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樂至死:是指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人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
16
回覆列表
  • 1 # 碧翰烽

    當今社會,不少人金錢至上,一心只為吃喝玩樂、醉生夢死,窮的只剩下錢了;有的人天天捧著、追著明星,幻想一夜成名;還有的只有自己,只有享樂,沒有社會,沒有公共利益。

  • 2 # 瑜伽經

    娛樂至死這個詞最初來自於美國媒介批評家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一書。他在這本書中描繪了一種畫面,人們被電視所奴役,成為了不會思考的生物,人們逐漸愛上了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隨著電視、網路等媒介的出現,能夠娛樂人們的技術越來越多,人們也就越來越不願意思考。媒介讓人們看什麼,人們就看什麼,人們逐漸被媒介所操控了。

    沒有人願意去讀書,汪洋入海的資訊使人們變得被動和自私,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瑣碎的世事中,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慾望盒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人們由於享樂失去了自由,我們被我們熱愛的東西——娛樂所毀滅。

    如今的社會,被種種娛樂新聞、庸俗文化所充斥,人們逐漸的變得麻木,無法思考,電視、電影和網路帶給人們眾多的資訊,而這些資訊都是碎片化的,深層次有思想的東西人們都不願意接觸,人們只願意去看那些輕鬆愉快不用思考的資訊,人們感到痛苦的額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 3 # 小太陽丶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生活過於娛樂化了,一切文化都淪為了娛樂的附庸,讓我們變成了娛樂至死的物種。​

    再有就是王寶強離婚事件,這本來就是人家的家事,我們沒有權利也不可能參與其中,但是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似乎更願意在每件事情上都留下自己的足跡,於是我們開始罵馬榮,罵宋哲,把安慰都留給了寶強。但是自己想想,這件事跟你有關係麼!

    人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不要讓娛樂化的社會淹沒了你。

  • 4 # 沐羽吟輝

    現代人是挺累,可娛樂也不是不付出精力的,重要的原因是對未來迷茫精神空虛,產生了今朝有酒今朝醉,誰知明日是與非的態度,怎麼都是死,不如娛樂死的幸福。

  • 5 # 不一樣的人生精彩

    大部分所瞭解的事情除了擁有娛樂性之外,已經和自己豪無關聯了,所以我們開始預設世界本來就是沒有關聯這樣的想法。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娛樂擠佔了我們的時間,我們對一些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有了充足的理由———沒時間。可你有無想過,這些可以說低階趣味的事能帶給你真正有意義的想法,觀點,看法和價值嗎?你也可以自問:和我有什麼關係,我能做什麼,我能改變什麼,我們真正可以得到什麼,或者我們能付出什麼。這些最自身的需求沒有得到任何滿足,這種空虛使我們飢渴,而導致我們變本加厲地投入這種與己無關的娛樂之中去!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惡性迴圈!大多數人的碌碌無為從一定程度上就是這樣來的!如果說世界上真的有天堂與地獄這麼一回事,那麼你覺得你是有資格上天堂呢?還是迫於無奈地下地獄。做一個假設吧:百年以後,當你很幸運地來到了天堂,來到天堂門口,而守門的天使卻不讓你進門!天使:“你覺得你有資格進去嗎?”我:“資格?我沒幹過壞事!”天使:“看看你這一生都幹了些什麼,除了上網聊天,購物,玩遊戲,背地議論他人,打情罵俏……好像沒幹過什麼好事。”我:“其他人都這樣,我為什麼不可以。”天使沉默許久,說:“不錯,正因為如此,你才一事無成!”

  • 6 # Anayozy

    # 網際網路+時代的“娛樂至死”

    娛樂,更多的時候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性的結果。在我們所處的社會里,各類矛盾越來越多,越來越尖銳,越來越極端,生存的壓力大,需要動用理智的地方太多,我們追求的目標背後總有無數的失敗,所以我們不得不消遣,不得不娛樂,因為再不娛樂,我們就會抑鬱而亡了。

    但何為娛樂至死?

