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漁者
-
2 # 科學釣魚
根據你說的情況,主觀原因有二:
夜釣調釣偏遲鈍有過夜釣經驗的朋友都知道,無論是使用電子漂還是選擇夜釣燈,浮漂都會相對調整了遲鈍一點,因為一般夜釣多發生於夏天,魚口在晚上偏大,哪怕調整了遲鈍一點,口還是很明顯的,但是現在的季節,主攻物件是鯽魚,口很輕,如果還是調整了比較遲鈍,出口就很難了。
冬季鯽魚口輕冬天釣鯽魚,哪怕是白天釣鯽魚,如果浮漂調整了不到位,很容易出現浮漂沒反應或者輕微點動就上魚的情況,傳統釣的時候,有經驗的老釣友經常是依靠“手感”釣魚的,這幾乎是很多老釣友的不傳之秘。
-
3 # 釣者三道
根據樓主群講的問題我感覺並不是只有晚上有吧!或許白天也有這種情況。
為什麼樓主說在晚上,我想一般魚種晚上魚魚口弱,吃餌比較輕,所以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大。還有幾種能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說一下!
一,線組大。這個就跟咱們上面說的魚口輕,魚口弱有直接關係了。因為線組過大,加上魚口輕,弱,所以導致浮漂上顯示的動作小,或者是現實不出動作!
二,浮漂調釣的過頓。浮漂調釣過頓也是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因為浮漂調釣過頓,魚在吃餌時的一些小動作,或者吃到嘴裡也不會被浮漂所表現,所以也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
知道了問題的所在,想解決也並不難。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在校正一下咱們浮漂的調釣目數,如果過頓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調靈一些。但透過調釣浮漂解決不了的話那麼你就可以考慮換細線了。換上細線可以大大增加線組的靈敏度。
希望可以能幫到您!
-
4 # 野釣江湖阿貴
晚上釣魚浮漂沒動作,提竿卻有魚
造成這個原因呢其實很簡單,提竿有魚證明窩子裡面有魚,因為魚在晚上覓食比白天要輕口很多,咬鉤的訊號也比較小
那麼根據這個情況呢我們可以適當的調整鉛墜,調靈一點,我們可以採取帶鉤調4釣2這個方法作釣,如果不想釣這麼靈的話還可以採取帶鉤調2釣1的方法,這樣可以有效應對晚上魚開口輕的問題,從而解決浮漂沒訊號提竿卻有魚的情況
-
5 # 一筆一杆一生
我們在野外垂釣時,上面提的問題,儘管有一點誇張,但確實是事實。在野釣時,我們每位釣手都會遇到這種事情,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該怎樣解決?
這其實就是水中的魚吃口輕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輕口魚,造成魚吃口輕的原因很多,比如天氣原因造成水中的水溫的變化,以及水中溶氧量的變化,還有魚自身身體狀況的變化,魚在把魚餌吸進嘴裡時,沒有迅速轉身離去,不能造成浮漂吃口的漂相,再加上我們在調釣浮漂時調鈍釣鈍,魚吃口的第一個動作浮漂上顯示不出來,但主要的問題還是魚吃住餌以後含餌不動造成的。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對浮漂進行調整,如果這個問題只是偶爾發生,在垂釣當中,其他的漂相都正常,這時浮漂的調整就不用管它,或者把浮漂向下拉一目或二目。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線組拋竿入水後,如果浮漂上長時間沒有魚口漂相或者是輕微的顫抖,可以拉一下魚竿,讓杆梢帶動線組,逗一下魚,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往往也很靈,這時只要水下面的魚吃住鉤餌含餌不動,你這樣向回拉一下魚竿進行逗魚,會帶動整個線組的移位,吃住餌的魚會感覺有危險,會含餌轉身逃跑離去造成漂相提竿中魚。
