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潼的奶奶
-
2 # 晴空kun
我覺得並不是錯覺~喜歡拿手機拍照是好事,拍出美美的照片調調色發個朋友圈微博,心情愉悅舒暢何嘗不是一件美美的事情呢,不必把攝影想的過於複雜,手機攝影本來就是一個消遣娛樂的功能,手機都能拍出好照片又何嘗害怕相機拍不出來呢,攝影並不簡單只是攝影技術,作用的好,那叫相機用的好,影樓的攝影師都會用相機,都叫攝影師,但不一定會攝影
-
3 # 7攝影
上學的時候老師講 攝影源於情 立於技 技術的昇華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來提高 而個人的內在的審美和內心對於藝術的理解卻要透過一些人生閱歷的沉澱。某位大師貌似說過,攝影是 你走過的路 讀過的書 聽過的音樂 愛過的人 我覺得天分也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情感積累,不是與生俱來 而是人生的境遇,個人喜好所決定。
-
4 # JBAOl
攝影,唱歌,美術設計,諸如此類的藝術行為是存在所謂天分或是說與生俱來的靈感的。
但是既然是天分的話肯定會在同樣零基礎的一群人裡脫穎而出。
建議試試參加些業餘的評比或比賽。現實會告訴你答案的。
如果目前有這種錯覺又恰巧喜歡攝影,請繼續保持這種感覺,無論結果如何,有一個這樣的愛好總歸是件好事。
供參考。
-
5 # 夏季wind
無論是在哪一件事情上有了良好的體驗,首先可以自以為有天賦而竊喜一下,但是玄之又玄,不如深入其中,看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與人不同,給人感觸,時間總會給你答案。當你成功的時候,也許你也不會說自己有天賦,哪怕是謙詞。
-
6 # 柳侍墨
個人意見,我是支援題主的說法的。
藝術天分,是與生俱來且不可磨滅的東西。只是看你開發不開發,如何開發。
打個比方,同一首歌,同樣是吃瓜群眾,聽同樣的次數,有人能依樣畫葫蘆的哼出來,有人卻跑調……你能說這不是先天不同麼?
再說個我的親身經歷。美術課入門,大家都畫同一個雕塑。排除大量練習的因素(入門的時候誰也沒有大量練習的經歷),有些同學很努力了卻仍然畫成四不像,有些同學隨手劃拉就能有模有樣……這不是先天的原因,還能是什麼原因?
誠然,有些人確實是先天不足的,但是通過後天的努力也能取得成績達到顛峰。
勤能補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回到攝影。攝影是一門綜合學科,你得將軟硬體有機結合,才能進行創作。
攝影在前期是累積知識,中後期就是運用知識。
攝齡長不等於作品好,拍得多,只能說明經驗豐富,不能代表水平就高。
一輩子不開竅的人少。但是晚開竅的人卻不少——說得就是先天優勢。
有些人一點就透,有些人戳爛了還是木頭。
說白了,你有靈性的話,上手就快些;你沒天分的話,上手就慢些。
所以,我支援題主。
祝好。
-
7 # 不雨
這是一種自信錯覺——“自信”不代表“能力強”;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布萊恩·肖勒在讀大學時學會了一種叫做“Go Fish”(釣魚)的紙牌遊戲,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在朋友圈中已經沒有對手了。後來有一次,他在紐約旅遊期間,遇到了一位“釣魚”遊戲的高手,就和他進行了一次對決,雖然他輸了,不過最後只輸了0.5分。那以後布萊恩的自信心大增,直到他遇到了另一位“釣魚”的頂尖高手,當他向這位高手誇耀自己僅僅以0.5分輸掉比賽時,這位高手問他:“難道你不知道一名‘釣魚’的高手在遇到一個實力非常弱的選手時,會盡可能地選擇以最小的分差來贏得比賽嗎?這是為了挑戰自己”。肖勒此時才意識到,自己受到了“自信錯覺”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有一位既讓人敬仰卻又讓人惋惜的失敗英雄,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武功蓋世、一生戎馬,推翻暴秦,他功不可沒。可是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失敗了,不僅輸掉了戰爭,輸掉了江山,甚至輸掉了自己的性命,究其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自信但又剛愎自用;過分的崇尚武力;不信任別人等等。項羽的失敗實際上就是“自信錯覺”造成的悲劇。
人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從而產生並不真實的自信心,在與別人比較的時候,這種盲目的自信就更加明顯。這反映出人們常常存在的一種歸因傾向:我表現好是因為我能力強,而我表現差則只是一時失手或者沒有佔到天時地利。自信錯覺在面對強有力的證據時,是可以消除的。能力的提升也有助於避免過度自信,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說“越學習,越發現自己無知”,它反映的就是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對自己的客觀評價,人越是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越能更深刻地體會到自己認知的侷限性,從而常懷謙遜與敬畏之心。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是錯覺,攝影是沒有天分的,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勤奮,還有一雙發現美得眼晴。這是我在新疆草原拍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