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山海之聲市一中心
-
2 # 海之聲南京河西
眩暈中的耳石症,它有個更正經的名字: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還有個洋氣的外號:BPPV
如何快速判斷耳石症?記住以下幾點就可以:
1.耳石症無年齡特徵,老少均可發病,不要把年齡來作為劃分耳石的界限;
2.休息不好,感冒,疲勞,動脈硬化,骨質疏鬆,外傷,撞擊等都可以誘發耳石症;
3.耳石症一定有體位改變誘發,如起床,臥床,翻身,抬頭,低頭,轉頭的動作等;
4.動作改變後很快出現頭暈,多數是眩暈,伴有天旋地轉,房屋的旋轉,床的傾倒感,自身的旋轉感,外周事物可以水平移動,也可以旋轉;
5.眩暈伴隨的感覺主要有噁心,嘔吐,不能行走
6.單純的耳石症發作時一定不會有耳鳴症狀,也不會突發耳聾
7.眩暈的感覺,旋轉的感覺持續的時間有它一定的特點,一般不會超過一分鐘,難治性的耳石症會超過一分鐘,但後續均或多或少的有暈暈的感覺
8.不伴有手腳麻木無力等其他症狀,若有,需要重視有無其他疾病,如腦梗塞的可能耳石症是個急症,但不是危及生命的危重疾病,或許比腦中風導致的頭暈還要難受,但是它多數是可治的,也是可以治癒的。
-
3 # 杏花島
耳石症其實是老百姓為這個病起的一個比較通俗的名字,其醫學上的學名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顧名思義就是以眩暈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病,其症狀很典型,當頭部向特定的一側轉動時,就會出現自覺天旋地轉,噁心嘔吐,但是意識是清楚的,症狀大概持續1分鐘左右即緩解。
老百姓稱之為耳石症並不無道理,因為這種眩暈確實是耳朵裡的“小石頭”造成的,但是這個石頭不同於膽結石、腎結石,是耳朵自己產生的石頭,十分細小,肉眼看不到。耳朵除了負責聽聲音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人體重要的平衡器官,我們平時坐車出現暈車的症狀就與內耳有關。內耳內有重要的位置感受裝置: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半規管分為前半規管、後半規管和外半規管,三者在空間上相互垂直;前庭內有橢圓囊斑和球囊斑,又稱耳石器,主要負責感受直線加速度運動的刺激,這兩個地方有耳石膜,裡面有許多耳石顆粒。正常情況下耳石並不會導致眩暈,對維持人體平衡有重要作用,但當橢圓囊內的耳石由於各種原因脫落至半規管時,每當頭部向特定位置轉動時,引起耳石在半規管內移動,觸發眩暈,在發作時,能查到眼震。
耳石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透過復位手法來治療,即將脫落至半規管或者其他地方的耳石,透過體位的改變,再次回到其原來的位置。該病可以自愈,但是也容易復發,需要患者到醫院由專業的大夫進行復位,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本期答主:賈南,醫學碩士
-
4 # 骨傷的楊張張揚
耳石症聽著名字很容易直接讓人聯想到的就是耳朵里長出了石頭,可是耳朵裡怎麼會有石頭呢?
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耳朵的解剖結構問題!
人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其中內耳它不光是廣為人知的聽覺器官,它還是一個平衡器官!
內耳它十分神秘,透過我們的肉眼是無法看見它的,只有在解剖中才能看見,透過解剖可以發現在內耳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結構及球囊和橢圓囊,它們的結構內含有碳酸鈣鹽結晶,形狀像石頭,所以稱為耳石!
附著在球囊和橢圓囊上的耳石主要作用就是感覺人體的平衡,由於各種原因(如勞累、耳部的疾病、手術及外傷等)導致了耳石發生脫落,從而人體的平衡感覺就發生了紊亂,也就出現了在轉頭、低頭等時,會出現短暫發作的眩暈,這就是耳石症!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耳石相當於一個小球,它懸掛於內耳中,人體的平衡變化會引起小球的運動,從而使大腦感受到其中的平衡變化!如果小球掉下來了,小球就開始了隨意的滾動,這樣人體的平衡感覺能力也就完全紊亂了!
其實耳石症是本身耳朵裡就有的碳酸鈣結石發生了脫落,導致人體出現眩暈等症狀,它並不是耳朵裡新長出來了結石!另外,耳石症也非常的特別,它的治療是即不用打針,也不用吃藥就能好!
當耳科的醫生診斷了耳石症後一般會予以手法復位治療!
