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高速警事

    很多交通事故,往往是因為駕駛員把握不好安全的行車間距而引起的,判斷安全距離需要行車經驗的積累,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到底該如何判斷行車安全距離。

    安全車距之縱向距離

    安全車距實質上與制動停車距離有關,前、後兩車之間的距離,應該比制動停車距離大,才能避免追尾、相撞。實際生活中,道路環境、氣候條件、駕駛員操作反應都會對制動停車距離造成影響。

    根據交通法規規定,機動車在高速路上行駛,車速達100km/h時,安全車距為100米以上;車速低於100km/h時,最小安全車距不得少於50米。機動車時速為60km/h時,行車間距應為60米;時速為80km/h時,行車間距為80米。若時速低至20km/h時應保持10米,而時速15km/h時保持5米。遇風、雨、霧天氣時,因視線不清,應適當加大車間距離。

    沒把握好縱向距離的結果——追尾。

    安全車距之側向間距

    除了縱向安全距離,車輛側向安全距離也同樣重要。側向間距是指汽車左右兩側與其他車輛或物體之間的距離。在會車、超車、讓車、貼邊、轉彎、倒車時一定要留意車身兩側的情況並判斷距離。

    沒把握好側向距離的結果——剮蹭。

    為了避免剮蹭,日常駕車時應當注意下面這些問題:

    1、在轉彎時降低車速,遇到路口、轉角較窄,可以下車觀察後再透過;

    2、掉頭時,情況允許下,儘量預留出更多轉向角度,放大安全距離;

    3、對自己駕駛車輛的長度、寬度有一個概念,能預估間距大小;

    4、反光鏡、後視鏡以及座椅位置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駕駛操作視野進行調整。

  • 2 # 萬通汽車杭州

    如何把握車與車之間的行車安全距離,對於這點我想我沒有一個規範的答案供大家參考。因為我覺得每一位駕駛員都有其駕駛特性,如:駕駛技術的嫻熟與否、車輛自身的效能、路況熟悉度及對路況的分析能力等這些因素太過錯綜複雜了。

    對於車輛行車安全距離的把控,我想關心此問題的,絕大部分都應該是新學車不久或者駕車時間較短的駕駛員同僚們。反而很多“老司機”對這個問題關心較少,因為他們在長時間的駕車過程中,很多操作的處理方式已經潛移默化了。那我就跟“新同志”分享一下我自己對行車安全距離的一些心得體會。

    小車為例

    SUV為例

    關心此問題的同僚,大多是因為恐懼,覺得自己無法判斷與前後車的距離,無法判斷與左右車的間隔。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是不用過分擔心的,因為你的駕車時間少、駕駛經驗就少必然導致你對安全距離的判斷有誤差。我的建議是你只要保證做到小心謹慎駕駛車輛即可,有資料顯示開車前三年的駕駛員事故發生率反而是較小的,原因就是“前怕狼後怕虎”小心謹慎地駕駛。車輛安全駕駛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她就像一顆樹,從種子發芽到小樹苗直到參天大樹,都是需要時間的積累。

    小車為例

    言歸正傳,新駕駛員由於駕駛經驗不足,對路況的分析能力也較弱,但是又不得不開車,所以把握好行車安全距離是必要的。我建議從三方面著手循序漸進的實踐體會:

    一、首先要學會跟車,在保持與前車的距離中以保證自己不撞到前車為首要原則。

    1、選擇與自己車速相符的車道,以周邊同類車型為參照物,保持與同類車型稍慢的車速即可,但速度不可明顯低於周邊車流速度

    2、跟車也要選擇前方車型跟自己的車型相等或者小於自己車型的車。這樣做的好處是跟車時視野比較開拓,你接收前方路況的資訊也較多,便於你判斷路況。

    3、與前車的距離保持在以自己能夠掌控的剎車距離為準,要做到掌控剎車距離,在跟車過程中不妨試試點剎(輕踩一下剎車,鬆一下剎車),從點剎中找到剎車距離的感覺

    二、其次把控好方向盤,走自己的車道,保證不刮碰到旁車。

    1、注意力首先放在跟前車的距離及前方的路況上,然後才用多餘的注意力關注與左右兩邊車輛的間隔。

    2、寧願剎車也不要亂打方向盤

    3、儘量避免長時間與旁車並排行駛

    三、與後車安全距離的把控,新駕駛員很難做到這點,甚至很多老駕駛員也不一定能把控得很好。在這裡我提些新駕駛員要注意培養的技巧:

    1、先學會把控跟前車的安全距離是基本的要求,因為只有做到與前車的安全距離的把控,才能避免急剎車、急打方向盤。有了較長的剎車距離也就減少了被後車追尾的可能性。

    2、當有多餘的注意力時,可以留意觀察後視鏡的動態情況,在不斷的駕駛實踐中學會分析把控與後方車輛的安全距離。

  • 3 # 車界小嘍囉

    行車中保持安全距離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個是跟車時的距離,一個是變道時後方的車輛距離判斷,這兩點做好了發生碰撞的機率會大大降低,接下來就說一下跟車時和變道時如何判斷車輛安全距離。

