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美食大家蔡瀾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誠如,湯東谷語人曰:“學者須居中等屋,服下等衣,食上等食”。皆故民以食為天也。
春節,是每一個華人都無法迴避的期待。“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舊的一年裡,不管經歷過成功的喜悅、失落的徬徨、困苦的煎熬、還是無耐的退守,這都已經不重要了,這一切都可以在舊曆新年的來臨一去不復返了。就好象是一個打遊戲的關口一樣,過了新年,又是滿血復活,重新可以開始拼殺了。
家在中國,過年的吃必定是很講究的一件事情。從大年初一到元宵佳節,一共有十五天,只有到了元宵節吃過湯圓,這個年才算是踏踏實實地過完了。所以,過年每一天吃什麼都是很有講究的,講求的是每天吃不同樣的菜點,意寓永珍更新。
具體的吃法寓意,且聽我一一道來:
初一:年糕,取“年年新高”之寓意,南北皆食。但是南北方的年糕卻不盡相同,北方的年糕四時皆有分為江米麵和黃米麵的,黃米麵以產自山西的最優,也叫糜子面。南方的年糕用糯米泡軟,上籠蒸熟後,放入石臼中擂成糕狀,成品有圓型的也有長條型的,江南水鄉的蟹黃炒年糕,是一道讓人年年不忘的美食記憶!
初二:餛飩,取其開初之意,也有說餛飩如元寶,老北京習俗,初二當天早晨的家宴必須是餛飩,也叫元寶湯。最難忘的是香港的餛飩,裡面包著兩粒彈牙的蝦仁,湯頭是用豬筒骨,蝦子,大地魚,瑤柱等熬製三小時以上而成的湯頭,上桌前,再加幾粒蔥白段。天,這一碗,夠遊子滿滿的思鄉之情了!
初三:八寶飯,相傳源於武王伐紂時的慶功宴會,庖人應景而做八寶飯慶賀。八寶象徵有功的八士,如此傳下來,此點心應該有千年的歷史了。現在改良版的八寶飯用糯米,紅棗,紅豆沙,葡萄乾、枸杞等八種不同的果品,配以豬油拌合,裝小碗中上籠蒸,吃的時候,再把碗裡的八寶飯倒扣在小盤上,婉如一座小山一樣的香甜八寶飯,好吃得,想再來三份打包!
初四:春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方也稱為“春餅”。據傳在東晉時代就有,那時叫“春盤”。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現在春捲被改良成用乾麵皮包餡心,經煎、炸而成。新春佳節吃春捲,意寓喜迎新春的意寓。
初五:餃子,初五吃餃子,好運一輩子。餃子狀如元寶,一盤盤端上桌,有如端著一盤盤的元寶上桌,意寓新年大發。另有一說,張仲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給貧苦的人們治凍傷,所以人們吃餃子暖身暖耳,寒節食用,一年大發!
初七:艾窩窩,艾葉,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藥,有去溼,除穢的功效,現如今,人們取艾草折把,掛於門頭,有避邪的作用,是一味藥食皆可的良品。取鮮嫩的艾葉,揉碎取汁,拌入糯米粉中,團成窩窩頭狀,上蒸籠蒸熟,即成。可在窩頭上點綴一粒新疆大棗,意寓新年生活甜美,平平安安!
初八:粽子,最早記載於《風士記》起源於漢族間,相傳與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投江有關,為端午節應節之物。在新春佳節吃棕子也是各地的風俗之一,這有什麼關係呢,誰叫它這麼好吃呢!新春佳節吃棕子,意寓:重情重意,父母恩重如山!