-
6 # 野釣小勇
晚上夜釣魚漂不動,但是提竿就中魚類,這種情況魚漂的靈敏度過於太頓,導致有魚吃餌咬鉤無訊號,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魚漂,調過於偏頓魚口很輕導致魚漂無訊號,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子線過於偏長,調漂方式沒有調好,導致魚兒吃口無訊號,建議釣友使用魚漂的建議,魚口很好小魚訊號太多,建議釣偏頓一點,要是無魚口釣偏靈敏一些。
-
7 # 行營老狼
夏天氣溫高,許多釣友都喜歡在清涼的晚上去夜釣,寧靜的夜晚,坐在水邊,拋下魚竿,看浮漂在水中載浮載沉,時不時還有還有大魚上鉤,樂趣無窮。
然而晚上垂釣也有諸多不便,比如夜晚漆黑,視線不佳,而且釣手也容易出現疲乏。還有些釣友會遇到與題主一樣的問題,守了半天沒看到浮漂動作,要提竿換餌,卻覺得魚鉤上沉甸甸,居然有魚上鉤了,出現這種情況大致有3方面原因。
一、很多釣友在夜釣時喜歡使用夜光漂,然而夜光漂在使用時會出現不靈敏的情況,魚兒吃餌上鉤,浮漂卻沒有反映出動作,從而出現漂沒動作卻有魚的情況。針對這種問題,可以透過調漂,或者改用夜釣燈垂釣會得到改觀。
二、浮漂調的太鈍,也會出現漂無動作卻中魚的現象,此時可以把浮漂調的靈一些,魚口就會清晰。
三、夏天多雷雨,有些時候或者一些氣溫較低的山區,由於降水導致氣溫、水溫降低,尤其夜間,魚兒對突然降低的水溫不適應,活性變差,吃到釣餌後,由於動作小,晚上看漂不清晰,小口不易看到,以至於出現浮漂無動作提竿卻中魚的現象。可以透過使用細線組和調靈浮漂來增加魚口的清晰程度。
——上弦月
-
8 # 隨波逐流話釣魚
這種現象,海釣時我也經常遇到過,通常都發生在海水漲得差不多滿潮或退得差不多平潮時侯(漲九退九)。這個階段,無論是白天釣魚,還是夜晚釣魚,經常會發生與此相類似的情況。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要搞明白這其中原因,我想還得先了解一下海魚吃餌的特點吧!
經常出海的釣友應該有此體會,就是相同個體的同一種魚,在海流流速不同時給予我們的手感也會有所不同的。水流快時上魚感覺魚很衝很猛,而水流慢時上魚會感覺魚掙扎得有氣無力,就算個體夠大,單憑手感一時也不一定能斷定水下的魚是個大物。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這是由海魚吃餌是具有的乘流性的特點所決定的。水流急時,魚吃餌就顯得積極,水流緩慢時,魚吃餌就消極多了。等到水流靜止不動時,它就愛吃不吃,或者乾脆不吃了,這也是海水處於平流期時難釣魚的一個主要原因。
當海流漲至九分或者退至九分潮以後,水流正逐漸過渡到平流期,此時的海水雖然還在流動,但是流速緩慢,在這種狀態下,水裡的魚兒相對來說活躍度不高,吃餌也斯文起來,由於缺少水流的配合,吞餌後也沒有作大範圍遊動。所以,即使是吞鉤後,有時也不一定能從漂像或竿稍上反應出來。因而就出現了上了魚也不自知的狀況。
當然,以上狀況的出現還跟水流緩慢時,魚線不能有效繃直而不能直觀地反應魚情有關。所以,遇上此種狀況時,我一般都會採取以下方法來應對。
一,去掉浮漂,讓鉛墜到底後,再轉幾下紡車輪,令餌料離底約十公分,再把竿子平放在船沿上,這樣一來,就算是很小的魚兒吃餌也能從竿稍上反應出來。
