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溯源

    在歷史界,有這麼一個說法,最早的生物戰爭可追溯於漢武帝末期與匈奴之戰,甚至封狼居胥的冠軍侯霍去病就是因為生物戰爭而死。但從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權威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這件事情。而這個說法,起源於漢武帝的輪臺詔。

    漢武帝常年征伐,導致內侈宮室,外事四夷,國內人民苦不堪言,在晚年爆發了巫蠱之禍的政治危機,於是,漢武帝開始自我反省,釋出了輪臺詔書,標誌漢朝開始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

    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 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候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于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

    輪臺詔中有這麼兩句話:“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與“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大概意思就是,匈奴在漢軍必經的道路和水源處,埋了死牛、死羊,或者在城下埋死馬。古人認為這是詛咒,在現代人的眼裡確實有生物武器的影子。動物死屍可以傳染出血熱、炭疽、鼠疫、傷寒等動物源性傳染病和消化疾病。甚至還有人聯想的更加深遠,匈奴不僅透過病毒感染軍隊,還讓漢朝人民深受瘟疫的苦難,從漢武帝到魏晉幾百年時間,反覆經歷的傷寒疾病就源於此。

    我認為這種設想並不成立。

    首先,從秦代到漢代,巫蠱文化發展的非常迅速。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曾說: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興何嘗 以卜筮決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見。 代王之入,任於卜者。太卜之起,由漢 興而有。並非匈奴善於使用巫蠱,就連西漢都有類似的機構,巫蠱與祭祀是一整套不可分割的系統,其中包括預言、驅厲、驅疫、求雨、除災等等。漢軍與匈奴不僅在戰場上廝殺,利用巫蠱也互相詛咒,漢軍用小木偶,匈奴用牛羊。牛羊對於草原民族來說,是最珍貴的食物給養,作為祭品,只能象徵性的殺幾頭,不可能大批大量的屠殺。要想動物屍體產生瘟疫效果,必須以大量腐肉作為細菌病毒滋生的溫床,很顯然,匈奴不可能這麼愚蠢的斷自家口糧。僅僅小量牛羊屍體是達不到投毒效果的。

    其次,霍去病的死亡時間與病毒的潛伏期不符,征戰匈奴的漢軍將領沒有短期死亡的病例。史記記載:驃騎將軍 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霍去病元狩四年,也就是119年參加討伐匈奴的漠北戰爭,封狼居胥山,元狩六年就病逝了。雖然霍去病率軍在匈奴後方周旋,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但這無法解釋霍去病的死因與瘟疫有關,因為潛伏期不可能長達兩年。就拿亞洲牧場最常見的炭疽來說,其主要傳染源在牛羊身上,其潛伏期1~5日,最短僅12小時,最長12日。草原上另一種烈性疾病鼠疫的潛伏期更短,腺鼠疫2~8天,肺鼠疫數小時至2~3天。如此看,不可能潛伏兩年才發作,而且隨軍出征的大將趙破奴、路博德、李敢、公孫敖、公孫賀、趙食其等等都沒有任何問題。與匈奴接觸最緊密的漢軍沒有感染人和疾病,史書上也沒有相應記載,所以無法證明匈奴製造瘟疫於漢朝。

  • 2 # 倔強蘿蔔J

    這應該是沒有吧 匈奴是純正的遊牧民族 並且是各個部落聯合性質的 那時候遊牧民族連個像樣的大夫都找不到 而且古時候的瘟疫不管是哪個朝代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年代都是基本無解的 瘟疫在古時就是死神的使者吧

  • 3 # 漩渦鳴人yy

    可能這一點出乎大家的意料,一般來講,如果說是生物戰爭,大家想到的肯定就是細菌戰或者是毒氣彈這些東西,那追根溯源,很多人都會說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隊使用毒氣彈開啟了生物戰的先例,但是事實上古代來講生物戰不在少數。

    在古代,生物佔比較典型的幾個,首先第一個黑死病,這個病如何傳到歐洲的事,有好幾種說法,其中有一個說法就是在中東的某一次戰爭裡面,當時的攻城方將幾句帶有黑死病的屍體頭放到的城池裡面,然後再由這個城市的居民轉移到歐洲的時候,將這種病菌帶到了歐洲,這是否是有意而為之?當然得打一個問號,但確實起到了生物戰的作用,黑死病害死多少,歐洲人是數不清的。

