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蕾生命智慧
-
2 # 媽咪勤
孩子能夠在家裡經常做家務,說明家長管教的好呀。對於孩子來說,所有的事情都是新鮮的,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多好呀。
如今,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會做家務。一是家長大包大攬,不捨得孩子做家務,擔心累著。二是現在的孩子學習任務重,各種作業和補習班,壓根沒時間學做家務。
所以呀,現在會做家務的孩子反而少了。但是孩子正在成長,需要各種能力結合的,最起碼的自理能力還是要會的呀。做的多才能會的多,你說是嗎?
孩子會做、願意做是沒毛病的。一個同事家的孩子七八歲了還要餵飯吃,更別說做家務了。我很發愁現在孩子的不動手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估計也懶得動手做了或者根本不會做了吧。這樣最終吃苦的還是孩子,所以多動手是好事。
做家務也是運動的一種方式呀。長期伏案在課桌上,做做家務,活動活動筋骨也不賴呀。
-
3 # 潘志聰
孩子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在家庭方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讓父母有時間考慮更多的事。
做家務會讓寶寶有更多機會遇到問題、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透過家務的完成獲得肯定和成就感。同時做家務還能提高寶寶的自理能力,培養他的責任感和家庭觀念。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讓孩子做家務首先就讓他們知道了這件事情的艱辛,學會感恩父母,明白父母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這樣他才會珍惜,才會懂得更好的去愛父母。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點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觀點,希望大家對於這個問題能有更加全面的感知。
孩子在勞動中直接動手,直接接觸各種事物,積累生活知識,彌補了讀書生活的不足。俗話說:“心靈手巧”,孩子經常動手。
-
4 # 嘟嘟媽媽馬寶寶
題主你好!我是嘟嘟媽媽,五歲男孩的寶媽。對於嘟嘟,我從小就會讓他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剛會自己走路就會跟在我後面幫忙提一些輕一點的垃圾袋下樓去丟,到現在幫忙擦桌子、拖地、放假自己洗書包等等。每次他都會做的很開心,而且還會搶著做。嘟嘟到幼兒園也會經常幫老師擦桌子,擺小板凳。老師經常表揚嘟嘟很能幹,還給他頒發了“小小勞動模範”的獎狀。對於孩子從小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是可以很好的親子互動,鍛鍊孩子。
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從小幫忙做一些家務,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活動手腳,不同的家務可以靈活孩子身體的不同部位,鍛鍊孩子們動手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孩子從小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動手能力強,可以幫助孩子從中學會很多生活的小技能,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能夠獨立解決各種小問題,從小養成獨立的好習慣。現在許多“中國式巨嬰”的出現就是因為缺乏獨立解決問題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增強親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務,邊做邊說說笑笑,把原本枯燥無味的家務活變成快樂的事情,也是一場很好的親子活動。嘟嘟爸爸經常在家就會要嘟嘟掃地,他拖地,父子倆邊幹活邊唱歌,,嘟嘟幹得可開心了。
-
5 # 福林媽咪
小孩子在家裡多做家務是好的,理由如下:
1、能培養孩子對家的責任感最初,孩子對“家”的概念可能只有家庭成員、房子等,但是在孩子做家務時,會讓孩子對“家”有參與感,也能讓孩子更加理解“家”的概念。
在做家務,對家有所父母的時候,孩子慢慢就能體會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就有幫家裡做些事情的責任。
2、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孩子會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會渴望能夠自己做一些事情。但是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太慢”、“在搗亂”,這時候反而打擊了孩子獨立的積極性。
在家務的時候,讓孩子體會自己親自動手完成一件事,會讓孩子有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對孩子成長中獨立、自己解決問題有很大幫助。
小孩子做家務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但是父母不當的處理方式,也可能將好事變成壞事。所以父母讓孩子做家務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所做的家務要在孩子能力範圍內如果孩子年齡還小,就讓他去洗碗、燒菜,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讓孩子置身於危險之中。
2、不能用金錢獎勵孩子做家務金錢獎勵會讓做家務的意義變質,會讓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參與感消失,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家庭中的金錢獎勵還會讓親子關係變質。
3、不能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有些小孩子挺喜歡做家務的,但是父母會在孩子做完家務之後,做一些批評的點評,甚至會自己再做一遍,這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在做家務的時候,父母可以誇獎,如果孩子做的真的很差,父母也可以給孩子提出問題,並且和孩子一起再做一遍,並且鼓勵孩子:下一次會更好!