因為耳科醫生十分熟悉耳朵的解剖結構,他會利用重力的作用,透過一系列的頭部運動會使耳石復位!只要耳石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人的頭暈一般也就會漸漸消失了,從而耳石症也就治癒了!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
5 # 良醫濟世
首先,耳石症不是耳朵裡面長了石頭!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由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維也納大學耳科學家Robert Barany在1921年命名的。目前該病的發生機制仍不十分清楚,大多數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部分可能與頭部外傷,骨質疏鬆,病毒感染有關,中耳及內耳手術等有關。
人體的耳朵除了聽覺,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調節身體的平衡。耳蝸用來感知聲音,前庭中的半規管和耳石器用來維持身體的平衡。而我們所說的耳石實際上是位於耳石器頂端的一些類似沙子的微小碳酸鈣結晶,在病理狀態下,部分耳石會斷裂掉落至半規管中。當人體的頭位改變時,耳石由於重力作用在半規管的液體裡異常運動,刺激平衡感受器產生錯誤的運動訊號誘發眩暈,頭保持不動,耳石停止移動眩暈就會停止。
耳石症的主要症狀急性起病,和體位和頭部有明確的關係,陣發性發作的眩暈,當頭部迅速運動到某一位置時出現的短暫旋轉性眩暈,一般持續30秒左右,伴眼震、噁心嘔吐、出汗、心慌、氣短、胸悶、便意等不適,眩暈緩解後仍有頭重腳輕、漂浮感、不穩感、頭活動時不適,但一般不會有意識喪失,無肢體麻木無力,說話清楚,思維清晰。整個病程可達數小時,數天,易反覆發作。最多見的是床上坐起、躺臥、床上左右翻身、屈身或仰視時出現眩暈。
治療耳石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耳石復位,也就是說透過手法復位把耳石從半規管中旋轉出來,回到耳石器中,使其無法引起眩暈。現在有的醫院已經引進機器復位。發生耳石症時,我們需要及時去醫院的耳鼻喉科就醫。
-
6 # 知麻糖
耳石症,不是指耳朵里長石頭了。耳石其實是我們耳朵裡一個結構而已,因為它的質地比較堅硬,又在耳朵裡,所以取名叫耳石。它的作用是與身體平衡有關。正常時耳石在耳朵深處的位置是相對穩定的,而耳石症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一個特殊位置時,耳石的位置發生改變,那身體的平衡系統就會被破壞,則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比如睡覺時突然一翻身,一轉頭,感到強烈的眩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一會兒發作一會兒停止)
耳石症一般多發於中年人,女性略多,發病突然,多發生於勞累、耳部的疾病、手術及外傷 等因素下。
遇到耳石症,大可不必驚慌,治療方法多,療效好:(1)藥物治療;(2)手法復位。一般醫生會選擇藥物與手法聯合,關於手法復位醫生都會仔細教導的,患者可以自行在家治療。
耳石症復發的可能還是有的,所以平常要做好預防,不要做劇烈頭部轉向運動,避免過勞、長期伏案工作。
耳石症出現眩暈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生制定診治方案,積極配合治療。眩暈發作時注意休息,避免跌傷和過激運動。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
7 #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耳石症是什麼,它有哪些症狀?
耳石症是什麼鬼?是耳屎成精變成石頭了麼?下面就讓小花帶大家一起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耳石症並不是耳屎變身石頭,它們兩個其實完全不是一個物種,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醫學上叫做“耵聹”,而耳石是在內耳,其成分真的和大理石成分一樣!!是一些密度比較高的碳酸鈣結晶!!
我們的耳朵,主要由外耳、中耳、內耳組成。內耳隱藏在最深處,猶如深海怪獸一樣,形狀怪異、結構複雜,所以又稱為迷路。
內耳不但負責著聽覺,還負責了我們缺之不可的平衡覺。主飼平衡覺的,是神秘的前庭器。前庭器就像一個茶壺,其中橢圓囊和球囊是茶壺肚子,而半規管就是茶壺耳朵,只不過這個茶壺有三個方向不同的耳朵來感知不同的方向。耳石平時就像黏在鵝卵石路上的鵝卵石一樣牢固的黏在前庭的橢圓囊斑(橢圓囊壁區域性增厚形成)上面。
當一些因素導致耳石脫落時,一旦出現頭部位置的改變比如翻身,起床,轉身等情況下,這些耳石也會運動,當運動到半規管內時就會引起眩暈,這種眩暈就像龍捲風,不但感覺天旋地轉,還伴有噁心嘔吐出汗等,且來去匆匆持續時間一般為幾秒到幾十秒,這種現象用醫學術語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耳石症”啦!現在您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麼?
