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說已經落後100多分了,這時候落後一方就直接認輸了,就不能透過斯諾克來追分?說好的永不言棄精神呢?就為了那點兒所謂的“觀賞性”、“紳士風度”?規則上,只要不是隻剩黑球,比賽就不會結束,那麼,落後一方完全可以藉助黑球來阻礙其他綵球的線路,哪怕落後100分,理論上也能追回來啊。
20
回覆列表
  • 1 # 金眼睛

    落後一百多分大多都是檯面剩下沒幾顆紅球了,就算你不顧風度上臺繼續打,就算被你做了個斯諾克,只要對手不是無意識救球,解了幾次都解不了球的話,裁判是不會讓對手無限解球的,而且你這種行為還會讓別人恥笑。塞爾比就曾經試過和奧蘇利雲打,落後很多分還嘗試做斯諾克,結果被奧蘇利雲爆杆收拾了。所以在落後一百多分的情況下,還不如直接打下一局好點,尤其是賽局多的情況下

  • 2 # 布衣231174221

    我沒有看到斯諾克大比分落後的,直接輸的。

    一臺斯諾克比賽中,總分只有147分,一杆打到147

    分者叫滿分。臺上15個紅球,一紅球落袋1分,再打個最高分黑球7分,每個紅球后都打黑球,15個紅球打完,120分。再加綵球27分共147分。

    誰先打到74分,就嬴了。但要㸔檯面還有多少分。如果打分5o分,打檯面的球打完,只有4o分了,輸方可以直接認輸。

    不是認輸,是已經輸了,做3杆斯諾克對方罰分也贏不了了。

  • 3 # 晚風吹散了對你的喜歡

    明知道已經分數不夠了,還死撐,拖時間,只會顯得沒有風度,還不如重新來過,喝口水,吃塊黑巧克力,調整一下情緒,補充一下體力,調整一下瞄準器,再幹一場!

  • 4 # 正四治

    回答這問題、是有看待斯諾克球遊戲,態度的細節之差別,論述自然各自有理,必須尊重。

    職業球手對於看待球賽的態度,並非全然相同,持續地《做斯諾克》、或《排解處理斯諾克》,兩者之間的技術、理論,值得賽前或賽後,做探討,以期增補自己的檯球意識,在下一次《偶遇或巧遇》~類似的障礙,做備用而化解障礙!健康的面對檯球,最佳化提升技戰術水平,才有意義。

    準備好了沒?是否企待補漏?

    持續琢磨、充電,檯球大師的位階,拼搏的歷程……,是長遠旅程之故事、罄竹難書。

  • 5 # 烏龜快跑1121

    你好,恕我說話比較直接,有所得罪,請多多包含。從你的提問和疑惑中,可以看出你不怎麼會打檯球,技術也不高,更不瞭解這項運動。以下是我的幾個觀點,如有冒犯,請指點:

    1、斯洛克的滿分是147分,就是你每打進一個紅球,接著再打進黑球,這樣,1個紅球1分,黑球7分,能夠全部打完,滿分147分。如果按照正常情況下,你上來打個73:0,那麼對方是可以利用一杆清盤,在你不罰分的情況下實現反超的,否則,就需要靠做斯洛克來實現反超。

    2、做斯洛克反超如何得分,做斯洛克被罰分分4分、5分、6分、7分,就是如果沒有解到斯洛克,碰到藍球、粉球、黑球相應扣分,其他情況扣4分。按照你說的,如果落後100分,按照最大扣分,你得至少做14杆斯洛克,且對方否沒有解到球。

    3、職業選手的技術。按照本題的,如果是落後100分,按照正常的比賽來說,這個時候檯面上應該就只生綵球了,紅球基本沒有了,對於職業選手來說,除非你能做到極端死角的斯洛克,不然一般情況下都可以解,那如果另一種情況,還有很多紅球,那解球就更簡單了。

    4、領先一方的比賽技巧。既然是比賽,是以目的為導向的,就運動精神而言,一般的斯洛克都會正常的去解,職業選手對球的路線掌握是非常高的,就算遇到難解的也只需要幾桿,絕對不會到10杆以上,再說,如果真的遇到無解球,哪怕有失體面,也可以選擇把白球打進洞裡,或者大力破壞,都可以解決。

    5、運動的自身特點。每項運動的特點不一樣,體現運動精神的點也不一樣,籃球足球等比賽就算大比分落後,只要比賽時間沒有結束,就可以以職業態度去拼命拼搏,但斯洛克是以球全部打完為目的,如果明知沒機會,而耗時間,反而是不職業沒有精神的表現。這點非常重要,也是回答你這個問題的核心。

  • 6 # 長安小忽

    如果按照你這個說法大家都去做球追分,那斯諾克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就是限時比賽,斯諾克本身的比賽時間就不可控,這樣大家都會比較累,反而會傷害這項運動!

  • 7 # 淘經典

    職業選手都有很強的解球能力,靠做斯諾克是贏不了太多分數的,如果讓你和丁俊暉打,情況就不一樣了,小丁落後100分都還能讓你輸

  • 8 # BLAH

    哎喔!看到這問題,我就想笑!

    斯諾克是紳士運動一點不假,要有比賽風度也一點不假,但是,比賽不是理論上的,比賽是技術上和體力上的比拼!

    知道韓信為啥說“白起”不會打仗嗎?“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那叫打仗?這是韓信的觀點,也適用於題目裡講的這種情況!