二,同樣去掉浮漂,換上約80公分長的子線。把竿拿在手上,把釣組用力拋遠(可呈扇形拋投找魚),再緩慢地往回收線,用心感知釣組在水下的狀況,當感覺到有魚咬鉤時,應停頓一下等它吃得差不多才揚竿刺魚。這個過程也許會有點慢,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候。
-
9 # 戰若琉璃
像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所有經常釣魚的人都應該或多或少遇到過。本人以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無非就是一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1.調漂時調的過頓,也就是說鉛皮太重直接躺底了再加上線組用的比較大,這個時候假如是小魚吃餌因為小魚本身就力量比較小拖不動鉛皮,或者說是鉛皮動作小這樣就會造成給浮漂的力太小那麼浮漂的漂像必然會很小可以說幾乎沒有再加上晚上視野條件比較差出現像題主所說的那種情況很正常。
2.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窩裡進了老滑魚特別是個體比較大的魚,這類魚食餌時警惕性比較高,吃口也不是一口吃成,而是慢慢先是逗食確認安全後也是慢慢的吸食入口,這樣就會造成票像太小還有的時候會出現也就是釣魚人所說的打樁現象。再加上風浪等外在事物的影響出現誤判也是很正常的。
為了儘量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從而獲得更多的魚獲,1.在垂釣時一定要合理的搭配線組以及浮漂。2.儘量選擇比較平穩的水面以及使用一些抗風浪比較好的浮漂。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0 # 老三愛點評
回答了:
時值盛夏,白天酷熱難擋,很多釣友到了10點就鳴金收兵了,能夠堅持釣到晚上18點的釣友是牛逼釣友。
與白天相比,夜釣給人一種神秘感和好奇感,每當華燈初放時,在柳州市清水平臺可常見垂釣愛好者一字排開,欄杆邊就是他們的簡易釣點,一支支裝上炸彈鉤和麻瘋鉤的海杆插在欄杆上的杆叉上,釣者邊搓餌邊瀏覽柳江風光。
夜釣我也喜歡,柳州船廠曾經是我常光顧的地方。我用10元錢買了一隻玻璃鋼竿,用玻璃刮出輪廊,再用細砂紙精加工,做出了一隻抗拉力強,彈性好的磯釣竿。配好餌後提著小籃子到江邊鐵船上垂釣。柳江水緩流,故需加到一定的鉛墜才能定下魚線。由於江水流動,魚吃餌時竿尖訊號都很明顯啊,通常是一次點動,一會又動一次,此時定要提竿,有時中魚,有時也落空。釣上的魚種有江鯽、江鯉、翹嘴、禾花魚、大眼鼓,若用蚯蚓還釣得過3兩的中華刺鰍呢。夜釣很安靜,不但遠離了都市的喧囂獨享寧靜釣魚,更陶醉在點點星光映柳江,桔黃燈火照大橋的美麗夜色中。
體驗過磯竿釣魚,又不得不說手竿。夜釣我喜歡用3.6米中硬碳素手杆,土漂上套入一支發光綠棒,調好漂後測試好水深下竿觀漂。每當魚吃餌拖著線上的綠光棒緩慢下沉時,我總會激動心跳快速提竿,有時得魚,有時也空鉤。
一次夜釣,因揚竿過猛發光棒和漂飛出漂座落入流動的水中,亮光漸漸遠了,我無奈的望著越來越暗的綠光。怎麼辦?沒有備用的夜光棒,我沮喪又無奈的換上一支白天常用調好的漂,藉著微弱的月光又重新釣了起來。四周靜得可怕,只有一些小蟲在竊竊私語,我苦笑著這樣釣魚等於是盲人走路啊。不斷的上餌拋餌,窩裡的餌料越積越多。夠了,就當是餵魚吧,我用毛巾擦盡手玩起了手機遊戲。
