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江庸叟

    題主講的“無過即功,無怨即德”是《菜根譚》裡的一句至理名言。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

    無過即功——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設法去爭取功勞,其實只要沒有過錯就算是功勞;

    無怨即德——

    幫助他人不必希望對方感恩圖報,只要對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報德了。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並不是:

    多作多錯,少作少錯,不作不錯,

    什麼都不作,永遠不會錯,而且功勞大大的;

    並不是:

    不思進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並不是:

    不怨天,不怨地,不怨我,不怨你,不怨他,人人都不怨我,不嫉妒恨我,我就是有德的君子。

    並不是:

    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無所作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裝聾作啞,少說為佳,見難就躲,見苦就避。

    更不是:

    自私自利,孤家寡人,各自為政,“各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無過即功,無怨即德是一種捨己為人的精神。真正的給予, 絕不是施小惠,完全是一種自我犧牲。假如施恩圖報,那就等於貪婪而不是 給予。真正的給予應該是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多貢獻,少 索取,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強求,應該聽其自然,強求反而會適得其反。

    不邀功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功利所迷惑,才會把奉獻、 給予當成一種崇高的境界來追求。

    無過即功,無怨即德是做人的原則和底線。

    人在社會上生存、生活,要體現自身的能力和價值,要力爭做好做成每一件事:

    無過即功。應該是在做好每一件事後,大家並沒有大張旗鼓的表揚你、獎勵你,但也沒有一個人說你做的不對,去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遇到這種結果,就充分說明你做對了、做成了,有功勞,完會有理由自我滿足。

    無過即德。你做的每一件沒被指責,被大眾預設,就是證明沒有過錯,沒有損害自己的形象,沒有觸犯道理、道德、法律、法規,沒有損害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沒有危及社會和家人的安全。

    簡言之:只要在人生旅途中,沒有犯任何過錯,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真正做到了“無過即功,無怨即德”,證明你已經是一個善良、智慧、自律、謙虛、包容、豁達、知足常樂之人。

    就會受到社會的信任和親近,

    受到親朋好友的親近和喜愛,

    受到家人的依靠和擁護。

    古人的底線思維非常實用和精妙:不作錯,不諉過,克己奉公,克己建功,奮力拼搏,勇往直前:

    嚴律己,無挑剔、無抱怨、無指責,便是成功的一半,便是仁義道德,便是人生最高的修行與修養。

    人要學蠟燭,燃燒自己給人以光;

    人要學春蠶,到死絲方盡,溫暖人間;

    人要學太陽,散發著光熱照耀大地,

    不講任何條件,

    不講任何代價,

    不要任何酬勞,

    遵循捨得的真義,

    否則

    無過是無為,無過是無能,無過是庸才;

    無怨是草木,無怨是廢物,無怨是走肉。

    無過求功是貪心,

    施恩求報反招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過即功,無怨即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

    得心胸開闊,心底善良

    得刻苦學習,博學多才

    得淡薄名利,厚德載物

    得樂於奉獻,敢捨不得

    得長期堅持,積腋成裘

    正如走蜀道:“蜀道難,難以上青天”。

    願與有志之友攜手並肩並克難勉之。

  • 2 # 桃花島主何金寶

    人生在世,何人無過,做到無過已是至人之修為。人在江湖走,哪個不惹人,沒有恩怨的江湖不存在,做到無怨,得有多大的胸懷。

  • 3 # 烸烽

    無過是功、無怨即德,最早是在《菜根譚》裡看到的一句語錄。首先,大家對“無過是功、無怨是德”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它並不是指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消極思想,而是一種作出自我犧牲的捨己為人精神。

    用通俗的話來講,一是我們活在這個世上,當你去救助別人的時候,在不弄巧成掘的情況下,幫助別人不要考慮別人的感恩戴德,不能強制要求回報,只要幫扶物件不對自己怨恨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感恩。二是不要被那些所謂的功利性幫扶所迷惑,不能迷信於所有幫扶都有回報,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名利。三是做任何幫扶性事情不要邀功、不要炫耀,低調行事,把功德放在心裡,默默奉獻,追求精神上最高境界。

    無過是功、無怨即德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意思,前者是做了許多事情,沒有過錯就是功勞,比如大家常說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即使做了太多的事情,只要沒有過錯,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感恩與回報。而後者只希望自己沒有過錯,卻不去追求上進,安分守己,沒有任何作為。

    所以,對於任何世人,只要有“無過是功、無怨即德”的崇高思想,就是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行動方式。

  • 4 # 愛茶小明明

    無過是功,沒有過錯哪來的成功,沒有成功就很少過失。

    無怨是德,沒有怨言即為大德。

    沒有對與錯

  • 5 # 大諾

    你這話出自《菜根譚》,其原文是: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其意思是:

    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設法去強取功勞,其實只要沒有過錯就算是功勞;救助人不必希望對方感恩戴德,只要對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恩德。

    按這樣做好不好,這個就因人而異,因人而做了。這個思想做人沒問題,做事看情況。這個思想講究捨己為人,奉獻自我的精神。

  • 6 # 山會長

    “無過是功,無怨是德。”出自《菜根譚》:“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意思是,為人處事,只要沒有過錯就算是功勞,只要對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恩德。

    “無過是功,無怨是德”的另外解釋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有德,但求無怨。顯然具有消極的處世思想。

    如果按這句話的意思去做,就會以無過和無怨為目的,就會不思進取。久而久之,就會得過且過,得怨且怨。結果是做事平淡乏味,做人平凡無奇。就不會有真正的功勞和恩德,不會產生優秀的道德和先進的文明。

    古人為何會有這樣的處世思想?這是與古代封建的社會現實分不開的。封建專制的社會環境使人們“不敢為天下先”。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說的都是功名利祿的風險。

    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善良的民族,其實這些品質一定程度上都是被逼出來的,不勤勞就會沒有飯吃,不智慧就會被人算計,不善良就會被殺頭。在這種環境下,就形成了明哲保身的思想,出現了消極的處世哲學。

    當代社會,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無過是功,無怨是德“,將其看做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前提,做人做事首先要無過和無怨,但這只是開始,而不是目的,目的是立功、立德,最終實現有功、有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上最忌諱的是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