    至於說其他的方面吶,比如說當時守衛城池的一方會使用一種特殊的秘密武器,叫做金汁,名字聽起來挺不錯的,可事實上這個東西可沒想象中的美好,這是拿人的糞便經過蒸煮,然後封存以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液體這個東西,我們都知道人的糞便裡面是帶有很多的細菌和病菌的,尤其容易滋生細菌,這種玩意兒一旦投放到戰場上面,人的傷口接觸到這個東西以後,直接潰爛,在古代沒有抗生素的情況之下,傷口感染直接將會要你的命。

    所以對於古代軍隊來講,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相反是疾病,傷寒幾乎就是軍隊的天敵,只要你的軍隊內部傷寒暴發的數量太多,這隻軍隊就基本上等同於喪失了戰鬥力。

    所以也在當時的漢朝,漢武帝北逐匈奴,匈奴人面對咄咄逼人的大漢王朝的軍隊,使用了這一招細菌戰,但是手法相當拙劣,而且有一點自損八百的意思。

    這一招確實對當時大漢王朝的軍隊造成影響,甚至於有人說霍去病當時在進攻匈奴王廷的時候,就是因為喝了這種不乾淨的水,然後留下了病根,最後英年早逝。但是這對於世代生活於草原之上的匈奴人來講,這是要命的一件事情,戰爭結束以後,他們還是得繼續回到草原上面,生活在這種情況之下,這些有病菌的水,你是喝還是不喝?或許漢王朝可以去從後方運水這樣奢侈的事情,這些世代居住於草原之上的匈奴人可沒有那麼幸運。

    所以戰爭對於一個民族的打擊永遠都是巨大。

  • 4 # 龍城快遞員

    這個戰爭最有可能就是霍去病和匈奴的戰爭,利用水源和帶病的動物屍體,讓漢朝士兵染病,已達到削弱漢朝士兵的作戰能力,據說霍去病回去以後得了怪病而亡,所以這算是一場生物戰吧

  • 5 # 以史為鑑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戰爭,士兵爆發疫病永遠是統帥最擔心的狀態之一,而且也是戰爭中經常遇到的狀態之一。

    在漢代,大漢軍隊同匈奴軍隊的對抗過程中,前期匈奴一方作為強勢的搶掠者,自然不會對大漢軍隊實施生物戰,但是到了中後期,匈奴人面對強勢的大漢軍隊,自然無所不用其極,對水源進行生物細菌戰也就經常出現了。

    那麼匈奴人是如何學會使用細菌戰的呢?這還要說歷史上第一個漢奸:中行說Zhōng háng Yuè!

    漢文帝時期,對大漢屢屢造成威脅的冒頓單于病死了,之後冒頓單于之子老上單于即位,漢文帝覺的大漢軍隊還不足以對抗匈奴,於是延續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派遣宗室女性前往和親。

    在和親的時候不能只有公主,還得有太監、婢女等人,於是漢文帝就在宮裡隨便選派了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太監中行說。

    中行說看到自己在和親名單上,於是找漢文帝說:能不能請別人去,如果非得自己去,那就會盡全力幫助匈奴報復漢朝的。

    漢文帝一聽:哈哈哈,你一個太監還敢威脅我?必須拍你去!

    於是中行說帶著對大漢的滿腔怨恨踏上了和親之旅。等他到了匈奴後,果然馬上投降了老上單于,並且對匈奴建議不要迷信漢朝的華服美食,要堅持匈奴人的傳統。並且教導單于挑選漢朝的薄弱環節進行襲擊,而且還教給匈奴人如何計數……

    老上單于死後,軍臣單于即位,中行說又繼續成為軍臣單于的謀主,給他出謀劃策,給大漢製造各種麻煩。

    中行說還發現病死的牛羊泡在水裡,人喝了這樣的水就會得疫病。於是中行說就建議單于把病死的動物屍體經過匈奴巫師的詛咒後丟在漢軍必須的水源地,給漢軍造成了疫病,逼迫漢軍退兵。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細菌戰、生物戰了。而中行說死後,這樣的做法在匈奴人眼中就是對敵人的詛咒而一直流行。

