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晨清清
-
2 # 慧渺
人生便是這般往返,昨天,已被今日的晨曦定格為歷史;明天,還被未知緊緊束縛。唯有今天,把握在你我手中,珍惜當前。我們從懂事起,遵循的便是自己,並無對錯先後之分。
活著,是為自己而活。
-
3 # 遠方西沙
這個觀點是狹隘的,我認為人的內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尊從大道理,而在生活瑣事中,完全可以只尊從自己的感受。
前幾天看到一篇關於魯迅先生和郁達夫他們幾個大文學家生活點滴的文章,多是展示的他們的日記。魯迅先生,在精神和文風上可以說是刻板,銳利的,可他的日記裡記錄的多是他平時愛吃魚,魚咋做著好吃,甚至他這麼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大丈夫還有生活中忍不住吃柿子餅的趣事,並且還會有忍不住一口氣吃幾個梨的時候,呵呵,魯迅先生再偉大也是凡人啊,瞭解到這樣生活中的魯迅先生,倒讓我更覺得他的偉大可敬,可愛了,只有真真熱愛生活,有血有肉的人才會真的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的境界的,再有郁達夫,講述他有一次因為一個稿件沒思路,弄的幾天也寫不出來,他日記裡記錄他,寫不出就寫不出來,乾脆出去玩,打牌時,我面前好像真的走來一個鄰家大伯伯一樣,嚴肅的是他的文學,而生活中的郁達夫也是個慈悲心,愛熱鬧的凡人吧。
歷數古今那些大人物,我真的覺得他們一個個偉大光環的後面是一個個鮮活的心在跳動,比如官至宰相的狄仁傑,他面對政治的殘酷,鐵馬監獄人心叵測時,多流露出來的是殺伐果斷後的慈悲心,平素情!他是歷史上成就和支援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一個值得敬重的人。他大道至簡中沒有男尊女卑的大男人主義思想,別人都在那李家江山,武姓天下呢,反對女人做皇帝呢,甚至她的兒子都直罵武則天母雞司辰呢,而狄仁傑覺得只要有才能的人,完全不用分男女,男人,女人都要一樣,誰都可以主控天下,事實也是如此,武則天的政治才能,是沒幾個人能比的,她在位時,也呈現了,中國那個時代的頂盛輝煌了啊!狄仁傑大是大非中多以仁道而行,他是尊從大道理的聖人,也是尊從自己內心的一個至情至性的人!最後狄仁傑的人之常情的一席話,——自古都是兒女祭拜自己的父母,哪有侄子供奉姑姑廟堂的,呵呵,這翻話我贊成!我喜歡。——這不明爭暗鬥的天下,武則天那麼霸道的一個人,也在最後一刻聽信她狄閣老的話,又把天下重歸於李室後人了嗎?我認可狄仁傑的這一家國情懷!狄閣老確實是一個至情至性至理之人,他大道理尊從,自己平凡的心裡的感受他更尊從的。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也是宰相級的人物,他在民族大義上是無人可以說三道四的,也有記錄周總理交易舞跳的也是很好的,周總理的明亮光輝下,也是文雅儒致如沐春風的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的。
人活著,懂得為何活著,也更懂得如何活著,才是最性情的。心裡沒有大道理這個弦,就不會有為人處事的底線的,也更談不上,能真正做到尊從自己內心的去自由的活。
回覆列表
人的思想是一直在活動著的,看似有邏輯,可以說服他人和自己的大道理,不過都是在為自己的真實想法找的合理的說辭罷了。
成年人的顧慮有很多,內心的憧憬與原則,總是在時間的洗滌下或堅定,或隨波逐流,或在現實與原則之間找平衡。
所以,人的內心遵從的從來不是大道理這句話太過絕對。有時候,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各種利弊之後,自己的感受或許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遵循這個世界的道德標準,堅定的擁護大多數人認定的道理,是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教育的人生哲學。
自我感受是內在世界的不斷自我合理,只要有充分的理由說服自己,那麼,生活中的選擇總能在大多數人的道理與自我感受之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