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哩臘肉
-
2 # 白饅頭
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將黃金定位為永久貨幣。這時有很多人在猜想,在未來人們有能力合成黃金元素,那豈不是擁有無限量的錢了?
其實想法是錯誤的。
大家可以知道,氫元素合成氦元素,所需要的溫度是幾千萬攝氏度。而要合成碳元素氧元素這些較重的原子,則需要幾十億度的超高溫!
所以,越重的元素合成需要更強大的能量更高的溫度和更大的壓強。
至於形成金這種重元素,所要的溫度是用萬億攝氏度做單位的!
這麼高的溫度,是任何恆星上無法擁有的,就連超新星的能量也是不夠!
科學家們歷來有猜想,金元素的形成,除非兩個超新星相撞相溶,甚至是與前些日子火得不得了的重力波(兩個黑洞融合),那樣的能量等級才能創造出金元素!
那麼等未來人們能夠合成黃金時,成本遠高於黃金本身作為貨幣的價值。
所以,回到問題。地球上的黃金,不可能是太陽系自己孕育,很可能是宇宙大爆炸初期形成,或者黃金是來自於無數紀元前某個已經消亡了的超新星、超級黑洞。
-
3 # 遊在寧夏
原子序數小於鐵的元素是在恆星穩定核聚變時期形成的,起初都是氫氣核聚變形成氦氣,氦氣再進行第二步核聚變形成原子核更大的元素,這樣一步一步最終核聚變形成鐵元素,因為鐵元素原子核最穩定,所以恆星核聚變到達鐵就停止,因此恆星的能量大廈就會倒塌,也就會發生超新星大爆炸,原子核質量大於鐵的元素都是在超新星大爆炸是形成的。
-
4 # 磨山大王
是的,所以理論上來說,太陽系在幾十億年前誕生的時候,之前太陽系的位置應該還存在過2-3次前太陽系,重元素基本都是前幾次爆炸產生的。
-
5 # 小Y瘋了吧
長話短說,燃料耗盡後外圍物質塌縮,碰鐵核,反彈,與外圍殘留粒子摩擦溫度極高,聚變產生鐵到92號元素。問題核心是塌縮產生的勢能最終成為了第二輪核聚變所需的能量,體積質量越大的恆星勢能越大。恆星的核心可能變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
6 # 翰墨書屋
不為奇!地球不會生金子,其他星球全是金子也不足為奇,無需天天想金子,科技發達了,vy星球全是金子的,你可以去開採,也無需辦理礦開採證。
-
7 # 麥克柯里昂V
在中世紀,鍊金術士們總是夢想把鏽跡斑斑的鐵塊變成亮閃閃的金子。歷史學家覺得這些人是怪人,但他們不知道這些夢想事實上是現實的,如今我們大量生產的金塊,多虧了鍊金術士時代尚未出現的現代發明。但是想要了解這稀有金屬是如何點綴我們星球的,得先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 金子存在外星球上,由於超新星爆炸而來到地球。恆星由宇宙中最簡單、最輕的元素氫構成,由於巨大的引力,氫被壓縮並激發橫行的核聚變,這一過程會釋放能量,令其發光。幾百萬年來,核聚變將氫元素轉化成一些更重的元素,如氦碳氧,並支援它們快速燃燒,最終變為鐵。然而當核聚變不再釋放能量時,核中的壓力也會逐漸降低,外層因此破裂崩塌。 恆星從被突然注入的能量恢復之後,爆炸形成超新星,炸裂的恆星的氣壓非常大,使得質子和電子貼在一起。在核中形成中子,中子不帶電荷,所以它們很容易被鐵元素吸引,很多中子促進了更重的元素的形成,使得在一般情況下的恆星不能從銀變金。鉛和鈾,由氫到氦的形成大概要幾百萬年,然而超新星中最重元素的形成只需要幾秒鐘。那麼爆炸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不斷擴充套件的超新星衝擊波用它的星際間介質推進它的殘骸,使其帶動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旋轉,最後又凝縮成新的恆星和行星。地球上的金子很可能就是這麼形成的。因為它的稀有,所以開採過程變得很昂貴。事實上,人類史上開採過的所有金礦僅能填滿3個奧林匹克級別的游泳館而已。那麼我們可以生產更多的金子嗎? 我們可以使用粒子加速器來模仿複雜的核反應,進而產生宇宙中的金子。這些機器能透過原子來製造金子,製造一克金子所需的時間像宇宙形成一樣漫長,花費也遠超制金的價值,所以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假設我們能夠開採世界上所有的金子,那麼就有其他的地方供我們選擇,海洋裡大概包含兩千萬噸溶解的金,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淘金熱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流行起來。
回覆列表
要形成元素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地球並沒有足夠的能量。木星也沒有足夠的能量。事實上,要想發生核變,木星的體積得是現在的75倍才能有足夠的能量。
最輕的元素氫、氦、鋰都是在宇宙大爆炸時形成的。
一個年輕的恆星“燃燒”了氫,然後氫元素就核變成了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星球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火球。這時,還就會燃燒成碳,碳又燃燒成氖,氖燒成氧,氧燒成矽,矽最後變成鐵。
鐵是非常穩定的,它不會釋放能量,所以恆星的元素工廠最終以鐵的誕生告終。
其他更多的元素是在超新星裡產生的。超新星核合成可以產生矽、硫、氯、氬、鈉、鉀、鈣、鈧、鈦、釩、鉻、錳、鐵、鈷和鎳。然後,種子的快捕獲和慢捕獲過程可以創造更多比鎳更重的元素。
原先的假設是,金元素就是在超新星產生的,但是最近的觀察顯示,包括金元素在內的2種最重的元素,是在兩個中子星的碰撞中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