    甚至到了漢武帝時期,大漢軍隊一度非常強勢,打的匈奴跑到漠北,但是大漢軍隊在匈奴人的細菌戰上也吃足了苦頭,甚至一代名將霍去病都有傳聞是喝了不乾淨的水生病而早逝的。

    甚至到了宋朝時期,蒙古人都還用戰死士兵的屍體和病死動物的屍體製造疫病。

    中世紀流行於歐洲,幾乎死了一半歐洲人的黑死病就是蒙古人西征時圍攻歐洲城市引發的。可見中行說對世界的影響力之大。

    所以中行說也被稱為第一個漢奸,也是第一個發起細菌戰的人,更是最致命的漢奸。

  • 6 # 萬里長空夜未央

    在何新《匈奴對漢朝的生物戰爭及其歷史後果》一書中,有關於這一點的描述:“人類歷史上最早利用生物武器進行的戰爭,起源於漢武帝后期的漢匈之戰,是匈奴人所最早使用。對中國造成了嚴重的禍害。此事件關係西漢後期,以至兩漢魏晉數百年曆史,影響至為深遠。”此觀點源自於徵和四年漢武帝的“輪臺詔”: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乃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餘”。《易》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軍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於鬴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鬴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候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于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又卜“漢軍一將不吉”。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能飢渴,失一狼,走千羊。”

    大概意思是說:幾年前,匈奴將戰馬捆縛前腿送放到長城之下,對漢軍說:“你們要馬,我送你們戰馬。後來在漢匈戰爭後期,由於漢軍攻勢猛烈,匈奴提前派遣巫師將羊和牛埋在漢軍必經之路的通道及水源處。

    原文的說法是匈奴以巫術詛咒漢軍。

    以下是何新的分析,為大家簡單整理如下:

    所捆縛的這些戰馬,所掩埋的牛羊,都是被匈奴巫師設法染上草原所特有的病毒的帶疫牲畜。漢人引馬匹入關,以及接觸這些動物屍體後,致人染病,並在中原傳播開來,而這,就是人類歷史上見諸記載的第一代生化武器。

    匈奴人使用生化武器造成的影響極為深遠:

    1. 名將霍去病年僅二十四歲即去世,根據《漢書》:

    “驃騎將軍登臨瀚海,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漢軍給養全憑掠食匈奴人的牛羊,部屬在匈奴巫師的動作下,必多染瘟疫。所以這位年輕將領之死“很可能”與匈奴的“生物戰”有關。

    2. 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國中就屢發“大疫”,是為“天象異,地吐妖,人疾疫”可能會引發社會變亂的先兆。至靈帝光和五年春(公元182),大疫猛烈,張氏三兄弟(張角、張寶、張梁)“以妖術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為人療病,民眾神信之。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其徒黨詭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事焚燒官府,劫掠州邑,旬月之間,天下響應。這就是著名的“黃巾起義。”由此中經三國分裂,直到晉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重新統一中國為止,朝代的更替皆因“瘟疫仍然反覆發作不已”。

    3. 隨著北匈奴的西遷,在公元2世紀後,這種瘟疫爆發於中亞,2—3世紀流行到羅馬。公元6世紀中亞、南亞、阿拉伯半島、北非,傳佈到幾乎整個歐洲,其間反覆發作,對中古歐亞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最終導致匈奴部族自身的滅絕。匈奴本身雖是漢代這場生物戰的最初發動者,但其本族後來也成為嚴重的受害者。史載自武帝徵和年代後,匈奴部亦屢遭大疫,導致人口銳減。在漢軍的打擊下,勢力急劇衰落。

    個人的意見:這是一個很有新意的假說,在當時醫學不發達的時代,人類確實容易掌握到腐敗牲畜屍體與瘟疫之間的關聯,但至於是否曾經被有意識地應用於戰爭,則見仁見智,只能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專家學者提供更多證據,來證明此假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算是上門女婿,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