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影說視

    讀了《大秦帝國》與《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覺得兩部書籍都是現代歷史類普及書籍中的佼佼者。應平分歷史類書籍的江山,但是兩部書在青少年圈層的知名度可是相差萬里。

    《大秦帝國》講述戰國時代初期的秦國由弱轉強,進而統一六國,以及最後走向滅亡的歷史。是一部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昔日卻只有不到1萬冊的銷售量(後來才一下躍升,達到十萬套,百萬冊)。

    《明朝那些事兒》從朱元璋出生講起,到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作品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自打實體書出版就一紅再紅,銷售量超過500萬冊,被亞馬遜圖書網站評為年度五星級圖書,這是多麼高的榮耀啊!

    在校園裡,兩部書的影響力如同它們的銷售量一樣,很刺眼。我雖然還不能很好體會這兩部書籍的深刻內涵,但認為這兩本書是一個級別的,一樣的令我著迷。《明朝那些事兒》是完全意義的歷史文化草根化,可以作為一部歷史普及讀物來讀,這個很合當代人閱讀的胃口。

    《大秦帝國》更多的是思索,放在今天仍然極有借鑑意義。作品沒有一味地乾枯無謂說教,作者孫皓暉教授給我們講述了戰國末年和秦朝時期的許多鮮活歷史。說是故事更好些,就像司馬遷一樣,當時的許多歷史事件都已不可考,而靠的就是作者憑藉稀缺的文獻加上理性的思考考證出來的故事。作者敘述的史實改變了我心目中大秦的印象、秦始皇帝的印象、項羽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它顛覆了“暴秦”這個早已棺材蓋板的歷史定論,列舉了秦朝毀滅兩大理由以及秦朝政治不殘酷的賦稅不嚴重的依據(其一,突發惡性政變,導致中央政權結構全面內毀,其二,戰國大爭傳統,形成了巨大的歷史慣性,導致了空前劇烈的全面動盪。但他沒有提每年幾百萬的徭役事實),實在是讓我欲罷不能。

    從書中我看出了作者縝密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雖然它是正史讀物,卻有那麼多前所未聞的、可信的史實。由作者推測出的歷史,使我好像看到了許多人都看不到的歷史迷霧下的真相,很是能滿足當代人的獵奇願望。書中還蘊含著深刻卻不晦澀的思想內涵,使每個讀者對書中的人物事件都有著不同的感悟。它啟迪了思想,又有普及文化之功用。

    大秦文明是我們中國的原生文明,是我們華夏文明的起點,怎麼又不會吸引不了我們這些心潮澎湃的青少年呢?我認為我對於大秦的歷史比對大明的歷史多了一種深深的敬畏,更加是令我想要去了解它。可為什麼我只是在學校的圖書館中聽說看到過《大秦》,而在校園內外都能聽到的只是同學們討論《明朝》的聲音呢?《大秦》在我們青少年中知名度不廣的原因在哪呀?

    從總體上看,《大秦》是以正史為基礎,以小說的格式不苟言笑的老老實實記敘著那個時代發生的事,就連語言都是半文言的(不過一點都不難懂,沒有古漢語中特有的詞彙)。對於現代的青少年來說一點時代氣息都沒有,可是作者正是以現代人的思想方式構建著戰國時期的背景,正是這樣才讓我們這些青少年都能體會到那時、那地、那事、那人的行為方式是多麼合理,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可以說作者以睿智的頭腦將看似已有結論的事實推翻以另一種更容易為人所接受的方式發生。他透過文獻中的蛛絲馬跡推斷出歷史人物合情理合理的想法,能讓現代人接受,才使我們瞭解為什麼會在特定的時間有特定的人物發生合理的事件。就是說《大秦》中有作者的虛構成分,而且為了讀者能明白故事的發展,合理虛構的成分很多,但者並不是無端的空想,更不是對歷史的褻瀆。而是以更嚴謹的態度去面對歷史,抹去歷史上覆蓋了幾千年的塵埃,有這種勇氣和能力的人讓我非常佩服。

    《明朝》詼諧幽默,用調侃的方式來介紹歷史,使我們青少年對通俗歷史感興趣而且能讀。《大秦》雖然努力做到讓讀者都看得懂歷史,情節合情合理、絲絲入扣,可風格是渾厚磅礴,不能完全被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接受,在風格上《大秦》算是敗了一局了。

