多時間培養孩子,死得也很突然。

    諸葛亮時代,劉禪基本不問政事,“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諸葛亮死後,蔣琬做大將軍,蔣琬死後,劉禪才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皇帝,開始掌握權力,那時劉禪已經40歲。在這23年的皇帝生涯中,他是名副其實的傀儡和兒皇帝,所有事都沒決定權,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他是反對的,但是反對無效。在軍隊中,有趙雲和自己有恩,但諸葛亮從未重用趙雲,趙雲死後才被後主單獨追諡。所以劉禪無論在軍中或在文臣中,都沒有力量;因為親生母親早死,也沒有有力的外戚支援。

    劉禪的私生活也很悲催。他的皇后是張飛和夏侯霸從妹所生的“虎女”,大的死了,又配給了小的。劉禪想找幾個,諸葛亮親信董允說:“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被拒絕。

    劉禪不傻。據《晉書.李密傳》,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在魏延謀反事件上,他說:“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並沒有否定魏延,而是厚葬。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大,劉禪廢除丞相,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官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又各有側重。為了牽制姜維,又分別任命閻宇為右大將軍,並分別給張翼、胡濟等人升官。

    夏侯霸因為司馬家所逼遠來投奔,他善解人意,握著夏侯霸的手說,你的父親是死於戰爭中,並非是我先人手刃,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快來叫叔公,並對夏侯霸厚封爵位。夏侯霸封了地位非常高的車騎將軍,這也是劉禪想找貼心人的一種表現。

    劉禪在蜀國的角色很奇怪,長期的擺設,他對權力沒什麼慾望,對下屬也多了一點忍讓,只要他們別內訌就成。姜維借出沓中種麥,長期不歸,並不按照後主意願,連年發動戰爭,空耗國力,這後主看在眼裡,卻也無可無不可,隨他去折騰吧。他委曲求全慣了!

  • 10 # 明體達用三分嘆

    顯然是因為劉禪既沒有漢情懷又沒有蜀情懷,而且他對長輩群臣的印象大致和小學生對老師的印象差不多。。小學生有幾個天天不在心裡唱“我要炸學校,誰也不知道,一拉線我就跑轟的一聲學校炸飛了”的。。大概劉禪心中這個感受遠強過他的情懷吧。

    情懷即是動力,劉備當年的動力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也許是窮,也許是父輩口中的光輝家史,家族的夙願。但是他的家族情懷出人頭地的願力一定是被各種強化的。同時劉備是從小做到大的,他和諸葛以及自己的團隊經歷過無數失敗經驗,而這種失敗的經驗劉禪時期的團隊是經受不起的,所以輸得起也是一種優勢。。而且劉禪也沒什麼跟他搶皇子的對手,所以沒天敵也是一種劣勢。。

    阿斗的心理描述

  • 11 # 小王看三國

    劉禪為什麼叫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世人對他在位期間貪圖享樂,親近宦官,軟弱無能。鄧艾破蜀漢以後主張投降,及司馬昭設宴款待他時,問他是否想念蜀漢時,他所說的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這也是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被後人所恥笑。嘲諷為:扶不起的阿斗。

    但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當然不是!我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們來一起探討。

    先看劉禪資料,他在207年出生於荊州。母親是昭烈皇后甘夫人。幼年遭遇磨難甚多,吃盡了苦頭。

    光趙雲就就救了劉禪兩次。後來又被人買去做書童。因談吐不凡被人收做義子。劉備先後奪得漢中和益州。派人找到了劉禪。劉備稱帝后就被立為太子。章武三年,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於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劉禪登基為蜀漢第二位皇帝。

    大智若愚的劉禪

    至此劉禪開啟了他41年的皇帝生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劉禪是在位時間最長和活得年齡最大的亡國皇帝。有人說是諸葛亮輔助他的原因,但是孔明死後,他還執政了29年。所以說,他能活這麼久,足以說明其生存之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心胸寬廣,禮賢下士,對諸葛亮生前身後表裡如一

    劉禪的才能高與不高暫且別論,到他的心胸寬廣,禮賢下士的表現還頗有他爸爸劉備的風範。一句話,心大。用一句現代流行語叫:佛系皇帝。

    劉備生前對劉禪評價“氣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諸葛亮對劉禪也有類似評價“今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任敏,愛德下士”。兩個人都這麼說。諸葛亮不至於去拍劉禪的馬屁吧。可見對他的評價並不過分誇張。

