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拆na

    到底什麼是真、善、美?這是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許多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層次深度,對真善美進行了抽象與概括,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全面地、準確地弄清真善美的本質與價值特徵,對於深入瞭解人類社會的價值運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真、善、美定義的爭論,廣泛存在於社會科學領域。

    典型的觀點有如下幾種:

    (1)有人認為“真是指認識符合客觀實際;善是指善行,是指人的行為對群體的價值;美是客體作用於主體,使主體產生一種精神上愉悅的體驗”。這類觀點把真、善、美的內涵分屬於(真理)事實、(行為)價值、精神體驗三個完全不同的主觀和客觀的哲學範疇。

    (2)有人認為“真者智力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人的認識活動追求真,人的意志活動追求善,人的情感活動追求美”。這類觀點是把真、善、美分屬於認識、意志和情感三個不同性質的範疇。

    (3)有人認為“真、善、美,分別是指知識價值、道德價值與審美價值,屬於精神價值”。這類觀點並沒有把所有的價值囊括在真、善、美的內涵之中。

    (4)有人認為“真善美都是主客體的統一:真是主體認識與客體相符合;善是人們的行為與主體利益相符合;美是客體特性與主體本質力量的和諧統一”。事實上,價值本身就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它來自於主體與客觀的相互作用,因此真善美必然產生於主客體的統一。持這種觀點的人也許並不知道,“與客體相符合”、“與主體利益相符合”、“與主體本質力量的和諧統一”實際上是同一個涵義的不同表述方式。

    闡述;

    對於真善美的定義,應該根據它們的價值目的來進行。在“價值事物的三種基本型別”一文中指出,人類的有序化分為思維有序化、行為有序化和生理有序化三種基本型別,用於改變人類有序化過程的價值事物也相應地分為三種基本型別:思維性價值事物、行為性價值事物、生理性價值事物。 根據“選擇傾向性法則”,事物的價值率與主體的平均價值率之差(稱為價值率高差)決定著該事物對於主體的客觀意義:當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大於零時,它對於主體的生存與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主體就會不斷增加對該事物的價值投入規模;相反,就只有消極的意義,主體就會不斷減少對該事物的價值投入規模。由此給出“真善美”的定義: 真:就是指價值率高差大於零的思維性價值事物。 善:就是指價值率高差大於零的行為性價值事物。 美:就是指價值率高差大於零的生理性價值事物。 作為真善美的反面,“假、惡、醜”分別是指價值率高差小於零的思維性價值事物、行為性價值事物和生理性價值事物。

  • 2 # 華豫宛

    我覺得有四類人都是這個時代的真善美,都是大愛

    1⃣️逆行的白衣天使

    2⃣️抗疫一線的交通管制防控人員

    3⃣️冒著感染風險支援武漢口罩和食物的中國千萬同胞

    4⃣️服從命令聽從政府安排隔離在家不隨意外出的億萬老百姓

    以上都是這個時代的真善美,是大愛,國家不會忘記你們。加油中國加油武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行車安全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