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下風塵

    窮人比富人更會“糟蹋”權力

    窮人思維和富人比得不單單是權力方面,我們都知道,所謂權力,不過是某個特定身份所被賦予的厲害關係。按照我們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說,權力來於人民,也用於人民。

    我們在日常中為何看到窮人卻很少懂的權力,也玩不起“權力的遊戲”呢。窮人(我們泛指廣義上的窮人吧)由於在其本身的侷限性,不上進、不善思、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不懂得感恩和互贏,是很難把自己的權力完全發揮出來的。

    而那些富人們呢,深喑權力的運作不止是他本身擁有就可以這麼簡單,更需要各種資本。富人和窮人迥異的特徵無疑讓他們有了更多的砝碼去行駛自己的權力,甚至往往能利用起窮人的權力,這就是富人的高明之處了。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佐證一下。不妨將下面的例子中的金礦看作權力。

    話說一個窮人覺得受不了了,找到上帝訴苦到:為什麼我祖祖輩輩生下來都是窮人,有的人生下來在富人家庭,有經濟基礎,後代都是富人,上帝你這樣主宰造化,這不公平。上帝:窮人和富人是有差別的,不在於家庭出生,你要覺得不公平,那好吧,我讓你們公平一次。上帝彈指一揮,這個窮人和他認識的一個富人瞬間到了一座山的山腳下,都衣衫襤褸,富人跟窮人一樣,一無所有。這下窮人可是樂壞了,嘲笑戲弄著富人,富人坐地思索,不理窮人。兩人手無寸鐵,迫於生計,就相約上山找吃的,找了一會兒,一人吃了兩個果子,填了填肚子,在不經意間,發現這坐山竟然有金礦,把窮人和富人都樂壞了。

    窮人和富人挑了幾塊成色好的礦石,下山了,走了好遠才發現有個村莊,他們拿著金礦石去集市上換了些吃的,總算填飽了肚子,還換好多幹糧等吃的帶身上,還換了鐵鍬,鎬頭等挖礦工具離開了集市,回到了山裡。第二天,窮人和富人開始挖礦石,又各自帶了些礦石下山去集市裡換東西。窮人這次換了好多酒和肉等吃的,還有衣服和鞋子,回山裡了。富人轉了轉整個集市,拿一半的礦石換了些饅頭,大米等食物,轉著轉著看著集市上有些青壯年在給人做苦力,搬糧食等東西。富人找到其中一個人問:老闆給苦力們給多少錢?苦力說:給吃三頓飯,還給一個人一天的口糧做勞動報酬。富人:那你給你們苦力們說一下,我也管你們三頓飯,我每天給你們雙倍的口糧作為報酬,你們跟我到遠一點的地方幹活可以嗎?苦力毫不猶豫地回答:太感激你了,我們願意。

    就這樣,富人帶著6個苦力,穿越集市的時候給每個苦力買了一套挖礦的工具,再備了些糧食離開了集市,回到山上。山上,窮人吃著牛肉,喝著米酒,昏昏欲仙,好不自在,富人沒理他,安排帶上來的6個苦力先吃飽,然後開始挖礦。富人沒有親自上手,只是在旁邊指點苦力挖,有時揹著手,在旁邊跺腳,有時坐在石頭上補充食物,曬曬太陽。一天下來,6個苦力挖的礦石是以前富人一天挖的10倍,他帶著苦力們,苦力挑著礦石又去了集市。這次富人帶回來更多的苦力和挖礦工具,還買了幾匹馬回來,幫助運礦石,還買了一把椅子。每天挖礦的時候,富人指定一個熟悉挖礦的苦力,負責指揮其他苦力挖礦,並給他多一份酬勞。苦力幹活都很賣力,富人就坐在椅子上,曬曬太陽,休閒消遣,偶爾思考,再沒見他幹什麼活。窮人沒閒著,繼續嚮往常一樣挖了好多礦石去集市,換各種生活用品,美味佳餚,生活過得很滋潤,很富足。

    一個月以後,富人繼續擴大開採規模,每天挖回來更多金礦,透過做鐵礦石買賣掙了不少錢,在山下的村莊買了個牧場,僱了十幾個農民幫忙養牛,養羊,養豬,養雞,養鴨,產出的農產品拿到集市上賣。富人,在友鄰的村莊聘請了些懂得黃金冶煉的人,辦起了黃金冶煉廠,並僱了幾個人負責把冶煉出的黃金加工成首飾,高價賣給附近大戶人家,尤其是結婚喜慶日子,銷量特別高。時間還在繼續,富人的財富越積越多,過了兩年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富人,把山腳下的5個村莊都買了下來,村莊裡的所有青壯年都是他的工人,也住上了豪宅,家裡傭人,廚師一大群。富人在很多行業都有自己的生意,而且經營得都不錯,財富越積越多。而窮人,今日有酒今朝醉,每天挖一點礦石去集市上賣,生活過得也很愜意,只是好久沒見到富人了,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5年過去了,山上的鐵礦石已經挖完了,窮人被迫離開山裡,來到村莊,自己什麼也不會,迫於生計,只能幫人搬東西做苦力,慢慢地就成了最初那個富人的工人。當窮人發現自己在給和自己當初起點一樣的富人打工時,跪地大哭:上帝,讓我回去吧,我明白窮人和富人的區別了。

  • 2 # 鈞越五子哥

    窮人只要努力也會變成富人,富人肆意揮霍也會變成窮人。所以,都要珍惜。不要糟蹋權利。不過現在社會是金錢社會,窮人想富有也很難,給老闆打工,永遠是在為老闆掙錢,自己只能拿到那份可憐的工資之後養家餬口,如遇到災荒或者物價上漲,家人有病,連養家餬口都不夠了,還會欠賬,這就連擁有的權利都沒有了。這就是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導師回覆說有可能進複試什麼意思?