透過做家務教育孩子的話,就不能再考慮做這件事會“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孩子做家務的期間,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
-
6 # 豌豆媽媽育兒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英國社會學家弗蘭克·富里迪在家務活對幼兒的成長影響方面,做了更具體的解釋。在他的研究中,他發現很多年齡較大的孩子始終無法獨立,一些大孩子甚至成年人常常表現出“幼兒化”的心智和行為,比如他們喜歡發脾氣、撒潑打滾、喜歡跟人打鬥、缺乏理性思考、熱衷即時滿足等。"
"他把這些原因歸結為:越來越多的孩子缺乏足夠的勞動鍛鍊,父母也越來越不重視孩子們的家務習慣,導致孩子的腦前額葉(Prefrontal Lobe)發育遲緩。腦前額葉有什麼作用?負責大腦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情緒自控、判斷力、決策力、延期滿足的能力以及自我覺知的能力。"
所以說做家務肯定是對孩子有好處的。
孩子做家務有哪些好處呢?第一,孩子做家務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著名兒童心理學專家皮亞傑說,孩子的行動即思維,孩子是透過行動來認識世界的。
除此以外,幹家務可以讓孩子觸控到不同的物質,這些不同的感官刺激會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第二,讓孩子多做家務可以增加孩子的獨自性。一個人的能力越強,越不需要依附於別人,同樣的道理,當孩子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在集體生活中,他的獨立性會越強。
第三,讓孩子多做家務,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人的自信心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那些成功的事情中積累的,做家務可以在家務完成的那一刻,讓孩子感受成功帶來的掌控感,掌控感越強的人越自信。
第四,讓孩子做家務可以增強親子關係。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因為他不能遇見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透過做家務,孩子可以透過行動感知結果,這個時候家長再去告訴孩子不能做,往往會事半功倍。
第五,讓孩子做家務,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做家務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不容易,因為深有體會,才會更加懷有感恩之心。
很多父母擔心的是孩子究竟能不能做好家務?如果一直幫倒忙還要不要讓孩子繼續做家務。
讓孩子做家務的正確方式?讓孩子做家務需要在能力範圍內,並且讓孩子可以長期堅持下來。
家務一定要是力所能及的。想讓孩子不幫倒忙,那一定要給孩子他自己能做的事。比如2歲的孩子可以先自己吃飯穿衣。如果讓2歲的孩子來疊衣服,孩子做不好,自然會放棄,甚至幫倒忙。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因為孩子所做的家務有限,可以讓孩子簡單的家務重複去做,比如孩子喜歡幫助家人放鞋,那麼可以重複幾遍,把家裡人了鞋子多放幾次。讓孩子在簡單的事情中學會堅持。
複雜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做。簡單的家務孩子自己做,複雜的家務最好家長陪著做,或者只分出一小部分讓孩子來做。這樣做的目的是,複雜的家務孩子不能獨自做完,做不完就容易氣餒,從而放棄,家長陪伴與指引,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堅持下來。
想讓家務有效果,父母一定要做到以下兩點:1.要對孩子有耐心,孩子需要時間,還容易放棄,父母需要足夠耐心。
2.一定要長期的堅持下去,家務對孩子的好處,當然是建立在孩子長期堅持的基礎上。如果不能堅持,那麼做家務的優勢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
7 # 元寶爸爸聊育兒
小朋友從小做家務,承擔起家庭責任,一般都能養成一生勤勞的好習慣,這對孩子日後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發起一項相關調查,最終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轟動一時的我老家湖南“神童”魏永康,兩歲的時候識兩千多個漢字,4歲就上了小學,13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錄取,碩博連讀。媽媽覺得孩子只要專心讀書就行,對他事無鉅細的照顧和呵護。直到上大學,永康從來沒有自己洗過衣服和襪子。他的母親曾學梅說:”我從來沒有讓他洗過,我從來沒有要求他洗過,洗頭都是我給他洗的,我跟他講如果這些事不會做,將來如果讀博士後,有錢了,當了科學家有錢了,我可以請保姆幫忙給你搞,你搞你的事業,家務事你不要管“。學習的天才、卻是生活的弱智,終因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被中科院勸退了。
教孩子做家務和智力開發、品德教育一樣,必須進行早期培養。作為家長,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對孩子進行早期的培養。
提供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家庭任務,給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象我家元寶,一歲半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簡單的在飯前和姐姐一起擺個碗筷,出門前擺齊拖鞋,把髒衣服丟進洗衣機,吃完飯把碗放回洗碗槽等等,孩子兩歲了,提垃圾帶下去丟、幫衛生間換手紙、抹桌子等等,以上這些家務活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不是啥難事,父母可以放手讓孩子學習,這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產生責任感。
從小培養勞動興趣,家務活不是一個苦差事一股來講,培養孩子的勞動興趣,要從自理專案入手,這包括大小便、自己穿衣服和吃飯 。2-6歲的孩子其實可以自己穿衣服、疊被子、洗襪子、澆花、整理乾淨衣物、洗手和刷牙........等等,接下來的階段就是照料家人和家事,如幫助洗碗筷、擦玻璃以及幫助爸爸組裝傢俱或電器、洗車、甚至可以做飯。我家大寶幼兒園時,有個女同學,上大班時已經會做簡單的蛋炒飯了,還曾被派到小區門口去買早餐打包回家。父母教給孩子勞動的程式,把一些生活技巧教給孩子,還可以在勞動中講一些運用到的物理學原理,先易後難,孩子天生的獵奇心理使他對所有需要動手的事都躍躍欲試,從而產生勞動熱情和參與度。