大約20分鐘後我漫不經心的提竿想換料,沒想到鉤對一樣東西,蠻沉重的,反覆抖竿以為是掛底了。不久之後感覺手中的魚線突然繃緊了,一股猛力傳至握竿的右手。有戲啊,我急忙放下手機心跳加快別提有多高興啊!魚不小,從微弱的月光看魚竿彎到了第4節,且大魚的力道未減弱。我站好馬步,握竿的右手因緊張及長時間遛魚浸出了汗水。“唉,真健忘,電筒帶來了都忘了用”,我邊遛魚邊從魚竿包找出了保安電筒。
一道雪亮的白光劃破長夜,我用電筒照著水面,魚的勁道漸漸減弱,不久它喘著粗氣慢慢浮出了水面,是條2斤左右的鱅魚。解鉤時才發現,雙鉤鉤住了魚嘴,運氣好不用起早,意外得魚也給力啊。我暗自偷笑又將餌鉤拋入釣點。5分鐘後我開啟電筒照著風漂漂尖,也許是遛魚動靜大吧,漂暫時未有動靜。此時我也困了,吃著餅乾喝著水,閉上眼睛養神不斷回顧剛才的得魚遛魚刺激的過程。久不久我用電筒照一下繳獲的戰利品,土貨啊,好久沒打野生魚的牙祭了。
之後我用手電又照著水面上的漂尖,該換料了我又提竿換餌料,剛下水的鉤料在風漂翻身時突然就停住不下沉了。什麼情況?不會是掛底或是有魚截口吧,一會風漂落下原位露出一目,緊跟著一團大小細泡冒出水面,又有大魚進窩了。我控制著興奮的心情,再次換上新料重拋入窩點,屏住呼吸用雪亮的電光照著漂尖,全神貫注地盯著水面的動靜。漂尖終於慢慢地動了幾下,之後一個斜拖沒入水面,我迅速提竿中魚,彎彎的魚竿繫著發出響聲的魚線,我斷定是條鯉魚,遛了多個回合後大魚精疲力盡進了抄網,電筒一照果然是條鯉魚,有一斤左右。此時已是繁星滿天,手機鬧鐘響起是22點。
總結:到了晚上釣魚,提竿卻有魚是怎麼回事?經過此次夜釣,我認為是窩裡散落的餌溶化之後聚成堆,引來了小魚群,之後又引來了大魚把小魚嚇走,面對豐盛饞誕欲滴的美餐,大魚張口猛吃,只是不小心被鋒利的魚鉤鉤住,吞吐不出只有在原地反覆做著吐鉤動作。而晚上光線暗不利於看漂,只有換餌時才提竿,此時走了狗屎運糊了一把,自摸。
那麼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①.如果你沒帶夜光棒,但帶有電筒,可把白天常用的手竿釣組用於夜釣,並配合電筒操作使用定有收穫。②.也可在第二天去漁具店買支電子發光漂。③.如果帶有夜光棒可安心垂釣。④.如果以上3種都沒帶,建議收工回家,⑤.如果不回家那就盲釣吧,黑燈瞎火的不好操作,每次心裡默唸13下就提竿,這種釣法我白天在柳州市都樂風景區老橋試過。去年7月的一天,水有流速帶著浮釣的漂流進橋底,因看不見漂了我就快速數了13下就提竿,沒想到居然釣了一條三指大的大眼鼓。以後我如法炮製平均提10次竿得3條魚。
部分圖片取自網路,謝原作者。
回覆列表
在垂釣中,釣友們會遇到許多讓人意外的情況,這其中就包含浮漂沒有訊號,但是提竿卻中魚!這是為什麼呢?
魚吃餌謹慎
當遇到老滑魚進入窩內,它們在吃餌的時候相當謹慎,咬餌輕,經常涮餌。所以當它咬住鉤餌時,可能在浮漂上幾乎沒有明顯的訊號,但是提竿卻能中魚。這就需要垂釣者注意到浮漂的細微變動,憑藉經驗提竿。
浮漂過鈍
這個就是釣組存在問題,可能是鉛墜過重。魚兒在攝食的時候,許多魚兒本身的力量不大,碰上重的鉛墜,魚兒輕咬鉤餌怎麼會產生訊號?只有當魚兒將鉤咬死時,才會出現明顯的浮漂訊號。另外則可能主線太粗,嚴重影響了訊號傳遞,粗線配上大漂,水下訊號會層層遞減,是引起漂不動上魚的原因之一。當出現這種情況,首先從釣組上找原因,多半是用粗用大不協調引起的,應及時進行更換。
風浪的干擾
在垂釣中,我們經常會遭遇風浪天氣,浮漂在風浪中雖然很醒目,但是有微小的訊號時卻無法辨別,所以可能出現風浪中提竿即中魚的情況。風浪將浮漂的訊號混在一起,分辨起來比較困難,或者是調漂過高,導致訊號本身就不明顯,與風浪混合就更加無法辨別。
漂不動也上魚,那就要找問題。首先考慮硬體上的問題,其次要在軟體上找對策,不斷調整才能有更好的魚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