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徒
-
2 # 垂釣小憩
鯽魚是中國主要的淡水魚之一,其肉質細膩甜美,富含蛋白質、脂肪、鈣、鐵……等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非常高,適合紅燒、煲湯……特別適合兒童和產後婦女食用。
鯽魚的繁殖能力特別強,一般的淡水水域都會存在,生活在底層,喜群居而行,擇食而居,屬雜食性動物,喜歡覓食水藻、浮游生物、水植物……同時對蚯蚓、昆蟲、人工合成的餌料也非常感興趣,垂釣起來比較容易。
怎樣才能釣到鯽魚呢?
雖然說鯽魚的數量十分龐大,當我們瞭解完鯽魚的生活習性後,還得學會觀察垂釣水域的魚情資訊,從而判斷出水底是否有鯽魚的存在。
觀察魚星——即魚泡。鯽魚是靠鰓進行呼吸,透過嘴和鰓的張合,吸水從嘴巴進入,從鰓流出,讓水流中的氧氣滲到魚鰓的毛細管裡,同時將身體裡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魚鰓排出,就會形成魚泡。
鯽魚星通常以單泡,多泡和小碎泡的形式出現在水面,粘而耐破,並伴有移動現象。隨著四季的更始,溫度的差異,泡的形式也會發生變化。
水底的沼氣同樣也會產生氣泡,多固定在某一位置,不會移動,單個或成串的往上冒,很快會破裂。這是水底有機物在厭氧條件下,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種混合氣體。
線組搭配——鯽魚個頭偏小,線組一定要靈活,小鉤細線足矣應對,特別是冬天,鯽魚活動量小,口又特別輕,細柔的子線便於鯽魚吸食。
餌料——餌料的可選性很多,喜歡拉餌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藍鯽、大板鯽……淺水垂釣開餌要鬆散,以霧化為主;深水垂釣開餌要適當的新增拉絲粉,增加黏度,以霧化為輔,附鉤為主,否則釣餌到達不了底層就會形成空鉤,也可用搓餌來代替。
蚯蚓俗稱萬能餌,四季皆可使用。穿掛時儘量選擇與鉤型相匹配的整根蚯蚓,增加誘魚效果,露出鉤尖蚯蚓不容易脫落,同時增加刺魚力度。
關於餌料的使用還是得根據個人的喜好、釣點的自然環境、四季的變化……來因地制宜,不是一成不變的。
調漂——不要去追求極致。影響調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水底坑窪不平、暗流湧動、水面有風……等等。夏天的魚兒比較活躍,可適當釣頓一點,太靈反而會有很多小魚吃口的虛假漂相;冬天鯽魚活動量小,口又輕,可適當釣靈,增加誘魚效果,一但鯽魚聚窩連竿了就要釣頓一點,主抓鯽魚的實口,來提高上魚率。
看漂相——鯽魚吃口非常特別,標準的吃口動作為下頓上浮。當它吸食釣餌時,浮漂受到力的作用會下頓,含住釣餌翹首遊離時,釣餌受到脫力又會上浮。
此時,我們應該抓住第一口——下頓口,可以大大提高中魚率。如果等到浮漂上浮再提竿,中魚率會降低,有可能是死口,有可能釣餌已經被鯽魚吐出,造成浮漂上浮出現假象,提竿為空。
當然了,有時候走漂、黑飄、截漂……都可以釣到鯽魚,甚至一不留神出現大肚漂,提竿中大板鯽,這與魚層、時機、魚情……都有很大的關係。
釣位的選擇——俗話說釣魚不釣草等於白跑,水草對魚類來說非常重要,鯽魚也不例外,它可以提供食物、氧氣、產床……更可以躲避同類或天敵的追捕,所以要依草而釣。
打窩——是為了誘魚聚集,提高中魚率,增加垂釣樂趣。如:自制酒米、老壇窩料、麝香酒米……都可以。臺釣可以手拋或使用打窩鏟,傳統釣就得使用專業的打窩器精準投放。
垂釣鯽魚時,不可一味的坐在那裡死等,我們要學會逗魚,這在冬天傳統釣中釣草洞效果特別明顯。
釣魚純粹是一種休閒娛樂,千萬不要想著每次都爆護,抓住那麼幾次吃口就OK了,魚獲多少不重要,為釣不為漁。
鯽魚是釣魚人主釣的目標魚,相對於鯉魚、草魚、鰱鱅……要好釣,平時透過實踐多總結一下,網上也有相關的文章和影片可以學習,熟能生巧,祝你垂釣愉快。
-
3 # 戶外阿亮釣魚
我釣魚十多年,也算一個資深釣魚人了,北方水域大多數魚種都釣到過,尤其是對釣魚人最愛的大板鯽,也算頗有作釣心得。
總結 了以下三條:
這樣的鯽魚怎麼樣?