    斯諾克比賽一般都是很多局的對抗,一般要幾個小時的比賽時間,這對運動員的體力要求非常大,我們自己打檯球也知道,打檯球看起來就是在球檯周圍轉來轉去,而且,球檯也不大,但其實是很累的,斯諾克比賽也有中場休息,可見這斯諾克比賽強度有多大,對參賽選手的體力要求有多高!

    所以,題目中所說的問題,就相當於是在“磨球”,你不僅是在磨對手,你也是在磨自己,得不償失,頗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味道!況且,如此大部分的不利局面要麼下去,多半也是輸球,不僅留下了“輸不起”的名聲,而且也同樣消耗了自己大量體力,局面仍沒有改觀!

    另一點,是比賽就會有觀眾,斯諾克的球迷也很多,去現場看球都是為了看大師的風采的,看大師的球技,杆法的,絕對不是看你來做“無謂的掙扎”的!給觀眾留下一個好印象也是紳士的一種表現!

    再有,斯諾克很少有一局定勝負的時候,所以,在一局球出現極度不利的情況下,今早放棄,做好下一盤的贏球準備更為要緊!

    如果不是決勝局的爭奪,或者是比分非常接近的局面,斯諾克並不總出現!當然,如果出現在決勝局,你賴樂吧唧的做斯諾克也將就著可以諒解!但名聲不會好哪去兒,“磨球王”塞爾比就被火箭奧沙利文吐槽過不止一次,打球賊慢,打個檯球跟相面似的!左看看,又看看,彎腰俯身看看,磨磨杆頭再看看,然後再把這一系列動作重複若干遍!我勒個天,“磨球王”果然名不虛傳!

  • 9 # 田小鞋

    職業球員不是解不了斯諾克是不想解了給對手留下機會,而造成一杆清檯,所以會造成有些斯諾克特別難解的假象,當落後很多,即使解了斯諾克給對手留下一杆清檯的機會,落後方全部打進剩餘球也領先不了對方,所以一般都不會做這麼沒意義的事

  • 10 # 瀟灑太白

    如果對手是s2b先生,那麼如果我是丁,我就帶10個巧粉,單局分落後又無所謂的,等你粉用完了,肯定會滑桿,你滑20杆,我就得80分了,躺贏,哈哈

  • 11 # 風子548

    當然可以不打進最後一個球不放棄,這是規則允許的。但是,斯諾克是紳士運動,如果敗局一定卻偏不認輸死纏爛打,會被稱為賴皮!

  • 12 # 胡桑檯球

    斯諾克比賽中,只要場面上剩下的不只是一顆黑球,你是都可以做斯諾克的!但是在落後且對手已經超分的情況下做斯諾克,你做一次,對手只需要解一次,無論這次解沒解的到,都不會讓他解第二下。此時如果對手沒解到球,並且白球還被擋住了,打不到目標球,那麼此時你可以有個自由球,所謂自由球,就是此時你可以把任何一顆球當做紅球進行擊打!回到剛才做斯諾克,因為對手不會被要求解第二下,所以如果對手還超分,那就要繼續做斯諾克,直到直到你完成平臺能贏才行。

    但是,一般情況下,被超分太多基本都會直接認輸,因為高質量斯諾克太難做,而對手可能是個高手,不會太給你機會做。更有可能斯諾克沒做好,而分差越拉越大,那就更沒打下去的必要了!

  • 13 # 風鈴聲777

    一般超13分(需做三杆以上)就不會打了。但是決勝局或者對手即將拿到賽點就另當別論了。但也一般不會超過5杆。

  • 14 # 舍意郎

    所謂大比分就是對方超分,正常是67分,再打進一顆紅球,檯面上不夠分了,這時候如果要追分,通常要給對方做3-4個障礙球,透過罰分來拉近比分,如果對方超分比較多,而球型又不支援做出斯諾克時,通常就直接認輸了。

    在職業賽場上,我們看到職業球手就算超分,也會一直打下去,這樣可以避免對方反撲,同時消磨對方的銳氣,還有一個目的,讓對方離開舞臺並讓對方手感發涼。

    檯面剛剛超分其實超分一方並非十拿九穩,這時候對方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不少剛超分的對局最後被對方做成斯諾克導致逆轉的對局很多,尤其對方是頂尖高手的時候,就更加要小心了。

    當比分較大的時候,對手放棄此局,也是對球手本身的尊重,對職業球手而言,要用斯諾克罰分並不容易,職業的球手都身經百戰,再困難的斯諾克,也許就是三杆球,除非是極高難度的斯諾克,即便如此,能追回一些分數,也不能保證能贏下此局。

    承認輸球本身就是紳士風度,這是斯諾克運動的精神和精髓所在,但有些對局很關鍵,輸了此局後面可能兵敗如山倒,這時候就算比分落後很多時候你也要放手一搏,不能束手待斃。

    所以即便是大比分落後,有時候你要根據場上的局勢來作出衡量,有時候不認輸可能只是為了上球桌去熱一下身,或者用體力消耗一下對方的銳氣。這個運用的比較好是塞爾比,他在很多大賽上都在對手超分的時候上場,這玩的是心理。

  • 15 # 星晨73016104

    打進16強都有錢拿,一切都有可能。想當年,哪個誰,19局搶10。大比分9/9強最後一局。小比分72/35,超4杆的情況下,被對手連做4杆斯諾克反敗為勝奪得冠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你們的爺爺奶奶帶過你們嗎?你們與爺爺奶奶有哪些共同生活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