    再看內容,《大秦》記敘152年的歷史用了500萬字,而且不是編年體通史,而是隻介紹重要事件的斷代史。可以想象《大秦》的記敘是多麼嚴謹,事實是多麼翔實。所以才讓我們覺得有小說的感覺。比起《明朝》自然是豐富了許多了。而《明朝》記敘300多年的明朝只用了83萬字,用的雖然是紀傳體(相似而不是真的是,在此借用是為了作對比),卻是把明朝上上下下幾乎所有有名的人物都寫上了,尤其是13帝用的筆墨最多。語言當然更加凝練,而且很幽默,比《大秦》的長篇累牘更容易被我們接受。

    從風格上,《明朝那些事兒》要是用評書的方法展現出來,都不用編臺詞,可能平常人跟看故事似的就能理解,容易接受,而且劇情也很有意思,比較吸引人。《大秦》我覺得看著比較痛快,金戈鐵馬的氣勢,國命縱橫的天下對弈……兩個在不同風格上都很成功,但我個人比較喜歡大秦。

    最重要的是,《大秦》把我帶入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戰場,把我帶到勵精圖治的廟堂,把我帶到了雖不是安居樂業,每個人卻絲毫不懈怠,勤勞耕耘著的農田。是大秦給了我十分美好的形象,從上到下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十分全面的介紹了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使我對大秦的生活充滿了嚮往,對大秦的歷史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從這一點,我便認定《大秦》是一部傑出的歷史讀物,它能讓讀者對歷史產生興趣就是莫大的功績。

    而我再反觀《明朝》,描寫的淨是官場上、戰場上的周旋、拼殺,我不知它們是不是就是明朝的特色。但我只把它們看做單純的場面描寫,網路小說中我也能找到類似的描寫。而我不能從它們中找到明朝真正能吸引我的地方。或許是作者沒有精力再用筆墨來描寫明朝下層社會的生活狀況,給我一個不完整的明朝。我只對《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感興趣,而對明朝還是沒有什麼情感,甚至還留存著教科書灌輸的概念,對它有些厭惡。可能以後再看到關於明朝的歷史讀物,不是有當年明月的文筆的我也不會感興趣的。這一局應該是《大秦》勝了。

    簡單發表一下一位網友的評論,顯得公平一點,“明朝是注重說理,聯絡現實,幽默,偏重歷史普及讀物;而大秦是注重思考,內涵,虛構的比較多其實各有千秋。”看他這麼說,我就認為在廣大讀者的心中《大秦》和《明朝》都具有獨有的特色,都很吸引眼球。在稍大年齡段的網友中都具有知名度,但為什麼我在校園裡就看不出《大秦》的影響力與《明朝》有可比之處呢?

    我認為問題不是出在書本身的內容上,原因有一:《大秦》的字數有500萬之巨,一般的低年級的同學很少有興趣來閱讀這麼綿長的史詩,而較高年級的同學卻又擠不出足夠的時間來閱讀。但《明朝》不同,它只有83萬餘字,還分成七冊出售,語言幽默簡練,每本書中都充滿了豐富的故事,只是隨手的一翻都可能引起你閱讀的興趣,還不會佔用你太多的時間。尤其是它容易上手不像《大秦》看了十幾萬字才結束一個完整故事,《大秦》語言很嚴肅,既不幽默也沒有時代感,但卻有思想性。《明朝》的故事串串相連,妙語迭出很適合現在的學生。看它能排遣往日的壓力。

    有二:我認為《大秦》在中年及以上年齡段的人群中有大批的讀者而在青少年中鮮有人看,原因不是在我們青少年不愛看,看不懂(我認為像我一樣的青少年看到《大秦》也會和我的一樣愛不釋手的,這多虧了孫教授深厚的功力啊!)。而是他們有購買的慾望而沒有成年人購買的能力。實體書在市面上定價是369元,網購是最低180元,一般的學生也只有在圖書館才能目睹它的“芳容”了。我們沒有錢來買這麼貴的書,家長也不會為一部沒讀過的書付那麼多錢。我想這就是《大秦》不能在學生階層流行的原因之一吧。