醫學界 顧小花
-
8 # 濮水山桑
耳石症又叫BPPV。是眩暈發作裡最常見的原因。
BPPV是一種相對於重力方向的頭位變化所誘發的、以反覆發作的短暫性眩暈和特徵性眼球震顫為表現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復發。
BPPV檢查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診斷標準的不斷完善導致不同時期的流行病學資料差異較大,目前為止報道的年發病率為(10.7-600)/10萬,年患病率約1.6%,終生患病率約2.4%。BPPV佔前庭性眩暈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為1:1.5-1:2.0,通常40歲以後高發,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呈逐漸上升趨勢。
一、分類
1、按病因分類
1)、特發性BPPV:病因不明,約佔50%-97%。
2)、 繼發性BPPV:繼發於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統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特發性突聾、中耳炎、頭部外傷、偏頭痛、手術後(中耳內耳手術、口腔頜面手術、骨科手術等)以及應用耳毒性藥物等。
2、按受累半規管分類
1)、後半規管BPPV:最為常見,約佔70%-90%,其中嵴帽結石症約佔6.3%。
2)、外半規管BPPV(水平半規管BPPV):約佔10%-30%。根據滾轉試驗(roll test)時出現的眼震型別可進一步分為向地性眼震型和離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佔絕大部分。
3)、前半規管BPPV:少見型別,約佔1%-2%。
4)、多半規管BPPV:為同側多個半規管或雙側半規管同時受累,約佔9.3%-12%。
二、發病機制
1、管結石症(canalithiasis)
橢圓囊囊斑上的耳石顆粒脫落後進入半規管管腔,當頭位相對於重力方向改變時,耳石顆粒受重力作用相對半規管管壁發生位移,引起內淋巴流動,導致壺腹嵴嵴帽偏移,從而出現相應的體徵和症狀。當耳石顆粒移動至半規管管腔中新的重力最低點時,內淋巴流動停止,嵴帽回覆至原位,症狀及體徵消失。
2、嵴帽結石症(eupulolithiasis)
橢圓囊囊斑上的耳石顆粒脫落後黏附於壺腹嵴嵴帽,導致嵴帽相對於內淋巴的密度改變,使其對重力敏感,從而出現相應的症狀及體徵。
三、臨床表現
典型的BPPV發作是由患者相對於重力方向改變頭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頭或抬頭)所誘發的、突然出現的短暫性眩暈(通常持續不超過1min)。其他症狀可包括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頭暈、頭重腳輕、漂浮感、平衡不穩感以及振動幻視等。
四、診斷標準
1. 相對於重力方向改變頭位後出現反覆發作的、短暫的眩暈或頭暈(通常持續不超過1min)。
2. 位置試驗中出現眩暈及特徵性位置性眼震。
3. 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頭痛、前庭陣發症、中樞性位置性眩暈、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迷路炎、上半規管裂綜合徵、後迴圈缺血、體位性低血壓、心理精神源性眩暈等。
五、檢查
1、BPPV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檢查為位置試驗。
2、 前庭功能檢查:包括自發性眼震、凝視眼震、視動、平穩跟蹤、掃視、冷熱試驗、旋轉試驗、搖頭試驗、頭脈衝試驗、前庭自旋轉試驗、前庭誘發肌源性電位、主觀垂直視覺/主觀水平視覺等。
3、聽力學檢查:純音測聽、聲導抗、聽性腦幹反應、耳聲反射、耳蝸電圖等。
4、影像學檢查:顳骨高解析度CT、含內聽道一橋小腦角的顱腦MRI。
5、平衡功能檢查:靜態或動態姿勢描記、平衡感覺整合能力測試以及步態評價等。
6、病因學檢查:包括鈣離子、血糖、血脂、尿酸、性激素等相關檢查。
六、治療
1、手法復位
1). 後半規管BPPV:建議首選Epley法,其他還可選用改良的Epley法或Semont法等,必要時幾種方法可重複或交替使用。復位後頭位限制、輔助使用乳突振盪器等方法並不能明顯改善療效,不推薦常規使用。
2). 外半規管BPPV:(1)水平向地性眼震(包括可轉換為向地性的水平離地性眼震):可採用Barbecue法以及Gufoni法(向健側),上述方法可單獨或聯合使用。(2)不可轉換的水平離地性眼震:可採用Gufoni法(向患側)或改良的Semont法。
3). 前半規管BPPV:可採用Yacovino法,尤其適用於患側判斷困難的患者。
4). 多半規管BPPV:採用相應的復位手法依次治療各半規管BPPV,優先處理誘發眩暈和眼震更強烈的責任半規管,一個半規管復位成功後,其餘受累半規管的復位治療可間隔1-7d進行。
-
9 # 聽覺有道黃島黃浦江店