第一,天氣不是很好,要莫氣溫低,風大或者早晚極安靜時,你也可以理 解為人有點受罪的天氣。
至今還記得第一次釣到大板鯽,是在剛學釣魚的那個春天,那時剛學會釣魚,非常的痴迷,就像陷入熱戀的情人,眼裡心裡睡夢裡全都是釣魚。自然也是逮著 機會就往水邊跑,有時一二個小時的空閒也不錯過。
那日變天,陰雲密佈,冷風狂野。坐在水邊冷的真流清鼻涕。我用的5.4米竿,2.5號線,大漂,5號釣。瘋釣鯽單開。那時還不太會調漂,風一大,根本看不住漂 相,起起伏伏的總以為那就是魚在水下。說實話,剛開始釣魚時真的不懂,傻乎乎的以為水下到處都會有有,只要下了鉤,眼睛就死死的盯著漂兒,生怕會錯過。事實上根本不是那樣,水下的魚也是有聚集區的,如果下釣的地方不是魚道,也不是魚兒聚集區,有時一晌怕也難有一條魚兒吃鉤。後來知道那樣的天氣是不太適合釣魚的,當時不知道拋了多少竿,一條馬口也沒有上,正無聊,忽然漂輕輕的點動了,拿不準該不該起竿,忽的,漂不疾不徐送出了水面,長長的漂尾送盡了,漂身也露出水面斜在水裡,我幾乎傻了,這樣的漂相我還是頭一次見,本能的揚竿,中魚,那時侯根本稱不出魚重來,就是儘量的往出拉。魚在水裡洩了兩圈力,出水才發現,魚魚不夠大,心裡頗失望。總是上鯽魚,那時我一門心思想釣鯉魚的。
後來擱不多久就再上一條差不多大的,那天上午最後冷的坐不住,妻打電話回去吃飯就走了。回去養在水盆裡被隔壁人看到 ,得了誇讚,就說那就給你拿去吧!直到很久後我對魚的種類瞭解了之後我才知道,那就是大板鯽,可惜那時覺得不過斤把重,太小了。這些年裡釣到那樣大個頭鯽魚的次數屈指可數。後來還有幾次經歷要莫是深夜,要莫是深秋,總之能上大鯽魚的天都不是風和日麗,Sunny明媚的那種天氣。
再一個就是安靜,堅決不好往人多處擠,很多人跑了很遠的路去釣魚,可是到了水邊,滔滔不絕吹牛侃大山,那種人去水邊就是湊堆解悶的,不是去釣魚的,所以不要人多,一定要安靜。
第二,必須是長年沒有幹過確定水裡 有大魚的釣場。
有些時候我們容易變的固執,死板,刻舟求劍。明明想要釣大魚,可是去的水域根本就沒有大 魚,那還怎麼個釣法?所以想要釣大魚,就到藏有大魚的水域去。
第三,竿長,水深,餌料儘可 能的天然。
深水藏大魚,這 話一點不錯說,有些人說,淺水裡也會釣到大魚,是的,沒有錯,可是你知道嗎?淺水上大魚的機率相對來說要小的多。本人有過的幾次 上大鯽魚的都是水深,兩 米四米都有,淺水上大鯽魚的還真沒有經歷過。當然如果水下地形複雜,有倒樹,有陡坎,這都是藏魚的魚去處。反正在我的印象裡,3.6米小竿我還沒有釣到過大板鯽。
線不必過細,鉤不必過小,漂也不必調的過於靈敏。很多人習慣在釣魚上鑽牛角尖,把個本不復雜的調漂弄的高深莫測。其實,只要水下有魚,吃鉤的漂相會很明顯的,就算是冬天也一樣,只不過,水溫過低時吃口輕,鉤不必過大。其它季節可以不用太小。本人曾用8號伊勢尼,釣到過6條斤鯽。事實上我是準備釣草魚的鉤。
餌料商品餌就好,蚯蚓也好,其它的蟲兒也好,只要有大鯽魚,它們還是偏愛自然餌料的。
需要提醒的是,魚兒中鉤後一定不要急於拉魚出水,儘可能洩力,多溜幾圈,免的吃口輕掛中的少,硬拉脫鉤,悔之不及啊!
回覆列表
怎樣才能釣到鯽魚?
鯽魚多生活在水底層,因些,釣底是釣鯽魚常用釣法之一。鯽魚生性膽小,喜群居而動,常藏匿於水草亂石之中。想要釣好鯽魚有以下幾種方法:
草:釣魚不釣草,釣得也不好一因草下有豐富食物,小魚,小蝦,掉落的昆蟲,植物的種子等。二也符合鯽魚生性膽小的習性,草是它天然的避難和越冬的場所。所以在有水草的水域作釣,能有效的提高中魚率。
河彎、回水灣魚兒喜逆流而上,在河彎、回水灣內水流相對較緩處,主河道水流將水草雜物推到此處,吸引了小魚,小蝦在些聚集尋食。因而鯽魚也喜歡在此停留覓食、棲息。在此處下鉤也是不錯的選擇。
餌料的使用春蟲夏面秋蚯蚓冬天首造選是紅蟲
鯽魚喜腥香。在早春和冬季推薦使用紅蟲,早春因魚要產卵需要動物蛋白來增加脂肪,冬季魚為了禦寒也需要增加營養來越冬,所以喜葷餌。夏天氣溫高,魚跟人一樣,食慾不好,喜清淡素食。蚯蚓有萬能釣餌之稱,是傳統釣用得最多、最廣泛的餌料。所以蚯蚓各地都有,四季皆宜。
釣法傳統釣,可守釣、逗釣、走釣、戳茬丶釣草洞等。可以用單鉤,也可以用雙鉤。
懸墜釣,又叫臺釣。誘釣結合。可調靈釣靈、調靈釣純。也可調鈍釣靈、調鈍釣鈍。
野釣鯽魚以釣頓為主。但也要根據魚情的變化而變化。競技釣,以臺釣為主。今天簡單的談這多,影響釣魚的因素很多,風向、氣溫,時間、季節、氣壓、開餌、調漂、線組的搭配等。以後再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