    原因還有許多,但我看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的閱讀趨勢。在青少年中,學習的壓力很大,我們願意去讀那些娛樂的消遣型別的歷史通俗演藝,譬如《明朝》。它的行文路線我覺得看起來很爽(說不出原因啊),看到故事隨我想象的方向發展我就覺得自己有一種主宰的感覺,這種感覺誰都有可能有,潛意識的,不算自戀吧。這多虧了作者明鋪暗蓄的提供線索指引讀者思考。這種閱讀很輕鬆對於我來說思想的啟示很小。而看到《大秦》時,作者負責記敘和議論,我要自己獨立去體會人物的感情,思考事件發生的動機,對於我這種人來說看起來勾心鬥角,很過癮,但是要總思考而且經常猜不到正確的答案,很憋屈,不是很暢快,還是水平不夠啊!不像《明朝》,絕大部分的學生讀者都會接受。於是乎《大秦》只擁有了小部分的學生讀者群。

    我想,我們青少年不是不愛看書時思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更願意去看那些嬉笑怒罵,感情強烈的歷史書。好像就是很多人說的快餐風尚。我不是想要有多少人能轉變態度都來關注《大秦》,強行改變大家的思想。我只是想今後《大秦》這樣的書不被冷落,還能繼續出版給我們看,還有人願意去看《大秦》這種書。我們青少年跟成年人對書籍的選擇有這麼大差別,確實是情感上有不同。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是專家學者們討論的問題就不在我這課題的範圍之內了,我也只能空發些感想了。

  • 2 # 縉雲山人

    《大秦帝國》比《明朝那些事兒》起碼好二個檔次。為什麼?第一、大秦帝國的史料來源要古老得多,即跨度早二千年。僅釋讀的難度就極高,可說能研究之深的人,極為罕見。第二、大秦帝國所涉及專業科目要多得多。幾乎包絡了所有傳統文化的起源和分類以及地理民族來源等問題,非一般學者所能涉及到的。可說孫皓暉有博學通識之才。第三、大秦帝國的文學創作性極高,作者把各色人物的性格都塑造得很飽滿。我認為是當代最宏大的文學作品,遠超二月河的作品。第四、大秦帝國中的所有情節都是有合理的學術性。遠比那些百家講壇上的學者強。而《明朝那些事兒》只是用了正史的通俗解讀史事,並沒有創作成分。說白點,當年明月只是用白話解說給一般人聽懂歷史而已。

  • 3 # 舊事舊人歷史說

    《明朝那些事兒》和《大秦帝國》我個人感覺還是大秦帝國比較好一些。明朝那些事,雖然寫得相當不錯。但畢竟當年明月並不是一個專業作家,也不是一個專業歷史學家。雖然明朝那些事我並沒有讀完。甚至是隻讀了第1部的前幾頁。但是我感覺,他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內容吸引我往下讀啊。但是大秦帝國洋洋灑灑505萬字,我用了將近50天的時間讀完了前4部。

    讀得我是熱血沸騰,激情澎湃。

    首先這個作者對於歷史人物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無論是從歷史上考量,還是從小說藝術架構上去比較。我感覺大秦帝國都要比明朝那些事要好一些。

    《明朝那些事兒》我並沒有認真的閱讀過,所以關於他的好壞,我並不想多說。但是我感覺他應該沒有大秦帝國寫的好。

    這部書第1次用客觀公正的筆法去評價了中國歷史上第1個統一中華的偉大政權。透過寫它的發源地,成長史以及滅亡的過程,展現了中華民族原生文明的偉大形態。無論是從思想意義上,還是各個方面。這都是明朝那些事所達不到的。

  • 4 # 小修斯4724

    大秦的文筆更強,但已經被證實是一種對歷史的“意淫”。 明朝是個奇葩的朝代出了奇葩的皇帝,更具有戲劇性和讀書的趣味性

  • 5 # 峰為何物

    明朝那些事,也許是當年明月用輕鬆的語言訴說大明王朝偉大的人物和故事,深刻而平靜。

    大秦也好,大明也罷,我們處境不同的時候,感動的也不同。兩位作者的嘔心之作,不是用簡單的喜歡來區別的!心境不同,感受不同!都很愛

  • 6 # 吳王金戈越王劍

    題主竟然把這兩個作比較,這兩個根本就不是一個型別的文藝作品。大秦帝國是長篇歷史小說,之所以是小說,他是可以虛構的,為了突出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必須構建故事衝突,有衝突,故事才好看。而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白話歷史隨筆,必須尊重史實,沒有人物衝突,夾敘夾議,就事論事的雜談。從故事性來說當然遠不如大秦帝國了,但是從史實的客觀性來看,明朝那些事是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現歷史,這點又是大秦帝國所不及的,兩本書體裁不同,因此毫無可比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40,使用體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