初九:山楂糕,取上好山楂果,絞汁,配以白糖,桂花,瓊脂,凝結成脂狀。其味甘甜微酸,新春佳節,飽食肥膩,這時配以山楂糕,清爽適口,消積化食,是過年時節老少咸宜的美食佳點。
初十:芋圓,一想到芋圓,我就想在前面加個九份,可能是臺灣九份芋圓吃多了的緣故吧。以荔浦香芋蒸熟後壓成泥狀,加上地瓜粉及純淨水拌勻成小團,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撈出即成芋圓。不僅有團團圓圓之寓意,芋頭鬆軟易消化,富含粗纖維,鹼性健康食品,不失為新年消食解膩的一味好點心,更有新年順心順意這寓意。
初十一:鬆糕,傳統的鬆糕一般為婚禮、生日時的伴手禮,用細細的糯米,一層一層地散在塑好型的蒸桶裡,最上層,裹上一層厚厚的紅糖,紅白相間,十分喜慶。過年吃鬆糕也是最適合不過的點心了,意寓松鶴延年,步步高昇。
初十二:碗豆黃,一看到這個點心,我就想起了那個驕奢淫慾的西宮皇太后老佛爺,如今昔日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碗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碗豆最好,碗豆黃相傳為宮廷細點,吃的時候還點綴以金糕,紅黃相間,色澤淺黃、細膩、純淨、通透、入口即化,味道香甜軟糯,清心爽滑。碗豆黃為什麼要加一個黃字,我想應該是寓意飛煌騰達吧。
初十三:包子,起源於哪朝哪代,如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定要好吃。麵皮要勁道彈牙,內餡才是味道的精華,有蟹粉的,灌湯的,粉絲的,芋泥的,白菜的,品種豐欠由人。這種大眾化的點心,從南到北一年到頭都可以食用。新年,蒸一籠包子,意寓蒸蒸日上,是最貼合華人新年胃口的食物了。
初十四:豬油年糕,將紅豆煮爛帶適量的湯,拌入磨得細細的糯米粉,盤中塗上油,倒入揉好的糯米糊,刮平後上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小塊,再在上面放點糖桂花即成。紅的是豆,黃的是桂花,白的是盤面,卻有一種平實的喜悅。
初十五: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將除夕開始延續的春景雅緻推向了另一個高潮,元宵節之夜,看花燈,舞龍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傳的習俗。
洋洋灑灑,初一到十五,年年歲歲,四季更疊。數人間的美味,還是媽媽做的菜味道最好!
記得美食大家蔡瀾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誠如,湯東谷語人曰:“學者須居中等屋,服下等衣,食上等食”。皆故民以食為天也。
春節,是每一個華人都無法迴避的期待。“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舊的一年裡,不管經歷過成功的喜悅、失落的徬徨、困苦的煎熬、還是無耐的退守,這都已經不重要了,這一切都可以在舊曆新年的來臨一去不復返了。就好象是一個打遊戲的關口一樣,過了新年,又是滿血復活,重新可以開始拼殺了。
家在中國,過年的吃必定是很講究的一件事情。從大年初一到元宵佳節,一共有十五天,只有到了元宵節吃過湯圓,這個年才算是踏踏實實地過完了。所以,過年每一天吃什麼都是很有講究的,講求的是每天吃不同樣的菜點,意寓永珍更新。
具體的吃法寓意,且聽我一一道來:
初一:年糕,取“年年新高”之寓意,南北皆食。但是南北方的年糕卻不盡相同,北方的年糕四時皆有分為江米麵和黃米麵的,黃米麵以產自山西的最優,也叫糜子面。南方的年糕用糯米泡軟,上籠蒸熟後,放入石臼中擂成糕狀,成品有圓型的也有長條型的,江南水鄉的蟹黃炒年糕,是一道讓人年年不忘的美食記憶!
初二:餛飩,取其開初之意,也有說餛飩如元寶,老北京習俗,初二當天早晨的家宴必須是餛飩,也叫元寶湯。最難忘的是香港的餛飩,裡面包著兩粒彈牙的蝦仁,湯頭是用豬筒骨,蝦子,大地魚,瑤柱等熬製三小時以上而成的湯頭,上桌前,再加幾粒蔥白段。天,這一碗,夠遊子滿滿的思鄉之情了!
