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涂月漫抄

    魏萊是個價值觀扭曲,人格有缺陷的孩子,她背後的家庭是最大的原因,成績好只是她換取父母關注的籌碼。

    魏萊在父母老師面前是個乖巧優秀的好學生,但是在背後卻混跡夜店,人稱“魏姐”,可以號召一幫人對陳念霸凌。可想而知,她過著兩面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她在人前有多乖巧,再人後就有多狠厲。

    而造成她這樣的人生是父母灌輸的,“你得有價值,我們才愛你。”

    魏萊在面對鄭警官問話,

    “你要我媽來也沒用,我不會給她們一分錢,胡小蝶死了不好嗎?她要是沒死,她媽也不會弄到那麼多錢,說不定學校一鬧,能給個幾十萬呢。她要是沒死的話,考上大學工作,得多少年才能孝敬她媽這麼多錢。”

    人命不重要,人命換取了價值才重要。

    她為什麼回去求陳念不要報警?

    她的父親因為她復讀一年沒有跟她講話,如果她因為霸凌事件被請去警察局,她會被她的父親放棄,她不會得到她父親的任何救助。

    當魏萊死後,她父母去認屍,父親看了一眼就直接走了,母親在看到父親走後才失聲痛哭。完全沒有一般的父母得知自己女兒死去後的痛苦,反而是嫌棄。

    魏萊在他們父母的眼裡就是一件物品,有價值時可以善待,沒有價值了那就丟棄。這樣的家庭教育中的孩子過得壓抑又惶恐,又極度的以自我利益為中心,把自己遭受到的壓抑和恐慌發洩在比她弱小的人身上。

  • 2 # HeyL00kHere

    自我中心意識太強吧,成績好並不代表什麼,內心這麼醜惡。做人吶,還是要善良一些。自私可以,但是前提是不傷害別人。

  • 3 # 娛樂狸狸

    劇中魏萊的性格跟家庭有很大關係,她的父母只一味要求孩子優秀,卻對孩子的關心和了解特別少,不知道自己成績優異、甜美懂事的女兒實際上心理有些扭曲,甚至精神上也出現了問題。

    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也養成了魏萊極端的性格。

    她內心孤獨恐懼、渴望得到愛、害怕不被認可,這種長期陰鬱不健康的心理使得她透過霸凌別人尋得宣洩和快感。

    她自己沒有得到愛,不懂愛,自然也不會去愛別人、不懂什麼叫同情,所以她才能沒有半點心理壓力的去欺壓霸凌別人,甚至對於胡小蝶的死無動於衷。

    父母對她性格方面教育的缺失,讓她把霸凌別人當成了一種遊戲,只以為是“玩”,劇中她祈求陳念不要報警的時候她說的是“大家都玩瘋了”。

    尤其讓我影響深刻的是她可以笑著煽陳念巴掌,可以笑著將陳念踹下樓梯,可以笑著說我給你錢你原諒我,曾經發生的一切就都過去了。

    她的外貌和表現是個甜美的天使,但內心卻住著一個隨時都會失控的惡魔,她的心中沒有畏懼、沒有法律、沒有約束、沒有善惡。

    家庭教育和父母各方面的行為真的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希望父母能多瞭解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愛與被愛,希望再無霸凌!

  • 4 # 南腔北調人

    《少年的你》電影與書籍中的魏萊,是有差距的。書中的魏萊畫著妝、塗著眼線,抽著煙,在學校裡不是為了讀書、學習,而是拉幫結派,打壓異己。在課堂上毫無顧忌嘲笑、模仿陳念口吃,即便老師憤怒讓她到教室外罰站,她依然無所顧忌地嚼著口香糖,擺出懶散的姿態,吊兒郎當地走出去。在學校外,不僅肆意欺凌弱小而孤獨的女生,甚至威逼要錢,總之,發生在她身上的惡,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做不到。

    電影中的魏萊長相好、學習好,家世好,在人面前是個品行優秀的孩子,實則內心醜惡不堪的孤獨女孩。

    或許電影是為了更好的渲染魏萊身上的反差,讓觀者有更大的感觀衝擊。但不論是書中的魏萊,還是電影中的魏萊,身上所具備的共通點:在極度缺愛的環境中長大,在家中如可有可無的擺設,甚至常常遭受父母的冷暴力。

