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餘祖靜
-
2 # 雲角天邊
長喙天蛾有很多獨特的習性:和蝶不同的是,它腹部粗壯,飛翔速度快,能原地懸空取食;它盤旋飛翔時既能前進也能後退。最好用長焦鏡頭,快門速度500-2500左右,光圈隨時調整一般在5.6-8之間就可以了,手持要端穩,要有足夠的耐心,基本上就可以拍到各種姿態蜂蛾了。
-
3 # 老槍攝影1898
快門速1/1000秒以上,M拍攝模式,光圈不要太大,可設定在F8—11,當快門和光圈組合確定後,曝光量可以透過調整ISO來選擇恰當的值,採用手動對焦方式連拍(拍攝物件飛到拍攝區域)。
-
4 # 閒人小攝fjsm
1,利用長喙天蛾訪花吸食花蜜的“徘徊性”特點,進行“守花待拍”抓拍。長喙天蛾飛行速度快,在吸食花蜜時會有短暫的懸停數秒,將長長的口器伸入花朵中點選數下就飛往下一朵花。但長喙天蛾和蜂蝶一樣,有訪花的“徘徊性”特點,在沒有受到太大驚擾的情況下,大多的時候又會飛回來進行吸食花蜜。這就給了“守花待拍”的抓拍機會。“守花待拍”的抓拍,就是以花朵為中心做好預設的抓拍範圍。鏡頭設為手動檔,並預設好抓拍的對焦距離。相機設定為快優(1/1250以上),ISO數值以保證光圈在f8左右。開啟相機“連拍”功能。當長喙天蛾進入預設抓拍範圍時,手動微調或是身體微移追蹤對焦,同時按下快門連續抓拍,還是會有一定成功率的。
“守花待拍”會更適合近距離用百微(類)鏡頭抓拍長喙天蛾的場景。2,抓拍長喙天蛾角度,儘量是與長喙天蛾正面或側面的平行角度。這樣才能將長喙天蛾的飛行過程中和吸食花蜜的姿勢,神態展示出來。避免從後背拍攝。
3,拍攝鏡頭的選用。通常情況下以中長焦鏡頭為佳。
(1)百微(類)鏡頭的抓拍。適用於可以近距離的“守花待拍”抓拍的場景畫面。
(2)中長焦鏡頭的遠距離抓拍。這適用於在一些場景中無法接近長喙天蛾的追拍。如下圖,200mm鏡頭的追拍。用中長焦鏡頭追拍,儘量的保證鏡頭最近拍攝距離下的追拍,盡最大化的求得前景,後景的虛化效果,以突出被攝主體。
4,長喙天蛾在飛行中和懸停吸食花蜜時,雙翅扇動的頻率極快。通常下高快門(1/1250以上)的選用是首要的。當然,如果用低快門追(抓)拍,以求拍攝特殊的效果,也是很值得嘗試的。
-
5 # 帶娃的小逗花
快門速度:1500/秒;光圈:F7.1;鏡頭焦距:135毫米照片引數:
在鱗翅目昆蟲中,長喙天蛾是一種體形大、飛行形態獨特的品種,在夏秋兩季較為常見。由於它的飛行速度很快,人們用眼睛往往分辨不清它身體的細節與特徵,所以,常常把它誤認為是一種巨型的蜂,也有人把它誤認為蜂鳥——但是眾所周知,蜂鳥並不生長於中國。由於它的飛行速度,拍攝它有一定的難度;由於它比較常見,又為我們掌握其活動規律提供了條件。
把這種蛾子清晰地拍攝下來,就可以仔細觀察它的特徵,無論對審美欣賞,還是科學觀測,都是很好的資料。但是,拍攝這種飛翔形態的昆蟲具有相當的難度。因此,需要不斷積累一定的技巧與經驗,才能把它拍好。
首先,設定快門優先的拍攝模式。拍攝這種高速飛舞的昆蟲應該屬於高速攝影的範疇,應該採用“快門優先”的方式,快門速度應該設定在1/800秒以上。本文所刊照片的拍攝選用了1/1500秒的快門速度。如果在其懸停吸蜜的瞬間,速度當然也可以降低一些。
其次,儘量選用數碼相機的長焦端取景拍攝。這種昆蟲雖然比較大,但也不過幾釐米長,再加上它飛來飛去、飄忽不定,就給我們的取景構圖帶來不小的麻煩。而且由於它比較警覺,拍攝距離不可能太近,所以成像就會比較小,拍出的照片往往就達不到觀察其飛動形態的要求。因此,應該儘量用數碼相機的長焦端拍攝,以便拍攝出較大的昆蟲影像,同時虛化掉不必要的背景。當然,如果能夠有一隻微距鏡頭並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拍攝效果會更好。
第三,綜合考量取景範圍與主體大小。必須要注意的是,可以拍攝到的昆蟲影像大小與可以拍攝到的範圍成反比。就是說,昆蟲影像大,可以拍攝到的範圍就小。反之亦然。由於這種昆蟲是在不斷高速飛行的,取景時的範圍越小,就意味著在按下快門時昆蟲飛出取景框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這兩方面必須綜合考慮採取對策。
