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上看峰
-
2 # 石實攝影街拍
作為攝影人,重點追求的自然在於拍攝,在意拍攝的儘可能完美,一個完全靠後期修圖決定照片好壞的攝影人,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攝影人。隨著數碼時代的來臨,拍照再也不用考慮一卷交卷能拍多少張了,時過境遷,我們可以盡情的去重複拍攝同一題材,直到內心需要的完美。之所以現在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很多攝影人在不經意中提出了攝影后期的多麼多麼重要,甚至於圖解比對一下,經過後期,無論多麼爛的照片也會變成大片、美片,從而誤導了很多初學攝影者以為,只要後期好,拍攝不重要的錯誤概念。任何時候,前期的拍攝至關重要,一幅好的作品,必須是前期攝影時的精華,沒有前期攝影的思想、技術及獨到的眼光,沒有前期的不懈努力,刻苦創作,那麼無論你後期水平多高,那麼出來的片子也是沒有風采和靈魂的,因為後期永遠不過是對前期拍攝照片的簡單修補,僅此而已,絕對不是創造而能代替前期拍攝的照片(藝術片天馬行空的創作除外)
-
3 # 佳能視界
前期攝影重要還是後期修圖重要,不是簡單地二選一的問題,個人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承的關係。前期攝影是後期修圖的基礎,後期修圖可以讓前期攝影錦上添花。
攝影前期是非常重要的,曝光、色彩、構圖、拍攝的時機等等都是成就攝影前期的重要因素。拍攝時最好使用RAW格式,為後期創作提供先決條件和足夠的空間。
通過後期可以調整色溫修出需要的氛圍感的畫面;通過後期來調整區域亮度,拯救暗部;通過後期調整背景的亮度與顏色,加強與剪影之間的反差。攝影后期的功能很多,僅舉幾個簡單的例子進行說明。下面圖片是修圖前後的對比圖。
當然囉,如果你的攝影功底非常了得,就可以前期拍攝搞定,用不著後期修圖囉。有一個原片攝影大賽,不得使用任何後期修圖,哪怕是曝光、清晰度等任何輕微的改變都不可以,意在倡導攝影直出即攝影的原始狀態。
說到前期攝影和後期修圖的關係,有一點,這裡一定要提一下:新聞類圖片不可以後期修圖,要反映新聞的本源;非新聞類圖片均可進行後期修圖,再創造的效果精彩紛呈。
-
4 # 攝影家趙許生
1、作為老攝影家,特別是在膠捲時代是沒有後期的,在數碼時代更是如此,不需要後期處理,數碼相機在攝影創作中,反而更方便,不需要衝洗放大膠捲,從照相機後背|C屏就能看出圖片效果。
2、 我不反對後期修圖處理,但我認為,反是攝影人每張照片一定強調,必須要用後期Ps修片處理,那麼,說明這個攝影人在攝影拍攝中自已就很不自信,或者說這個攝影師的攝影水平還很不到位,對他拍攝的圖片心中無數。
3、作為老攝影家,在攝影創作中,用光考究,構圖嚴謹,具有審美的觀察力,透過攝影的畫面,反映表現深刻的主題意境,這些大家是不需要後期處理的。在30多年前,沒有電腦,沒有PS時代,在使用膠捲拍攝時,根本就不可能使用後期處理。在攝影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近170多年前,沒有ps後期處理,世界攝影大師創作出傳世的精典的攝影作品。
4、我們說明一點,在高新科技高歌猛進的今天,從黑白膠捲時代到彩色膠捲時代,再到數碼相機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認為膠捲時代結束,幾年前,柯達,富士等公司生產膠捲廠家,紛紛宣佈破產。然而,就在去年和今年,一些膠捲生產廠家,釋出重大新聞:膠捲重新生產上市。我認為膠捲和數碼誰也代替不了誰,它們之間應該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在攝影的感光材料和內容才是完美的,為攝影師攝影創作提供多彩無限的空間。
-
5 # 樊大鬍子圖說旅途
喲嚯,爭論得好激烈啊!那麼我也來說幾句:
前期是從無到有,後期是從有到好;前期是雪中送炭,後期是錦上添花;只有前期沒有後期好歹有照片,只有後期沒有前期那就什麼都沒有。
所以我的觀點是:前期要全力以赴地拍好,別指望後期;後期要儘量修正前期的瑕疵,讓照片更完美。
-
6 # zhoushiping
一張好照片是靠前期拍攝成功+成功後期處理 !很難說那一項重要,其實兩者有因果。
如何界定攝影的前期與後期?以按快門為分界線,在按下快門之前所做的所有事就是屬於前期,按下快門後所做的事就是後期。
為什麼一群人同一時間在同一地點拍攝,有的人能拍出好照片,而其他人卻不能?這裡的關鍵就是拍攝技巧。技巧包括選景、構圖、確定景深(光圈大小、鏡頭焦段)、對光線的選擇和利用(包括拍攝時間段的選擇,對各種光的選擇:順光、逆光、側光、側逆光、頂光、底光、自然光、人造光和混合光等);決定曝光量(由光圈、快門和ISO決定);確定照片的色調(由白平衡來決定);相機各項功能的選用,拍攝模式的確定,全自動、半自動(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等等)。掌握了這些基本技巧才有可能前期拍攝成功。
前期的工作中一小部分工作可以由後期來做,但大多數前期工作是後期無法替代的。照片後期處理很大程度取決於前期拍攝,前期決定了照片內容和圖形要素的形態,所以把功夫多下在前期上。在前期拍攝的時候,就要想好該如何後期,拍攝時要給後期留足空間,前期能夠完成的事項儘量不要留到後期去。前期拍的好,後期無煩惱!