    這些來自心底的絕望,無時不刻地摧毀著她的心靈。讓她終將失去愛的能力,情緒得不到表達,找不到可以疏解壓力的渠道,她只有將自己的憤怒、失望、壓力盡情發洩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當對方毫不反抗、逆來順受,則會激起她更強烈的恨意與打擊。被遺棄虐待的孩子,終成為一個沒有底線的霸凌者。

    陳嵐《我們為什麼被霸凌》書中有句話:每一種不可理喻的惡,深處都流淌著絕望的膿臭,而成年人又聾又啞。

    被霸凌時,無法獲得家庭支援;霸凌別人,無法獲得有效的管教約束。不論是霸凌亦或是被霸凌,如果不瞭解霸凌行為背後的原因,不論是老師或是父母都無法從源頭上制止霸凌。

    預防霸凌的根本:首先是家庭的責任,其次是社會體系的建立。一個社會,只有好人都沉默時,邪惡才能橫行。

    愛閱讀、樂分享,適時保持沉默的職場媽媽。

  • 5 # 無花無花

    魏萊的成績並不好,電影的後半段中有體現,魏萊求陳念說她是復讀的,她爸爸對她要求嚴格,不能再復讀一年了,所以魏萊求陳念不要告發她。小說原著中,魏萊也不是個好學生,也是打架欺負人。孩子都是家庭教育的產物,孩子有問題,肯定是家庭教育有問題。我感覺對於人物背景的交代,電影有點交代的不清楚,小說中描寫得更細緻一些。除了魏萊的背景,還有對小北的媽媽的交代,正因為他媽媽是那樣一個粗俗不負責任又卑微可憐的人,所以小北才會感同身受,從而那麼負責任地去呵護陳念。缺少了這些細節,會讓觀眾覺得電影中的人物略顯形式化符號化。

    我特別喜歡該電影的小說原著的作者玖月晞,她寫的小說我幾乎全都看過,《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是第一部搬上大銀幕的作品。她的《他知道風從哪個方向來》《小南風》也很好看。

  • 6 # 曾敏敏老師

    單從表面來看,魏萊是很多人都會羨慕的孩子,面容姣好,成績也很好,家境也不錯。

    但誰也想不到,這樣的人竟然也會成為霸凌者。

    放學路上,她們把陳念逼進小巷子進行毆打;

    體育課上,她們一次又一次把排球砸向陳念;

    課間休息時,故意絆倒陳念,讓她從樓梯滾下來。

    更令人髮指的是,魏萊拿了一把刀和一籠老鼠,將陳念堵在門口,說要捅死她。

    之後她還號召一幫人扒掉了陳唸的衣服,剪掉她的頭髮,給她拍裸照。

    但魏萊面對警察的審問時,她可以面不改色,但一聽到要通知家長,卻瞬間變臉。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什麼可以人前人後反差那麼大?

    但當我看到影片中魏萊母親之後,就一切都明白了。

    當警察和她的父母溝通時,她的母親說:

    “我們家孩子不會暴力對待別人的,別人可能會,但魏萊不會,她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我和她爸爸給她都是最好的教育。那個自殺的孩子或許是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學和她開幾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樓自殺了。”

    先是表現出自己的高人一等,兩句話就輕鬆將自己女兒的責任撇得乾乾淨淨,接下來鄙視別人的家庭,漠視對方的生命,雖然只是三言兩語,但一下子讓我們感受到這位母親的自以為是、嚴重缺乏同理心。

    影片中她的父親沒有出現,但魏萊曾經在請求陳念時說過,因為上次(高考)沒有考好,她的爸爸已經一年沒有跟她說過話。這足以讓我們想到,她的父親只關心她的成績,不關心她的心理需求,也不關心孩子的品行。

    飾演魏萊的演員周也說,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魏萊,孤獨、矛盾、沒有安全感,並漸漸迷失了自己。她把內心的慌張迷茫,透過錯誤的極端方式加害到別人身上,從而找到一點點所謂的存在感。

    魏萊本來應該是擁有美好未來的女子,但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將她推向了深淵。她的悲劇,跟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徐晃在襄樊之戰可以力戰關羽,為何在解白馬之圍時卻打不過顏良?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