    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

    《三國志後主傳》注引《魏略》中,後主劉禪曾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意思是:軍政事務交給諸葛亮,祭祖的事情交給我。對諸葛亮絕對信任。也捨得放權給他。畢竟對權力的絕對掌控是任何一位皇帝所追逐的願望。有時甚至不惜用生命來作為代價來博取。比如康熙之與鰲拜,漢宣帝之與霍光。劉禪卻如此佛系。他願意做一名面子皇帝,能夠忍住對權力的渴望。讓諸葛亮實現他的北伐大業。即使他歷來不同意北伐。也一如既往的支援諸葛亮。諸葛亮北伐失敗,他也是急忙安慰。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他身穿孝服,嚎啕大哭,親自出城迎接諸葛亮的靈柩。並讓全國哀悼三天。這一切都是真情實意的體現。

    當時有位和諸葛亮不對付的官員李邈在諸葛亮死後人上疏劉禪,說:大意是此事值得慶賀,陛下可親政了。

    【十二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邈上書曰:“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後主怒,下獄誅之。】——《華陽國志·卷十》

    但劉禪大怒,並立即處死了李邈。劉禪對諸葛亮之心可見一斑!即使諸葛亮去世,他也不允許任何人詆譭諸葛亮。對諸葛亮的後代也是極為重用。讓年僅34歲的諸葛瞻錄尚書事,掌握軍政大權。可惜諸葛瞻並沒有他爸爸諸葛亮的才能。父子皆戰死於綿竹。也算報答了劉禪的厚愛。

    第二、懂得隱忍、不殘害忠良

    其實在諸葛亮掌權期間,劉禪對於諸葛亮或多或少還是有意見的,不過他明白如果君臣不和,則國家根基不穩,故而他選擇謙和忍讓。

    對於後期他寵信宦官黃皓,確實被後人所弊病。但並沒有聽信黃皓的言論而誤殺忠良。因為他明白,那樣只會讓亡國之日來得更早。

    蜀漢滅亡後,他被司馬昭帶到洛陽,封為安樂公。一日,司馬昭宴請劉禪,想借機羞辱和試探他。並讓侍女跳蜀漢的歌舞。蜀漢舊臣無不落淚。司馬昭問劉禪是否思蜀,劉禪答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如果劉禪說出想回蜀漢,以求復國等言語。估計他走不回住所,就已經涼涼了。因為他明白此刻的他寄人籬下,亡國之君,復國根本無望,只能明哲保身。而南唐後主李煜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栗子。

    綜上所述,你能說靠自己治理了20多年的一個君主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危難之時,懂得隱忍和明哲保身的人是一個低能兒?他充其量算一個淡於天下,心胸寬厚,神經大條的正常人罷了。還是那句話,佛系君主罷!

  • 12 # 泊圖泊途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擁有著各類精英型人才,武將相繼出現關、張、趙、黃、魏、馬 ,文臣則有諸葛、龐統、法正,再加上各類的專業技術人才,嘴皮子人才,感覺上蜀漢就要統一了,正是有這樣的思路大家才回更喜歡把屎盆子扣在孫權頭上。

    《三國志》中蜀漢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是教育一個劉禪應該完全沒有問題,有人可能想知道,這是咋教育的?

    劉備“老來得子”格外重視,估計多少伴隨點溺愛。劉禪的成長環境不得不說,由於劉禪並沒有經歷過早期的顛沛流離,而是直接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對於危險,意識相對薄弱,而且他繼位時才17歲,估計人格都沒健全,更談不上危機感。

    劉備給劉禪營造出一個缺乏競爭的環境,劉封是唯一能對劉禪構成威脅的人,而且說實話,威脅不算特別大,畢竟是義子。但是劉備還是將劉封處死,此時劉禪才14歲,可能對儲這個問題想都沒想清楚。競爭使人進步。反觀曹操的幾個兒子,都很優秀,孫權的兒子雖然陷入政權的尷尬地步,卻與孫權本身疑心有關,和曹操教子不相同。

    再加上劉禪本身資質就未必很高,諸葛亮一直把持大權,劉禪得不到良好的漸進式鍛鍊,劉禪也就成了那個樣子。

  • 13 # 一壺濁酒喜相逢

    對於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的評論,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代的人對古人的評價大多傾向媒介的觀點,巜三國演義》。現在一提起劉禪,就會想起扶不起的阿斗,實事真的這樣嗎?我看未必,劉禪在位四十一年,其中諸葛亮輔助十二年,獨立主政近三十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最長的君主,如果真是"扶不起"的阿斗,能讓三國時最弱之蜀國存在幾十年嗎?據傳劉禪是個胖子,面像憨厚,為他效忠,不擔心被黑,在位幾十年沒一個篡位者,不像曹氏兒孫們,父輩們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沒幾年就被司馬家給奪了。最後投降魏國是最明智的選擇,保住了自家的榮華富貴,還為祖國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 14 # 喝著汽水看影視

    有人說阿斗是大愚若智,至少當蜀國被滅後阿斗活下來了,不像吳國國君被殺了,或許阿斗不是治國能手,但是懂得自保,能看清形式,也不能說他昏庸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對付欠錢不還的老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