為 什麼要後期處理?說白了就是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拍攝時我們都會根據拍攝的環境和景物對相機進行各種設定,然而拍攝效果有時常不盡人意,這時就需要後期處理來調整諸如亮度、對比度、飽和度、高光、陰影、色調、銳度、白平衡、構圖等等。
數碼時代的攝影大師都是攝影前後期的高手。當今世界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哪一張不是透過前期拍攝成功+成功後期處理創作出來的 ?攝影是藝術,後期處理是藝術的再創作。根據以往後期處理的體會,在前期拍攝時寧可曝光不足,也不要曝光過度!面對曝光過度產生的死白,確實是很難處理的,這也是前期拍攝要考慮後期處理的道理。
-
7 # 攝影堂堂課
這是一個一談攝影就不得不提的話題,也是爭議最多的問題。對我來說無論用相機拍攝還是手機拍攝,前期和後期都是不可分離的。我在前期拍攝的時候,會給後期留出很多餘地,給照片帶來很多種可能性以滿足不同需求。我認為攝影師是一種主觀表達,沒有固定的拍攝模式。所以,如果在前期拍攝時考慮了後期,那麼後期目標也會變得明確,且相對簡單。前期和後期如果分離,難免會出現銜接問題。
有種愛前期、排斥後期的朋友認為“經過後期處理了,就不叫攝影”;也有迷戀後期、不在乎前期的朋友認為“前期隨便拍,後期功能強大就行”。我認為兩者都很偏執。前者沒搞明白的是,即使是膠片時代也會通過後期處理對照片進行修飾,而如今數碼時代,已經把後期的工作透過技術放到了前期設定裡。後者沒搞明白的是,如果拍攝的時候不給後期留餘地,真等到後期處理時,哭也沒辦法。
回覆列表
初學者在剛開始接觸攝影時,一定會聽到不少關於前期後期誰更重要的爭論。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攝影都是三分拍七分修,也有不少的人認為攝影前期都沒有將照片拍好,即使在強大的後期也是無法彌補的。
然而,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前提:審美修養。這個“審美修養”包括但不限於色感、構圖、虛實、明暗、情感表達等一些主觀因素。說起來玄而又玄,實際操作上,就是多閱讀好的作品提高眼界,電影,繪畫,攝影作品甚至音樂,都值得我們是學習和研究,最後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第二,無論是愛好者還是商業攝影出作品都要考慮出品效率。這個“效率”就是創作過程的操作指南。舉2個例子:
(1)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模特的一縷髮絲突然落下遮住了眼球,你是選擇重拍一張?還是通過後期手段把頭髮修掉?很明顯,讓模特把頭髮撩上去再拍一張即可。這就是效率。
(2)汽車廣告專案,創意需要汽車漆面顏色要跟隨模特著裝顏色保持一致,以此來體現該產品的活力動感,那是否要把該車型所有的顏色都開過來拍一遍呢?很明顯,如此大費周章,作為商業攝影,你還掙什麼錢?當然是車只拍一遍,後期換色啊。這就是效率。
綜上所述,攝影領域的前後期就像人的兩條腿,相輔相成,相互成就。即便是初學階段有所側重,到了後期兩方面也會互相穿插融合,取長補短的。因為,前後期本就是一體。
當然,前後 期的實際應用遠不止這些,實際拍攝活動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因地制宜,因材制宜,達到最高效率和最優結果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