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直指見性
-
2 # 月映清波
任何一個物種成為災患都有比較複雜的原因,首先這個物種需要有旺盛的繁殖能力,無論蝗蟲老鼠還是兔子,這跟食草或者食肉沒有必然關係。其次這個物種還要有超強的適應能力,在各種環境和氣候條件下,都能夠頑強的生存。再次這個物種必須缺少足夠的天敵。物種與天敵的關係是此消彼長,形成一種巧妙的制衡。天敵的缺失常常是生物氾濫的一個重要原因。最後還應該有充足的食物保證物種的生存繁殖。本次蝗蟲的泛濫成災,就是由於今年非洲的氣候條件給蝗蟲創造了一個絕佳的大量繁殖機會,再加上沒有天敵,蟲子們所需要的食物遍佈全世界,只要是植物,都能滿足胃口。螳螂是一種兇殘的食肉動物,交配完的母螳螂甚至經常吃掉公螳螂,以此滿足哺育後代的營養需要。這說明螳螂的食物並不充足,並且捕捉時刻在活動的食物費時費力。這些都限制了螳螂種群數量的擴大,所以螳螂是無法氾濫成災的。
-
3 # 來看世界呀
蝗蟲和螳螂雖然體積差不多,但是兩者生態位卻完全不一樣,蝗蟲更接近生態位中的生產者(植物),而植物隨處可見,蝗蟲屬於初級消費者;螳螂卻是吃肉,是次級消費者。
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的區別在於前者直接以植物為食物,在整個生態環境中,由於生產者也就是植物是能量流動的第一環,向下一級能量流動的環節輸送的能量只剩下15%左右,但對於直接以植物為食物的初級消費者卻非常充沛,可以供養非常大的初級消費者種群,所以經常鬧災的都是直接以植物為食物的初級消費者,兔子、野豬、蝗蟲等等;後者則不直接吃植物,屬於肉食類的動物,本身從上一級能量級獲得的能量就比較少,能夠支援的次級消費者就少一些了,而這一能量層級的物種也常很多,也就是還有搶食的,生存競爭使得螳螂能夠獲取的能量較少,因此螳螂不會成災,螳螂數量較多的年代一般是昆蟲相對氾濫的一年,但不會特別多。
因為在生態位的不同,螳螂和蝗蟲進化出了不很相同的生殖方式。蝗蟲成災多是因為當年比較乾旱、溫暖,土壤中的蝗蟲卵更多地儲存了下來,到了氣溫回升的季節迅速地孵化成長,會使蝗蟲種群本身的基數很大,而這些剛孵化的蝗蟲卵可都是青壯年,大量的蝗蟲常分佈在同一片植被下,接下來就迅速地進入繁殖週期,由於蝗蟲的生長週期也比較短,短短兩三個月的生長週期中能夠繁殖兩三代,一次產下約50粒的卵,造成了不是很長的時間內蝗蟲的數量暴發性地增長,當地的植物難以維持這麼多蝗蟲,於是它們就會不斷地移動,所過之處植被被大量破壞;
螳螂則不大相同,雖然每一隻雌性螳螂一次繁殖留下的卵鞘中有40-90只螳螂,但是螳螂會自相殘殺,可能是在卵鞘中缺乏能量的同類相食,也可能是進化過程中螳螂獲得的抑制自身數量的手段,成活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加上螳螂本身數量較少,雌雄雙方要結合就有一定的麻煩,交配過程中的移動就容易被天敵給吃了,雌螳螂還有捕食雄螳螂的習慣,又進一步減少了螳螂的繁殖率,而就算螳螂數量多的年份,它們對人類也沒啥危害,因為它們是吃昆蟲的,本身不會造成植被破壞,被人類視作益蟲。
-
4 # 耿老師在種草
首先,螳螂是食肉動物。
生物的生長繁殖依賴於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因此在氣候適宜、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成功繁殖出相當規模的螳螂,這個不太現實。
其次,螳螂的遷徙能力不是很強。因為獵物不同於植物,它需要積極的捕獵,所以螳螂的攝食需求並不高。因此,其轉化效率不高,且自然界中存在天敵,季節變化制約著轉化的數量。
如果螳螂遭遇災難,如果食物被吃掉,就很難遷移到很遠的地方。
但是,作為一種昆蟲,也不會在自己適宜的環境中爆炸性地生長。
-
5 # 使用者98477949247
好像是兩個物種的食物鏈不同!
蝗蟲的食物主要以植物為主,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蝗蟲能成災,因為地球上的植物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蝗蟲的生存有很大的幫助!
螳螂的食物主要是肉食為主!但是因為螳螂是食肉性,但是因為本身體積不大,所以他的選擇自己的食物就不多了!所有對他的種群的擴大有抑制作用,就無法成災!
-
6 # 九星觀影
簡單的問題不要複雜化,蝗蟲的繁殖能力在哪擺著,雌性蝗蟲甚至可以不用雄性蝗蟲就可產卵,一旦進入群體進食模式,繁殖力更是驚人,身體也會產生毒素,不可食用。所以可以大規模成災,相反螳螂生點卵還得雌螳螂吃掉公螳螂,才能保證營養。而且螳螂是肉食性昆蟲,哪有那麼多昆蟲讓它成災。
回覆列表
食草動物能成災,沒有具體的資料表明食肉動物相對於人能直接成災的。螳螂食肉,所以不能成災。
有資料上說,蛇、蛙、狼等食肉動物聚集的,陝西一作家寫過《狼災》,但只是小說裡面的事。老鼠過多也可成災,老鼠是雜食動物。災一般是指對於人有較大規模的傷害,蝗蟲太多,吃光了人種的莊稼,造成人們無糧飢饉而成災的。唯一與食肉動物有關係的災害是澳洲的貓災,我們知道,家貓是雜食動物,在澳洲,家貓太多了,它們為生存重操老本行吃肉了。而這種貓災是相對於貓捕食的珍稀動物而言的,不是直接對人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