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赤峰老李
-
2 # 滇南苗家二姐
松樹很容易繁植,不需要處理種子。松樹的果子成熟後大致有以下2種。 1、果子自然掉落在地上震動出來的種子和在地面滾動抖出來的種子遇到合適的條件就可以了 所以松樹基本上是成片連線的,自己就可以成活。 2、部分鳥類和部分獸類是靠松果為食。他們吃下松果後未消化的種子隨糞便掉落到合適的條件上就又可以 比如有的很遠的地方孤零零的一棵或者是人類到不了的峭壁山頂。松鼠是種子在峭壁的主要途徑。它們還把松果當糧食儲備在峭壁上的洞穴裡。當松鼠未吃完或者其他原因的。遇到合適條件也可以層積沙藏催芽,露白後點播。
為了出苗率高,從而提升松樹育苗質量。在選取最佳的育苗地時,應當選擇鬆軟和深厚的土地,進而確保育苗地具有較好的排水和通氣等作用。儘管松樹擁有較強的適應性,選擇土壤肥沃的土地,從而最大程度的提升松樹生產能力。對於比較溼潤的地區,應該選擇酸性的土壤作為育苗地。
在對松樹育苗土地進行平整時,要採取深翻整平的方法,使得育苗土地更加細緻,而且施撒有機肥,或者是施加適量的過磷酸鈣,可對病蟲害防治的效果。
選擇健康松樹的樹種,才能保證種子的長勢良好。松樹種植的選擇要在最佳時期進行,一般以每年的8~10月為宜。
將採集的種子儲存,儲存種植的最佳時期是當年的10月份到下一年的3月份,篩選出優良的種子放在通風和乾燥等環境下儲存。在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還要用溫水浸泡,當對種子消毒後,應該放在容器內,然後放在Sunny充足的位置,而且每天用熱水對種子加以清洗,當種子存在裂口時,就可以播種了。
在松樹播種時,以每年的4~5月為宜,常常採取手工播種的方式,在實際播種時,一定要播種均勻,當種子播完後,將其用土覆蓋壓平。
當松樹苗木長齊後,由於松樹幼苗的耐旱能力較強、怕澇,如果澆水過多將導致松樹產生立枯病,所以必須對灌溉量予嚴格控制,並且當幼苗出土後的30 釐米上,可以適當的少澆水,進入速生期,可以適當的多澆水。
在幼苗期,施肥時以氮肥配合著磷肥使用,在每年5月下旬,需要進行第一次施肥,在將硫酸銨做為肥料時,才能達到減輕病蟲害的效果。要定期做好除草工作,為松樹的正常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為了促進松樹種植取得最佳的效果,應當對松樹育苗和種植等環節予以高度重視。
-
3 # 客家烽火男
不能不消毒!沒有休眠期的松樹種子需使用浸種法,種子浸泡至皮層破裂。有休眠期的種子使用沙藏法,冬季將種子消毒後放在盆土中,待來年春季種子破裂後播種。皮層厚又處在休眠期的種子使用浸種搓揉法,浸種後搓去外皮即可。
通常五針松是適宜於溼潤環境,對土壤要求較嚴格,而兩針或三針束的松樹就比較能耐乾旱,在較薄的土壤上也能生長。如兩針一束的油松,對陸性氣候和大氣乾旱有較強的適應性。
松樹可以生長在各種不同的土壤上。因針葉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貧瘠土壤,但以種在疏鬆肥沃土壤上的生產力高。溼潤地區的松樹大多適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樹,如白皮松和油松,則能適應含鈣量多和pH高的土壤。松樹根系有菌根菌共生。主要為外生菌根的菌絲體形成鞘,包圍著短的側根,有利於根系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因而誘發菌根發育對有些松樹造林的成敗至關重要。大多數松樹不能生長在鹽漬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濱生長。但是有些松樹如由日本引種到中國的黑松,具有較強的抗鹽能力。
大多數松樹尤其是二針松是喜光樹種,耐陰性弱。其外形表現是樹冠稀疏,自然整枝高;生理上表現為補償點低;在成林特性上多為先鋒樹種。當原始林遭到破壞或火災後,它們很易發展起來而佔據裸露空間。如中國南部地區常綠闊葉林破壞後,很易由馬尾松或雲南松代替。但這些松林並不穩定的,當它們形成適當的森林環境後,又為一些比較耐陰的基本成林樹種出現的主要是山楊和樺樹等闊葉樹,而後才出現紅松,並由於紅松具有耐陰和長壽的特點,最後又恢復它的優勢地位。除了紅松與山楊、樺樹的互相更替外,還有蒙古櫟(柞樹)與紅松互相更替的現象。
松樹具有旱生結構:葉狹窄,角質層發達,表面積與容積之比小,氣孔下陷,厚壁組織充分發育。在生理上,它們和中生的闊葉樹種相比,更能忍耐缺水而不受傷害。在生態上,松樹是旱生植物。在不同氣候區分佈的各種松樹多半都能生長在多石的、土層淺薄的乾旱生境。一般來說,二針松抗旱性比五針松強。過多的土壤水分對松樹生長不利。
栽植造林技術因苗木的種類而異。容器苗帶土坨,栽植過程中根系不易受損傷,因而成活率較高。造林技術也較簡單。裸根苗在起苗栽苗過程中,細小的活動根多半受損傷,其成活決定於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環境條件,同時也要受苗木質量、年齡、栽植季節和栽植方法諸因素的影響。移植苗由於根系發達、根莖比大,成活率一般高於原生苗。
造林苗齡主要取決於樹種,
回覆列表
種子表面有多種病菌存在,土壤中也存有各種病菌。播種前對種子要進行消毒,可殺死種子本身所帶的病菌,保護種子免遭土壤中的病蟲侵害。這是育苗工作中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它可分為浸種消毒和拌種消毒兩種方法。
(1)浸種消毒
把種子浸入一定濃度的消毒溶液中,經過一定時間,殺死種子所帶病菌,然後撈出陰乾待播或進行催芽,這個過程稱為浸種消毒。常用的浸種消毒方法有:
①硫酸銅消毒:用0.3%~1%的硫酸銅溶液浸種4~6 h。
②高錳酸鉀消毒: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 h,或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0.5 h,再用清水洗淨殘藥,撈出陰乾後播種或催芽。注意當種子萌動後,不宜用高錳酸鉀消毒,以免燒傷胚根。
④石灰水消毒:消毒前先把種子浸入清水5~6 h,然後放在1%~2%的石灰水溶液裡浸種消毒0.5 h,最後撈出用清水沖洗。
⑤託布津溶液消毒:消毒前先把種子浸入清水5~6 h,然後放在200倍的託布津溶液裡浸種消毒15 min,最後撈出用清水沖洗。
⑥退菌特溶液消毒:消毒前先把種子浸入清水5~6 h,然後放在800倍的退菌特溶液裡浸種消毒15 min,最後撈出用清水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