初三:八寶飯,相傳源於武王伐紂時的慶功宴會,庖人應景而做八寶飯慶賀。八寶象徵有功的八士,如此傳下來,此點心應該有千年的歷史了。現在改良版的八寶飯用糯米,紅棗,紅豆沙,葡萄乾、枸杞等八種不同的果品,配以豬油拌合,裝小碗中上籠蒸,吃的時候,再把碗裡的八寶飯倒扣在小盤上,婉如一座小山一樣的香甜八寶飯,好吃得,想再來三份打包!
初四:春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方也稱為“春餅”。據傳在東晉時代就有,那時叫“春盤”。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現在春捲被改良成用乾麵皮包餡心,經煎、炸而成。新春佳節吃春捲,意寓喜迎新春的意寓。
初五:餃子,初五吃餃子,好運一輩子。餃子狀如元寶,一盤盤端上桌,有如端著一盤盤的元寶上桌,意寓新年大發。另有一說,張仲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給貧苦的人們治凍傷,所以人們吃餃子暖身暖耳,寒節食用,一年大發!
初七:艾窩窩,艾葉,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藥,有去溼,除穢的功效,現如今,人們取艾草折把,掛於門頭,有避邪的作用,是一味藥食皆可的良品。取鮮嫩的艾葉,揉碎取汁,拌入糯米粉中,團成窩窩頭狀,上蒸籠蒸熟,即成。可在窩頭上點綴一粒新疆大棗,意寓新年生活甜美,平平安安!
初八:粽子,最早記載於《風士記》起源於漢族間,相傳與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投江有關,為端午節應節之物。在新春佳節吃棕子也是各地的風俗之一,這有什麼關係呢,誰叫它這麼好吃呢!新春佳節吃棕子,意寓:重情重意,父母恩重如山!
初九:山楂糕,取上好山楂果,絞汁,配以白糖,桂花,瓊脂,凝結成脂狀。其味甘甜微酸,新春佳節,飽食肥膩,這時配以山楂糕,清爽適口,消積化食,是過年時節老少咸宜的美食佳點。
初十:芋圓,一想到芋圓,我就想在前面加個九份,可能是臺灣九份芋圓吃多了的緣故吧。以荔浦香芋蒸熟後壓成泥狀,加上地瓜粉及純淨水拌勻成小團,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撈出即成芋圓。不僅有團團圓圓之寓意,芋頭鬆軟易消化,富含粗纖維,鹼性健康食品,不失為新年消食解膩的一味好點心,更有新年順心順意這寓意。
初十一:鬆糕,傳統的鬆糕一般為婚禮、生日時的伴手禮,用細細的糯米,一層一層地散在塑好型的蒸桶裡,最上層,裹上一層厚厚的紅糖,紅白相間,十分喜慶。過年吃鬆糕也是最適合不過的點心了,意寓松鶴延年,步步高昇。
初十二:碗豆黃,一看到這個點心,我就想起了那個驕奢淫慾的西宮皇太后老佛爺,如今昔日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碗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碗豆最好,碗豆黃相傳為宮廷細點,吃的時候還點綴以金糕,紅黃相間,色澤淺黃、細膩、純淨、通透、入口即化,味道香甜軟糯,清心爽滑。碗豆黃為什麼要加一個黃字,我想應該是寓意飛煌騰達吧。
初十三:包子,起源於哪朝哪代,如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定要好吃。麵皮要勁道彈牙,內餡才是味道的精華,有蟹粉的,灌湯的,粉絲的,芋泥的,白菜的,品種豐欠由人。這種大眾化的點心,從南到北一年到頭都可以食用。新年,蒸一籠包子,意寓蒸蒸日上,是最貼合華人新年胃口的食物了。
初十四:豬油年糕,將紅豆煮爛帶適量的湯,拌入磨得細細的糯米粉,盤中塗上油,倒入揉好的糯米糊,刮平後上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小塊,再在上面放點糖桂花即成。紅的是豆,黃的是桂花,白的是盤面,卻有一種平實的喜悅。
初十五: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將除夕開始延續的春景雅緻推向了另一個高潮,元宵節之夜,看花燈,舞龍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傳的習俗。
洋洋灑灑,初一到十五,年年歲歲,四季更疊。數人間的美味,還是媽媽做的菜味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