第四,靈活應用對焦方式。手動對焦與自動對焦各有利弊,手動對焦需要更多的經驗,在拍攝飛動的昆蟲時往往需要用手轉動對焦環,在影象最清晰的瞬間按下快門——這對於經驗不足的攝影愛好者難度較大;而使用自動對焦,不同相機的對焦響應時間與快門時滯不盡相同,如果光線較暗或者背景雜亂,鏡頭還會出現“拉風箱”的情況。處理不好,有時就會貽誤拍攝的最佳時機。筆者在介紹拍攝“蜂花圖”時講的“守株待兔”法也可以用在拍攝長喙天蛾上。
另外,拍攝場景模式的選用與拍攝這種昆蟲的成功率也有一定的關係。例如,我們是選用近攝模式還是選用人像模式?是否選用某些相機提供的連續拍攝功能?這些功能在有些相機上是可以同時選用的,但在有些相機上則不能同時應用——因此,必須結合相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決定。
應該指出:在拍攝飛行的昆蟲時,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成功,更不要因為幾次拍攝失敗而沮喪,尤其是不要指望每張照片都能夠拍攝得很理想——要知道,即使是最優秀的攝影家也做不到“百發百中”,照片張張都出色——尤其是在拍攝動態物體時——他們往往勝在經驗與技巧,勝在穩定的心理素質與持續的創作激情。
仔細觀察拍攝到的長喙天蛾的清晰影像,可以看到這種昆蟲非常有趣的特殊形態:它長著典型的蛾子觸角,但是其頭部與眼睛很像魚,探入花心吸食蜜汁的口器猶如一根柔性的吸管——不由得使人聯想到現代先進的“空中加油”技術。停止不用時,這根“吸管”就會如鐘錶發條一樣回收起來。不僅如此,長喙天蛾還有絕大多數蛾子沒有的相當於鳥類尾翼的尾部鱗片,所以,它們可以在這些鱗片的輔助下,實現其他蛾子和絕大多數飛鳥無法做到的高難度飛行動作——前進、倒退、急轉彎都能夠靈活自如,它甚至能夠像最先進的直升機那樣做出“空中懸停”動作以吸食花蜜——它的口器就如同空中加油機的加油管,能夠精確地插入細小管狀花朵的內部!
另外,把長喙天蛾的照片與蜂鳥照片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確實有許多相似的趣味點——也難怪不少人把長喙天蛾誤認為蜂鳥!不僅有前面提到的“空中懸停”特技,而且,它特殊的尾部鱗片的形狀從外觀看,簡直與蜂鳥別無二致!
在仿生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空中加油機等在設計時是否曾經受到這類昆蟲的啟發?依據長喙天蛾的飛行生態,我們在飛行器的技術發明與改進方面還可以從自然的傑作中借鑑什麼?透過類似問題的深入研究與探討,也許偉大的發明就會由此產生……
-
6 # 一葉輕舟_成都
這種蛾非常不好拍,它只在花面前停留0.5秒,在你還來不及對焦時又迅速飛走了。拍攝時必須用大光圈,而大光圈對於這些快速移動的東西來說又很容易跑焦,所以要想拍清楚確實太難。只有連拍後來挑選碰到了的。
-
7 # 再來吧123
拍這個小娥還是要有小技巧的,根據當時的天氣光比,把相機的各種引數調好,之後就在花旁把相機架好等了。等鷹蛾進入鏡頭視角,開拍,並且是連拍。如果是拿相機追著拍,可能你拍不到它,還沒瞄準呢它又飛一邊了。兩個字,耐心。三個字,耐心等!
回覆列表
長喙天蛾,說好拍也好拍,說不好拍也不好拍。
首先,先了解它的習性。長喙天蛾長得“四不象”,似蝶又似蜂鳥和蜜蜂,所以又叫蜂鳥鷹蛾、蜂鳥蛾,實際它是蝶類的“近親”。長喙天蛾的飛行速度很快,時而採食時而盤旋,但會來來回回地在花間穿梭吸食。可以採取守候的方式進行拍攝,因當它飛行時具有不規律性,很難判斷和追拍。
其次,用什麼裝備能拍到。先後用標鏡,微距和長焦都能拍到,但效果最好的還是長焦較理想。標鏡拍時背景虛化不好,顯得特別雜亂,長喙天蛾也顯得不大。微距拍攝時由於必須靠近,長緣天蛾很快會驚飛,根本來不及聚焦,就更不必說按快門了。長焦距它稍遠,它在吸食花粉時會懸停在空中,能讓你有聚焦和按快門的時間。
第三,相機設定。拍長喙天蛾線一般8以上,能保證銳度質量,最好選擇大晴天,能降低感光度的同時也可提高快門,快門一般200一600能清晰的捕捉到。快門稍低能將翅膀的高速振動拍得較有動感,形成動靜結合的畫面。
文中所用圖片均為自己親自拍。
總之,拍長喙天蛾,不是很難,也不是很容易,選好地點,多點耐心是會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