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內耳,不但負責聽力,還有平衡功能。一旦內耳出現問題,人就會感到天旋地轉。內耳的橢圓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覆有一層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鈣的結晶,稱為“耳石”。某些情況可引起橢圓囊的囊斑蛻變,導致耳石脫落。耳石脫落後,有可能掉到內耳中的半規管,產生眩暈。耳石症病因不明,通常多見於老年人,但一些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的年輕人也會患病。特別是年終趕任務,很多白領一族過度疲勞,耳石症的發病率也會升高。 雖然耳石症不是很麻煩的疾病,但因為眩暈可能反覆發作,且發作時會有頭重腳輕、漂浮感或不穩定感,對日常工作和生活或多或少都有影響。因此,即使是偶爾發病,也應該及時就診和治療。 如果確診耳石症,主要採用手法復位治療就行。手法復位,就是透過一系列體位改變使“不慎”掉入半規管的耳石重新回到屬於它的地方———橢圓囊,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一般患者經過1-2次手法復位治療,就能獲得滿意的效果。不過,有些耳石症是由其他疾病引發的,就需要同時給予藥物治療,減少復發。
-
10 # 聽覺有道棗莊2
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裡遊動,從而出現症狀,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坐起以及晚上睡覺躺下的時候,或者在半夜向一側翻身的時候,突然出現劇烈的天旋地轉,這時患者往往還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具體就是醫生根據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來治療。
-
11 # 神經內科孫慧勤
眩暈中的耳石症,它有個更正經的名字: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還有個洋氣的外號:BPPV
如何快速判斷耳石症?記住以下幾點就可以:
1.耳石症無年齡特徵,老少均可發病,不要把年齡來作為劃分耳石的界限;
2.休息不好,感冒,疲勞,動脈硬化,骨質疏鬆,外傷,撞擊等都可以誘發耳石症;
3.耳石症一定有體位改變誘發,如起床,臥床,翻身,抬頭,低頭,轉頭的動作等;
4.動作改變後很快出現頭暈,多數是眩暈,伴有天旋地轉,房屋的旋轉,床的傾倒感,自身的旋轉感,外周事物可以水平移動,也可以旋轉;
5.眩暈伴隨的感覺主要有噁心,嘔吐,不能行走
6.單純的耳石症發作時一定不會有耳鳴症狀,也不會突發耳聾
7.眩暈的感覺,旋轉的感覺持續的時間有它一定的特點,一般不會超過一分鐘,難治性的耳石症會超過一分鐘,但後續均或多或少的有暈暈的感覺
8.不伴有手腳麻木無力等其他症狀,若有,需要重視有無其他疾病,如腦梗塞的可能耳石症是個急症,但不是危及生命的危重疾病,或許比腦中風導致的頭暈還要難受,但是它多數是可治的,也是可以治癒的。
-
12 # 海之聲助聽器天津旗艦中心
耳石其實是我們耳朵裡一個結構而已,因為它的質地比較堅硬,又在耳朵裡,所以取名叫耳石。它的作用是與身體平衡有關。正常時耳石在耳朵深處的位置是相對穩定的,而耳石症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一個特殊位置時,耳石的位置發生改變,那身體的平衡系統就會被破壞,則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比如睡覺時突然一翻身,一轉頭,感到強烈的眩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一會兒發作一會兒停止)
耳石症一般多發於中年人,女性略多,發病突然,多發生於勞累、耳部的疾病、手術及外傷 等因素下。
遇到耳石症,大可不必驚慌,治療方法多,療效好:(1)藥物治療;(2)手法復位。一般醫生會選擇藥物與手法聯合,關於手法復位醫生都會仔細教導的,患者可以自行在家治療。
耳石症復發的可能還是有的,所以平常要做好預防,不要做劇烈頭部轉向運動,避免過勞、長期伏案工作。
耳石症出現眩暈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生制定診治方案,積極配合治療。眩暈發作時注意休息,避免跌傷和過激運動。
回覆列表
眩暈中的耳石症,它有個更正經的名字: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還有個洋氣的外號:BPPV
如何快速判斷耳石症?記住以下幾點就可以:
1.耳石症無年齡特徵,老少均可發病,不要把年齡來作為劃分耳石的界限;
2.休息不好,感冒,疲勞,動脈硬化,骨質疏鬆,外傷,撞擊等都可以誘發耳石症;
3.耳石症一定有體位改變誘發,如起床,臥床,翻身,抬頭,低頭,轉頭的動作等;
4.動作改變後很快出現頭暈,多數是眩暈,伴有天旋地轉,房屋的旋轉,床的傾倒感,自身的旋轉感,外周事物可以水平移動,也可以旋轉;
5.眩暈伴隨的感覺主要有噁心,嘔吐,不能行走
6.單純的耳石症發作時一定不會有耳鳴症狀,也不會突發耳聾
7.眩暈的感覺,旋轉的感覺持續的時間有它一定的特點,一般不會超過一分鐘,難治性的耳石症會超過一分鐘,但後續均或多或少的有暈暈的感覺
8.不伴有手腳麻木無力等其他症狀,若有,需要重視有無其他疾病,如腦梗塞的可能耳石症是個急症,但不是危及生命的危重疾病,或許比腦中風導致的頭暈還要難受,但是它多數是可治的,也是可以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