適當的讚美和鼓勵可以鞏固孩子的勞動熱情孩子做家務時,家長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指導,少一點指責。就好比玩玩具,孩子也是很忌諱媽媽在一旁嘮叨挑剔的,父母只需要把規則說清楚就可以了。還記得我家元寶第一次幫助寶媽拖地時的情景,當時,他覺得媽媽拖地好玩,便對媽媽說:”媽媽,我來幫你拖吧“,寶媽立即把拖把交給他,”小元寶長大了,知道幫媽媽分擔家務啦,來,你拖吧,不過有點滑,要小心喲“。元寶很高興的拖起來,雖然很用力,也不得法,就在一塊地上來回地拖,其他地方動都沒動,但媽媽依然鼓勵元寶,”你看我們元寶,拖的多幹淨呀“,因為媽媽的鼓勵,元寶經常會拿起拖把幫助拖地。
結束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快樂。透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的瞭解自己。”
-
8 # 權媽線上
很多父母重視孩子的自理能力,從小就讓孩子在家裡多做家務。當然,學做些家務,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是好的,但是我認為不要把做家務看得太重,能引導孩子主動做最好,孩子不願意的時候,也沒必要勉強!
總有家長擔心孩子小時候不學著做家務,長大了獨立性就不行。但是想想咱們80、90後,從小也是嬌生慣養的,現在做了媽媽之後自然就擔起了責任,幹好家務了!
所以,讓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沒什麼好不好,關鍵在於該用什麼方式讓孩子做家務。
首先,要適當!
教育之道在於中庸,讓孩子做過多的家務,或者讓孩子做超過他能力範圍的家務,肯定是不對的,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嚴重還會使孩子受傷。但“父母能代勞的一定不讓孩子插手”,也是不對的,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其次,要順其自然!
家長培養孩子做家務,能養成習慣自然好,但是沒養成習慣,也沒什麼,學會幹,有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孩子小時候,對做家務感覺新鮮,家長可以抓住這樣的機會多鍛鍊孩子。等孩子長大些,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做家務而不是家長分派任務。
第三,別勉強。
任何事情,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做家務這件事也是。有的家長非常執著,孩子不愛做家務,會逼迫和訓斥,或者或許嚴格規定做家務的時間和質量,最後,不僅沒有培養出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反而損害了興趣,甚至厭煩!
我一個朋友就說過,從小她媽媽讓她自己擦房間的地板,還必須蹲著用抹布擦,結果是現在30歲了,依然很討厭擦地板。
所以說,小孩子在家裡多做家務好不好,要看家長的引導。總之,不勉強孩子,孩子更容易主動去做,自理能力會更強!
-
9 # 蟲媽養蟲寶
小孩子在家裡面多做家務真的好嗎?我覺得好,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儘量讓孩子多參與。
讓孩子做家務事,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以後立足社會最根本的需求。孩子總有一天是需要自己獨立生活的,所以得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至於有一天脫離父母懷抱的時候束手無策。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根據孩子的成長情況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經常讓孩子參與,就在這不知不覺中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讓孩子做家務事,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務活都是家裡面的事情,是和孩子生活相關的。適當地讓孩子做些事情,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裡的一分子,家裡的事都是跟自己息息相關的,從而建立他對家裡的責任感。
現在有的孩子都缺乏自理能力,比如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打掃衛生等等,有的孩子呢,毫無家庭責任感,一點不體諒父母辛苦。這些現象都是很常見的!所以從小讓孩子做做家務,學習下自理能力和責任心還是有必要的。
-
10 # 玥玥媽媽mg
我認為小孩在家做做家務挺好的,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家長捨不得你讓孩子幹活,其實這樣並不好,根據孩子的大小,適當的乾點活鍛鍊鍛鍊是對孩子有益的,別過度就行了。
-
11 # yybbbxyfd1
小孩子做家務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以前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誰不要做家務呢。扯豬草,砍柴,至於家裡的衛生,洗碗這樣的事情,都可以做的。
小孩子不鍛鍊一下,不知道生活的艱苦,這個你們應該明白的。現在在城裡生活了,我覺得很多小孩子嬌生慣養,這樣是不對的。尤其是一些家長,一個小孩緊張的很,完全沒有必要的。不需要緊張,洗碗的活,一般6歲就可以做了。搞衛生,6-7歲就可以自己做。還有換洗衣服,小孩子覺得家裡有洗衣機就行了。假如沒有洗衣機呢。還是要教會他自己洗衣服。疊衣服,疊被子等等都是必備的生活技能。都要認真教他。
切記,不要嬌生慣養,不能縱容他做出格的事情。千萬記住一點,不要說,他只是個孩子。記住。
-
12 # 湯汶琪
小寶寶一歲多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個舉動,特別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歲以後的小孩子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做事”。
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是喜歡參與到“家庭工作之中”,而這一些,並不是讓與不讓,這是天性。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組調查,喜歡做家務的孩子自律性更高,犯罪率更低,在哈弗大學學生調查當中,基本都有從小做家務的習慣。
小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也是進行自我“感統訓練“的過程,促進孩子規劃能力和智力的發育。所以讓孩子做家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回覆列表
如果你們孩子3歲以上了,可以來看下以下幾個問題:
1、你們家孩子做家務嗎?