    跟車時前方車輛的距離判斷

    前車車距距離判斷:

    1、發動機蓋跟前車後輪對齊成一線距離約為3米。

    2、發動機蓋跟前車後保險槓下沿對齊距離約為2米。

    3.發動機蓋跟前車後保險槓上沿對齊距離約為1米。這個距離適合停車位置距離,出車時可以一把方向盤出車位。

    左輪位置判斷:

    前風擋玻璃左下角跟中線重合,車子跟中線距離約為60公分。

    右輪位置判斷:

    右噴水器跟中線重合,車子跟中線距離約為60公分。

    擁堵路段跟前車保持兩米左右為宜,也就是前擋風玻璃下沿與前車後保險槓下沿對齊,停車時用第三種方法,注意不同的車型車身底盤長短高低不同,還有駕駛員的視野不同實際距離會有差異,自己的車平時要多試做到心中有數。

    變道時後方的車距判斷

    可以假設後視鏡中間有一道線把後視鏡一分為二,左邊分為危險區右邊分為安全區。

    1、當後車位置處在後視鏡中線的右邊安全區時可以變道,在左邊危險區時不可以變道。

    2、當後車位置處在正中線時兩車距離大概在十米左右,車型不同距離會有差異。

    注意事項:

    變道前除了觀察後方車輛在後視鏡左邊右邊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注意兩車的速度差,當後方車輛速度比你的車快很多時不要急著變道,還有一點要注意後視鏡上沒有任何車輛時也不要急著變道,有可能後車正處在你的視覺盲區,正確的做法是快速轉下頭瞥一眼確保沒車後再變道這樣是最安全的。

    特別提示:

    以上方法大部分是以普通家用轎車為例資料僅供參考,車型不同駕駛員視野不同坐姿不同,距離都會有差異,平時還是要用自己的車輛找參照點多加練習,這樣才能更加精準。

  • 4 # 素愛57

    按照自己的車速,100碼時速要100米至150米,50碼要50米至70米,超過100碼的時速要150至200米才安全。

  • 5 # 年糕的先生

    不同速度都要採取不同的安全距離。一般汽車的測評都有百公里加速和剎車距離。而汽車在行駛過程中100km/h剎車距離40米以內為優秀,這既是一個數據,也是一個安全距離。速度為100的時候,與前車保持40米最安全,差不多10輛車的車身距離,速度80的時候是8輛汽車車身長度的距離,以此類推,起步的時候一輛車的車身距離。希望我總結的方法可以便於理解。題外話:沃爾沃的城市防碰撞系統真心好用,速度50以內防追尾別人,哈哈哈。

  • 6 # 青青林木土

    我這個老司機終於可以帶大家開車了

    行車安全距離說白了就是在行駛過程中自己車輛與前方車輛的安全緊急制動距離。啥?聽不懂?緊急制動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急剎車!

    車子安不安全不在於你有多少氣囊,也不在於車的防撞是幾星級的,更不在於車輛的功能模式(雪地模式、坡路模式、沙地模式),不要去迷信上述幾種商家宣傳的安全效能,安全在於你的剎車好不好用,開車安全在於你會不會剎車,能不能預判剎車。個人感覺現在的很多車有雷達剎車 (我不太懂車輛功能的官方叫法有懂的望賜教)這個功能的車列位小夥伴們買車時可以優先考慮,我沒打廣告噢⊙_⊙。

    剎車如何去預判 ?我當年剛拿駕駛證時我師傅和我一起外出就讓我開單位的車,那時候他和我說了一句話至今我開車依舊嚴格按照那句話執行“你的右腳只要不踩油門的時候必須放剎車上!”我師傅的一句話讓我開車至今一直養成這個習慣,什麼時候不需要踩油門?下坡路段、車輛透過路口、你和前車距離越來越近而你又沒條件超車時。。。。。。等等等等,該鬆油門鬆油門,該輕踩剎車時踩剎車!

    好的好習慣養成了我們再養成下一個好習慣,我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開生車,就是拿過來一輛車就得開,上車一開起來我第一件事就是輕踩剎車試試車輛剎車靈敏度,心裡有數車子的剎車情況,大概能多快的速度能剎多遠的車,這種人車合一的境界很多老司機都能感覺到,這個就是感覺,沒竅門。

    另一個安全行車距離那就是惡劣天氣的情況下,大霧天、雨雪天氣、還有黑夜道路無照明的情況下,這時候的安全行車距離就是你的可視距離,你能看50米,那麼你就得保障自己開車時發現緊急情況到反應過來到剎住車這一系列操作能在50米內完成,好像跑題了這個貌似是安全車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前方看不到的地方你就要把它當成前車屁股!

    再就是雪天道路結冰的情況下,北方人都坐好了,這是專門為你們開的專題:路面有雪或者結冰的情況下,開車在路上沒車確保安全時必須輕踩剎車試試路面的摩擦係數,又開始甩專業術語了,就是試試能不能剎住車,多遠的距離車子在你的掌控和腳控之下,掌握好了來決定自己的車速和前車應該保持的安全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解放軍高原服役的PCL-181新型“卡車炮”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