    娛樂至死即在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人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在網際網路+時代 ,時間被高度碎片化,手機成為了人手必備的單品,人們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娛樂的附庸,沉浸於大家所熱愛的東西並樂此不疲。

    1. APP中的娛樂至死

    有關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智慧機使用者數量位居全球第一,達13億,移動裝置佔用人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就最近風頭正勁的抖音來說,其日活量已經接近7000萬。有統計資料,過去半年中,平均每位使用者每天在抖音上消耗的時長超過20分鐘,因此,抖音不得不專門研發防沉迷系統。

    抖音只是事例之一,只要有智慧機在手,人們就有一千種方式消遣。在網際網路+時代,無限的是內容,有限的只是時間。氾濫的資訊填補了你的任何碎片時間,但實際上呢?不過是你的時間碎成縷縷,且屍骨無存,關上手機,很少有人能夠完整複述一段看過的影片、文字、新聞或冷知識。殺死時間,同時殺死耐心,殺死完整,殺死延續,殺死理性。

    2. 偽新聞中的娛樂至死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娛樂至死的世界,每天爆炸的資訊流和泛娛樂的內容正在將我們的喜怒哀樂逐漸化為平靜。

    在這個時代,明星的一言一行都能掀起腥風血雨。8月11日至8月17日,新浪微博中熱搜榜共60條,娛樂新聞佔54條,8月17日實時熱搜榜前十中,娛樂新聞佔6條。鹿晗在微博上公佈戀情,微博系統一度癱瘓,引發熱議。與此同時,致敬袁隆平的熱搜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七月至八月娛樂圈幾對情侶相繼分手,眾多熱心網民化身福爾摩斯,在明星的微博下尋找出軌的蛛絲馬跡。與此同時,815抗戰紀念日卻鮮有人問津……

    比起沉重的話題,人們更熱衷於看那些淺顯易懂無關緊要或是能滿足自己八卦需求的話題。有人說生活太艱難,所以休閒時間當然要瘋狂的娛樂。但是休閒時間已逐漸趨於無界,似乎任何時候都能和休閒時間掛鉤。多元的世界給了人們更多的存在方式,但這些存在方式很多時候,是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人的,是碎片化的。邏輯、思考方式和語言方式,都被肢解的支離破碎,沒有表情包沒法聊天,不說段子沒法社交,不吐槽不想張嘴……即使人們在看一些看似有用的資訊,覺得這些資訊很有道理,但也僅限於此了,沒有思考過,沒有參與過,所以永遠只能“感覺懂了很多”。

    新媒體所有的服務都是為了觀眾更輕鬆更簡便地獲取知識,語言不活潑沒人看,配圖不搞笑沒人看,不抖機靈沒人看,不打著誘惑情色的名頭依然沒人看……人們打滾求著要再舒服一點,更舒服一點,爽文和網路文學之所以能夠如此大行其道,也是這個理由。只有這個時代,段子手才會橫行,人人都是逗比,笑點越來越高,精神越來越脆弱,情緒越來越扁平……在這個時代唯一學會的,就是快速瀏覽,每天幾百上千條的微博微信推送,刷了一小時,呵呵一樂,其實我們只能從中篩選出了幾個看似有價值,其實根本沒有用的內容。

    3. 文化產業中的娛樂至死

    消費者影響生產,消費需求影響生產。說到底還是因為文化產業的市場需求不再追求深度,而是在滿足並在極力迎合人的感官沉溺。人們發現長篇大論的新聞稿太長了,便去看140字的內容梗概;書籍電影太難懂了,便去找“六分鐘讀懂XXX”。大家似乎都不願意再花時間去思考生計以外的事情,因為這太不“休閒”了,我們需要娛樂。

    《娛樂至死》中提到“在《一九八四年》中,人們受制於痛苦,而在《美麗新世界》中,人們由於享樂失去了自由。簡而言之,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而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而《娛樂至死》這本書想告訴大家的是,今天正在成為現實威脅的不是奧威爾的預言,而是赫胥黎的預言。也就是說,波茲曼贊成的,是赫胥黎而不是奧威爾。

    但是如今娛樂化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因為今天的華人自由太多,可以讀的書太多,資訊太多,所以就墮落了,不珍愛自由了。情況可能恰恰相反:沒有人願意讀書恰恰是因為有些真正的好書仍然不能出版;熱衷於八卦娛樂新聞恰恰因為真正有價值的重大公共新聞太少,對“真理”不感興趣恰恰源於假話空話太多,而低俗的消費文化的泛濫恰恰是因為嚴肅的直面現實的文學藝術無人創作。

    當快餐文化成為社會的主流,作者的預言便成為了現實。娛樂充斥的年代,文化成了奢侈品,真正的文化不是在娛樂環境下傳播的文化,洗滌心靈也不是網路時代和30秒就能看完的微博可以做到的。

  • 7 # 閒來zhi談

    波茲曼這樣說是在給時代唱輓歌,讓你看到之後會去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當然他自己也明白是擋不住科技發展的洪流。當今社會更是如此,需要的是兩種人,一種覺得發展的問題只能用發展解決,另一種就是在唱輓歌。讓你看到後陷入兩種思維,然後引發思考,以免陷入真正的娛樂至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是用鏡頭記錄下美好的瞬間——作為攝影愛好者,你會用鏡頭記錄下哪些美好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