2、主動還是被命令的?
3、做家務是孩子的習慣還是心血來潮?
4、他們覺得為什麼自己要做家務?
家有兒女
我們家孩子一個快6歲了,一個快4歲了,
受疫情影響,不能去幼兒園,
就在家自己玩。
家長有自己的工作,還要自己親自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孩子,真的挺累的。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了。
以前還可以在餐廳吃飯,白天有老師照顧孩子,家長們還可以有時間喘息一下。
所以看到孩子們像個大爺似的,每天就是吃了就睡,睡醒就吃,吃飽就玩。
吃的零食包裝袋放在地上或是桌上,也不順手扔到垃圾桶去;
臭襪子髒了就隨手放在地上;
玩具玩之後也不歸位……
父母與孩子分工合作
我開始反思在做家務方面對孩子缺失正確的引導。
但是我覺得這個缺失,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當然我可以透過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和想法,來促使孩子們去做家務。
比如:我可以跟孩子們說爸爸媽媽真的很辛苦,需要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爸爸媽媽。
確實有很多孩子做家務的動力就是:家務本身的好玩,有趣,對爸爸媽媽愛的迴流。
有個孩子說:因為媽媽陪她玩了,所以她要幫媽媽做家務。
可是做家務的好玩,有趣,可能在實際生活中與家長的效率上的需求會相沖突。
我們需要短時間做好飯,馬上投入工作,
看到孩子們玩的很開心是極好的,但是這個時間很緊迫呀,
我們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呀。
對爸媽愛的迴流,也是與孩子們自身的認知有關,
我們不確定他們什麼時候來一個愛的迴流……
他們不迴流的時候,我們是否耐心等待,自己動手算了?
全家合作
所以我決定將這個做家務上升到感恩、合作方面的教育。
我會讓孩子認識到,這個家是我們一家四口的,不是誰一個人擁有的。
我們的家在保護我們每一個家人。
所以我們同樣也需要保護我們的家,每個人都要為這個家庭做出一些貢獻。
我們的年紀不同,能力大小不同,所以可以做出不同的貢獻。
收拾玩具
對於小孩子,可以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吃過的垃圾扔到垃圾桶,弄髒的衣服要放在洗手間固定的地方,自己洗臉刷牙,穿衣服……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都是做貢獻。
那麼父母需要工作賺錢,做飯、洗衣、拖地、照顧他們、陪伴他們,這都是作貢獻。
如果爸爸媽媽的工作需要安靜,那麼孩子們需要保持安靜,這是孩子與父母的合作。
如果我們買菜購物,他們需要提前穿好鞋子,外出服,幫忙提菜,這也是孩子與父母的合作。
很多孩子就是在這種體驗中,感受到了父母的付出,
原來把玩具全部收拾好,還是有點累的。
原來每天要為家庭做貢獻,也是會花掉很多時間的。
這個時候,孩子對於其他人的付出,才會發自內心的產生感恩。
自己的付出創造美食
每次在我們家庭合作之下,產生的家庭收入所購買回來的食物,
孩子們都會好興奮,因為他們參與了家庭收入的創造。
他們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媽媽就可以更好的為家庭做貢獻了。
孩子們說很喜歡為家庭做貢獻之後創造出來的美味,
爸爸媽媽很開心,他們也很開心。
之前是無論他們做與不做,爸爸媽媽都會買零食給他們吃,
但是產生的垃圾會讓爸爸媽媽不開心,他們也就不開心了。
現在全家都開心,他們才真正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